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4、秋天
2、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秋高气爽秋风萧瑟秋实累累秋雨绵绵秋风习习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桂飘香)
3、教师适当讲解。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描绘一下吗?可以用上上面的词语。
5、诗人王宜振写的这首《秋天》的诗歌将告诉我们秋天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跟着诗人的脚步去感受。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2)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把它画出来。
(3)每小节的只要意思是什么?全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
(1)检查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2)检查自读课文的情况。
a、同桌互查自读课文的情况。
b、指名朗读课文。
c、说说大意。
d、交流质疑。
3、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
根据回答板书:
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4、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对比:(1)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
(2)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
5、小结:课文用拟人的手法,优美的词语来展现秋天的美,很有情趣,也饱含感情。
三、赏读第一部分。
1、读。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2、说。
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力的,这一小节你们觉得哪些词充满生命力?说说你的理由。
3、小结。
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瓢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
4、读背。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这首诗歌。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
(一)2—5小节。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出示:秋风来到____,在那儿_____。
2、是呀,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出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
3、小结:看来同学们也能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我们来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或某一段,将自己的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
4、学生默读课文,准备。
5、引导交流。
6、学生选择其中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7、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
(二)6小节。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1)“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2)“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小结:诗人就是诗人,他们的诗句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三)7小节。
1、诗歌的最后一小节作者又蕴含着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2、指名读,交流。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写作实践,拓展延伸。
1、秋天是美丽的,它在每个人的心中又是各不相同的,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
2、交流。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
一、复习读准下列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梳子珍藏井井有条羊肠小路
二、新授
炎热的夏天离我们渐渐远去,凉爽的秋天即将来临,(音乐)听着录音,我们一起走进秋天。
大家都还沉醉在秋天里吧!那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生交流
学习第一节
师引: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请大家自己读一读,你知道些什么?
交流“更红更娇更甜更好”
指名读:谁能把第一节读好呢?
齐读
秋天的太阳是那么美,空气是那么美,让我们追随着秋风的足迹去看看秋风都到过哪些地方吧!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课文。
交流(如答到小路,师问:小路是在哪啊?
(板书)田野果园
在不同的地方,秋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请大家静静地读一读课文,细心地找一找,一边读一边可以适当的画画。
交流
第二节:
师引读第二节,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看看秋风还带来了些什么?
(把桂子的香气都带来了。)
师:这真是八月桂花香啊!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相机圈点:“抓”、“轻轻涂掉”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呢?
指名读
评:味道还不够浓,你来读!比较浓了,你来读。好浓的桂花香啊!我们一起来读好。
大家再读读前面两行,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交流(顽皮的孩子)
从哪体会到的呢?(打滚、奔跑)
指名读:你来把这种顽皮的样子读出来。
评:还不够调皮,要把这种调皮劲儿读出来。
齐读:我们一起来读出秋风顽皮的样子。
真调皮
来,一起读好这节
秋风不仅顽皮,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自己读第三节
a:“稻穗儿”、“蝉声儿”……
师:咦,你们说的这些事物夏天也有啊!再仔细读读看,秋风到底带来些什么呀?
b:圈点:“熟”、“消”、“低头弯腰”、“香了”、“长了”
师:呀,从“熟”、“消”、“低头弯腰”、“香了”、“长了”这些地方,你知道了什么?
师:是呀,各种物体到了秋天都发生了变化,能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吗?
那秋风还带来了什么呢?
生“苹果熟了”“葡萄熟了”
师:我们看: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师:苹果怎么穿上红袄,葡萄怎么披上紫袍呢?
(嚷着冷了)
是呀,那你能读好吗?
我们一起来读
是呀,天气冷了,桔子也嚷着冷了(填空)
柿子也嚷着冷了(填空)
看来,我们四二班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小诗人了,真了不起!
我们再一起读好这一节
引读: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相机圈点“乐了”“笑了”
师:它们会笑,会乐吗?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呢?想看看吗?
图文
读读看,感受到什么呀?
是呀,秋天带来了丰硕的果实,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谁来读读看,能读出这种喜悦吗?
学习第六节
引读: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图片)……
(鼠标移动,暗示“井井有条”)
师引: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
请你仔细读读这句话,再看看图画,你有什么感受?(图文)
(丰收的景象)
读读看,你能感受到什么呀?
师:是呀,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谁来读好!
