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预告片五连发抛出河南灾荒人性五问河南频道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温故一九四二》海报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由华谊兄弟打造、冯小刚导演、刘震云编剧的电影《1942》今天在京举行发布会。期间,片方在发布5个预告片的同时,也抛出了1942年河南灾荒的人性五问。

五大视角凝视历史横断面伏脉千里尽显人性百态

此次《一九四二》打破常规的“人性五问”预告片,正是借由五方面人物的犀利问句展现了电影中不同的历史横断面,也展现出冯小刚导演视角下的人性百态。在战争的大时代背景下,五条不同的故事线索各自展开,以伏脉千里之势衬托出这部电影还原历史的谨慎与诚意。

预告片之“爹啥叫逃荒啊”

发布会现场由黑、白、灰色调布置而成,展现的第一幕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天真地问“爹,啥叫逃荒呀?”这第一个追问拉开了《一九四二》的序幕。“没有吃的了,出门寻吃的,就叫逃荒。”父亲简单而质朴的回答背后,是一场百年难遇的天灾人祸。灾祸中,有的人成了官,有的人宁可饿死也不卖孩子,有的人为了活命愿意卖掉自己……这简单却终极的“吃的问题”引出人生百态,也引出了第二问,“如果两个人当中必须饿死一个,饿死灾民还是饿死士兵?”

预告片之“饿死灾民还是饿死士兵”

1942年的中国,大战一触即发。对军人来说,饿死士兵有可能会亡国;对百姓来说,饥饿比炮火更可怕。国民党高级将领蒋鼎文,面对河南省主席李培基说道:“饿死一个灾民,地方还是中国的;如果当兵的都饿死了,我们就会亡国!”在军队都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灾民如何生还?

预告片之“得普利策奖还是成为日军俘虏”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亲自经历饿殍千里的惨状,举起手中的照相机希望纪录真实时,面对的却是生死攸关的抉择“继续走下去,是得普利策奖还是成为日军俘虏?”。人们一天天在饿死,蒋介石口中不可能发生的事,都记录在了美国记者的胶片上。他说“我看见了狗吃人”。薄薄几张照片,对蒋介石来说重若千钧。

预告片之“这里的事情主知道吗”

当传教士把救赎灾民的希望寄托于宗教时,得到的却是现实的无情打击,连信仰也动摇了,这就是第三问:“这里的一切,主知道么?”神父梅甘旅居中国三十年,“我本以为了解这个地方,灾荒发生后却越来越不明白。”虔诚的传教士安西满看见各种惨烈的现实后愤怒的连连追问:“善良的人们,为什么要遭受战争的威胁,饥饿的恐惧?如果斗不过魔鬼,信主有什么用?”

THE END
1.日军离间计:发放救济粮农民揍国军而在河南,面对“横征暴敛”的指责,一名军官对白修德坦言:就算老百姓饿死了,这土地也还是中国人的,可是如果当兵的饿死了,国家就会变成日本人的。 另一方面,身处大后方的蒋介石“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灾”,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的报灾电,被他骂是谎报滥调,并且“严令河南的征实不得缓免”。河南籍国民参政员郭仲隗在重庆https://weibo.com/p/1001603855548083797335
2.河南人骨子里的记忆——观《一九四二》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人在长期饥饿的状态下,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传说易子相食都常有发生,更别说这样的事情。 随后好不容易赶到洛阳城外,却被告之无法领取救济粮,因为他们这些灾民来到了非灾区,想要领取救济粮,再走几百里回去。 这是什么混蛋逻辑?这简直是草菅人命。而且城中官商勾结,中饱私囊,大发国难财https://www.jianshu.com/p/287ded045418
3.“薄征”,是指国家对受灾百姓发放救济粮或者贷给百姓谷种和粮食“薄征”,是指国家对受灾百姓发放救济粮或者贷给百姓谷种和粮食,通过“薄征”于灾民以安定社会秩序。A.正确B.错误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https://www.shuashuati.com/ti/acedd93848c44ecc8c3f3e02464a91fc.html
4.珍惜粮食珍惜生命(一九四二)影评是打手无寸铁的灾民的!此时,老财主手里握着自己仅有孙儿,婴儿小脸已经发紫了,他还那么小,财主哭的一塌糊涂,他在这世上,除了在窑子里卖身的女儿,他没有了亲了!日本政府给灾民发粮食,中国灾民帮日本人打中国人。政府对外说这是谣传,但是我要问,你们的救济粮在哪里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生存面前,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572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