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日前发出警告,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多达17亿人正暴露在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破坏之下。
张汉晖在文中指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方面再次迫不急待地将问题矛头对准俄罗斯和中国,谴责俄军事行动构成“战争饥荒罪”,炒作所谓“中国超需囤粮”等谬论,给俄中扣上制造粮食危机的帽子。一方面高调宣布提供数亿美元的全球粮食援助,以“救世主”的姿态企图引领全球粮食安全合作。但事实并非他们所说的那样。
张汉晖列举了一组数据:美国、加拿大、欧盟等12个粮食主产区生产和出口的粮食总量占全球的70%;
俄罗斯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和最大化肥出口国。美西方对俄制裁以来,全球各类化肥价格指数涨幅超30%,今年5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较2月上升14%。制裁同时引发多国限制粮食出口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加剧全球粮食危机;
美国对外宣布的20多亿美元粮食援助,绝大部分实际上来自美超级富豪,多是空头支票,难以兑现。目前美国对乌克兰军事及武器援助已达536亿美元,超过2021年俄乌两国军费总和的70%;
美国每年30%至40%的粮食和38%的谷物被浪费。在能源价格持续走高情况下,美国投入更多粮食生产生物燃料牟利,仅玉米就有近三分之一用于生物燃料,导致粮食和能源价格相互推高。
根据以上数据,张汉晖得出结论。全球粮食生产、贸易包括定价权等都掌握在美西方国家及其粮商手中,包括中俄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并没有多少话语权和影响力。全球粮食供应不足并不是缺少粮食,而是美西方制裁、限制出口等手段打击全球正常粮食贸易,引发了“供应不均衡危机”。
张汉晖指出,美西方并不是真正关心各国人民疾苦,他们在确保自身粮食充足、足以挥霍浪费的前提下,想借炒作粮食安全达到提价牟利、维护霸权、遏制中俄的多重目的。“他们哪里是‘救世主’,而是典型的‘心机婊’。”
中国根本没必要去国际市场囤粮
张汉晖援引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论断说,国际粮食短缺问题早在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前就已发生。一些国家试图将粮食危机归咎于俄罗斯,对俄制裁只会使国际化肥和粮食市场形势不断恶化。俄愿出口粮食和化肥为克服全球粮食危机作出积极贡献,前提是美西方解除出于政治目的的对俄制裁。
谈到中国,张汉晖表示,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中国始终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到2021年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依靠自身力量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根本没有必要去国际市场囤积粮食。”
(原标题:中国驻俄大使:粮食危机问题上,美西方不是“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