小结:秋风送来了桂子的香气,秋风送来了丰硕的果实,秋风送来了迷人的景色,捧起书本,我们一起来读好2到6节。
出示:1、7节
引读
读了这两节,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也许不需要用太多的言语,我们用朗读表达出来吧!
总结:我们喜爱‘秋天美丽的景色,我们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我们我们的心田,永驻人间吧!
配乐齐读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②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与赏析
①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布置作业
①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点评
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
课前安排有绘画和有微机特长的同学参与课件或画片制作,极富创意。制作的前提是吃透课文内容,并且要融入自己的想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他们都有一种被认同的喜悦,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刺激和鞭策。教师只做点拨,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新鲜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从教学流程看,开头用秋瑾和宋玉的文句精心导入,在感情上与《秋天》一诗形成鲜明的反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诗歌。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研读赏析部分设计看图想像、描绘画面、体会意境的环节,激发独特的体验与感受。拓展延伸部分进行比较阅读,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安排摘抄写“秋”的诗文,并做点评,是培养学生养成做摘抄的习惯,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特色鲜明。
1、秋天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秋天的美丽。
4、能用“……像……”说句子。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认字写字。
1、朗读第一关--正确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自学不认识的字。(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
(2)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给大家讲讲吧!
找学生当小老师,把自己学会的字讲给大家听,老师有重点地指导几个比较难的字。
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内容做铺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识字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课要求认识6个生字,其中有的生字一部分学生已经认识,所以把学生不认识的字作为识字重点,这样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勇闯朗读第一关,朗读要求:正确
学生自由参赛朗读,互相评价,学生互评时的标准围绕:准确,展开:读音是否准确,有无丢字、落字。
2、朗读第二关--流利朗读。
(1)喜欢读这篇课文吗?为什么喜欢?
(2)把课文读熟了,读流利了,你会更喜欢的。
(3)勇闯朗读第二关,朗读要求:流利。
屏幕出示课文,学生跟着读,老师也跟着读。
一段一段地出现,一遍不熟就读两遍
(4)指名读,评议。
1、朗读第三关--有感情的朗读。
(朗读训练要到位,就必须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言语形式。学生的朗读之所以往往达不到要求,根本原因在于对课文的领悟不深。所以我就在学生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忽略技巧指导,重视感情渲染,这样学生的朗读感情自然,不生硬。)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
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
(2)闯入第三关,朗读要求:有感情的朗读。
每小组选其中一个自然段,合作表演,要求:生动有趣。
学生汇报。
4、附加关--背诵
(1)刚才这么精彩的朗读,让许多同学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诵下来,相信你们一定更棒,试试吧!
(2)学生背诵课文,评价。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体会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情感.
3.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打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进行运用.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体会北大荒美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字里行间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学习指导:
◆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通过预习,你会读哪些字词
转眼间锦缎明镜顿时哗哗演唱
北大荒银灰抖动波纹大豆
燃烧铃声山岭茫茫
2.你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吗读给他人听听,让他给你打分.
a不流利b比较流利c非常流利d流利有感情
3.通过预习,我已经会写_________个字.
通过预习:
我知道:
北大荒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什么地方),以前的北大荒_______________,现在的北大荒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知道:
课文是从北大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来写的.
◆想一想:
写北大荒天空中的流云,作者抓住了流云的________来写作者把流云比作是_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就叫做打比方.
写小河时,把小河比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写:
你会照样子写吗
银灰血红橘黄金黄米()草()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一问:
对课文的疑问(提示:可以从课题,难懂的词句,课文的内容等方面质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一,汇报预习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
2.交流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3.学生简介北大荒.
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北大荒在我国的黑龙江省.(出示课件)从名字上我们知道北大荒是一片荒凉的地方,(课件:过去的北大荒)人烟稀少,草木丛生.古代这里曾是朝廷流放犯人的地方.解放后,经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变成了良田(课件:今天的北大荒),北大荒由此也变成了北大仓.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现在的北大荒,应该是哪个字(板:美)课文是怎样来写北大荒的美的呢我们请同学来读课文1-6节(同时进行汇报交流)
第一节:告诉我们北大荒的秋天来了.
第二节:写北大荒的天空美(板:天空)
第三节:写北大荒的小河美(板:小河)
第四节:写北大荒的原野美(板:原野)
第五节:写北大荒的丰收美(板:丰收)
第六节:写北大荒由衷地赞美北大荒.
