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新颖的构思,托物寓情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及抒发生动、具体、含蓄、深沉的感情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母亲的爱。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本诗挚爱母亲的亲情美。

二、学法引导

在简要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的基础上,进入对课文本身的欣赏。重点欣赏这首诗在表达母爱上的独特之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母女之间的深深的情感。

2、难点:托物寓情的写法。

3、疑点:诗的第三节。

4、解决方法:讲解,辩论。

四、课时安排

2~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利用多媒体画面展示沧海、小船及相应音响,以此作背景,范读诗歌。

2、读诗歌,总结诗歌内容,找出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并对其作用予以讨论。

3、让学生折纸鹤,折纸船,写上对亲人祝愿思念之言。或写一首小诗表达情感。

七、教学步骤

导语说起诗,同学们马上就会想起李白、杜甫的许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却很少想到冰心的诗。冰心,这位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写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她的“问题小说”,早在新文学初期,就引起文学界的注目;她那清新、隽永、富有哲理的小诗,曾形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她文思潮涌,彩笔纵横,谱写出许多新的篇章。

今天,我们学习冰心的一首诗《纸船——寄母亲》。1923年8月,冰收由上海启程赴美留学,在漫长的旅程中,面对茫茫大海,她倍感孤独,日夜思念亲爱的母亲,于是写这首诗。

(一)明确目标

反复朗读感受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赋予“纸船”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朗读诗文,要求学生划出生字词。

生字

叠dié抛pāo

生词

天风:大自然之风。

吹卷:吹动翻卷。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例:无端生事。

至爱:至,极;最。例:欢迎之至。至爱:最爱。

3、自由领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颂读,重点品味其精神实质。

(三)总结、扩展

1、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心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思念母亲的心情。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八月十七日,她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

国留学,在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了这首诗。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出发的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亲、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见到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2、提问:这首诗分三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童真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废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

诗的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可见她这种强烈诚挚的愿望。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

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纸船。如果说这一现象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3、提问:这首诗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①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②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③诗以洁白无瑕而轻盈的纸船作为寄托物,有利于想像的展开。④诗是自由体,但感情的潮水自由翻腾,风格质朴、委婉。

八、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1)

2、折一纸船或纸鹤或写一首小诗交上来。

九、板书设计

纸船——寄母亲

冰心

十、随堂练习

繁星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思考题

1、明明想“感谢春光”,却“终于沉默”。为什么不说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最后的一句话隐含着对母亲的特别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补充上一句话揭示出这种感激之情,发挥你的想象补充上。

3、这首诗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达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写出那句诗吗?

答案

1、因为他认识到几句感谢的话是不足以报答“春光的爱”的,沉默中包含着更深的感激与敬意。

2、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知识目标

1.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点)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难点)

情感目标

学习古人的智慧,培养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第一课时《咏雪》

学习

目标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

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子侄辈③俄而:不久,一会儿。

④欣然:高兴的样子。⑤未若:不如,比不上。⑥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2)重点句子翻译: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的漫天飞舞。

3.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教学备注】

‖学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两个原则”:

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教学提示‖

本文篇幅不长,疏通不难,可以在串讲中明确重点文言字词,加深记忆。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强,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撒盐空中”比喻了雪的'颜色。

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通过质疑,让学生感受谢家的浓厚的雅致氛围,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目标导学三: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

“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2.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想像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师生共点评!

让学生积累咏雪名句,丰富语言积累。

此题意在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说的答案有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要多加鼓励,培养孩子的兴趣。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①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

学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有条件的查阅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天上的街市》

二、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我们跟随着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2、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

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

②学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

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③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快老师可以明确:

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3、想像过程(板书):

街灯

}→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明星

4、探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①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这个环节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讨论时老师可以通过提示帮助学生,如讨论为什么要对传统的神话故事情节加以改动时,可让学生想,神话中的牛郎织女被分隔天河两岸不得相聚的悲剧是谁造成的王母娘娘为什么硬要拆散他们王母娘娘象征的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让学生了解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了。

5、结合小组代表的发言,教师可以明确:

a.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b.上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然没有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但是诗人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他改写了神话,想像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c.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另外,在讨论中也可以穿插介绍一下郭沫若的生平及1921年前后的时代背景,但是要简略,不能涉及得过多过深。

②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诗歌,注意声音不要太高,语气舒缓,要带出轻松神往之意。

