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我准备了几个智慧少年的.故事,看看大家是否了解。(播放图片)

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多媒体显示)

三、诵读

1、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

3、断句分析

4、听范读录音

5、生齐读

四、理读

1、理解大意

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2、梳理内容

按记叙文六要素分析短文内容。

3、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

五、品读

1、默读思考,分组讨论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文中谢氏家族的哪个人最有意思?

2、问题讲解

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3)谢安----慈和、大度、有生活情调。谢朗----粗率。谢道韫----聪慧、自信。

六、展读

1、阅读短文《徐孺子》,试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看看好在哪里?

把月亮比作眼睛,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2、学习两篇短文的比喻方法,想一想洋洋洒洒的白雪还像什么,造比喻句比赛。

七、结读

畅谈收获,背诵短文。

八、布置作业

1、把重点词义抄到作业本上。

2、积累3个描绘雪的古诗词名句。《咏雪》教案3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

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个故事,我们把它用简图画出来吧,一起画)

三、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师:好,虽然时隔今日已经很久了,但通过图画对当时他们咏雪的事情却一目了然了。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

生齐:笑乐。

师: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师: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师: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师: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五、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教材分析:

初一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能力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教授本课时,我将会注重学生对古文学习热情的培养和激发,更要加大学生对古文学习方法的引领(如:怎样朗读、怎样记笔记、怎样翻译和背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学习如何细致体会语言的差异,培养语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一步巩固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以诵读为主,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勾画、分析文中比喻修辞的`句子,说出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1.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1.继续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中优美句子的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对优美词句的赏析。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自主探究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

二、复习检测

1.检查学生所搜集的有关雪的诗句(请同学说出所搜集到的的诗句)。

3.学生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句进行翻译。看谁的正确率最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

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

6.再次听读课文,完成故事情节的梳理。

7.重点字、词、句的讲解(古今异义字、文言实词和文言特殊句式)。

四、拓展延伸问题设置

1.课文营造了一个怎能的家庭气氛

课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个温馨、和睦(和谐)的家庭气氛。

2.“公大笑乐”的理解?

1)家庭的和睦

2)对子女的赞扬。

3.比较赏析

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明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五、课堂总结:

学习了本文我到了什么?

六、巩固练习。(附:题单)

七、作业设置

1.收集整理有关冬天的名言名句,并扩展到春、夏、秋三个季节。

2.翻译课文,完成练习册。

3.背诵课文,并完成默写环节。

[教学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短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两个比喻句,你认为哪个更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说的是谁?

学生回答:雪

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

教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3、学生齐读全文,教师听纠正读音。

三、小组合作翻译,整体感知

1、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课文。

2、疏通文意,发挥想象。

3、在朗读中培养良好语感。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新课教学

1、朗读课文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2、讲解翻译五字法

(1)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2)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3)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4)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5)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3、全班讨论

4、翻译课文

5、重点字词

骤:zhou似:si差:cha拟:ni奕:yi。

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结合《山市》,无何,未几,既而,逾时

欣然:高兴的样子。结合《春》的“欣欣然”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风起:乘着风飘起。

6、其它关于雪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当堂检测

解词:

1、寒雪日内集。聚会内集:家庭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何:什么、似:像

3、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4、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暴风骤雨)。6、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不多。拟:相比

7、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四、作业

1、把重点词义抄到作业本上

2、积累3个描绘雪的古诗词名句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学习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拓展思维。

学习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知识链接】

1.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她自幼聪识有才辩。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课前预习】(高效课堂从预习开始)

1、给加点字注音:

俄而()雪骤()差()可拟()无奕()女

2、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儿女俄而雪骤

欣然差可拟未若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咏雪》选自,作者,朝家。该书是小说的代表作。

4、熟读全文。

学习过程:

【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

美美地读(从读中感受)

1、听范读:听字音、节奏和情感。

2、组员朗读展示。

认真地译(从译中探究)

小组合作,结合课前预习中的重点词语翻译全文。

细细地品(从品中领悟)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2、文中将雪比喻为“”和“”(用课文原句回答),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我认为一句更好,因为。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4、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我喜欢,因为。

【生问师答定向释疑】(学则须疑)

【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1、请说出一句有关描写雪的诗句:。

2、课堂小结:

【强化训练当堂达标】(仔细点、动动脑,相信你一定会有不错的成绩!)

