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看看高温下的川渝农村吧,真的在“热死人”

昨晚到今天上午,我在成都的朋友至少有三位遭遇停电。一位朋友半夜停电,彻夜难眠;另一位朋友上午在家里停水停电,他发朋友圈想变成后羿,去射天上的太阳;第三位是一个女生,住宅停电,不得不到工作室去上班,但是写字楼电梯停运,要爬十几层楼。

他们的停电,都不在“计划中”,事先没有接到通知。成都正在全力保障居民用电,但是如果有社区严重超负荷,也会遭遇这样的“崩溃”。像这种突然崩溃的社区很多,说明整个城市尽管已经采取最高级应对,仍然很难维持。

这样的遭遇让人难过,连续40度的高温,人们的忍受已到极限,如果再停电,几乎是压垮个人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成都人没什么理由抱怨,因为放眼四川,不少地市都为了“保成都”,早就开始了限电措施。

真的热死人

浏览社交媒体我们会发现,一周前,像达州、绵阳、泸州这些地区,居民已经开始面临不时停电的局面。政府网站信息显示,绵阳市三台居民还就停电问题多次投诉,但是很明显这样的问题没法解决。

成都不时发布有关“热射病”的报道,8月初高温刚刚开始,几乎每天都有人因为热射病去医院治疗的,到后来这样的事情在大城市就不再是新闻。但是,在小城市和农村,更多人受到高温威胁根本上不了新闻。

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很少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自古由人不由天”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常有的自豪感。反过来,这也说明很多人并没有应对高温和干旱的经验。

成都连发十几天高温红色预警,都市人紧张应对,但是人们很少注意,几乎每一天四川气象部门都有“干旱橙色预警”。农村不但经常停电,很多地区也严重缺水了。

一位媒体前同事告诉我,他在眉山的两位亲戚在高温中去世了,分别是71岁和95岁。这位朋友的发小是一位“阴阳先生”,在这次高温天气中,一共接到7次帮忙办葬礼的业务。农村独居老人,通常没有空调,即便子女给安装了空调,也不舍得多用。有时候他们还要“固执”地去田里劳动,很容易中暑。

让人难过的是,农村老人在高温中的死亡,往往被认为是正常死亡,不会被统计为“热死”或者中暑死亡,很多人甚至都没听说过“热射病”这个词。所以,尽管社交媒体上有不少人谈到亲戚“热死”,目前,我们并没有看到详细的有关农村灾情的统计。

高温中被遮蔽的乡村

因此,这次“川渝”地区的高温干旱,可以分成两个部分,重庆和成都的高温,属于“都市灾害”,而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则是高温加干旱。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前者,后者处在一种被遮蔽的状态——农民没有发声渠道,也很难登上热搜。

但是,合理推测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停电频繁,住在农村的又多是老人,高温对人们的健康损害更大,而长久的干旱,会对农业造成严重影响,最终将通过粮价和菜价的波动,反射到大城市居民的生活中。

|2022年8月17日,四川阆中,老夫妻避高温,凌晨收获水稻。

超级都市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这次川渝地区的电力缺乏,引起持久而深入的讨论,因为四川是中国第一水电大省,往年都是“西电东输”的主力,今年严重缺电,其震撼性可想而知。

对缺电原因的讨论有很多。目前来看,最重要的原因仍然是天气,长江流域降水急剧减少,不少发电厂的蓄水都严重不足。大渡河一个电厂,自己做了一个视频,标题叫“大渡河献出了最后一度电”,为了最大限度供电,发电厂也把大部分照明设备都关了,实在是悲壮之极。

除了气候影响之外,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不能不提,那就是以重庆和成都为核心的“成渝经济圈“的崛起,本身就需要巨量的工业用电,而且这些年工业用电量也在持续增加。他们的经济推动力和所需要的电能一定是成正比的。

