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成功三套题(三)

1、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A.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B.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C.凯洛夫《教育学》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我国古代学校产生于()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3、教育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要求是指教育的()

A.终身性B.国际性C.公共性D.民主性

4、教育的领导权决定于()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传统D.人口状况

5、199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

A.把教育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B.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调教育的突出战略位置

C.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D.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性善论”和“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是()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共同作用论

7、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A.制约作用B.决定作用C.辅助作用D.主导作用

8、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和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

C.卢梭和涂尔干D.涂尔干和夸美纽斯

9、“壬戌学制”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它是以()学制为蓝本。

A.美国B.日本C.欧洲D.俄国

10、潜课程的概念产生于()

A.19世纪40-50年代B.19世纪60-70年代

C.20世纪20-50年代D.20世纪60-70年代

11、根据(),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B.课程的存在形式

C.课程的组织核心D.课程管理制度

12、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做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法是()

A.实验法B.参观法C.演示法D.实习作业法

13、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B.兰贝制C.特朗普制D.文纳特卡制

14、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的德育原则是指()

A.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5、()规定:“学校、幼儿园教职员工应尊重未成年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行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D.《儿童权利公约》

16、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高等学府。

A.韩国B.齐国C.秦国D.楚国

17、从办学性质来看,太学是汉代的一种()

A.一般私学B.高级私学C.地方官学D.中央官学

18、科举制产生于()

A.魏晋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19、书院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产生于()

A.唐代B.五代C.宋代D.明代

20、在我国古代教育,从“教”、“养”、“取”、“任”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人才理论的教育家是()

A.周敦颐B.张载C.王安石D.颜元21、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早的新式学堂,它创办于()

A.1840年B.1860年C.1862年D.1864年

22、对于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A.洋务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改良派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王国维

24、中国近代早从理论上提出教育应当“独立”,即超然于政治和宗教以外的教育家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蔡元培D.王国维

A.抗战之前B.抗战期间

C.抗战之后D.国民政府统治大陆的整个时期

26、古代西方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的学者是()

A.智者派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西塞罗

27、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

A.寺庙学校B.骑士学校C.教区学校D.耶稣会学校

28、1840年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诞生,其创立者是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

A.瓦德蔡克B.福禄倍尔C.巴西多D.裴斯泰洛齐

29、德国19世纪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被誉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A.费希特B.赫尔巴特C.第斯多惠D.洪堡

30、在教育首次提出“量力性原则”,主张教学要根据学生的接收能力来进行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D.第斯多惠

31、要素主义教育思潮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他在1938年发表了《一个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的纲要》。

A.科南特B.里科佛C.巴格莱D.哈钦斯

32、20世纪80年代英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是()

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教育

33、根据个体认知发展水平作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B.皮亚杰

C.艾里康宁和达维多夫D.埃里克森

34、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

A.认知结构B.构造完形C.操作性行为D.应答性行为

35、研究显示,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问题难度是()左右。

A.50%B.60%C.70%D.80%

36、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这种知识是()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37、汉语拼音学习干扰英语音标学习,这种现象被称为()

A.水平迁移B.具体迁移C.负迁移D.特殊迁移

38、在认知策略能力的培养上,心理学家一致赞同的方法是()

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

B.根据形式训练说的主张,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

C.在教学中侧重学生的思维结果

D.结合教材的内容,训练具体的策略并使之迁移

39、对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正确的陈述是()

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

B.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智商

C.低创造性者其智商可能也可能低

40、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A.操作性条件作用B.经典条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论D.认知理论

41、从古希腊时期至16世纪近代科学产生之前,教育研究的发展处于()

A.直觉观察时期B.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前实证主义时期

42、下面不符合选择研究对象要求的一项是()

A.明确规定总体B.取样的随机性C.取样的代表性D.样本容量要大

44、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特点是()

A.有明确的观察目的B.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

C.有翔实的观察记录D.以上都是

45、教育实验设计及实施的核心内容是()

A.变量分解B.变量观测C.变量假设D.变量控制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

47、中世纪大学从开始形成是,就表现出自治的特点。

48、“教育即生长”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三、简答题:49-54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的主要表现。

50、“六三三学制”有哪些主要特点?