阅读《咏雪》,完成一至三题。

一、解释词语:(每词8分)

1、内集:

2儿、女:

3、俄而:

4、差可拟:

5、未若:

二、翻译下列句子:(每句15分)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培养学生的初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1、培养学生的初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精神。

教学工具多媒体

一、创设情景导入(播放数张雪花飘洒的图片,在最后一张幻灯片插入歌曲“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营造气氛,歌声响起过程中深情地导入。)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不由地想起了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在你们的眼中,世界是美好的。恰值花样年华的我们,正展开想象的翅膀来观察世界,来欣赏美好的事物。今天,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里,聆听着优扬的乐曲,欣赏着飘飘洒洒的雪花。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那么你觉得这些雪花又象什么呢

学生活动:自由回答,只要能说出合理的理由都可以。

教师活动:是啊,这些飘飘洒洒的雪花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而且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其实,早在1600年前,就有人探讨过这个问题,并且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咏雪》。

二、新课学习

(一)学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二)学习《咏雪》。

1、一读课文:

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再朗读。注意语速、语调。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教学目标】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让我们猜一个好不好?

猜谜语:小白花,飞满天,下到地上像白面,下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来自大自然的雪景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

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刘义庆,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检查预习:

1、同学们,这篇文言文短小精炼,请同学们先听示范朗读,注意读音与停顿。

2、正音正字

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谢太傅fù俄而é雪骤zhòu差可拟chānǐ

柳絮liǔxù无奕yì王凝之níng谢道韫yùn

3.指导朗读

学生准确读出课文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生自由朗读并掌握课文节奏。

5、指名学生读课文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自学要求:

1.圈点勾画,积累文言词语,在书上用▲标出疑难词语。

2.结合书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重点字词: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

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比不上。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重点句子翻译:

1、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的漫天飞舞。】

(二)翻译课文

结合注释,翻译整篇课文、、

(三)师生互动

生自由提问自由请同学回答,生回答时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五、探究质疑

请同学们按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各小组分别提出课文有关的疑难问题,考考对方。看哪一小组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住。记下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讨论。

课文第一句写了记叙的那些要素?

2、“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4、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

【点拨】、

2、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3、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4、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教师小结:

课文讲述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谢道韫,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出身名门,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后人把有才学的女子称为“咏絮才”。可说一说《红楼梦》“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准备:

ppt课件搜集咏雪名句,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时数:

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师作如下介绍。

谢道韫,东晋时有名的才女,东晋的谢氏家族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谢道韫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才俊麋集的豪门中。她是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淝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谢玄的姐姐。谢道韫在闺阁少女时就卓尔不凡,才识过人。一个冬日的午后,谢安与家人们聚在一起讨论文义大略。不久,雪下大了,谢安兴致勃勃地问:“大雪纷纷何所拟?”侄儿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在叔父谢安十分赞许,于是后世就把能诗善文的女子称为“咏絮之才”。后来,谢道韫就嫁给了东晋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王凝之以善“草隶”闻名,又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郑板桥,虽然没有他父亲和弟弟的名气大,但也绝非庸才。唐朝诗人有句诗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谢”指的就是谢道韫的.娘家,“王”指的就是王羲之家。

2、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就是“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师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说说还在那里见到过“咏”字,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咏鹅》、《咏柳》,想一想“咏”是什么意思?

2、全班交流,说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师相机指导,请学生互相纠正,全班练读。

学生朗读预设

易错的字音:雪骤(zhòu)何所似(sì)

差(chà)可拟(nǐ)即(jí)

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即/公大兄/无奕女。

3、指名读全文,齐读全文。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回忆以往学习古文,是怎么理解文意的?(读中理解,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3、小组合作交流,重点交流自己不懂句子。

4、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之后,全班交流:还有哪些问题或疑惑?