引读:是啊,作者发自内心地赞美到:(示:课件)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二,组织学习
(一)学习第二节
(结合板书)这篇课文从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以及丰收的景象这四个方面写出了北大荒秋天的美,北大荒的秋天到底有多美呢(出示第二节)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一节.
1.生自由读.
2.师:这一节写了北大荒白天的天空和傍晚的天空,写白天的天空作者用了哪个词(一碧如洗)读到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像洗过一样干净)想看看这样的天空吗(示:课件)美吗指导读词.
3.这一碧如洗的天空,只有在傍晚的时候,才会出现几缕流云(示:课件)文中是如何写这些流云的,请一位同学读第二句话.
(1)文中抓住这些流云的什么来写的(颜色)都有哪些颜色
(2)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读到银灰我们就想到像银子一样的灰色(课件)像橘子一样的黄叫橘黄,像血一样的红叫血红,暗紫中略带紫色叫绛紫,它也叫"酱紫"像酱一样的紫叫酱紫.
(3)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吗金黄,桃红,米白,雪白,火红,天蓝,土黄,草绿……(交流预习中的写一写)
4.这么美的流云还是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这么多的颜色,除了让我们想到书上的五彩斑斓,你还会想到哪个词: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多美的颜色呀,难怪书上说,这些流云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出示:这样的句子叫什么句(比喻句)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在这儿,作者把这些流云比作是五彩斑斓的锦缎(板书)这样的方法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句子写得更生动.
5.指导朗读.
(1)夕阳西下,流云如此绚丽多姿,如此美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读.师范读.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指名读.
(4)齐读.
6.这么美的景色是不是已经记在你的头脑中了呢(出示:背诵内容)
指名背.(2)齐背.
7.天空一碧如洗,流云五彩斑斓,难怪作者深情地赞叹到:(示课件)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二)学习第三节
1.过渡: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北大荒的小河(出示课件)
2.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清,静)
3.书中是怎样描写北大荒的小河的,出示第三节,自由读
4.在这两句话中同样用到了打比方的方法,第一句是将小河比作蓝绸子(板书:蓝绸子)第二句是将水面比作是明镜,写出了小河的清澈和宁静.(板书:明镜)
5.谁能把这么清静的小河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6.这么美的文字不应该从我们的心灵滑过,让我们静下心来记一记,背一背.(指导背诵)
7.老师相信,此时,清澈的小河水已经流入了你们的心田,齐背.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作者是从天空,小河,原野,丰收这4个方面来写北大荒的秋天.在写天空时,作者抓住流云的色彩斑斓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天空的美,同样也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小河的清澈与宁静,下节课,我们继续去看一看北大荒原野的热闹和丰收的美景.
四,听写生字,指导书写
荒灰抖纹豆
板书设计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流云锦缎
美小河蓝绸子明镜
原野丰收
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
第1课时寻找秋天(1)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兴趣,感受或体验到秋天的自然美。
2、乐于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
3、向学生进行互相合作的教育。
活动要点:
这个活动是从“寻找秋天”开始的。活动的前半部分是让学生描述秋天的景色,后半部分是一个探究活动,找到秋天的特定事物,提出问题,为后面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学习准备:
在校园内选择要观察的花草树木,其中有自然变红的叶、变黄的叶等等;
校园里杂草丛生、经常发现蟋蟀出没的地方。
学习过程:
1.质疑激趣
放一段秋天景色的录像,内容是秋天里的植物和动物在秋天里的行为。
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的活动内容就是来寻找秋天。
2.赛诗会:美丽的秋天
让学生看书。以书上“秋”、“秋天到”、“我眼中的秋天”的描述格式,说说“我”心中的秋天。
组织形式:
(1)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小组预赛,每个小组选出1名优胜者;
(2)班级赛诗会。赛诗会结束后,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诗句中的亮点句子进行点评,引导到“收获的季节”上来。
(3)秋天的景色确实与我们描述的景色是一样的吗?最后,借用妙妙的一句话“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感受秋天,探访秋天吧!”
3.探访秋天里的生物
走出教室,行走在秋天的校园里。
引导学生注意树叶的变化,什么树的叶子变红了?树叶变黄的是什么树?地上的落叶是什么树的?并收集自己喜欢的树叶。教师要适时进行评价:如,叶的美丽靠自己留心欣赏,我们感受到叶的美好,就会喜欢它、爱护它。
仔细观察动物,包括动物的名称,活动方式,鸣叫声等等。
4.讨论与交流
我们描述的秋天和看到的秋天是一样的吗?谁写的诗更贴近真实的秋天?每个小组挑选1-2篇,由一个小组负责出一期“秋天的景色”的班报。
教师提出下一节课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我们找到的秋天的一些事物,那么,秋天与夏天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树叶变成了彩色?