51、简述美国初级学院的特点及其意义。

52、简述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

53、简述知识建构的三种途径。

54、简述学校德育的任务。

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5、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56、《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抑制创造精神的力量。”你认为,能够促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57、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题中选取一道做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Ⅰ、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Ⅱ、试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评析下面的案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345678910

ABABDADAAD

11121314151617181920

DCCBCBDBAA

21222324252627282930

CABCBBCBCA

31323334353637383940

CCBAADCDDB

4142434445

ADADD

二、辨析题

46、答:错误。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规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教育方针是阶级和政党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两者出发点不同、指向对象不同、实际功用不同、隶属范畴不同。

47、答:正确。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所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universitas”这个拉丁词的本意是“组合”、“行会”、“团体”等。14世纪以后,专指由教师和学生结合成的团体——大学。中世纪大学从初形成时,就已表现出自治的特点。以后,虽然教育统治者都不断加强对大学的控制,但学校内部事务基本由学校管理。

48、答:正确。针对当时教育无视儿童天性,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的时弊,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的观点。“教育即生长”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然而这种尊重绝非放任自流,任由儿童率性发展。

“教育即生长”所体现出的儿童发展观也是杜威民主理想的反映。杜威不仅仅把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视为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他认为儿童充分生长本身便是民主主义的要求。给儿童提供一个利于生长的环境,让其充分、自由生长,是杜威一生不断追求的教育梦。

三、简答题

49、答:(1)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所有阶级或时代,都要通过教育来培养造就合格的公民和政治统治人才,使其具备阶级或时代所希望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思想意识。教育所培养的一部分人才还要进入社会上层建筑领域,管理国家事务,对社会政治具有更为直接的作用。当前世界上出现了“专家政治”的趋向,即专家进入国家的领导集团,这表明学校教育对政治的作用更为重大。

(2)教育对社会政治有制造舆论的功能。通过教育宣传一定阶级或政党的政治纲领、方针、路线和政策也是教育对社会政治的基本功能。①学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聚集的地方。对于社会政治中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思想和变革,他们会积极学习和研究,扩大其影响;对于消极落后的理论和观点,会进行有效地抵制,防止扩散。②学校教育对社会政治决策具有咨询作用,特别是高等学校在此方面的作用显著。

(3)教育能够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程度越高,就越能增强民主意识,推行民主措施,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履行民主的权利,推动政治的改革与进步。教育具有传播民主政治,启发、激励人们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功能,还具有加工、选择、再生产民主政治的作用。

50、答:(1)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是第。(2)缩短了小学年限,改7年为6年,小学分为两级,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3)将幼稚园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之与小学教育相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地位。(4)以加强中等教育为核心,将七四制改为六三三制;加强了青年学生的职业教育训练,适应升学、就业的需要;在中学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5)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力度,兼顾了升学与就业。(6)在师范教育方面,种类比以往增多,程度也相应提高,而且设置灵活,有利于学生就业。(7)缩短了高等教育年限,取消了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承担普通教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此外,注重天才教育和特殊教育,也是该学制的突出特点。

51、答:(1)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授以比高中稍广一些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方面的知识;(2)由地方社区以及私人团体和教会开办,不收费或收费较低;(3)学生就近入学,可以走读,无年龄限制,也无入学考试;(4)课程设置多样,办学形式灵活,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转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学习。

初级学院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教育,是人们从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及其自身结构方面出发,为解决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改革措施。它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其主要缺点在于,学业标准不太严格,初级学院的学生缺乏离家生活的成长经验等。52、答:赫尔巴特以心理学为依据提出了欧美近代教育完整、系统的课程理论。