预设:俄而雪骤。

师引导:你还听过哪些带“骤”的词语,比如:骤雨,骤降,大胆猜想雪骤可能是什么意思?借助注释,知道“俄而”是什么意思?那么“俄而雪骤”连起来怎么解释呢?

即公大兄无奕女。

师引导:智力的“公”指谁?(谢安)无奕女又指谁?为什么叫谢道韫为无奕女?

6、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

四、突破难点,感受智慧。

1、课件出示兄子和兄女的话。展开辩论,说说你更欣赏谁的比喻,为什么?

五、大胆想象,运用表达。

1、通过平时的观察,你觉得雪还像什么?

2、小组合作,试着用文中的句式来写一写。

差可拟。

未若因风起。

3、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咏雪名句。

4、师用课件出示古诗中的咏雪名句,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宋陆游《夜大雪歌》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宋杨万里《观雪》

5、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的情境。

6、自由背诵,生齐背。

六、充实人物,全面解读。

1、学了这篇古文,谢道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师补充资料。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后贼兵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

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

3、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对谢道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七、课外拓展,广泛阅读。

[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咏雪》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大雪纷纷,谢太傅以此为题要求子侄辈作诗,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本文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

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

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简介

《世说新语》简介

三.正文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品读《咏雪》

2.重点字的读音(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俄而é雪骤zhòu

差可拟chànǐ无奕女yì

(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3.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齐读并指导学生明确根据文意来读准节奏)

4.重点文言词含义

儿女:古泛指子侄辈,今指儿女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比不上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5.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6.重点语句的翻译

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请学生回答)

7.梳理内容要点

地点:谢太傅家

人物:谢太傅、儿女(胡儿、谢道韫等)

事件:咏雪

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8.学习心得

学生讨论总结

9.师引导总结主旨

(1)文中“公大笑乐”有如下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10.主旨

多媒体显示: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1.讨论、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

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一用“撒盐空中”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基础。

二用“柳絮因风起”更好:柳絮给人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师做总结)平时写比喻句时最基本的要做到“形似”然后不断追求“神似”的境界!

2.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师多媒体显示韩愈的《春雪》并点评)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点评:

形似:白雪——飞花

神似:白雪嫌春天的姗姗来迟,故意化作飞花盼春早到

五.拓展延伸:

你能否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多媒体显示:

——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六.随堂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骤()奕()

2.解释词语:

俄而:差可拟:

3.翻译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七.小结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及刘义庆的文学常识

2.理解并识记文言词语的含义和重点句的翻译

3.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4.情感价值观:

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

创新思维

八.作业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2.积累写雪的诗句或写雪的成语。

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尔、欣然、未若”等。并且朗读全文。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3、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一、导入

从古代机智聪颖的少年儿童自然导入到咏雪的两位才子,导入课文。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刘义庆简介和《世说新语》简介

三、朗读课文

1、多媒体显示两条朗读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出停顿和语气,情感和韵味

2、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

四、探讨文意

2、请学生翻译第一句。

3、指导文言现象古今异义。

4、多媒体出示文中的重点词句,简单讲解文言句式判断句和省略句,引导学生疏通全文。

4、请生翻译全文,然后多媒体出示全文的翻译。

五、深入探讨课文内容

1、评析两个咏雪才子的'比喻句,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写出好的比喻句。

2、多媒体出示古诗当中咏雪的句子,简单赏析。

3、教师根据本堂课内容进行小结。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咏雪》。

2、仿照两位咏雪才子的句式,发挥你的想象力,想想看可以把雪比喻成什么。

⒈掌握“骤、纷纷、因”等词语的含义。

⒉反复诵读,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体味情景交融的写法。

⒊感受和睦、轻松、融洽的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语境,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

难点:体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情景交融的写法。

一、情景导入

雪融化了是什么?全体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水”。于是,我肯定了答案:这是科学。接着,我启发学生用文学想象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结果有一个学生说是“春天”。此时,水到渠成,导入课文。今天,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品味“咏雪诗”吧!