引出下一节课探究的主题。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农作物或果树,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体验秋天丰收的快乐。
2、能围绕话题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交谈。
3.教育幼儿尊重成人的劳动,爱惜农作物。
活动准备:
1、幼儿多次了解过秋天的景色,知道秋天收获许多的水果、蔬菜,并知道其中的一些名称。
2、农民田间劳作场景的录像。
3、每位幼儿带1-2个水果或蔬菜,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丰收的季节”展览。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通过提问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
2、你们喜欢秋天吗?最喜欢秋天的什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讨论对秋天的认识)。
二、引导发现
1、观看农民田间劳作场景的录像。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进行谈话,拓展话题。
“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如收割、脱粒、扬稻、摘棉花或玉米、砍高粱等)
小结:农民伯伯为了给我们种粮食,辛苦了一年,我们要爱惜农作物,爱惜粮食。
2、秋天还有许多好吃的水果和蔬菜,你最喜欢吃什么?为什么?
(引导幼儿在别人谈话过程中,积极参与谈话和补充谈话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幼儿知道秋天是各种植物收获的季节。)
三、交流讨论
幼儿自由结伴进行交谈,学会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的名称、外形、味道及用途。
(教师巡回参与幼儿的交谈,提醒幼儿围绕话题轻声谈话,不影响别人。)
设计背景
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果实丰收的季节,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着许多的变化,叶子变黄了,果子熟了……。而这些自然界的变化也正是教育引导孩子的良好时机。利用这个时机我组织孩子进行了一次野外活动——秋游,我园是一所县幼儿园,地处县镇、农村交界处,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幼儿更进一步的走近大自然,亲身体验一次农民伯伯丰收时的忙碌,体会一下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感受农田里面真“热闹”。同时这次秋游幼儿还收集了秋天的各种种子,体验了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充满情趣、形象化的语言,理解诗歌内容并乐意学讲诗歌中优美的词句。
2、乐意倾听并学习词语。发音较准确。
3、能够安静入神地倾听,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4、知道秋天是丰收季节,增进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会读说词语“小麦、玉米、棉花、石榴”,并发音正确。
教学难点
朗诵诗歌并理解其内容。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已实地感受过秋天农民丰收的情景,并讨论过。
2、资料准备:
(1)幼儿用书《语言》,儿歌挂图一张。
(3)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石榴”等词语卡片以及实物。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秋游活动的情景。
教师一边指着桌面上孩子们秋游时收集的种子,一边说:
1、“你们看桌子上都有什么呀?”幼儿——小麦、玉米、黄豆、水稻等。
2、“这些都是哪里来的?”幼儿——是上次秋游时收集的。
3、“原来,它们都是秋天的果实呀,那你们知道秋天除了我们采集到的果实,还有那些果实啊?”幼儿——各种水果(石榴)和种子。
二、欣赏挂图,初步识儿歌。
1、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儿歌中都有哪些果实?”
教师朗诵一遍儿歌,幼儿倾听,回答老师的提问。
2、教师:“刚才你们都听到儿歌中有哪些果实?”(小麦、玉米、棉花、石榴)
3、教师出示儿歌挂图。
教师边指着挂图,边朗诵儿歌,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
教师:
(1)“请小朋友说说秋天到了哪些地方?”(麦田、棉花地、玉米地,果园)
(2)“请小朋友一起来玩接字成句游戏(教师读出前四个字,幼儿接着读出剩下的字)。“秋天到,秋天到,小麦弟弟笑弯了(腰),玉米爷爷(点点头);石榴姐姐涨红了(脸),棉花奶奶(哈哈笑)。”
三、师生共同小结
1、师幼一起朗诵儿歌,感受丰收的忙碌与喜悦。(农田里面真热闹)
2、表演丰收的秋天
教师:“小朋友朗诵的这么好听,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把诗歌表演出来。”(幼儿分角色表演)
四、扩展延伸
1、给家长一封信,让家长配合,提供各种渠道,让幼儿收集更多的果实,进一步理解主题“丰收的秋天”。
2、经常进行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
3、仿编儿歌。
第2课时寻找秋天(2)
1、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气温
2、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种类
学习要点:
这节课,实际上是手脑并用,探究树叶变化的过程。
学生准备:
笔,纸,树叶,红毛线,铁锤,钉子。
教师准备:
温度计模型、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卡纸,透明胶带,剪刀。
学习活动过程:
1.测量气温
(1)谈话:树叶是由气温染成五颜六色的。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你们知道气温是用什么仪器测量出来的?