其基本主张: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

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以文化纪元理论为基础,把儿童发展与课程问题相联系来探讨课程的选择与设计。文化纪元理论认为,在人类历史早期,感觉在人的认识中占主导地位,以后想象发展起来,后是理性的发展。儿童个性和认识的发展重复了种族发展的过程。因此,儿童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理想的学习内容当是种族在相应阶段上所取得的文化成果。

习和符号性学习。(1)活动性学习。即通过个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通过活动实现的知识经验增长。这种学习的特点是学习源于内部动机,具有具体性和情景性,有较好的自我监控。

(2)观察性学习。即个体通过对其他人与客体相互作用(即活动)过程的观察而实现的知识经验增长。观察性学习在很多性质上介于活动性学习和符号性学习两者之间,它与活动性学习都具有具体经验的性质,同时它与符号性学习都属于间接经验之列。

(3)符号性学习。它不仅指对符号本身的学习,更主要的是指个体在通过语言符号与他人进行交流过程中实现的知识经验增长。这种学习具有概括性、系统性、高效性。

54、答:学校德育的任务是,以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青少年,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社会实践,逐步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品德,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

(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的理论和道德规范,自觉地身体力行,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荣辱和按道德规范调节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社会主义的道德观点、信念,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在道德认识和实践生活中,激发出道德需要,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培养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对履行和捍卫社会主义道德富有责任感、义务感和使命感。

(3)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道德锻炼和规范行为的训练,不仅要使他们能自觉地运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要使他们的道德行为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即形成道德的行为习惯,成为个人的品德。

四、分析论述题

(2)教育公平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教育机会公平。它的一个极端是教育机会均等,但在现有条件下,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谁能享受这些教育资源要有相应的选择机制。选择标准是什么?是经济实力还是考试成绩?另一个是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均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虽然必定存在发展的差异,但是不应该存在由学生家庭背景、性别、民族和学校条件、教师态度等外部原因引起的个体差异。

(4)在教育机会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理论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一种观点主张,从实现社会公平的理想出发,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公平为高原则。这种观点认为:社会应当把受教育者看成是社会成员的权利,全体学龄儿童必须有完全平等的教育机会。为实现此目标,社会应当不遗余力地扩大教育机会,增加教育投资总量,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绝对等地分摊到所有学龄人口身上,从而实现教育机会的完全平等。这种观点被人们认为是带有强烈的平等主义倾向。第二种观点认为,必须以效率为高原则,教育机会的公平程度应绝对服从经济效率的需求。这种观点主张,只有生产力得到了高速度的发展,教育的公平才能保障,否则就没有解决公平问题的物质基础。第三种观点主张,公平与效率并重、互相兼顾。这种观点认为,效率是改善社会公平状况的物质保证。反过来,公平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社会保证。没有效率就没有真正的公平,没有公平也不会有真正的效率。二者相互制约和依存。

总之,追求教育的高质量和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时代特征。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使得大多数人接受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之追求的方向。

56、答:有学者指出,创新性人才主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三个方面的素质。所谓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进行创新的动力。所谓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作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想象能力,创造性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所谓创新人格,主要包括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执着的爱、顽强的意志、毅力,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韧顽强的性格。

(1)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发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主动获得发展的根本保证。创新精神的培育离不开主体性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主体性发挥的必然。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是教学。要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而不是书本和考试的奴隶,需转变教学模式,将单一的继承型、维持型、守成型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开拓型、发展型、创造型的多种教学模式。

(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营造一个开放的大环境,就是要给学校尤其是学生自主的空间,给学校自主权,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建立一套适合的教育机制。当前有三个基本问题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即课程、考试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这些方面也要创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学校的任务,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

(4)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目前教育观念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把人培养成依附人格的人、现实的守成者;一类是把人培养成有独立人格的人、历史的创造者。教育观念的转变关键在于从培养依附人格转变为培养独立人格,从培养现实的守成者转变为培养历史的创造者。影响观念转变的原因除了社会历史原因外,还有我们自身的文化心理原因。