二、诵读课文

由学生朗读课文三遍,并注意关键词:骤雪、纷纷、撒盐、柳絮因风。

三、自主合作

学生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理解字词,疏通文意,交流翻译,解决难译句子。(5分钟课堂讨论,巡视)

然后,指名一二个学生翻译全文,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重点词句。

四、品读鉴赏

学生齐读课文,启发学生探究课文重点内容。教师提出问题:

把“雪骤”、“白雪纷纷”比作“撒盐”,比作“柳絮因风起”,到底哪一个好?

于是,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狠狠扣住“雪骤”“白雪纷纷”这些词点拨指导。

生1:我觉得“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比喻比较好。因为盐撒下来,与“雪骤”、“白雪纷纷”相比,盐下落的速度太快,雪当时却纷纷扬扬,处于“飘”的状态,跟“柳絮因风起”更像,而盐只能是“落”下来的状态!

生2: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雪会随风起舞的,而盐由于比较重,下落的路线太直,这样,就不符合当时“雪骤”、“白雪纷纷”的情境。

生3: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盐是“块”状的,它不会飘的,只会垂落下来。而柳絮是轻薄的,会因风起舞的,所以柳絮更像。

师:肯定了学生的成绩后,又点拨:“撒”和“因”在这里用得怎么样?

生4:撒盐的“撒”,用词不当,“撒盐”是人为的,人工的,落下来很不自然。而“因风”,是柳絮顺着风起舞,既自然,又符合“雪骤”、“白雪纷纷”的情境。

生5:我认为“柳絮因风起”好。它给人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而且与文中“欣然”“大笑”“乐”的`情景相合拍,表现出融洽、轻松、活跃、欢快的气氛。而“撒盐”似乎体现不出有这种气氛。

师: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人的情感和客观事物的统一,用“柳絮”比喻,就好在有意象。(过渡后,师又问)“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生6:我认为“公大笑乐”,是谢太傅在两人才华悬殊的对比中,而对谢道韫的才华表示满意和赞赏。

生7:从“公大笑乐”和文末补充介绍谢道韫身份的前后文可以看出,谢太傅都是赞赏谢道韫的才华。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8:我的想法和大家都不一样,我觉得“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

师:(为学生的精彩发言所倾倒)鼓掌赞叹起来,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

师:你们学了《咏雪》后,肯定受到很大的触发,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于是,学生们跃跃欲试,读了他们写的形容飞雪的比喻。

生1:雪,像蒲公英,似鹅毛,如芦花,在天空中宛然飘飞!

目标:

1.感受雪花飞舞的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朗诵诗歌,用适宜的语言和动作表现诗歌的意境。

准备:

1.经验准备:

和幼儿一起了解芦苇荡的景色,感知芦花的外形以及芦花随风飞舞的样子。

2.环境材料准备:

(1)配乐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大片的芦苇荡开满了芦花,雪白一片。风一吹来,白色的芦花随风飞舞。此时,天上渐渐飘下雪花,一片二片三四片,越来越多。漫天飞舞的雪花和随风飞舞的芦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分不清是芦花还是雪花的美丽场景。

(2)用大块白色纱巾饰芦花,用小块纱巾饰雪花。

(3)自制的麦克风若干(也可以是积木等替代物)。

过程:

一、欣赏视频,感受意境美

1.谈话切入主题。

师:冬天,你们会盼望下雪吗为什么

幼:可以打雪仗/可以堆雪人/可以滑雪……

师:下雪天可以做这么多有趣的事情,想想都好玩吧

2.欣赏小视频,感受漫天飞舞的雪景和意境。

师:这么多小朋友盼望下雪,我们来看一段下雪的视频吧。(播放视频。)

师:你看见雪是怎么下的开始的时候比较少,后来呢雪多起来的时候,天空中看起来怎么样

师:除了雪,你还看到了什么芦花是怎么样的芦花怎么样在动

师:雪花下着下着落到哪里去了雪白的雪花落到白白的芦花丛芦花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人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入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有的小朋友觉得有点冷,大部分小朋友觉得景色很美,很开心。下雪天的确有点冷,不过下雪天的景色真是越看越喜欢,也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等来下雪的日子,欣赏到下雪的美景。