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

①引导学生讨论:可不可以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为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联想与想像的手法。如,第一小节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基础。

第二~四小节,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街市上陈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幸福,都是诗人想像出来的。这种想像,又是以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人间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②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哪里

学生可以从任意角度说,如,a.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b.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c.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d.表达信心很坚定。例“定”、“定然”。不要对学生多限制,也不要要求多么理论化,学生能结合诗歌把体会说出来就行了。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6、小结

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7、布置作业

①背诵这首诗,会默写。

②发挥想像,将这首诗改写成散文,要注意具体情节的描写。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静夜》

上节课,我们与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遨游仙境。今天,我们再面对月光淡淡的《静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产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朗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可配背景音乐:钢琴曲《星空》,并投影出示朗读节奏、重音。

学生边听边注意老师朗读的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和语气的轻松舒缓。

②学生模仿,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再集体朗读。

2、探究学习

①讨论,理解内容与写法。

a.这首诗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像写实与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b.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c.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d.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

a.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小节属想像。无论写实还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b.第二小节开头的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叫咱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像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海雾,想像着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留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像。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c.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像的。

d.第4小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如喜欢第一小节的诗句,可扣住写景的细腻形象,像“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如喜欢第二小节的诗句“天河何处”,则可以抓住诗人跳动的思绪,由普通的乡间夜景一下子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广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但紧接的“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飞的心绪往回收拢,模糊的海雾中有什么使人想到什么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欢后两句的则又可以把思维转换到想像的角度,为什么流珠喜极而泣伤心落泪抑或无穷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②指导学生练习,学习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

a.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牵牛花开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这个练习很简单,是学生学习联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础性练习,学生说的答案合理即可。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轻柔地、舒缓地、带点神秘味的反复朗读最后两句,再讨论翻译“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想像世界。可让学生对鲛人做合理的推想,也可以选择《天上的街市》中的想像部分,用自己的话加以描绘。

这个练习也属于开放性的,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说,互相补充,培养学生联想与想像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总结课文

①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②教师小结。

4、布置作业

①熟练背诵两首诗,会默写。

②想像练习。

在青岛崂山海滨,有一处风光秀丽的旅游景点石老人。这里因为湛蓝的大海中有一块状如老人的大石头而得此名。请你发挥想像。写一个有关石老人的故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家乡的某一处历史遗迹,或根据自己掌握的民间故事进行拓展写作。

③荐阅读:郭沫若诗集《女神》。

教学目标

①摘抄优美词语,积累语言。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教师:录音机,磁带(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无数次地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在那里,我们认识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今天,我们再次步人美丽的抒情童话世界,那里有诗一般的境界,有汩汩流淌着的爱的清泉,还有等待我们结识的新朋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教师投影出示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①教师范读课文,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声音要轻,创设温馨情境。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然后讨论:

a.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

b.归纳一下本文的情节发展步骤。

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a.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的氛围,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你分析一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种意境美的。

b.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语言表达的,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

可四人小组讨论,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都受到美的感悟熏陶。

第l题让学生理解意境美,可从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情调轻松欢快,情境多姿多彩方面理解。如:“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萤火虫“幽蓝”“翠绿”的光,以及太阳、月亮、“弯弯的彩虹”、“各色花朵”、“绿草”、“露珠”等,这一些就构成了一种绚丽的、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理解第2题,学生可以从个人角度举例分析美的语言,不强求一律。例如:

◆全篇几乎都由短句构成,好读,不拗口,如“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还有绿草。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叠音词很多,不仅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还可以舒缓语气。如“轻轻”、“咩咩”、“哞哞”、“潺潺”、“阵阵、”“飘飘忽忽”、“幽幽”、“缓缓”等。

◆节奏感强。如“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含蓄,有象征意义。如“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按句排列,短小、活泼、跳跃,像小溪流水,自然流畅,适合孩子阅读。如“他是一个盲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总结

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题,构成了这篇美的课文。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遍课文,让这种美在我们心中永驻。

(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众多“萤火虫”的话,可再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布置作业

②摘抄优美的词句,写到练习本上。

1、继续学习文言文诵读,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重点)

2、疏通课文结构,掌握课文内容,提取课文主要信息,赏析语句;(重点)

