粮价高烧⑤专访农业农村部张照新:非口粮类粮食安全更靠供应链韧性

俄乌冲突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一路猛涨,小麦、玉米和油料作物以及肥料价格持续飙升,目前仍处高位。国际粮价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吗?当前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如何?

澎湃新闻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中国农业农村部农研中心研究员张照新。他表示,未来随着俄乌形势稳定、疫情好转之后,粮食价格应该会进入一个回落阶段。从技术的角度看,全球的粮食生产能力是能够满足全球人吃饭。从正常供需看,粮食是供大于求。现在价格较高的情况下,会大大提升生产积极性,带来供应增加。而且随着俄乌局势缓解,恐慌性情绪也随之降低,价格就会回落。

他也提醒,由于全球的通货膨胀,粮价可能回不到原来的水平。

澎湃新闻:您觉得现在国际粮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张照新:印度小麦禁令的影响应该比较小,国际粮价上涨是多重因素叠加造成的。

首先是俄乌冲突对粮食供求关系带来的直接影响。俄乌都是小麦生产和出口大国,特别是乌克兰。两国小麦产量达到1亿吨,占到全世界的大概15%。乌克兰还是玉米生产和出口大国。乌克兰生产和贸易都因冲突受到影响,据估计,其粮食产量可能下降50%。俄罗斯虽然生产影响不大,但其贸易受到货币禁令、制裁的影响比较大,粮食出口也会明显下降。

其次,疫情和俄乌战争带来的生产资料成本上涨,也是推动粮食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自2021年以来,受需求增加和海运费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化肥价格呈现上涨趋势。由于俄罗斯是全球第一大化肥生产国,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对其化肥出口带来较大影响,导致化肥价格急剧上涨。另一方面,俄乌战争还带来能源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世界各国,尤其是粮食主产国机械化程度很高,石油价格上涨会带来农机作业费用增加,从而也推动了生产成本上涨。以我国为例,农机作业费在粮食生产直接费用中占到百分四十左右,部分地区甚至高达50%。

再次,通货膨胀因素也是粮食价格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疫情以来,各国采取货币超发,带来通货膨胀,从而也导致粮食价格的走高。

第四,供求周期也是粮食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历史上看,国际粮食供求关系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自2013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进入下行通道。直到2020年,受干旱、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进入上涨周期。

因此,这一次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是多重因素的叠加,本来就处于粮价周期的上升阶段,叠加疫情、俄乌战争,导致价格超出人们的预期。

澎湃新闻:怎么判断国际粮价未来的走势?

张照新:未来随着俄乌形势稳定、疫情好转之后,粮食价格应该会进入一个回落阶段。这个判断的背景是,从技术的角度看,全球的粮食生产能力是能够满足全球人吃饭的,从正常供需看,粮食是供大于求。

现在价格较高的情况下,会大大提升生产积极性,带来供应增加。而且随着俄乌局势缓解,恐慌性情绪也随之降低,价格就会回落。

但是要看到,由于全球的通货膨胀,应该回不到原来的水平。

澎湃新闻:从大豆玉米小麦三个品类的进口量占中国国内消费量的比重来看,大豆进口占比与过去相比,提高很多,并且是三个品类中进口占比最多的,小麦相对来说,进口量较小。怎么看国际粮价飙升对我国的影响?

张照新:国际粮价对我国的影响相对偏弱。分品类看,我国的大豆是单一关税,国际国内关联性很强,而且进口大豆在我国大豆消费中占比高达85%,国际大豆价格上涨直接带动国内大豆价格上涨。玉米则是具有较强的联动性。近年来,由于国内缺口较大,进口玉米迅速增加,国际玉米价格波动也对国内玉米价格造成较强的影响。同时,作为饲料粮,与国际市场存在较多的关联影响。

但是作为口粮的小麦、稻谷,进口占比较小,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弱。

这两个品种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基本供求平衡。因为小麦、稻谷主要是口粮消费,其消费量也保持相对平稳。在国内供求关系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不存在价格大幅度波动的基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蛋白需求的增加,带来养殖业的发展,导致玉米、大豆等饲料粮的快速增加,带来供需缺口的增加。当然近期饲料价格上涨和猪肉价格仍处低位双重压力,将在一定程度调节市场供求。

澎湃新闻:那么这种饮食消费结构的改变,对粮食的总量需求增大了吗?

