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形势和重点任务专题二: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原人文社科网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短板在农村,关键和核心也在农村。乡村振兴是实现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一个关键。笔者围绕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谈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困难形势;第二个方面是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就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形势

(一)河南“三农”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三农”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目前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工作重点是什么。所以,认识和把握这个阶段性特征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农业正由增长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

进入新时代之后,产业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农业也是如此。过去我们主要是追求产量,只要产量高就行,追求的是一种数量的增长。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中高收入发展阶段,整个粮食产量出现了结构性过剩,消费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特征。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产品质量特别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且需求越来越强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整个农业都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这是目前“三农”工作一个新的阶段性特点。

2.农业发展模式正由传统种养业为主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转变

过去我们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种养业,也就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应该说河南在这方面是非常典型的、非常突出的。河南耕地面积大致和山东耕地面积差不多,但是河南农业的综合效益只有山东的70%。为什么我们的农业综合效益低于山东?主要原因是我们河南还是以传统种养业为主。党的十九大提出来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产业振兴的主要路径就是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作为河南来讲,要解决保粮和农民增收的矛盾,笔者认为唯一的出路就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把二产和三产中增值能力比较强、增值空间比较大的产业嫁接到一产上,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一方面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增加一产的收益,也就会解决农民增收这个问题,以此来调动广大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3.农村劳动力正由单一的城镇集聚向城乡双向流动转变

前些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升,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农村大量劳动力单一地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目前,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中后期阶段或者说已经进入后期阶段(河南工业化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城市的空间成本和要素成本越来越大,这就使得一部分积累了技术、管理经验和客户资源的劳动力开始返乡回乡创业,这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目前发展阶段的一个突出特征。

4.城乡关系正由二元结构向加快融合发展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主要采取牺牲农村发展城市、牺牲农业发展工业这种政策取向,导致城乡二元结构这种特征非常突出。城乡二元结构实际上就是随着区域经济现代化发展,城市越来越繁荣,农村越来越衰败,导致城乡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城乡要素不能在城乡之间优化配置。所以,随着经济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打破城乡界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融合发展转变。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来要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就意味着我们下一步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只有城乡融合发展了,我们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才能够实现。

(二)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机遇

1.河南“三农”体量大,承载支持政策多

国家对于农业一直都高度重视。河南现在大致还有四五千万农村人口,农业在整个产业里面占的比重还有百分之九点多,所以无论是从农业人口还是从“三农”在整个产业里面的占比,河南的“三农”体量都是比较大的,承载的国家支持政策也是比较多的,这对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2.河南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提速期,乡村振兴空间大、潜力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农村大量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边,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为农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这种现代经营方式留足空间,提供有利的条件。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工业化、城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河南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提速期,从全国来讲,城镇化的速度每年是0.6%到0.7%,河南的城镇化率还保持在1%到15%的增速。速度比较快就意味着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比较强,所以说河南省乡村振兴的空间是比较大的,潜力是比较足的。

3.居民消费加速升级,对多功能农业需求越来越强

现在我们正处在中高收入阶段,2019年全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这个阶段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就意味着除对物质生活的这种需求之外,对科技、对文化、对教育、对旅游、对休闲、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对多功能农业,比如,休闲农业、体验农业、设施农业等需求越来越强。这就为我们发展多产农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4.城市产能过剩和成本上升,越来越多的工商资本下乡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产业振兴光靠农村目前自身的产业,要实现快速的发展或者说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度很大,这就需要城市的工商资本下乡。从目前来讲,城市里面的工商资本应该说是代表了先进生产力,这些工商资本和农村绿色资源有机结合,可以形成更先进的生产力来带动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来带动农村产业振兴。城市产能过剩,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这就迫使大量的工商资本到农村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这也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产业振兴提供了很好的空间。