3、通过各学科结合,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难点)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1788年,拿破仑率军进攻埃及。一天,法军行进在沙漠途中,突然看见前面有一片模糊的湖光山景。景物倒悬在空中,不一会儿,湖泊又消失得无影无踪。随后,他们又看到草叶变成了棕榈树丛。这种变幻莫测的景像使法军十分惊慌、不知所措。士兵们个个被吓得跪在地上祷告,企求上帝保佑。其实,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海市蜃楼”。蒲松龄的《山市》也记载了这种情况。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

(二)简介作者以及作品

蒲松龄(1630或1640--1715年)清朝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南)人。他屡试不第,至71岁方为贡生。长期穷愁潦倒,以教书为业。一生著作很多,诗、文、词、赋、戏曲、俚曲等均有佳作,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为其代表作。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聊斋”,书屋名。“志”,记。“异”,奇异。

(三)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奂huàn邑yì冥míng甍méng垣yuán睥bì睨nì亘gèn

莽mǎng霄xiāo扉fēi缥piāo缈miǎo逾yǔ倏shū

(四)给重点词注释

(五)翻译全文。(略)

(六)问题探究(学生讨论后可自讲:)

2、山市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用一个成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明确:孤塔>宫殿>城郭>危楼>高舍>如拳如豆>不可见

特点:变化莫测神奇变幻

3、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明确:(1)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3)_阶段:危楼的出现

4、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这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山市”还有别称。

明确:夸张: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比喻: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排比: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6、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7.为什么人们又称“山市”为“鬼市”它是真的“鬼市”吗请用科学知识来说明“山市”的形成原因。

明确: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蜃楼”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而古代的人不知道其科学原理,所以说它是“鬼市”。

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分布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全反射而产生的夏天,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比上层低,密度比上层大,折射率也比上层大.我们可以把海面上的空气看作是由折射率不同的许多水平气层组成的远处的山峰、船舶、楼房、人等发出的光线射向空中时,由于不断被折射,越来越偏离法线方向,进入上层空气的入射角不断增大,以致发生全反射,光线反射回地面,人们逆着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远方的景物悬在空中。

(七)小结

1.掌握通假字:

①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②.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通“才”)

2.掌握古今词义不同的词:

直接霄汉:古义:一直连接到;今义:不经过中间的事物

3.词类活用:

窗扉皆洞开(像洞一样,名词做状语)

4.一词多义:

见宫殿数十所(几,几个,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数至八层(计数)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表转折)

居然城郭矣(竟然,词尾)

(八)布置作业:完成《导学导练》P72~P73练习

教学目标:

1、分析主要人物特点。

2、归纳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难点:

1、领悟作品的丰富内蕴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环节: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课前播放一段视频:〈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说出这个故事并且说出故事的作者--安徒生

2、对作者进行简单的介绍:安徒生,19世纪丹麦杰出的童话作家,一生共写成了160多篇童话。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3、介绍体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4、然后导入本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另一篇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5、请学生根据以前的`积累把以下字词读准。

如:陛下头衔滑稽钦差称职炫耀骇人听闻御聘

精致呈报

二、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刚才认识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阅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新装)

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指导,如先说第一个引子:皇帝爱新装。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句式总结其余几个。(开端--骗子做新装发展--君臣看新装高潮--皇帝穿新装

结局--孩子揭新装)

三、重点分析与训练:

(一)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听读皇帝爱新装部分,回答问题:

1、课文的哪些内容可以看出皇帝很爱新衣呀

从治装费用:不惜倾其所有

从心思兴趣:最爱炫耀新衣服

从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

2、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

(二)学生听读做新装,回答:皇帝为什么会决定让骗子做新装

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

布的颜色和图案:分外美观

布的特性:奇怪的特性

(三)学生听读看新装部分,回答:请找出老大臣、官员、皇帝看新装时的心理、神态、和语言描写的句子。

心理:都怕别人知道自己看不见

神态:装模作样地看了又看

语言:点头赞美“真是美极了”

(四)听读皇帝穿新装部分,回答: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请具体分析。

骗子加班:动作:取下衣料,裁了一阵,缝了一通。语言:请看!新衣服缝好啦!