成都有2100万人,重庆人口超过3000万,仅仅是这两个超级都市的居民用电保障,都是一个大问题。这一次成都的限电,让整个城市陷入黑暗中,这实在是一次重要的提醒:这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毫无疑问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年1月,四川省起草通过了《四川省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应急预案》,把应对能源危机的策略分成一到四级(一级最严重),这还是一个“试行”的草案,而在8月21日,四川省就宣布了启动能源保障应急预案的“一级响应”——第一次出手,就是最高级别的应对。成都的各种限电措施,就是对这个方案的贯彻执行。

气候专家指出,这样的高温天气只是开始。即使以后不是每年都有如此可怕的高温,但可以预计,成灾害的高温天气会越来越频繁。成都的“天府之国”自豪感,也许将成为回忆,而有长江流域火炉之称的重庆,也到了忍受的极限,截止到今天,好几处山火都还没有扑灭。

如果说干旱对广大农村的影响是持久的,高温对重庆、成都的影响,则是序幕。人们必须进行深入反思,做好更得力的应对。“成渝经济圈”,会承接不少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工业产能,它是年轻的、有活力的都市圈,但是产业驱动才初见成效,就不得不面临电力匮乏的局面,如何构建一个更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课题。

在更深层面上,我们还必须深入思考,成都和重庆,如何更好地带动、帮扶川渝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当遇到类似今年的电力危机时,如何更好兼顾城市和乡村?人们不能指望,乡村永远是“付出”和“牺牲者”。那不是一幅理想的发展图景。

主编|张丰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乡村的雅称生活频道乡村雅称主要有桑梓、乡邨、乡里等。桑梓出自柳宗元的《闻黄鹂》:“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表示离家在外看到了家乡的飞禽,顿时勾起了自己的思乡愁绪,因此“桑梓”在后世便通常用作代指家乡,也可代表村庄;乡邨出自谢灵运的《石室山诗》:“乡村绝闻见,樵苏https://m.jiangzi.com/tuwen/jianbihua/141330.html
2.农村这种珍稀名贵的野菌,有“素中之荤”美称,至今无法人工种植农村这种珍稀名贵的野菌,有“素中之荤”美称,至今无法人工种植 03:56来自惠农网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美图 枞树菌是一种上等菇菌类,是非常珍贵的野生菌、食用菌;常见的有乌枞菌和红枞菌;其味道自然鲜美清爽、香气扑鼻,是真正难得的野菌上上品。在每年的农历九月至十月,是枞树菌产量最高的时期,且越是雨季、气候越潮湿https://k.sina.cn/article_2504250930_9543d63200100cx3b.html
3.荷花淀为作者称了一个什么样的美称一荷花淀位于中国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附近是中国北方农村的一个典型地区。小说讲述了在荷花淀地区发生的一场https://www.hongxiu.com/ask/qdyurdyvx
4.乡村振兴资讯四川是农业大省,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常年生猪出栏6000万头、占全国十分之一,自古有“猪粮安天下”的美称。如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代表委员就农业科技创新、农村人才培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发展等发表真知灼见,为这个春天注入新的活力。杨武云: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撑腰”“https://www.sckjw.com.cn/xiangcunzhenxingzixun
5.农村一事一议会议记录(通用15篇)舒茶镇下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76村民小组, 总人口34 417人 (其中农业人口32 586人) , 镇域面积78.4 km2, 有耕地面积1 461.27 hm2 (其中水田1 314.20hm2, 旱地145.87 hm2) , 山林面积3 000.00 hm2, 素有“林山茶乡”之美称。舒茶镇是山畈相结合的乡镇, 原来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hb5434m.html
6.案例文化引领,产业带动,江苏打造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高质量样本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开发银行等6部门最新发布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2025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https://www.cnacs.net.cn/8/202210/4144.html
7.马云说未来农村赚钱的养殖业什么养殖业最挣钱农村发展养殖业要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种养殖技术,确保产业的效益,才能达到增收的效果。螃蟹螃蟹一只深受人们的喜爱,虽然养小螃蟹已经供过于求了,但是大螃蟹养殖很少,因此很受欢迎。养驴驴的全身都是宝,像驴肉历来都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美称。而且自从农村不用牲口干活后,养驴的家庭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2548983254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