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我国粮食安全的两个基本问题?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突出强调了粮食安全问题,指出“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性矛盾是:如何用不到世界10%(20.2亿亩)的耕地,解决好世界18%人口的吃饭问题。而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个庞大人口对吃饭问题的要求,也在不断快速提高。即使我们把吃饭问题的标准,确定为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资料图

为了确保我国当前和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需要增产什么?增产途径何在?

回答需要增产什么,要看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变化趋势。从国家统计部门的住户调查数据看,2013年-2018年期间,我国居民人均粮食(原粮)消费数量,从149公斤逐年减少到127公斤,减少了22公斤。其中,人均谷物消费数量,从139公斤减少到116公斤,减少了23公斤。同期,肉蛋奶水产品人均消费数量逐年增加,从63公斤增加到72公斤。其中,人均肉类消费从33公斤增加到39公斤。

与我国饮食习惯相近的日本,尽管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我国的4倍,但食物消费变化趋势,仍然与我国类似,只是变化速度更缓慢。2009年-2018年期间,日本人均谷物消费从92公斤下降到88公斤,其中大米消费从59公斤下降到54公斤;人均肉蛋奶水产品消费数量从160公斤上升到171公斤,其中,人均肉类消费从29公斤增加到34公斤。

据此,可以做出判断,在现阶段以及未来一个可预期的阶段中,我国人均粮食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是:直接消费部分(谷物口粮)呈减少趋势,而间接消费部分(饲料粮)呈上升趋势。

这个结论非常重要。这意味着,我国未来稻谷和小麦的生产,只要保持稳定,就足以满足口粮消费的需要;而真正需要努力不断增加的,是饲料粮食的生产。

事实上,从我国粮食生产的历史发展数据中,也可清楚地看出同样的发展趋势。1978年-2018年期间,稻谷生产从13693万吨增加到21213万吨,增幅为55%;小麦生产从5384万吨增加到13144万吨,增幅为144%;玉米生产从5595万吨增加到25717万吨,增幅为360%。而近10年的增长幅度,分别是:稻谷10%,小麦16%,玉米49%。也就是说,无论是40年还是近10年,稻谷生产的增幅都是最小,小麦的增幅大于稻谷,而玉米的增幅最大,是小麦和稻谷的数倍。

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近些年生产的发展也不是完全与需求变化相一致的。根据国家有关粮食研究部门的信息,近两三年来,我国的玉米供求每年仍有上千万吨的缺口,而稻谷和小麦是有剩余的,并且稻谷和小麦的使用去向中,均有1500万吨以上用于饲料。

在口粮消费中,今后可能更加多样化。不过,稻谷(大米)和小麦仍将是主体。人均稻谷消费,应该是下降态势,以前很少吃面的南方人,已经开始吃面食,尤其是商场和小吃店中五花八门的面食产品,大大便利了面食消费。对于小麦需求的发展态势,各方面的判断不尽一致。我个人的判断,可能是稳中有增,尤其是随着城市化发展,原来吃自产稻米的农民进城之后,会开始吃面食。饮食国际化的发展,也会增加面食的消费。

在大米消费中,对优质大米的需求日益提高,对普通杂交稻的需求会日益减少。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大米会吃得更少,但同时要求吃得更好,吃价格高些的好大米。稻谷生产结构的变化,也反映出这种趋势。1978年-2008年期间,早稻生产减少了约40%;2008年-2018年期间,又减少了8%。而近10年来稻谷生产的增加中,83%是由黑龙江、湖北和安徽贡献的,这3个省的稻谷基本上都是质量更好的单季稻。

回答如何增产问题,只能从可利用的资源入手。资源有很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两种:土地和科技。人才和投入等资源,是通过作用于土地和科技,来表现出其重大作用。

在土地方面,首先是要保护好耕地。现在已经有很多具体的政策措施,关键要落实到位。在此基础上,就是切实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效率。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建设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有各种不同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地平整、集中连片,目的是方便使用大中型农机机械化作业,这是现代农业的必须;设施完善,主要是水电路等,这可以确保抗灾稳产。土壤肥力,可以通过长期的肥田耕作措施,不断改善提升。中央和地方支农资金,应重点投向这个方面。现在财政补贴支出的大头,是用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当年花的钱,只对当年有用。而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的投入,却是长效性质的,一次性投入,有长久的效果。

在科技方面,无须多言。现在每个农民都知道科技的重要性。关键是加强科研,尤其是在种子技术和作业机械化技术方面。在大田作物方面,相对较好。现在的突出短板,是在小品种作物和园艺作物方面。国家需要在继续重视几种大田作物的同时,也加大在其他作物上的科研投入力度。

此外,还有一点,也极其重要,这就是各个地区,都要根据本地自然条件特点,发挥出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作物生产的布局。只有这样,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好我们极为稀缺宝贵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只要切实落实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能够实现这一点。

THE END
1.什么是粮食安全?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更多“什么是粮食安全?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蛛网理论的类型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什么是蛛网理论?形成蛛网理论的条件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农产品供给弹性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什么是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影响因素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尚未登录https://www.shangxueba.com/ask/14743304.html
2.食品安全问题案例9月1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发展成就。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介绍,十年来,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历史性解决,全面解决了17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共解决2.8亿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全文阅读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都有哪些?此次发布的粮食安全白皮书说了什么? https://m.tuliu.com/tags/565.html
3.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对策(通用6篇)摘要: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安全尤为重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饥饿与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的粮食安全也面临许多隐忧。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积极务实的对策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f4vgfgf.html
4.周清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瓶颈与对策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农民外出打工,本来可以种两季的改为种一季,这没有违背国家政策,自己吃粮问题也解决了,但现在要改成种两季的难度很大,政府不出台政策农民不会回头,他不违背政策,田也没有荒,粮食安全关老百姓个人什么事?如果湖南能解决这个问题,粮食产量还可以提高20%、30%。湖南在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https://ldhn.rednet.cn/m/c/2014/11/25/3530696.htm
5.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调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与农民利益的关系。经济增长不能走剥夺农民、牺牲农业、忽视农村的路子,实现从农业支持工业向工业促进及反哺农业的转变。要建立起保障粮食流通体制、农村税费体制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配套进行,整体推进。加快涉农立法进程,奠定解决“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的制度基础。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6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