二、学习理解诗歌,诵读诗歌

1.引入诗歌。

师:有一个诗人也觉得雪景很美,就写了一首诗歌,诗歌的名字叫《咏雪》。谁知道《咏雪》的“咏”是什么意思吗

(如果幼儿说是赞美的意思,教师可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一般幼儿会和《咏鹅》这首诗做一个链接。如果幼儿不能说清楚,教师可说:“等我们读一读后你可能就会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2.教师诵读,幼儿倾听。

师:下面我来做诗人,朗诵一遍《咏雪》这首诗。(教师边念边用简单的手势动作表现。教师的手势动作设计建议如下:“一片两片三四片”,手掌摊平作接雪花状,随着诗歌节奏两只手依次往上叠加;“五片六片七八片”,同样的动作重复一遍。“九片十片”,伸出食指做点数状;“千万片”两只手臂从胸前划圆向上伸举;“落入芦花看不见”,双臂左右摇摆由上慢慢往下。)

师:你觉得诗人一边念一边在干什么

师:你们眼睛真亮,看出来诗人一边朗诵诗歌一边在数雪花。

3.师幼共同朗诵。

(1)师幼共同朗诵第一遍。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边朗诵诗歌边数雪花。

(幼儿跟着教师一边做数雪花的动作一边朗诵诗歌。)

(2)师幼共同朗诵第二遍。

师:我们一起再来一遍。(师幼再次边做动作边朗诵:)

师:诗歌里数雪花从一数到了十,为什么没有接着数诗歌里是用了怎样的词语来表达

师:是啊,雪花一开始比较少,我们可以一片、两片、三片……十片这样数,到后来越来越多,多得数不清了,诗歌里就用了“千万片”这个词来表达,说明雪花真是太多太多了。

(3)师幼共同朗诵第三遍。

师:我们再来边数雪花边朗诵一遍,大家做动作的时候要把雪花从少到多的样子做出来哦。(师幼朗诵。)

师:诗歌的最后一句说了什么千万片雪花落下来,为什么又说不见了呢

师:有些小朋友说雪花融化了,所以看不见了;有些小朋友说雪花落进了草丛里,所以看不见了。那么,诗歌里为什么要说落人芦花看不见芦花是怎样的

师:原来白色的雪花落入白色的芦花里面,两种白色混在一起雪花就看不见了。

师(小结):寒冷的冬天,下雪了!天上飘下一片又一片雪花,雪花越来白的芦花丛中,看起来分不清到底是雪花还是芦花。师:现在你们知道《咏雪》是什么意思了吗在你会念的诗歌里,有没有题目里也带着“咏”字的诗人看到下雪很喜欢,就写了这首诗歌来赞美雪,题目就叫“咏雪”。

(4)师幼共同视频)。

师:我们再一起来朗诵这首诗歌《咏雪》。这一次我请一个小朋友在看见视频里天上飘雪花时马上喊一声“下雪了”,然后大家开始朗诵诗歌。

三、角色扮演,表达表现

1.师幼表演。

师:如果我们把自己装扮成洁白的雪花和芦花来表演,是不是一件令人开心又美好的事情呢有雪花、芦花和诗人三种角色可以选。

(初次表演时,幼儿都沉浸在用白纱巾装扮、表现上,大多忽略了诗歌的内容,于是,在第一遍表演后,教师组织了幼儿讨论、交流扮演的情况。)

师:刚才扮演雪花的人是怎么出场的

幼:一起出场的。

师:诗歌里是怎么描写刚刚开始下雪的场景的

幼:一片、两片、三四片……

师:一开始,一片两片三四片,雪花比较少的时候,怎么表现比较合适

师:你们说得不错,刚开始“雪花”出来得比较少,后来才慢慢地多起来,是根据诗歌内容和节律有顺序地一个个出场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顺序吧。