骗子献衣:动作:各举起一只手。语言:裤子、袍子、外衣、优点

皇帝穿衣: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大家吹捧:合身、好看、花纹、色彩、贵重

(五)阅读小孩揭新装部分,回答:

1、一个小孩最后说道:“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表现了小孩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表现孩子天真无邪,无私无畏,敢说真话。

用意是告诫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纯洁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2、后来,从小孩子到老百姓都说了真话了,为什么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然装模作样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因为皇帝虚荣、爱面子。他想:我是皇帝,我不能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去,我得撑下去,我不能让国人明白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

作者这样写更充分暴露出皇帝的怯弱虚弱。

四、品味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以“一个的皇帝”、“一群的大臣”、“一个的孩子”、“一个的骗子为句式,在人物后填入一个修饰性词语,来说明本文的皇帝、大臣、小孩是个怎样的人。

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

大臣----虚伪愚昧、阿谀奉承。

骗子----狡猾伪善。

孩子----纯洁天真、无所顾忌。

五、课堂小结:

2、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进行活动的(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

六、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课后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像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1)_大典后,皇帝回到宫中(想像他会怎么做)

(2)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

1.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全解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派遣()以身殉()职

纯粹()鄙薄()

狭隘()热忱()

晋察冀()

2.解释下列词语。

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宏大量。

极端:<副>达到极点。

热忱:热情。忱:真实的情义

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和人民利益不关心。

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纯粹:<形>不搀杂别的成分的。

漠不关心:冷淡,不关心。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二、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展示有关白求恩的图片,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

白求恩(1890一1939),国际主义战土。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l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朗读时要读准字音。

思考:白求恩为什么值得赞扬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品质全文共四段,各段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学生讨论、交流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归纳各段要点。

中心句:

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归纳各段要点如下:(每一段即为一个部分)

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四、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这段文字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分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明确:他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年岁已大,壮心不已;肩负重担,奔赴前线;以身殉职,重于泰山。

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概述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论述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

3.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明确:“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五、学生朗读第一段,分叙、议两部分,加深体会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六、小结

了解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表现之一精神;初步理解议论文中叙述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一。

2.选用随堂练习。

1、掌握匿笑、祷告、嗅、摩、衍等字词,积累语言。

2、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初步体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初步理解诗歌意象及借物抒情的方法。

4、感受诗歌轻松愉悦的意境美,温馨圣洁的情感美,体验人间至真至纯的母子深情及诗人博爱的胸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创设情境

教师以舒缓深沉的语气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在20xx年6月的《语文新圃》上刊载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所破旧的山村小学,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昏黄的灯光下,批改着学生的作文。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孩子们的愿望很多,也很美好:有的说长大要当解放军,有的说要当老师,有的说要当大老板……突然,一行字闯入老师的视线:“我的愿望是当一条狗。”老师又惊奇又好笑,接着往下看:“我爸爸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山村的夜很黑,听人家说黑夜里有鬼。我很怕鬼,妈妈也怕,只有爸爸不怕,可是爸爸已经不在了。还听人们说,家里有狗,鬼就不会来了,可我家连狗也没有。我多想变成一条狗,夜夜守在妈妈的门口,那样妈妈就不再害怕了。”读到这里,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①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以这个小故事导入,并适时提问,既开篇就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情感,又切入主题,一石二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出声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

2、指明个别朗读。(穿插识字环节:匿、嗅、祷、摩、衍等)

3、思考讨论:诗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把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成一幅画面,用一句话概况)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在通读中扫除文字障碍,落实字词教学。

(三)美读探究

师:诗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该如何读出这孩子的个性与情感。诗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妈妈该怎样读出妈妈的心情

1、小组合作品读,互相揣摩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2、指明个别朗读,读后点评。(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好,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不够好,请说出理由,并试着朗读。)

语言品味重点语句参考:

①“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句中妈妈的话语要读出焦急的心情。从“暗暗”、“匿笑”中体味孩子的调皮、可爱。

②……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句中“突然”表现孩子调皮、可爱的个性,同时表现要给妈妈带来惊喜的心情。“求”表现孩子撒娇的天性和恋母、爱母的情感。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句中“坏”字读出母亲又惊喜又嗔怪的语气,贬词褒用,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句中“不”字拉长读升调,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天真、得意的语气。)

3、听录音精彩片断朗读,对比再点评:录音读得好,还是学生自己读得好,说出理由。

(这环节有条件可尝试一下,鼓励学生说真话,敢于质疑专家,肯定自己。说不定学生的朗读更切近诗中孩子的真实情感。)