(2)认识温度计
分组观察温度计。汇报观察结果,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
(3)正确使用温度计
●将温度计挂历在室外通风、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
●温度计离地面约1.5米左右;
●分小组定时观察,记录温度;
●读数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相平,如果个子矮,应站在凳子上看。
(4)学习记录温度的方法
●讲解:用摄氏温度计测量的温度叫做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写作“℃”,其中c表示摄氏,c左上角的小圈表示度。
0度以上的温度叫做零上温度,读的时候先说数字,再说单位(摄氏度)。例如10℃,20℃,30℃。写的时候也是这样,先写数字,再写单位。零上温度的刻度,从0开始,越往上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高。
0度以下的温度叫做零下温度,读的时候要先说“零下”,然后说数字,再说单位。例如-10℃,-20℃,-30℃。写的时候也按这种顺序,用“-”表示零下。
在温度计上读温度的时候,要看清从0——10分成几格,每格是多少度。如果分成10格,每格是1度;如果分成5格,每格是2度,每半格是1度。
(5)交流与分析
●整理测量数据。
●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气温资料。
2.制作树叶书签
制作方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用废旧书报夹一个星期左右,使它们变得干燥、平整;
(2)然后衬上卡纸,较大的树叶可用剪刀剪出树叶的形状后再用透明胶带固定;较小的树叶可直接把树叶固定好,再修剪卡纸的外形;
(3)最后,在叶柄处系上红毛线即可。
3.阅读“秋天的树叶为什么会五颜六色”,总结探究的内容。
拓展:
(1)下周上课时展示各自制作的树叶书签。
(2)下周上课时每人带来一种果实。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让幼儿认识水果蔬菜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农作物,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1.认识一些农作物,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体验秋天丰收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育幼儿爱惜农作物,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难点
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1.农民伯伯田间劳作场景录像
2.每位幼儿带1-2个水果或蔬菜
活动过程一.提问激发幼儿谈话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秋天吗?
那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
二.引导发现
1.观看录像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农民伯伯在干什么?(收割玉米.摘棉花等)
农民伯伯是怎样劳动的,我们来学学好不好。(幼儿分组
进行表演)
小朋友你们看农民伯伯在劳动的时候累不累呢?(累)
那我们要怎样做呢?(爱惜粮食)
2.小朋友秋天还有许多的水果和蔬菜,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为
什么?
三.交流讨论(给水果.蔬菜找家)
1.幼儿向小伙伴介绍自己带来的是什么?
2.把带来的水果或蔬菜放到水果区或蔬菜区。
3.幼儿自由交谈,学会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名称
外形.味道.及用途,然后进行分类。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页、19页的内容。
1、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能说出秋天的季节特征。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
教学关键: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教具:
各种树叶、课件等。
课型:
新授课
一、复习巩固。
说一说借别人的书应注意些什么?
二、导入新课。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成熟的季节。看!苹果、梨、桔子挂满了枝头;听!蛐蛐在放声歌唱。今天,我们就踏着秋天的足迹一起去找秋天。(板书课题:找秋天)
三、讲新课。
1、看图,说一说蛐蛐在干什么?
2、指名汇报。
3、模仿一下蛐蛐的叫声。
4、说一说秋风是怎样伴奏的?
5、练习表演。
6、提问:在秋天里还有哪些小动物?
7、指名汇报。
8、说一说秋天里有哪些水果?
9、教师加以订正。
10、看图,说一说秋天的天气怎样?
11、观察同学们的衣着有什么变化。
12、指名回答。
13、讨论:蝉到哪里去了?
14、教师加以订正。
15、教师:老师带领你们去田野里看一看!
16、看图,说一说同学们拿的是什么叶子?它有何变化?
17、指名汇报。
18、讨论:在秋天里,还有哪些叶子发生了变化?
19、观看各种树叶。
20、教师:秋天到了,螃蟹又长肥了,说一说还有什么变化?
