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后一课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重点及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资料文献:

我的预习提纲(可不要忘了欣赏我的书上笔记哦)

一:基础常识积累:

1、字词(除课后读写机课下注释外)我还发现

2、关于作者

二、结构内容梳理把握(我能概括和复述)

三、思想主题感悟(我最想说的话)

四、写作特色欣赏评点(可在书上做批注)

1、本文在写作上最值得我欣赏和借鉴的地方

2、我也怀疑权威,大胆指出不足

五、预习小结。

我给自己的预习评价()

2、课文必读汇报,我读一遍需()分钟

3、对不起,我还有问题。

【课堂研讨,合作展示】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导入方式自由)

二、检查预习,公布小组得分明确本课目标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介绍本课梗概

二)、四边互动或分组完成

(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4、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阅读资料链接二,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三、点拨讲解:

1、小说体裁的指导: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其中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质疑释疑

五、学习总结,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弗朗士的内心世界,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往下学习来了解一下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自主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2)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3)找学生读课文24段――29段,画出动词并说明其作用。

(4)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2、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2、“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请你按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没说出来的话补写出来。

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

4、“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他忘不了?他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

5、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它们的含义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中飘扬。

6、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7、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9、解题: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总结:不朽的东西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最后一课,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正在上演,在这种特定的时刻,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起迸发出来,无不崔人心魄,催人泪下。

五、我的感悟

1、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

六自测评估、

1、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可查工具书)

挟()着踱()来踱去诧()异

懊()悔郝()叟qí()dǎo()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国人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历史背景创作的。

3、精读语段,回答问题。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专心地画“杠子”,好象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者,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唱歌吧!”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我一我一”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一你们走吧。”

①选文中画线句子“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小弗朗士这样想的本意是什么?说明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从选文看,作者对韩麦尔先生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③小弗朗士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样“高大”,是因为:()

A。韩麦尔先生站起来了,所以显得高大。

B。韩麦尔先生是老师,在学生眼里自然显得高大。

C。小弗朗士可怜他,出于同情,觉得他高大。

D。小弗朗士受到老师爱中主义情绪的影响,对老师无比崇敬,所以觉得老师的形象高大起来。

④“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下面对这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韩麦尔先生用手势帮助语言,表达其内心极度的愤怒。

B、韩麦尔先生用手势表达他强烈的思想感情和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C、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愤怒到极点,难以说出话来。

D、韩麦尔先生用手势表达了强烈的爱祖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深处极度的悲愤

老师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合作展示

归纳总结

2、板书:

最后一课

上学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气氛──知道是最后一课──鸽子

怕骂、贪玩────惊诧────难过、懊悔────悲愤

(幼稚)────────────(成熟)

1、学习方法指导:运用比喻、多种描写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

描写手法: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创意说明】

《最后一课》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本文对郝叟、镇长、邮递员以和班上同学的描写则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因此,教学这篇小说时应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揣测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真正属于民族的东西唯有语言,语言是民族的根基。《最后一课》让我们听到了一首爱国的壮歌。

二、自主感悟,检查预习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把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说说你为什么被感动?

2、听写字词,矫正读音。

三、听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放录音,同学边听边考虑,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

(课前、上课、下课)

第一局部(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

第二局部(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

第三局部(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

(板书:课前、上课、下课)

四、品读──体味语言感悟思想

师: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来品读

1、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要求:同学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2、小组讨论:

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回答一个问题。同学讨论后明确:

⑴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

⑵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⑶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从这些思想感情的变化中,你明白了小弗郎士是个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吗?同学讨论发言,教师小结。

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小朋友,学习上要求自身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小朋友,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身”。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2、品读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品读方法同上,同学边读,边从课文中划出这些句子品读)。

中讨论,从以下三个重点问题入手:

⑴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穿上节日盛装?

⑵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整句的含义是什么?

⑶韩麦尔的动作、神态表示了韩麦尔怎样的感情?

同学讨论后明确:

①外貌描写:“穿……打……,戴着……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后一课时,穿上节日的盛装,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②神态:结尾局部“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就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其形象高大?

③语言描写:“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其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④动作与神态描写:“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3、理解:

一方面表示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写出了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严酷实际陷入了极大的痛苦。

4、小结:

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身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哀,穿戴那套只在督学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丝帽,体现了高尚的爱国感情,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示出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法兰西万岁”这两个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示了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强信心。

五、体验反思

《最后一课》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它充沛体现了被占领区域人们的爱国热情,在我们今天生活的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怎么去表达和实现我们的爱国热情?

