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谷物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全谷物是指完整、碾碎、破碎或压片的谷物,其基本组成包括淀粉质胚乳、胚芽与皮层,各组成部分的相对比例与完整颖果一样。

一、全谷物发展背景

1.粮食安全战略:长期看来,我国在粮食数量安全方面仍面临人口众多、资源短缺、需求增长及结构性矛盾等挑战。粮食全产业链中的损失与浪费问题尤为严重,其中加工环节损失最大。全谷物的发展成为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节约粮食资源的关键途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健康中国战略:我国居民食物消费总量增加但结构不合理,动物性产品占比上升,而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导致隐性饥饿人口众多。我国面临老龄化与代谢疾病高发的双重压力,慢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素,其消费量的增加有助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降低慢病风险。因此,推行全谷物膳食模式对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图11980-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调查结果

3.资源安全和双碳战略:粮食生产与加工是资源密集型产业,我国水土资源有限,与食物增产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系统碳排放量不断增长,对环境造成压力。膳食结构的调整是消费端减排的主要措施之一。全谷物杂粮大多耐旱,对化学肥料依赖较少,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全谷物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还能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助力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二、全谷物发展现状

2.政策与平台进展:多项国家政策文件明确推动全谷物健康食品发展,鼓励增加全谷物摄入。专业机构与学会成立,如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全谷物分会,促进学术交流、科普宣传及国际合作。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启动,专业共识发布,助力消费者认知提升与习惯养成。国家粮食产业(全谷物)技术创新中心授牌,聚焦品质改良、加工、健康研究及数据共享。

3.标准体系建设:面对国际全谷物标准差异,构建完善我国标准体系至关重要。首个全谷物标准《全麦粉》实施,后续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陆续出台,为市场规范化奠定基础。中国专家参与国际全谷物标准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

4.技术体系构建与创新:自2009年起,我国从杂粮加工入手,逐步拓展至全谷物领域。集成应用全谷物物理稳定化加工技术、速食营养粥粥胚物理塑形造粒等技术,生产的全谷物食品具有更高的膳食纤维、维生素、酚类物质等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较精米白面制品营养健康特性显著改善。通过杂粮加工品质评价与适用性研究,构建全谷物技术体系,涵盖成分分析、加工优化、产品开发等。全谷物产品的市场推广与消费者认知提升,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图3全谷物物理稳定化加工技术

我国全谷物科技与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顶层设计明确,政策扶持有力,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技术创新不断,市场前景广阔。未来,需继续加强多方协同,深化全谷物研究与应用,推动全谷物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全谷物产业展望

1.科普与消费倡导:构建并更新全谷物营养健康科学共识,明确居民全谷物膳食推荐摄入量,与国际科学共识对接,发布健康声称与消费倡导;建立规范的科普知识发布机制,组建科普专家库,编写科普材料,通过主流及新兴媒体提升全民认知,增强消费者购买动力;引导生产企业增加全谷物科技投入,开发多样化产品,形成消费与生产的良性互动。

2.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建立跨学科研究体系,加强功能性育种,研发优质全谷物品种;开发新型全谷物制粉装备,研究生物辅助新技术,加快推进生物加工技术在全谷物食品加工制造;针对口感、货架期等关键问题,采用现代加工技术提升全谷物食品品质,研究其在慢病防控中的作用,开展临床实践。

图4全谷物生物加工未来发展方向

3.标准标识认证体系:结合国际标准,构建完善我国全谷物标准体系,加快行标、国标出台;建立权威、统一的全谷物产品认证体系,制定认证标识与标签追溯系统,增强产品辨识度。

4.产业力量凝聚与产品体系构建:培育全谷物原配料加工企业,提高产能,开发系列化产品;开发全谷物主食与即食方便食品,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推动全谷物食品在典型场景中的应用示范,支持企业品牌建设,提升市场认知度。

(责任编辑:福州粮批)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厚屿村216号TEL:0591-22627298FAX:0591-22613463E-mail:fzgrain@163.com

THE END
1.推进我市粮食深加工的思考三、推进粮食深加工的对策建议 我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是河南的农业大市、产粮大市。另外,森林覆盖率高,无污染、无公害,适合粮食种植又是永城的优势。只要我们有效地利用优势,有明确的思路,到位的政策,得力的措施,我市的粮食深加工就会得到强力推进,可持续发展。(一)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http://dzb.jryccm.com/shtml/jryc/20101115/68266.shtml
2.我国的粮食加工产业化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粮食加工产业在我国占有着重要地位,但近年来,由于全世界的科学技术水平逐年提高,我国的粮食加工产业也受到了很多硬性条件的限制,在粮食加工过程中很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首先做主要的问题就是我国的粮食加工设备比较落后,与世界一流水平相差较大,另外,刚刚兴起的中小型企业运营也比较困难,造成企https://www.fx361.com/page/2018/0509/3501426.shtml
3.期待粮食“加工树”枝繁叶茂高质量发展粮食加工业,主产区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从绘制粮食“加工树”图谱,到按“谱”招商,形成粮食产业规模效应,需要各级政府倾力支持、粮食加工企业不断创新突破和广大农民精心耕耘。各方齐心协力,各地的粮食“加工树”一定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刘慧)https://m.gmw.cn/2024-03/01/content_37177382.htm
4.关于加速四川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我省的粮食、生猪、油料、蔬菜等大宗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加工比重小,精深加工更小,处在初加工和粗加工阶段,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一般在2.0—3.7∶1,最高的达4∶1,目前全国是0.6∶1,我省为0.5∶1;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达80%—90%,全国为45%,我省为10%。我国http://sass.cn/904042/1497.aspx
5.浅谈我县粮食产业化发展思路浅谈我县粮食产业化发展思路 县粮食局 粮食产业化工作可以理解为粮食作为产业,使之向理想的状态发生质变的过程。粮食产业含盖了粮食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全过程。质变即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促使做大做强,向产业链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订单收购”等形式,带动粮食、油料生产的专业化https://www.wm114.cn/wen/129/257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