张照新:是的,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粮食需求量与过去相比有所增加,但主要是饲料粮需求的增加。猪肉的转化率约2.8,即2.8斤饲料转化成一斤猪肉,牛羊肉的转化率更低。近年来肉类消费主要增加的是牛羊肉。

目前我国大豆自给率约15%,但1995年之前我国是大豆净出口国。事实上,产量一直维持在1200-1800万吨,变化不大。进口增加的原因就在于需求增加了,从过去的近1000万吨增长到1亿多吨,多出来的这部分需求,国内没办法满足,因此大豆的进口量较大。

大豆国内产量提升不上去,主要与我国有限的资源有关。我国的土地,除了生产口粮以外,玉米和大豆往往只能二选其一。原来黄淮海区域也是大豆主产区,如山东、河北、河南、安徽,但现在很少种植大豆了,全部改种玉米了。大豆生产全部转移到了东北。对农民来说,种植玉米的效益产量更高,因为玉米单产提高较快,且玉米机械化程度高于大豆。

从更深层的原因来看,我国的种业企业,主要是两大类,玉米和水稻,小麦和大豆种业企业,规模都不大。小麦和大豆是常规品种,能留种,而杂交玉米,农民需要每年买种子,企业积极性高。新修订的《种子法》中还保留农民自留种的条款,对于常规品种而言,培育新品种的收益会受到影响。

澎湃新闻:您怎么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张照新:带状复合种植不是一行玉米一行豆,现在试点试验的多数是两行玉米四行豆,所以叫带状复合种植。

但目前也存在一些困难,比如病虫害防治、除草剂(大豆玉米的除草剂不同)、收割等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这将涉及农民的成本投入与收益,比如农民现在的收割机都是纯玉米收割机,如果整套机械替换,将是一部分不小的费用。建议可以在几个县推广,通过政府补贴,全情景模拟下(如换掉机械等)来测算成本收益。

THE END
1.新的一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将会怎样运行?目前,主流机构普遍判断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继续下降,地缘政治冲突仍会持续,全球粮食市场总体紧平衡,粮食库存仍然较高,但美国货币政策影响可能转向,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拉升作用。综合推升和抑制粮价走势的因素判断,笔者认为,2024年全球粮食价格将总体呈下跌走势,尤其需要关注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 http://www.grainmarket.com.cn/centerweb/region/CQ/2-3/info/1025330
2.发改委解析明年物价走势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曹玉书昨日表示,当前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走势已经呈现稳中趋降的态势,四季度物价会比去年同期有所上涨,但上涨的幅度要比三季度有所下降,涨幅大概在4%左右。 对于明年物价走势,曹玉书对记者说,明年既有缓解物价上涨的有利因素,也有推动物价上涨的不利因素。 http://www.jscj.com/jscj/economic/20041028100320.php
3.猪肉蔬菜粮食价格走势如何?国家发改委最新回应猪肉、蔬菜、粮食价格走势如何?国家发改委最新回应 人民网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申佳平)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今日召开的12月份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今年1-11月,食品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涨幅为近十年较低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输入性、周期性、季节性等因素叠加影响,猪肉、蔬菜等价格去年基数https://m.gmw.cn/2023-12/19/content_1303605450.htm
4.最新最专业的粮油饲料原料市场价格查询,行情走势分析和数据首届“荃银杯”现代青年农场主粮食作物[01-02] 2024年湖南粮食总产615.6亿斤[01-02] 地方未及时发放农业补贴 核查结果来了[01-02] 价格走势 (单位:元/吨) 小麦 玉米 稻谷 大豆 特色报告 2024年华北夏播生产形势及市场考察报告 报告标签: 玉米/考察报告 https://www.cngrain.com/
5.涨价的粮食,会是下一个“口罩”吗总体来看,玉米的价格走势影响深远。首先,在主要粮食消费中玉米占比最高,且与小麦、稻谷等呈现互相替代关系,对CPI中的粮食部分具有直接影响。可以看到,4月以来粮食CPI同比持续高于1.2%。其次,作为主要饲料,玉米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养猪利润,进而影响养猪积极性,比如滞后65周的猪肉均价和猪粮比价高度负相关。而猪价对整https://www.yicai.com/news/100747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