在阅读本文后,哪些地方让你收获很大?

明确:通过典型环境,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写法

六、作业

练笔:

1、读《最后一课》有感。

2、“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谈谈你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并把它写下来。

【备选创意】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完成知识的积累。

二、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

放录音,让同学边听边考虑: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指导同学默读全文,边读边考虑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最后让同学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思想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来仔细品读,分析人物形象,感悟课文主旨。

五、总结全文

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和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胜利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示出来了。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创作背景。

2、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爱国主题。

〖教学设计

一、普法战争介绍和作者介绍

二、让学生认真细致默读课文一遍

不受任何限制没有压力的自由阅读,能产生鲜活丰富的感受。

三、漫谈阅读感受

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自由发言结合个人的经验阅历阐发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四、整理归纳

1、就小说的阅读方法给予一些指导,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情节的三要素。

2、分析小说从情节入手,于是梳理情节的三部分。

3、人物分析可采用课前课后比较的方法。如小弗郎士先前由稚气贪玩不爱学习,但最后一课使他产生深深的自责和懊悔,产生亡国的痛苦,敬爱老师,憎恨侵略者,爱国情感得以升华。

4、小说中小弗郎士和韩麦尔,他们谁是小说主人公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余味无穷。

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语言、服饰、表情、行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事情的写法。

2、质疑探究,品味小说重要词句。

3、比较阅读延伸提高。

一、在第一课时初读基础上来深入品读,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1、重点品读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语段,为什么今天穿上了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

2、划出关于韩麦尔先生深情的语言,悲愤的心情、神态、无畏的动作描写的句子并细品味。

3、结合练习三,通过改变视角的方式丰富对这一人物的理解。

4、讨论谁是主人公的问题,照应第一课时。

二、探究品味小说语言和细节描写

1、如何理解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写出了动荡时代战乱频仍变故迭起,人心惶惶,预示了将要发生一件大事。

2、“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比喻什么有什么深刻含义

3、韩麦尔为什么发给学生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的新字帖

4、作品中两次出现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鸽子咕咕叫等细节都有庄严的意义,要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去品析。

三、延伸与提高

1、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都德《最后一课》以热爱祖国语言来表现爱国情感,郑振铎的《最后一课》通过随时准备反抗敌人的侵略来表现爱国情感的。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再比较发现两文的不同点。如,人称不同,一个从孩子视角观察描写;一个从大学教师的视角描写。

而郑振铎的“课”一堂课不到,因为“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立即停课”。

四、总结全文并表情朗读

五、作业

1、练习二,三。

2、小练笔:谈谈你对祖国语言的新认识。

角度之一: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学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语言的语句;

二、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肖像的语句(穿着、神情);

三、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动作的语句。

角度之二:小弗郎士的变化

a.对普鲁士兵:(操练有趣)幼稚→→(知道布告牌上的内容)坏家伙→→(强迫鸽子说德语)仇恨、轻蔑;

b.对老师:(迟到)怕骂→→可怜→→崇高;

C.对学习法语:讨厌(想逃学、画眉的歌唱,普鲁士兵的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得多)→→懊悔(旷课找鸟窝、溜冰)→→难受(愿花任何代价换得熟练地背分词)→→细心听课。

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师提示三个方面,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而用词语概括,显示出小弗郎士思维变化的过程。

角度之三:主题的表现

一是社会背景的巧妙安排,把小的事情置身于大的背景中。这样老师严肃认真地教课,下面的'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就闪射出了爱国主义的光芒,

二是人物的精心安排,以点带面、以实衬虚。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读者可以从最后一课联想到法国人民的其他爱国义举。在最后一课中,作者安排了“郝叟等镇上的人物”,这样最后一课中的人物就有了一定的代表性,由一鳞半爪可以想见全龙。

三是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郝叟的大眼镜,拼读字母时古怪的声音,同学们上习字课时安静的气氛。另外还有一些描写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典型细节。

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找出交待社会环境的语句,提问:不要这些语句行不行?

二、不写郝叟等镇上的人行不行?

