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县粮食产业化经营现状与发展思路

浅谈我县粮食产业化经营现状与发展思路

孙功社

一、产业现状

庐江县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粮食生产先进县之一,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0万亩左右(含复种),其中水稻面积170万亩;常年粮食总产85万吨,其中稻谷70万吨以上,可供商品量50万吨以上,商品率70%。

近五年来,我县粮食产业化经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政府扶持力度相继加大,粮食产业集群发展,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连年递增。特别是政策支持方面,庐江县政府审时度势,紧抓发展机遇,顺势而为。在2007年就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组,并出台了“1+8”文件,即《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和加快粮食、油料、家禽、水产、茶叶、蔬菜、苗木花卉和毛竹等八大产业发展的意见,建立了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套政策的发展机制;同时,为提升粮食产业化发展水平,县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打造“安徽一袋米”工程的实施意见》(庐政[2008]22号)、《关于加快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庐政[2010]8号)。从2008年起,县财政已拿出2900万元用于粮食等八大产业专项引导扶持,主要用于品牌创建、优质粮生产基地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给予奖励,其中粮食类资金占二成以上。2007年实现全县粮油工业总产值10亿元,2011年已超20亿元。

(一)龙头企业发展较快,新型产业格局逐渐形成。全县粮食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9家,规模企业年产值5亿元以上1家,亿元以上6家。多类型、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的粮食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已凸显。万乐米业、双福粮油等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工商并举;恩度食品、海神黄酒、江南醇酒业、庐江重啤,推进深度加工各显风骚;金谷粮食实行国有控股,发挥主渠道作用,引领市场;白湖农工商凭借国有农场优势,提高装备水平,开展规模经营。

(二)粮食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快,粮食精深加工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已形成“三园三点”集聚发展的格局,“三园”即城西粮油食品工业园、泥河食品酿造工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三点”即万乐米业邱岗粮食工业园、双福粮油兆河油脂工业园、金谷粮食汤池粮食产业园。截至2012年6月底,城西粮油食品工业园已征地668亩,完成总投资5.41亿元;泥河食品酿造工业园已征地524亩,完成总投资0.835亿元。全县粮油食品综合加工能力达100万吨以上,其中日处理稻谷300吨以上的3家、150吨以上的14家,日处理小麦150吨以上的1家、日处理油料200吨以上的1家。

(三)粮食订单经营初具规模,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围绕打造“安徽一袋米”工程,以万乐米业、双福粮油、金谷粮食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着力发展“粮食订单”,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并采取“确定良种”、“一次收购、二次结算”等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自2008年以来,全县累计发展粮食订单260多万亩,其优质单季水稻核心基地订单约93万亩,涉及到15个镇80多个村6万多农户、带动农民户均增收800多元。

(四)注重品牌创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方兴未艾。近几年,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我县粮食行业共创建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分别1个、8个;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分别为3个、47个、4个;获省名牌产品和省名牌农产品,分别是5个、4个;获国家、省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分别为4个、6个。为使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关系,全县先后成立了4个粮油专业协会、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存在的问题

(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我县粮食加工业缺乏实力雄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市场主体。技术、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不高,深加工的企业及产品所占的份额偏少。

(二)用地指标、融资落实难。多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缺乏流动资金。尤其是技改或新上项目的企业,由于园区用地指标迟迟得不到解决,项目建设资金无法保证,直接影响工程进度。粮食产业园区无论是基础条件的现状,还是从市场发展和粮食产业化程度的要求,都需要加大招商引资步伐,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入园发展。

(三)优质化结构调整难。受制分户经营和种植习惯。社会化服务的规范性管理有待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规模和运作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四)订单收购履约难。在发展粮食订单过程中,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订单履约率偏下。当“粮食订单”签订后,收购兑现难,无论是市场价高于或低于订单价,相互间缺乏约束力。

三、对策和建议

当前粮食产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必须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推进粮食产业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坚持政府定向规划、龙头企业定向投入、涉农部门定向服务,推动庐江粮食产业转型升级。

(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打破行业、地域和所有制界限,着力推动企业战略合作和资产重组,形成若干个规模大、实力强、技术装备先进、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到“十二五”末,力争新增1-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同时,加快发展粮油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扩大优质粮基地建设,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粮食订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订单生产、订单收购,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一是鼓励龙头企业与种粮大户对接,对优质单季稻持续实行整村推进,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稻米种植,形成良种良法配套服务。二是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自建生产基地,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到“十二五”末,全县优质单季稻种植面积力争达到50万亩,其中单季稻核心基地订单面积30万亩。

(三)加快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要抓住国家实施粮食增产工程等重大政策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配套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园区合理集聚,实现项目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成,努力把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以粮食仓储为基础,加工业龙头企业、现代物流为中心的粮食产业发展载体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形成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到“十二五”末,庐江城西粮油食品工业园和泥河食品酿造工业园的工业产值,分别力争达到30亿元、10亿元。

(四)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精深加工。以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为核心,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自愿的方式,推进品牌整合,引导企业由做产品向做品牌转变,大力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建设。同时,通过举办和参与县级以上粮油精品、名优农产品展销推介会,努力提高企业及产品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优化产品结构,由传统粮油产品向生态、绿色、有机、营养粮油产品方向转变,加强对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要加大科研投入,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定期开展科企对接活动,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等方面加快研发、推广、应用步伐。

THE END
1.推进我市粮食深加工的思考三、推进粮食深加工的对策建议 我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是河南的农业大市、产粮大市。另外,森林覆盖率高,无污染、无公害,适合粮食种植又是永城的优势。只要我们有效地利用优势,有明确的思路,到位的政策,得力的措施,我市的粮食深加工就会得到强力推进,可持续发展。(一)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http://dzb.jryccm.com/shtml/jryc/20101115/68266.shtml
2.我国的粮食加工产业化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粮食加工产业在我国占有着重要地位,但近年来,由于全世界的科学技术水平逐年提高,我国的粮食加工产业也受到了很多硬性条件的限制,在粮食加工过程中很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首先做主要的问题就是我国的粮食加工设备比较落后,与世界一流水平相差较大,另外,刚刚兴起的中小型企业运营也比较困难,造成企https://www.fx361.com/page/2018/0509/3501426.shtml
3.期待粮食“加工树”枝繁叶茂高质量发展粮食加工业,主产区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从绘制粮食“加工树”图谱,到按“谱”招商,形成粮食产业规模效应,需要各级政府倾力支持、粮食加工企业不断创新突破和广大农民精心耕耘。各方齐心协力,各地的粮食“加工树”一定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刘慧)https://m.gmw.cn/2024-03/01/content_37177382.htm
4.关于加速四川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我省的粮食、生猪、油料、蔬菜等大宗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加工比重小,精深加工更小,处在初加工和粗加工阶段,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一般在2.0—3.7∶1,最高的达4∶1,目前全国是0.6∶1,我省为0.5∶1;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达80%—90%,全国为45%,我省为10%。我国http://sass.cn/904042/1497.aspx
5.浅谈我县粮食产业化发展思路浅谈我县粮食产业化发展思路 县粮食局 粮食产业化工作可以理解为粮食作为产业,使之向理想的状态发生质变的过程。粮食产业含盖了粮食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全过程。质变即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促使做大做强,向产业链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订单收购”等形式,带动粮食、油料生产的专业化https://www.wm114.cn/wen/129/257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