(四)助读感悟

师: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1、生自主讨论交流。

2、借助课文注解理解: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把儿童想象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既赞美了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着母爱的光辉。

师:从文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生各抒己见,体会情感。

2、介入资料,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资料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泰戈尔

设计意图:此环节修改,介入资料一、二,①意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解读文本,更加深刻体会诗人内心情感。②让学生在体会世界伟人博大胸怀的同时,得到情感心灵的熏陶和陶冶,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五)拓展抒写

1、结合实际,谈谈感悟:你从诗中悟到了什么,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2、真情表达,借物抒情:以“假如我”句式,写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体验来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水到渠成进行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母爱犹如春风细雨随时沐浴着我们的身心,只是平时缺乏感受。

②以“假如我_____________”句式写话,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及时运用文中所学借物抒情的方法。

(六)作业延伸

1、学做诗人,请把课堂上所写的这句话,拓展成一首小诗,或一段话,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

2、积累知识,收集有关母子之爱的诗文、名言或典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诗人。

设计意图:

作业①:为了学以致用,落实巩固能力目标。

作业②③:学习语文功夫在课外,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总结:同学们,母子深情是人间至爱。母爱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一声轻轻的叮咛,一丝会心的微笑,甚至烦人的唠叨,严厉的斥责……都是浓浓母爱的表现。可我们有时却忽略了,不懂得感受,不懂得珍惜。如今请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回报吧。