三、读罢全文,说说印象最深的细节。

四、指导学生朗读感人的细节描写部分。

《最后一课》片断教学

教学内容:《最后一课》下课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他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运用课本剧的形式诠释课文内容,刻画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教学用具准备:钟、号子、录音机、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在教室里,到处充满着爱国主义气氛:课桌的铁杆上挂着美丽的法兰西阿尔萨斯等字帖;小孩子在在专心画杆子,镇上的老人们正捧着初级读本,发出古怪的声音;韩麦尔先生正一动也不动,瞪着教室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里的东西全部带走似的可就在在这时,钟声响了,最后一课下课了。大家想一想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的心情会怎样又会怎么做呢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下课部分内容。

二、自主、合作学习

朗读以下部分内容后,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这部分内容主要描写哪个人物(板书:韩麦尔先生)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韩麦尔先生形象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回答,刚才,这位同学答得不够完整,谁能再来补充那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很完整。)

【明确:这部分主要从神态、语言、动作三个方面来描写韩麦尔先生形象的。神态方面主要是从脸色惨白和哽住来体现;语言方面主要是从韩麦尔先生所说的话语当中可以看出;动作方面主要是从描写韩麦尔先生的一些动词可以体现。】(板书:神态:惨白哽住语言:法兰西万岁动作:使出*着)

⑵教堂的钟声响了,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脸色惨白和哽住

⑶如何理解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句话的意思

【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去思考:第一题:教堂的钟声响了意味着什么此时韩麦尔先生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第二题:韩麦尔先生写字时心情会怎样从他写出字的内容法兰西万岁!又可以表现出他内心对祖国充满着怎样的感情现在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刚才,同学们讨论很积极,发言也很踊跃。大体上已经把要点说出来了,只不过语言组织方面有点欠缺。现在,老师进行小结:脸色惨白是因为教堂的钟声响了,最后一课下课了,韩麦尔先生想到自己再也不能在这里教法语了,内心无比悲痛。因为悲痛,所以说话哽往了。还有韩麦尔先生用一连串有力的动作,写出法兰西万岁集中体现了韩麦尔先生失去国土,失去国语后,内心无比悲痛的心情,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以及他对法兰西的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心。】(板书:爱祖国恨敌人)

三、课本剧表演

过渡:刚才,同学们透过韩麦尔先生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到他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把韩麦尔先生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小弗郎士的心理,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呢(依次打出课件)

1、神态方面:①脸色惨白②哽住

【组织形式:这两个神态都是由于什么原因所致对了是因为悲痛。所以我们只要以悲痛的神情来表演脸色惨白即可。请几位同学试表演一下。(刚才,前几位同学演得不够自然,后几位同学演得很自然,很有感染力。)那么,哽住该如何表演呢刚才,有位同学说到:用平常被哽住神情来表演,说得很好,那位同学你来试来表演被哽住的神情这位同学表演得很好,同学们想一想要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演哽住对了,要带着着无比悲痛的感情去演,现在再请那位同学来演一下演得很形象,很逼真。韩麦尔先生就是这种神情】

2、语言方面:①我的朋友啊,我我②法兰西万岁!③放学了,你们走吧。

【组织形式:同学们先思考:这三句话都可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读呢(对了,悲痛)同学们再注意看一下第二句法兰西万岁!,除了悲痛的.感情之外,还有包含着怎样的感情呢(对了,对法兰西的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心)现在,请几位同学试朗读这几句话。(同学们,感情方面把握得很到位,只是语气上有所欠缺。)现在,

同学们听录音磁带朗读,注意录音磁带朗读的节奏与语气;接下来,同学们进行模仿录音磁带朗读,也可以自行设计朗读。对不足之处加以指正,对朗读很好的加以肯定。】

2、动作方面:①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②他呆在

那儿,头*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组织形式:现在,请一位同学跟我合作,他朗读小黑板上的内容,我来表演。刚才,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刚才表演的时候,加了两个动作,这两个动作是什么(对了,就是写字时,手在微微的颤抖和粉笔被折断好几次)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对了,为了更能突出韩麦尔先生无比悲痛的心情)接下来,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同学朗读,另外一个同学根据朗读进行表演。同学们可以模仿老师的表演,也可以自行设计表演。】

4、这部分除了写韩麦尔先生之外,还写了小弗郎士,那么小弗郎士该如何演呢此时,他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可见他很理解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我们只要让小弗郎士用理解的目光随着韩麦尔先生的移动而移动即可。

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现在,叫几个男生把韩麦尔先生整个过程试表演一下,从中选出优秀的学生,充当韩麦尔先生角色;另外选三个学生分别充当小弗郎士、敲钟手、吹号手的角色;剩下的同学充当最后一课的学生,配合韩麦尔先生写出法兰西万岁,同时读出这一句话的内容。)