2.幼儿表演。

“千万片”的时候可以怎么做手呢怎样表现“落人芦花”的景象呢

3.想象改编。

师:雪花落人芦花看不见,雪花落人哪里也会看不见呢你会模仿诗人编最后一句诗吗请每个人想一想、编一编。

附: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千万片,

落入芦花看不见。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咏雪教案。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一、导入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一)复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二)学习《咏雪》。

1.一读课文: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再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5.五读课文能背诵:

6.归纳主题: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7.想一想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三、拓展思维: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教学反思:教学步骤来看,既不是侧重文化熏陶的定篇,也不是指导阅读的样本,而是把它当成了描写雪景的“例文”,这样的处理显然是大违课文作文和教材编者初衷的。文言文还是要加强朗读,积累文言文常用字词。

THE END
1.汉语词语“飘飘欲仙”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同义词近义词汉语词典收录380580条汉语词语,以字带词,兼具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http://cd.newdu.com/362854.html
2.三年级语文上册多音字辨析chèng:秤杆、秤砣(“称” 在 “秤” 这个意思时读音为 “chèng”)13. 盛(chéng、shèng)chéng:盛饭、盛东西 shèng:盛开、茂盛 14. 处(chǔ、chù)chǔ:处理、相处 chù:到处、住处 15. 传(chuán、zhuàn)chuán:传说、传播 zhuàn:传记、自传 16. 创(chuàng、chuāng)chuàng:创造、创新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0231851881805429&wfr=spider&for=pc
3.飘飘艳艳的读音,拼音是什么,飘飘艳艳怎么读形容女子体态轻盈优美。《红楼梦》第一百回:“又想起那年唱戏做的 嫦娥,飘飘艷艷,何等风致!”https://www.shuashuati.com/ti/05d7a07835ecb814fd16812fa443a431.html
4.走进福建莆田市(43)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木兰陂陂有三个读音;bēi pí pō 木兰陂是著名的古代大型水利设施,所以此处“陂”是大坝,斜坡的意思,应该念“bēi” “陂”念“pí”时——“黄陂”( Huángpí):县名,在湖北 “陂”念“pō”时——陂陀 pōtuó,台阶的意思 地理简介 木兰陂位于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事处木兰村黄头自然村与陂头自然村之间。始建https://www.meipian.cn/2fxwazk2
5.“纸钱风飘飘”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纸钱风飘飘”出自宋代黄大受的《春日田家三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ǐ qián fēng piāo piāo,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 “纸钱风飘飘”全诗《春日田家三首》宋代 黄大受 清明百草春,家家上丘墓。南邻去年冬,祝痛及翁妪。酒戎罗新阡,蹙頞见追慕。旧时细君坟,望见泪已注。纸钱风飘飘,世用此文具。http://m.ouf.cn/ju/994488
6.小学语文基础巩固:汉语拼音口诀大全,识字普通话……像个2字 z z z , 半个圆圈 c c c ; 半个8字 s s s , 像个树杈 y y y ; 屋顶相连 w w w (像把折尺w w w)。 5 书写规则 四线三格记心间,拼音字母住里边。 胳膊长了住上格,尾巴长了住下格。 中格一定要饱满,上格下格不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M3ODM4Nw==&mid=2649491049&idx=7&sn=620ee4711f633d157e7cdceb86198ca6&chksm=8682dbf63555710a70002f0a28d51a4b7be490e2658a2fd953efc85e789b0cae0dca7da56af6&scene=27
7.飘飘漾漾的意思读音piāo piāo yàng yàng1.飘飞貌。汉语辞海 标签: 飘飘漾漾的用法,意思,读音,念什么相关词语 飘拂 飘浮 飘渺 飘散 飘溢 飘飖 飘转 飘荡 飘泊 飘洒 飘香 飘扬 飘落 飘游 鲁滨孙飘流记 飘逸 飘飘然 飘风不终朝 飘忽 飘风第一个字是飘的成语第二个字是飘的成语第三个字是飘的成语第四个字是飘的成语 https://m.zbyw.cn/hych/sv.asp?id=362855