21、看图,说一说桂花怎么样了?
22、指名汇报。
23、练习改编《春天在哪里》,变为《秋天在哪里》。
24、练习表演。
课堂练习:
秋天到了,说一说我们周围的动物、植物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说一说你在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找秋天
蛐蛐唱歌、果子熟了
枫叶红了、螃蟹肥了
桂花很香……
秋天真美!
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幼儿园:赵哓燕张萍秋风吹
主题说明:
秋风姐姐轻轻地呼着气,树叶宝宝离开了大树妈妈,自由地飞舞着,飘落到地上睡个觉;秋风姐姐又轻轻地呼着气,美丽的菊花舒展着它的枝叶,亮出了优美的舞姿……
宝宝们在户外寻找着落叶,捡起几片并把玩着;宝宝们来到橘林里,找到了一只又一只已变黄了的橘子;宝宝们走到公园里,欣赏着秋季的美景,感受着秋季特有的气息。主题目标
感受秋天的气息。活动参考
一、家园共育
秋天是金色的,也是丰收的季节,从夏天到秋天自然界会发生许多变化,草儿变黄了,树叶落了,树上结果子了,天气凉了。每天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漫步,很多宝宝会捡起几片落叶把玩着;来到小果园,孩子们会去瞧瞧橘子颜色的变化;出去活动时,孩子们因为穿多了衣服会说:我热,我要脱掉一件衣服。秋天悄悄来到我们的身边,宝宝们在不知不觉中感知着秋天的变化……
在幼儿园,我们将于孩子一起:
(1)念念儿歌“飘到地上睡个觉、“秋天的水果”,初步感知秋天叶黄飘落的特征,尝尝喜欢的水果。
(2)唱唱歌曲“树叶宝宝要睡觉”、“水果宝宝在哪里”,感知秋天除了会落叶外还是个丰收的季节。
(3)到户外找找小落叶,捡捡落叶,感受秋天天气变冷了。
(4)玩玩游戏“捉泡泡”,画画大大小小、彩色的泡泡,喜欢秋天多变的色彩。
在家里,爸爸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
(1)鼓励孩子尝试自己动手穿穿衣服,穿穿鞋子,初步感受天气凉了,要穿很多衣服才不会着凉。
(2)带着孩子散散步,捡捡落叶,找找秋天的变化,夸夸孩子的发现。
活动名称:飘到地上睡个觉
1、知道秋天到了,树叶会慢慢地飘落。
2、愿意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念念儿歌,体验与同伴们做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各种形状的落叶
一、导入
1、老师撒出落叶,和宝宝一起欣赏树叶飘落的情景。
2、请宝宝说说落叶的颜色(主要是黄色的树叶)。
二、老师念儿歌:
飘到地上睡个觉
秋天到,树叶黄,
一片一片往下飘。
飘到地上睡个觉。
三、老师小朋友一起念儿歌。
1、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集体、小组或个别的方式。
2、引导每一个幼儿都乐意开口念儿歌。
四、游戏“树叶飘飘”
老师扮“树叶妈妈”念儿歌,请小朋友扮“树叶宝宝”飘到地上睡觉。
秋天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②有条件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设计:
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研读赏析: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拓展延伸:
课后记: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诗歌。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幼儿园:嘉定实验保教管理员
活动名称:我们去儿童公园啦(年级组活动)活动目标:
1、观察秋天的花草树木,感受秋天的树叶飘落的景象,认一认、说一说秋天的花卉。
2、亲近大自然。
1、家长准备:为幼儿穿合适、便于活动的服装;幼儿用小背包一个,内含湿巾纸、1-2样小零食。
2、教师准备:水果、饮用水、餐巾纸等物品。活动过程:
一、各班集合,点名。二、带领幼儿去儿童公园活动
1、捡树叶:宝宝在树叶多的草地上自由捡树叶,教师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我捡到了样的树叶”,并把树叶放到教师拿的筐里。
2、小树叶飞呀飞:老师扮“风婆婆”,小朋友扮“小树叶”,“风婆婆”带着“小树叶”到处飞,模仿小树叶飞舞的动作。
3、找找秋天的花:认识菊花和一串红,老师问问宝宝:这是什么颜色的花?像什么?并引导幼儿说说。如:菊花,你好!菊花真漂亮!我喜欢你!
友情提示
1、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发挥家长资源,如请家长一起收集各种水果,带孩子多去大自然中感受秋天的气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