现在,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这四位同学上台为我们表演,

刚才这四位同学演得相当棒,我们再以热烈的掌声,为他们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表演,表示感谢。

三、拓展性学习

过渡:刚才,同学们演得很好,把韩麦尔先生无比悲痛的心情,表演得淋漓尽致。韩麦尔先生似乎心中有千言万语却没有说出来,同学们请看我的朋友们啊,我我这一句话,、同学们想一想韩麦尔先生此时会想对学生说些什么话呢请同学们把它补充出来。可以是课文里面的内容,也可以自己想像进行补充。

【明确:刚才,同学们回答得很踊跃,从你们回答的内容当中,我可以归纳出大体上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补充:第一,对国土的爱;第二,对敌人的恨;第三,对祖国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和希望。】

四、小结

1、齐读下课部分内容。

五、板书设计

10、最后一课

都德

神态:惨白哽住

下课韩麦尔先生动作:使出*着爱祖国恨敌人

语言:法兰西万岁

文通中学基础教案No16.

第3教时课题

《最后一课》

课型:新授

年级:初二

学科:语文

主备人:庞连平

目的要求

1、了解写作背景;

2、掌握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重点难点

1、体会文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理解行动、心理描写的作用;

3、初步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阅读法,体会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都德,法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是《小东西》。

《最后一课》代表了他小说创作的新境界。

二、检查预习:

1、注音:

挟()祈祷()惨()白哽()

2、解释词语:

征发思量诧异惨白

三、引导学生作了解性的阅读。

1、范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

2、讨论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理清小说的脉络,划分课文的结构

四、进行理解性阅读,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讨论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①第一节的心理活动,刻画了小弗郎士的贪玩和不爱学习,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平时的严厉;这些景象,比分词有趣多了-------集中表现小弗郎士的幼稚。

②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有哪两处?有什么作用?

(两处: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点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③小弗郎士是不是非常贪玩呢?

明确:不是,可我还能管得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是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基点,也是他能够觉悟的基础。

④第四节写布告牌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写最后一课做准备。

⑤讨论分析两年来坏消息、挤的作用。

3、小结第一部分内容。

通过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了小弗郎士的贪玩、幼稚、不爱学习、不懂事,可还能管得住自己,点明了最后一课的时代背景,暗示今天的气氛不同寻常。

4、讨论第一部分这样安排结构的作用。

明确:和后来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彻底转变形成强烈的对比,可以看到小弗郎士由幼稚变得成熟、懂事的发展过程。

五、继续进行理解性阅读,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划分第二部分层次。

第一层(从平常日子到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写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

第二层(从我看见这些情形到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课后,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镇上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第三层(从我正想这些的时候到我真永远忘不了),写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

2、速读第一层。

3、讨论:为什么写平时上课的情景?

明确:总------平时上课喧闹的一贯性;

也------吵闹的声音很大。

-------为写今天上课与往日的截然不同做对比,表明

今天的不同寻常。

4、随文指点讨论偏、都的作用。

明确:偏:表明事实跟所希望的相反,形成了对照。

都:和平时形成了对比。

5、体会韩麦尔先生的踱来踱去。(表明他内心活动剧烈,难以平静。)

6、体会最使我吃惊中最的作用。

明确:把这堂课的不寻常推到了极点。

7、归纳这一层。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烘托最后一课的庄严、悲愤的气氛,表现了最后一课引起的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对这最后一课的无比珍惜。

六、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整理笔记。

3、作业纸。

板书设计

上去得很晚一个字也说不上来幼稚、贪玩、

学想别上学天气、画眉、普鲁士兵不爱学习、

路还能管得住自己跑上气不接下气不懂事、

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交代时代背景还能管住自己

布告牌-------制造悬念

上学生纪律

课老师态度、穿戴对照铺垫

前听课对象

教后记

文通中学基础教案No.17

第4教时

课题

课型

新授

年级

初二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庞连平

9、13

1、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

3、理解课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1、重点语句的含义;

2、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几种描写方法及作用。

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语句的思想感情

分析法:分析一些语句的含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一、检查复习:简析几个句子的含义。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2、这些景象,比分词有趣多了;可我还能管得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3、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二、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1116)

1、指名朗读第二层,注意体会人物的感情。

2、随文指点讨论又柔和又严肃、我的孩子们包含的感情,理解韩麦尔先生话的意思。

明确:柔和、我的孩子们······、我的-----包含对祖国、对同胞、对学生的无限深情;

