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储备粮宜存率100%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7日讯(记者刘慧)记者从中央储备粮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中储粮启动了仓储管理“标准仓、规范库”建设,新制定及修订完善10余项操作规范,进一步健全了仓储标准化管理体系。中储粮总公司监督检查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宜存率100%,质量达标率明显提高,达到97.7%,储粮数量质量更有保障。制定了安全生产检查指南,全面实施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98%。

据了解,2016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在粮食收购量和库存量连创新高、监管压力巨大、主产区仓容紧张的复杂形势下,高质量完成粮食政策性收购任务,全年粮食购销总量达到2.43亿吨。

中储粮总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夏、秋粮收购仓容严重不足矛盾,中储粮高效实施100万吨跨省移库、206万吨跨县集并计划,并积极协调主产区地方政府出台腾仓扩容的政策措施。针对新产小麦因灾导致不完善粒超标问题,中储粮从减轻农民损失角度出发,合理掌握中央储备新轮入小麦质量标准,利用企业自有资金购置色选设备,免费为农民开展清杂整理,并提供预检预收、联系销售渠道等服务,千方百计缓解农民卖粮难。据不完全统计,仅小麦托市收购为六个小麦主产省农民直接增收110多亿元,展现了企业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针对政策性收购点多、面广、监管压力持续增大的矛盾,中储粮总公司强力推广政策性粮食“一卡通”收购系统,全年完成10076家库点建设任务,覆盖所有政策性粮食收购、粮款结算环节,在规范收购流程、实现责任追溯、严控风险方面发挥显著作用。中储粮加强对委托收储库点的日常监管。总公司推广粮权司法公证,并在4130个库外储粮点完成远程监控建设,用法律和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库点的监管。

中储粮积极参与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积极发挥储备轮换收购对市场的支持和带动作用,统筹系统内储备玉米轮入计划,重点用于支持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收购。10月份秋粮正式上市后,中储粮按照“始终在市、均衡收购”原则,及时入市挂牌收购,合理安排收购计划和节奏,主动与其他市场收购主体做好衔接。中储粮“在市”收购成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的“压舱石”。

中储粮启动了公司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现代粮食仓储设施“全覆盖”工程。2016年总公司投资总规模69.1亿元。其中包括:大规模建设现代化新粮仓,227个项目同时动工,全年新增仓容1000万吨;同时,对老旧仓房进行全面维修改造升级,实施9211个维修改造项目,整个中储粮系统仓储设施完好率提升至95%,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仓储设施最先进的粮食企业。

为了适应社会对优质、绿色粮源需求发展趋势,中储粮大力实施科技发展5年规划,形成了北方以低温准低温储粮为主、南方以控温气调储粮为主的技术路线。分品种、分生态区域的粮油储藏技术体系基本建立。截至2016年底,中储粮系统空调控温储粮规模达到2000万吨以上,氮气气调储粮技术改造1500多万吨,内环流控温储粮1700多万吨,智能通风约1800万吨。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达到95%以上。这些先进储粮科技的广泛应用,使中央储备粮更加优质、绿色,受到越来越多的用粮企业青睐。

中储粮总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市场价格倒挂给中央储备粮轮换经营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储粮总公司大力实施轮换购销集约化改革,将过去以直属库为单位的轮换运作模式,向以分公司和专业化子公司为主体的统购分销、分购统销和统购统销运作模式转变。在确保中央储备粮轮换计划执行率达到95%以上的前提下,2016年实现三大谷物中央储备轮换比年初预算减亏增盈46%,进一步显现出轮换市场化运作机制的优势。

大力推进“降本增效、降损增效、降风险增效”的内涵式发展。2016年中央储备粮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仅此一项比以往节约成本2亿元以上。在资金集中管理和物资集中采购方面,纳入中储粮总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系统的单位全部实现了“日归集、零余额”,资金归集率达到了98%以上;创新集中采购管理模式,全年集中采购金额达到16.9亿元,比预算节约3.09亿元。推进“压缩管理层级、压减企业法人”,在过去三年累计压减法人户数411家的基础上,制定了2016-2018年再压减118户所属企业法人的计划。开展亏损企业专项治理,处理历史遗留案件。2016年1-11月,中储粮实现销售收入1760亿元,同比增长8%;资产总额达到12649亿元。

据了解,2017年中储粮总公司主要工作目标包括:“两个确保”继续夯实,中央事权粮食账实相符率保持100%,中央储备粮综合宜存率95%,轮换计划完成95%以上。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物流中转量达到650万吨,油脂油料加工量620万吨,营业收入2300亿元左右;完成企业法人压减50家,特困企业减亏50%;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完善“源头严防、过程严控、损失严追、责任严究”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控重大风险。

THE END
1.中央储备粮功能定位及改革思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构建了一套层次分明、职能各异且相对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其中中央事权的储备粮主要包括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收储粮、临时储备粮(包括国家在部分区域实施的临时收储和临时进口储备),地方事权的储备粮主要包括地储(省、市、县三级)、http://www.chinado.cn/?p=6417
2.中央储备粮轮储粮/轮换粮/陈化粮怎么来的?中储粮作为国家政策性粮食的执行单位,其粮食收储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中央储备,一类是临时储备。[图片]中央储备又称战略储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数量和质量都有严格的要求,非特殊情况不能动用,中储粮会根据粮食保管情况,每年对这部分粮食进行轮换,即卖出一部分陈粮,买入同等数量的新粮,以此保障中央储备粮的数量和质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30861306&efid=otB9_ody24zREmZ3xBUfmg
3.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全文第五条 中央储备粮的管理应当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确保中央储备粮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并节约成本、费用。 未经国务院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中央储备粮。 第六条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及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负责拟订中央储备https://www.0797cx.com/hyxwzx?article_id=11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