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规定了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基本要求,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洗涤,消毒的原则和方法,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资料管理和保存要求,总共包含八个章节和两个附录,其中附录A为规范性目录,与“标准”正文具有同等效力。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仅供参考执行。此“标准”适用于医院和提供医用织物洗涤服务的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为了帮助医疗洗涤单位快速准确理解和实施《规范》,现对该“标准”的要点尤其是消毒和卫生技术要求进行解读。
一、洗涤用水,设备及用品要求。
表1洗涤用水卫生检测技术规范
二、医用织物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
分类收集
用于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专用布袋、包装桶和专用存放容器,如遇污染应随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方法参照WS/T367执行。使用后的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运送
表2硬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技术规范
储存
三、洗涤消毒的原则和方法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原则和方法
脏污织物:现在社会上洗衣房所洗的手术衣、手术铺单等棉质医用织物不属于“软器械”。软器械是具备特定功能性的医用织物。布巾、地巾宜单独洗涤、消毒,宜选择热洗涤方法。选择热洗涤方法时可不做化学消毒处理。感染性织物:现行的《消毒技术规范》针对织物的洗涤消毒做了明确的规定:“病人衣被和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必须分机和分批洗涤”,“肝炎,结核病人以及传染性物质所污染的衣被、烈性传染病人的衣服应先消毒或灭菌后,再送洗衣房洗涤”。
四、洗涤设备及环境的消毒和杀虫
洗涤设备的消毒
环境的消毒和杀虫
表3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技术规范
表4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技术规范
五、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
表5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
pH可根据需要,按照SB/T10989《衣物洗涤质量要求》,抽取有代表性的清洁织物2~3件,提交实验室做测试。针对使用中医用织物可能的污染情况,该标准中提到的“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是代表粪便污染和皮肤感染的指标菌,在检测过程中有特定的证实试验用以鉴定和区分。
表6洗涤后医用织物检测技术规范
对策与建议
医用织物感染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我国在织物洗涤模式、生产方式和服务规范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标准是经过大量多地的调研和国外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管理借鉴而建立的,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可作为规范我国医用织物洗涤消毒行为系统的、完整的、制度化的管理依据。为确保医院医用织物的安全使用,建议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加强预料机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708号)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的微生物指标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