严肃------包含对亡国的悲痛。

最后一堂法语课-------是抗议普鲁士统治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

明确:万分难过:(1)对敌人的恨;(2)对失去学习祖国语言机会的痛苦;(3)对过去不好好学习的懊悔。

教学步骤坏家伙:指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普鲁士军队。写出了小弗郎士对侵略者的恨。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段心理独白独立成段,并且加上!,有什么作用?--------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话在小弗郎士的感情上引起强烈的共鸣,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的爱国情、亡国恨一起被引发出来。

4、理解最使我吃惊的,后面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一句中所体现出来的法国人的爱国情感:镇上那些人用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方式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表现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因为被剥夺了学习法语的权利,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祖国。这一举动,是阿尔萨斯和洛林人民真挚的爱国热情。

5、归纳分析第二层

明确:正面揭示了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点明了主题。普鲁士禁教法语,这是对法国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它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猛醒,激发了他学习法语的热情。

三、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1723)。

1、指名朗读这一层,注意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当中国加入世贸、足球圆梦、申奥成功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什么?因为我们流淌着一样的民族热血,拥有着一样的民族感情,热爱着拥有同一个名字的祖国。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与领土完整等情感。可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觉才最强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二、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三、介绍小说常识:

1、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2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3、小说要素:

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五、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1)“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怕提问。

(2)“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什么?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

(3)“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平时上课最后一课

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

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耳朵大声背书啦。”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教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

‘静一点,静一点……’”铁戒尺。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我”迟到遭到先生的责骂。今天,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出有关语句。(1)"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2)课后练习二:

1、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2、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3、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4、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六、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教学目标]

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

课时目标:

1、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

2、解题

早读课我们已经阅读了这篇课文,是谁的“最后一课”呢?(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阿尔萨斯)的人们。)

二、感知主要人物

1、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

快速浏览课文,请大家谈谈对他们的总体印象。

(学生自由谈,爱国,但也有一些不足,但不影响我们对他们的总体评价。)

2、很明显,人物前后存在着一些“变化”(板书),下面我们将同学们分成两大组,请同学们跳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具体说说这两个人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可以用笔在文中做一些批注。

(学生读、画、评、说)师归纳板书

小弗郎士变韩麦尔先生

幼稚的孩子普通的教师

可怜的学生爱国者可怜的`朋友

3、这一变化的导火索就是——最后一课,插入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873年,反映的是1870-1871年间普发战争后发生的事故。

19世纪70年代,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被迫将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亡国之恨激起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小说家都德将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阿尔萨斯)的人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作者就是借助这些人,表达了所有法国人民的共同心声——爱祖国、恨敌人。(板书)

最后,我用《马赛曲》的第一句歌词结束我们这节课: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的一天等着你!