57、

Ⅰ、答:在影响人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比起环境的自发影响来说,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家庭的或是学校的、社会的,都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以教育人为主要目的的活动。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更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年轻一代健康地成长。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培训过的教师来进行工作的,教师受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他有责任来教育好学生,他对学生的思想、学业、身体等是全面关心的,他又明确教育的目的,熟悉教育的内容,懂得教育这个转化活动的规律和方法,自觉地促进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而其他环境缺少这样的专职教育人员,在这方面一般不如学校的条件好,教育效率也不如学校高。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在年轻一代的成长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年轻一代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知识的获得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除依靠所受的教育外,更多地依靠工作的实践、自学和自我修养。因而,教育对年轻一代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比对成年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更大一些。

因此,教育对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现代社会中,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收过系统的学校教育的人能够参加工作和做好工作。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教育者应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同时,还应争取学生家庭和街道、社区等社会力量的配合,协同一致地区教育学生,才能使教育的力量更大,教育的效果更好。

(2)彭老师立足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持续发展,及时地调整了教学安排,大鸟飞过教师窗口,分散了学校的注意力,本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消极因素,彭老师不拘泥于预设的教学方案,因势利导,适时地改变教学内容和进程,不但化解了这一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巧妙地转化成了具有积极作用的课程资源。