THE END
1.汉语词语“飘飘欲仙”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同义词近义词汉语词典收录380580条汉语词语,以字带词,兼具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http://cd.newdu.com/362854.html
2.三年级语文上册多音字辨析chèng:秤杆、秤砣(“称” 在 “秤” 这个意思时读音为 “chèng”)13. 盛(chéng、shèng)chéng:盛饭、盛东西 shèng:盛开、茂盛 14. 处(chǔ、chù)chǔ:处理、相处 chù:到处、住处 15. 传(chuán、zhuàn)chuán:传说、传播 zhuàn:传记、自传 16. 创(chuàng、chuāng)chuàng:创造、创新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0231851881805429&wfr=spider&for=pc
3.飘飘艳艳的读音,拼音是什么,飘飘艳艳怎么读形容女子体态轻盈优美。《红楼梦》第一百回:“又想起那年唱戏做的 嫦娥,飘飘艷艷,何等风致!”https://www.shuashuati.com/ti/05d7a07835ecb814fd16812fa443a431.html
4.走进福建莆田市(43)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木兰陂陂有三个读音;bēi pí pō 木兰陂是著名的古代大型水利设施,所以此处“陂”是大坝,斜坡的意思,应该念“bēi” “陂”念“pí”时——“黄陂”( Huángpí):县名,在湖北 “陂”念“pō”时——陂陀 pōtuó,台阶的意思 地理简介 木兰陂位于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事处木兰村黄头自然村与陂头自然村之间。始建https://www.meipian.cn/2fxwazk2
5.“纸钱风飘飘”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纸钱风飘飘”出自宋代黄大受的《春日田家三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ǐ qián fēng piāo piāo,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 “纸钱风飘飘”全诗《春日田家三首》宋代 黄大受 清明百草春,家家上丘墓。南邻去年冬,祝痛及翁妪。酒戎罗新阡,蹙頞见追慕。旧时细君坟,望见泪已注。纸钱风飘飘,世用此文具。http://m.ouf.cn/ju/994488
6.小学语文基础巩固:汉语拼音口诀大全,识字普通话……像个2字 z z z , 半个圆圈 c c c ; 半个8字 s s s , 像个树杈 y y y ; 屋顶相连 w w w (像把折尺w w w)。 5 书写规则 四线三格记心间,拼音字母住里边。 胳膊长了住上格,尾巴长了住下格。 中格一定要饱满,上格下格不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M3ODM4Nw==&mid=2649491049&idx=7&sn=620ee4711f633d157e7cdceb86198ca6&chksm=8682dbf63555710a70002f0a28d51a4b7be490e2658a2fd953efc85e789b0cae0dca7da56af6&scene=27
7.飘飘漾漾的意思读音piāo piāo yàng yàng1.飘飞貌。汉语辞海 标签: 飘飘漾漾的用法,意思,读音,念什么相关词语 飘拂 飘浮 飘渺 飘散 飘溢 飘飖 飘转 飘荡 飘泊 飘洒 飘香 飘扬 飘落 飘游 鲁滨孙飘流记 飘逸 飘飘然 飘风不终朝 飘忽 飘风第一个字是飘的成语第二个字是飘的成语第三个字是飘的成语第四个字是飘的成语 https://m.zbyw.cn/hych/sv.asp?id=362855
8.雪花飘飘的意思,怎么读及拼音,近反义词汉语词典雪花飘飘读音发音 词语:雪花飘飘 (xue hua piao piao) 包含汉字:雪、花 、飘 首字母:X 首字拼音:xue词语分字解释: 雪(xuě) 雪 xuě(ㄒㄩㄝˇ) (一)、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雪花。雪山。雪中送炭(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https://mcd.gongjuhou.com/ciyu/aa2fe253772.html
9.中华名联315对品字三个口,宜当张口且张口,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千里重意若,永言咏黄鹤,士心志未已。 妙人儿倪家少女 大言者诸葛一人 山石岩前古木枯, 此木为柴 长巾帐内女子好, 少女更妙!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825/03/5739771_143200896.shtml
10.股票论坛衣袂飘飘读音的拼音的话题与回复及衣袂飘飘读音的衣袂飘飘读音的拼音 【超极品尾盘王】【下午打分1支】【牛股利器】 实战精品,排序取值第一 AI金皇冠[金钻指标-技术共享交流论坛] 本帖最后由 他是夜龙 于 2024-7-29 23:05 编辑 【超极品尾盘王】【下午打分1支】【牛股利器】 实战精品,排序取值第一 AI金皇冠,沪深A股范围下午14:20分前后打分选股,回落https://www.55188.com/search-%D2%C2%F1%C7%C6%AE%C6%AE%B6%C1%D2%F4%B5%C4%C6%B4%D2%F4.html
11.飘飘的读音飘飘的意思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飘飘凌云意,强御莫能慑。”宋 苏轼 《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清 刘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辉,飘飘乎云霞之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 韩老六 ﹞把 杨老疙疸 灌得手脚飘飘,不知铁锹有几个齿了。”(5http://m.hujiang.com/cidian/tdetail__e9_a3_98_e9_a3_98
12.重与细论文重字的读音知网答:2个,zhong 和ching 答:“重”字有两个读音。 答:[zhòng] 1.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负。~荷。~量(liàng)。~力。举~。负~。 [chóng] 1.再:~复。~申。~版。~沓(重复繁冗)。~阳。~逢。 答:重字的读音有2个, 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e7120cf2d5915c446b286cd2.html
13.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试卷三套三、在()里选出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4分)1.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 sǎn sàn ),唯有你依然如旧。2.它们有时几个吧,散(sǎn sàn)聚在两棵大树下面。3.你吟诵这一首首小诗,要邀我与你唱和( hé hè huò )吗?4.当我们一行( xíng háng )中的一位年轻女同志从树下经过时,一只小https://www.51test.net/show/8553065.html
14.《音乐家海顿》教学反思5、了解力度术语,强音记号像箭头,强劲有力向目标;弱音记号像红旗,温柔飘飘指路标。 6、让学生唱“啊”,并根据老师的手势做强弱的变化。 三、欣赏《小夜曲》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听了这么有趣的两个乐曲,你们想不想知道写这两首作品的作曲家是谁呢?让我们翻到书来看一看。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4fycv6d.html
15.2022年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期中检测试卷②“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能长成高达十几米,胸径二、三米的浓荫大树。”这运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 ) ③柳树木质轻柔,色泽翠绿。( ) 4、柳树用途很广,我会简要列举它的四个不同方面的用途。(2分) ① ___ ②___ ③ ___④ ___ 三、【出色回放】 (一)、字词小径 (1)、拼音园地https://mip.oh100.com/kaoshi/qizhongkaoshi/272269.html
16.词汇“飘飘什么什么的成语”的中英文读音翻译用法及例句飘飘艳艳 成语意思:形容女子体态轻盈优美。《红楼梦》第一百回:“又想起那年唱戏做的 嫦娥 ,飘飘艷艷,何等风致!” 飘飘漾漾 成语意思:飘飞貌。 刘半农 《瓦釜集·第三歌》:“同看仔一个油火虫虫飘飘漾漾过池塘。” 更多飘飘什么什么的成语 包含飘飘什么什么的成语 http://www.frnht.com/29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