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怎样分类,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哪些方面?
郑风田: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区别在于,粮食安全主要是保障让人吃饱,食品安全主要保障让人吃好、吃得卫生、健康。凡是出来让让人吃不好,出现问题的都属于不安全食品。从食品安全出现的问题来看,主要包括作假,违法添加物,添加剂滥用,过期食品,地沟油等。
主持人:“地沟油”尚未尘埃落定,“思念频繁曝食品安全问题”“刷蜡苹果”“注胶虾”又接踵而来……您认为此类问题频繁出现问题的根源在哪?
郑风田:我国是典型的小生产大市场国家,有2亿多小农户外加几十万的食品加工与流通企业。从田头到餐桌要经过无数个环节,外加我国处于转轨时期,部分从业者社会责任缺乏,这就使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任务艰巨,挑战很大。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按整个食品生产流通链条实行分段管理,卫生部牵头,农业部主管农业生产源头,商务部、工商局主管流通与市场、质检局主管加工。这样的一个监管模式其实面临很大的问题,诸如协调组织难、沟通难、合作难。如何加强食品安全各链条、各环节的监管责任,提高监管质量与效率,食品安全委员会就可以发挥大用场。
主持人: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政府部门进行了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全国性的打击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力度不可谓不大,效果不可谓不明显。但是,在运动性的打击过后,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的无论哪一种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并没有绝迹,甚至有死灰复燃之势,这是哪方面出了问题?为什么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主持人:百姓普遍对食品安全的顾虑比较多,您认为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主持人: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郑风田: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按食物链来分工监管,但在链与链的连接处会出现大量的环节空隙,而一般的安全事故往往都会在这个环节上发生。目前如何监管不少新出现的缝隙实现无隙对接是一大难题。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对一些新出现的缝隙可以及时地明确监管责任,保证监管到位。
主持人: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郑风田:消费者要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政府应该制作一些公益性的食品安全教育片在电视等媒体上播放,提高消费者安全意识。让犯罪分子不机可乘。
主持人:美国对于食品行业设置了"黑名单",出现一次违法记录就"拉黑",让对违法企业进行惩罚,中国是否也能用这种方法解决现存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才能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主持人:我国在推进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方面还应该做哪些工作?
郑风田:我觉得目前我们对食品安全出现之后的问责还比较轻,虽然不至于达到欧美国家那么严重的后果,但是加大惩戒力度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