8.雪花飘飘的意思,怎么读及拼音,近反义词汉语词典雪花飘飘读音发音 词语:雪花飘飘 (xue hua piao piao) 包含汉字:雪、花 、飘 首字母:X 首字拼音:xue词语分字解释: 雪(xuě) 雪 xuě(ㄒㄩㄝˇ) (一)、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雪花。雪山。雪中送炭(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https://mcd.gongjuhou.com/ciyu/aa2fe253772.html
9.中华名联315对品字三个口,宜当张口且张口,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千里重意若,永言咏黄鹤,士心志未已。 妙人儿倪家少女 大言者诸葛一人 山石岩前古木枯, 此木为柴 长巾帐内女子好, 少女更妙!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825/03/5739771_143200896.shtml
10.股票论坛衣袂飘飘读音的拼音的话题与回复及衣袂飘飘读音的衣袂飘飘读音的拼音 【超极品尾盘王】【下午打分1支】【牛股利器】 实战精品,排序取值第一 AI金皇冠[金钻指标-技术共享交流论坛] 本帖最后由 他是夜龙 于 2024-7-29 23:05 编辑 【超极品尾盘王】【下午打分1支】【牛股利器】 实战精品,排序取值第一 AI金皇冠,沪深A股范围下午14:20分前后打分选股,回落https://www.55188.com/search-%D2%C2%F1%C7%C6%AE%C6%AE%B6%C1%D2%F4%B5%C4%C6%B4%D2%F4.html
11.飘飘的读音飘飘的意思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飘飘凌云意,强御莫能慑。”宋 苏轼 《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清 刘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辉,飘飘乎云霞之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 韩老六 ﹞把 杨老疙疸 灌得手脚飘飘,不知铁锹有几个齿了。”(5http://m.hujiang.com/cidian/tdetail__e9_a3_98_e9_a3_98
12.重与细论文重字的读音知网答:2个,zhong 和ching 答:“重”字有两个读音。 答:[zhòng] 1.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负。~荷。~量(liàng)。~力。举~。负~。 [chóng] 1.再:~复。~申。~版。~沓(重复繁冗)。~阳。~逢。 答:重字的读音有2个, 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e7120cf2d5915c446b286cd2.html
13.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试卷三套三、在()里选出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4分)1.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 sǎn sàn ),唯有你依然如旧。2.它们有时几个吧,散(sǎn sàn)聚在两棵大树下面。3.你吟诵这一首首小诗,要邀我与你唱和( hé hè huò )吗?4.当我们一行( xíng háng )中的一位年轻女同志从树下经过时,一只小https://www.51test.net/show/8553065.html
14.《音乐家海顿》教学反思5、了解力度术语,强音记号像箭头,强劲有力向目标;弱音记号像红旗,温柔飘飘指路标。 6、让学生唱“啊”,并根据老师的手势做强弱的变化。 三、欣赏《小夜曲》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听了这么有趣的两个乐曲,你们想不想知道写这两首作品的作曲家是谁呢?让我们翻到书来看一看。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4fycv6d.html
15.2022年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期中检测试卷②“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能长成高达十几米,胸径二、三米的浓荫大树。”这运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 ) ③柳树木质轻柔,色泽翠绿。( ) 4、柳树用途很广,我会简要列举它的四个不同方面的用途。(2分) ① ___ ②___ ③ ___④ ___ 三、【出色回放】 (一)、字词小径 (1)、拼音园地https://mip.oh100.com/kaoshi/qizhongkaoshi/272269.html
16.词汇“飘飘什么什么的成语”的中英文读音翻译用法及例句飘飘艳艳 成语意思:形容女子体态轻盈优美。《红楼梦》第一百回:“又想起那年唱戏做的 嫦娥 ,飘飘艷艷,何等风致!” 飘飘漾漾 成语意思:飘飞貌。 刘半农 《瓦釜集·第三歌》:“同看仔一个油火虫虫飘飘漾漾过池塘。” 更多飘飘什么什么的成语 包含飘飘什么什么的成语 http://www.frnht.com/29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