(3)这堂课体现出现代教学的一些新理念。首先彭老师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没有限制学生观鸟的行为。其次,彭老师对学生观鸟活动进行了指导,并利用自身对教学机智,把这一突发事件转化为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恰当地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争先恐后,说个不停,在课堂学习中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THE END
1.写作技巧:人物性格与形象塑造常用词写作技巧:人物性格与形象塑造常用词朵朵食堂菜谱 发布时间:3分钟前感谢姐妹们的喜欢,记录美好农村生活,分享农村特色美食 关注 发表评论 发表 相关推荐 自动播放 加载中,请稍后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https://quanmin.baidu.com/sv?source=share-h5&pd=qm_share_search&vid=11360623111977245287
2.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部生字词(带拼音组词).ppt文档介绍: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部生字词(带拼音组词) 】是由【fanluqia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部生字词(带拼音组词)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https://m.taodocs.com/p-1127136174.html
3.人物塑造人物塑造怎么念人物塑造的解释词语人物塑造 拼音rén wù sù zào注音ㄖㄣˊ ㄨˋㄙㄨˋㄗㄠˋ 解释在文学作品中,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更多:https://www.bmcx.com/,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https://cidian.bmcx.com/7708115510008053241121250__cidianchaxun/
4.塑造的意思拼音怎么读词典拼音sù zào 怎么读 【塑造】的意思 利用黏土或人造油土等材料,以按捏、加减、铲削等手法塑成人物或物体的形象。 来源:-- 词典修订版 【塑造】的意思(词典减编版) 1.利用黏土或人造油土等材料,塑制成品。【造句】:一块黏土经过艺术家巧手塑造,往往能成为杰作。2.培养、使形成。【造句】:为了配合这张专辑https://www.zcdian.com/ci/4k7x40.html
5.塑造是什么意思塑造的拼音怎么读音啥意思含义词语 塑造 词类动词 拼音 sù zào 怎么读 英语 model 造句 一块黏土经过艺术家巧手塑造,往往能成为杰作。「塑造」的意思和解释 辞典修订版解释 利用黏土或人造油土等材料,以按捏、加减、铲削等手法塑成人物或物体的形象。 辞典简编版解释 利用黏土或人造油土等材料,塑制成品。 【造句】一块黏土经过艺术http://www.yuwenke.com/yisi/suzao.html
6.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这段话写了四种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活动:匆忙去做生意的商人,高声谈笑的青年妇女,到郊外去的孩子和保姆,上教堂去作祷告的老人和全家。说明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9、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生字组词字词解释 行囊 囊括 萤 萤光 萤火虫 恭 恭敬 恭维 https://m.smtxjs.com/html/1679523694424295.html
7.塑造是什么意思塑造的解释是什么拼音:sù zào 注音:ㄙㄨˋㄗㄠˋ 词性:动词 结构:塑(上下结构)造(半包围结构) 塑造的意思 词语解释: 塑造sùzào (1) 用语言文字等艺术手段描写人物形象 例 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石油工人的英雄形象 (hao86.com好工具)英 sculpture (2) 用石膏、黏土等做成人或物的形象 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e53bd43ac9e53bd/
8.身段的拼音词语身段怎么读身段的拼音 词语身段怎么读樱树抽芽 小学教育 精选回答 1、身段 shēnduàn,身段是舞的体现,是戏曲表演艺术塑造人物形象、提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段之一。 2、源于生活,但决不是对生活的照搬和摹仿。它是经过历代戏曲表演艺术家们根据生活不断提炼,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https://edu.iask.sina.com.cn/jy/2JiNcjVtRj5.html
9.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拼音+字+词+句归纳整理,收藏给孩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 书到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k2Mzk1NQ==&mid=2656452333&idx=7&sn=11d23e180d24d809074cc9c4d54a00a9&chksm=8a693d43f797ca7b71362a56f3e7d4c46f9c4093a8bce0980a4bdae34d32bb90d96c6ca2a72e&scene=27
10.“模特儿”的意思如何模特儿的读音怎么读模特儿的拼音是什么模特儿的意思: 【词语】: 模特儿 【拼音】: mótèr 【解释】: 艺术家用来写生、雕塑的描写对象或参考对象,如人体、实物、模型等。也指文学家借以塑造人物形象的原型。[法modèle] 下一篇:基于算例的科学计算引论(基础篇)-图书推荐 商品推荐相关推荐https://m.netshop168.com/article/209737.html
11.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9篇(全文)一、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 拼音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此时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也要注重其思想情感教育,使汉语拼音教学避免相对抽象和枯燥,无形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把握住了对初入校门的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记得在学习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ks8b1wo.html
12.以读为本,以读导学,读写结合内容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描写人物读书时专注的有关词语。重点关注读准字音“糙、纤”,正确书写“腻”,理解“伏案疾书、贪婪”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作者对选取的三个小镜头的描写的相关段落,初步认识并区分作者所采用的不同的写作手法。 3、模仿课文第五小节的写法,结合生活中的小镜头对人物的活动进行细节描https://c2xx.xhedu.sh.cn/cms/app/info/doc/index.php/27819
13.化怎么读,化的发音,化的成语/组词/笔顺,化的拼音,化是什么意思,化〖cosmetics;beautyproducts〗为了美化、保留或改变人的外表(例如为了演戏)而用于人体的调剂(除开肥皂),或为了净、染、擦、矫正或保护皮肤、头发、指甲、眼睛或牙齿而用的调剂 化装huàzhuāng 〖dressup〗戏剧、电影等表演场合的造型手段之一,塑造人物外部形象 把他化装成奥赛罗 〖disguiseoneself〗∶假扮 化装侦察https://www.chacihai.com/zidian/1132.html
14.常怎么读常怎么念常怎么拼音常字组词常 拼音cháng 部首巾部 五笔ipkh 笔画11 画 组词常组词 常字基本解释 常cháng长久,经久不变: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时时,不只一次:常常。常客。时常。经常。普通的,一般的: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姓。笔画数:11;部首:巾;笔顺编号:https://m.055401.com/dictionary3666.html
15.塑是什么意思塑的拼音塑怎么读怎么读 注音ㄙㄨˋ 部首土 笔画13 结构上下结构 五笔UBTF 笔顺 组词 塑料 塑钢 塑性 塑造 塑像 塑料薄膜 塑化剂 塑型 【塑】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塑」 拼音:[sù] 怎么读: 塑sù名词用泥土等制成人物的形象。 「塑」字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 http://zidian.gjcha.com/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