5.河南主体功能区种类全,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余地大

国家大力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河南的地形地貌是多样的,有山区、丘陵、平原等,所以我们的主体功能区也应该说是比较齐全的。由于区位特点不同,乡村振兴的步骤、路径、目标选择是不一样的,这就为我们河南乡村振兴路径的选择提供了很大的余地。

6.农业发展类型多、领域广,与新技术融合发展空间大

第三轮科技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像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等,这些与各个产业的结合都催生了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些新技术和农业的结合也产生了很多新的产业、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式,这也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三)目前面临的挑战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河南不仅面临着转型升级,同时还面临如何把蛋糕做大的问题,河南省人均收入水平在全国还是比较低的,因此,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挑战也是非常明显的。

1.城镇化水平低,吸纳农村人口的规模有限

现在河南城镇化率在51%—52%,所以河南1亿人口中大致还有四五千万农村人口。农村人口多意味着我们以一家一户为主的传统小农经营方式很难被打破,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等就很难实现,产业振兴就面临着许多约束。

2.城市产业层次低,对农村转移人口吸纳能力不足

产业是支撑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能不能站住脚的一个关键。城市产业层次越高,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越强。产业层次高意味着一方面城市政府为进入城镇的人口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比较强,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进入城市的人口收入比较高,有能力承担城镇化的成本。与发达省份相比,河南城市的产业层次相对还比较低,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还比较弱。

3.农业经营方式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河南现在户均耕地面积在6亩左右(大约5.71亩),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特别是我们的粮食生产成本和国外相比差距非常大,这其中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

4.农村人口低质化、老龄化现象突出

区域经济、农村经济能不能发展,说到底是人的问题,人是第一资源,人的素质比较高,技能比较强,地区的发展能力就比较强。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的优质劳动力都进入城市中,现在农村人口低质化、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就是怎么把有能力的优质的劳动力吸引到农村,让他们返乡进行创业。这是下一步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振兴的一个关键。

5.传统农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由于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过去有一种说法,农业大县也是财政穷县、经济弱县,这个现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本改变。现在我们传统农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是比较低的。全面小康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均GDP水平,河南的人均GDP水平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0%,传统农区只相当于河南平均水平的70%。这就说明传统农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传统农区工业化还仅仅处在初期阶段,甚至有些就是刚刚开始起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内生发展能力是比较弱的,这也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短板、一个瓶颈。

二、河南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稳步提升粮食产能上展现新作为

(二)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升农业竞争力上探索新路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国家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也是适应现在消费升级的需要。河南的农业竞争力相对不强、不足,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竞争力是下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建设美丽乡村,在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上打造新优势

生态问题是农村的一个短板,我们要围绕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这样一个目标,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推动生态振兴,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来解决这个问题,让人们在乡村振兴中获得幸福感、归属感。

(四)夯实基层基础,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积累新经验

THE END
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局部地缘冲突以及国际粮食价格震荡下行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粮食生产破浪前行,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产量稳中有增、结构持续优化,有力保障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实现。 2010年、2012年、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先后突破1.1万亿斤、1.2万亿斤、1.3万亿斤关口,2023https://www.agri.cn/zx/nyyw/202412/t20241225_8701633.htm
2.()规划纲要提出,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 )规划纲要提出,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建设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A.十二五B.十三五C.十四五D.十五五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https://www.shuashuati.com/ti/cbe56af40f8944c592b33a91dd600d58.html?fm=bd5ac729356816b1348ac338135bd633f4
3.我市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近日颁布实施的《孝感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实施意见》提出,将“两区”细化落实到具体片块、具体地块,并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便于精准建管、精准施策、精准调控。12月底前,“两区”将全部“上户口”,实现“身份”识别。 我市现有耕地402.8万亩,2016年水稻种植面积323万亩,小麦155.8万亩,油菜http://m.xgnews.cn/p/106401.html
4.庆祝二十大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保障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有效供给。 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是在粮食主产区、核心产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生产刚性制约因素叠加的国情粮情下,通过集聚整合资源要素发展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https://www.zqcn.com.cn/zhcms/info/1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