THE END
1.写作技巧:人物性格与形象塑造常用词写作技巧:人物性格与形象塑造常用词朵朵食堂菜谱 发布时间:3分钟前感谢姐妹们的喜欢,记录美好农村生活,分享农村特色美食 关注 发表评论 发表 相关推荐 自动播放 加载中,请稍后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https://quanmin.baidu.com/sv?source=share-h5&pd=qm_share_search&vid=11360623111977245287
2.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部生字词(带拼音组词).ppt文档介绍: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部生字词(带拼音组词) 】是由【fanluqia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部生字词(带拼音组词)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https://m.taodocs.com/p-1127136174.html
3.人物塑造人物塑造怎么念人物塑造的解释词语人物塑造 拼音rén wù sù zào注音ㄖㄣˊ ㄨˋㄙㄨˋㄗㄠˋ 解释在文学作品中,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更多:https://www.bmcx.com/,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https://cidian.bmcx.com/7708115510008053241121250__cidianchaxun/
4.塑造的意思拼音怎么读词典拼音sù zào 怎么读 【塑造】的意思 利用黏土或人造油土等材料,以按捏、加减、铲削等手法塑成人物或物体的形象。 来源:-- 词典修订版 【塑造】的意思(词典减编版) 1.利用黏土或人造油土等材料,塑制成品。【造句】:一块黏土经过艺术家巧手塑造,往往能成为杰作。2.培养、使形成。【造句】:为了配合这张专辑https://www.zcdian.com/ci/4k7x40.html
5.塑造是什么意思塑造的拼音怎么读音啥意思含义词语 塑造 词类动词 拼音 sù zào 怎么读 英语 model 造句 一块黏土经过艺术家巧手塑造,往往能成为杰作。「塑造」的意思和解释 辞典修订版解释 利用黏土或人造油土等材料,以按捏、加减、铲削等手法塑成人物或物体的形象。 辞典简编版解释 利用黏土或人造油土等材料,塑制成品。 【造句】一块黏土经过艺术http://www.yuwenke.com/yisi/suzao.html
6.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这段话写了四种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活动:匆忙去做生意的商人,高声谈笑的青年妇女,到郊外去的孩子和保姆,上教堂去作祷告的老人和全家。说明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9、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生字组词字词解释 行囊 囊括 萤 萤光 萤火虫 恭 恭敬 恭维 https://m.smtxjs.com/html/1679523694424295.html
7.塑造是什么意思塑造的解释是什么拼音:sù zào 注音:ㄙㄨˋㄗㄠˋ 词性:动词 结构:塑(上下结构)造(半包围结构) 塑造的意思 词语解释: 塑造sùzào (1) 用语言文字等艺术手段描写人物形象 例 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石油工人的英雄形象 (hao86.com好工具)英 sculpture (2) 用石膏、黏土等做成人或物的形象 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e53bd43ac9e53bd/
8.身段的拼音词语身段怎么读身段的拼音 词语身段怎么读樱树抽芽 小学教育 精选回答 1、身段 shēnduàn,身段是舞的体现,是戏曲表演艺术塑造人物形象、提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段之一。 2、源于生活,但决不是对生活的照搬和摹仿。它是经过历代戏曲表演艺术家们根据生活不断提炼,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https://edu.iask.sina.com.cn/jy/2JiNcjVtRj5.html
9.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拼音+字+词+句归纳整理,收藏给孩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 书到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k2Mzk1NQ==&mid=2656452333&idx=7&sn=11d23e180d24d809074cc9c4d54a00a9&chksm=8a693d43f797ca7b71362a56f3e7d4c46f9c4093a8bce0980a4bdae34d32bb90d96c6ca2a72e&scene=27
10.“模特儿”的意思如何模特儿的读音怎么读模特儿的拼音是什么模特儿的意思: 【词语】: 模特儿 【拼音】: mótèr 【解释】: 艺术家用来写生、雕塑的描写对象或参考对象,如人体、实物、模型等。也指文学家借以塑造人物形象的原型。[法modèle] 下一篇:基于算例的科学计算引论(基础篇)-图书推荐 商品推荐相关推荐https://m.netshop168.com/article/209737.html
11.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9篇(全文)一、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 拼音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此时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也要注重其思想情感教育,使汉语拼音教学避免相对抽象和枯燥,无形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把握住了对初入校门的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记得在学习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ks8b1wo.html
12.以读为本,以读导学,读写结合内容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描写人物读书时专注的有关词语。重点关注读准字音“糙、纤”,正确书写“腻”,理解“伏案疾书、贪婪”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作者对选取的三个小镜头的描写的相关段落,初步认识并区分作者所采用的不同的写作手法。 3、模仿课文第五小节的写法,结合生活中的小镜头对人物的活动进行细节描https://c2xx.xhedu.sh.cn/cms/app/info/doc/index.php/27819
13.化怎么读,化的发音,化的成语/组词/笔顺,化的拼音,化是什么意思,化〖cosmetics;beautyproducts〗为了美化、保留或改变人的外表(例如为了演戏)而用于人体的调剂(除开肥皂),或为了净、染、擦、矫正或保护皮肤、头发、指甲、眼睛或牙齿而用的调剂 化装huàzhuāng 〖dressup〗戏剧、电影等表演场合的造型手段之一,塑造人物外部形象 把他化装成奥赛罗 〖disguiseoneself〗∶假扮 化装侦察https://www.chacihai.com/zidian/1132.html
14.常怎么读常怎么念常怎么拼音常字组词常 拼音cháng 部首巾部 五笔ipkh 笔画11 画 组词常组词 常字基本解释 常cháng长久,经久不变: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时时,不只一次:常常。常客。时常。经常。普通的,一般的: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姓。笔画数:11;部首:巾;笔顺编号:https://m.055401.com/dictionary3666.html
15.塑是什么意思塑的拼音塑怎么读怎么读 注音ㄙㄨˋ 部首土 笔画13 结构上下结构 五笔UBTF 笔顺 组词 塑料 塑钢 塑性 塑造 塑像 塑料薄膜 塑化剂 塑型 【塑】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塑」 拼音:[sù] 怎么读: 塑sù名词用泥土等制成人物的形象。 「塑」字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 http://zidian.gjcha.com/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