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突然爆发粮食危机,中国才是最终目标?这次美国耍的什么把戏韩国自给率

日韩这两个国家,表面上看是光鲜亮丽,近看可真是危机重重。

光是“粮食”两个字就已经把他们难倒了。

日本出现“大米荒”,韩国的粮食短缺问题长久无法解决,粮食危机一触即发,这些都是美国在背后操控。

有人说中国才是美国这一次的最终目标,这到底是在耍什么把戏呢?

01:日韩爆发粮食危机,中国也会被波及

估计我们这些年来都听说过,韩国的物价不断上涨,一颗白菜都能卖60块钱的新闻了。

作为看客的我们,除了笑话韩国资源短缺,也该意识到,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这说明韩国已经进入粮食危机。

在2021~2023年间,韩国粮食自给率从2008年的31.3%下降到了19.5%,这个数据简直可以用凄惨来形容。

众所周知,粮食自给率是指一个国家小麦、大米、玉米的产量和国家消费的比值,粮食自给率越高,说明这个国家越能自给自足,稳定性也就越好。

联合国规定,每年人均400斤粮食,粮食自给率95%以上,粮食储备至少达到本年度粮食消费的18%,这才达到了国家温饱线。

这样看来,韩国是远远不及格的。

日本也是如此。

根据《金融时报》的数据,日本现在的粮食自给率为38%。这个数据虽然比韩国好了一些,但远远低于正常水平,说明日本和韩国同样陷入到了粮食危机之中。

如果单说数据太过抽象的话,那我们不妨来讲讲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

根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现在韩国的粮食几乎已经到了极度紧张的阶段,国内的粮食储存量过少,就会出现供小于求的情况,而后造成物价飞涨。

一个直观的例子是,现在在韩国大学食堂内,很多已经不提供泡菜了。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白菜的产量越来越低,快没有多余的白菜制作泡菜了。

韩国本身就处于高纬度地带,冬季极度严寒并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再加上国土面积有限,近些年来连续遭遇天灾的种种情况,导致韩国的农作物大量减产,只能大量依赖于进口。

2022年9月16日,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公布数据显示,平均每10千克的白菜批发价已经涨至3.4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71元)。

这个价格放在中国,估计我们连想都不敢想,也难怪韩国人会直呼吃不起泡菜了。

日本也是同样,《每日经济新闻报》中就曾经报道了,2024年8月,本短暂性的出现了大米荒的情况。

普通居民去超市甚至买不到大,就算买到了,一袋10斤的大米也可能高达3200日元折合人民币,折合人民币158元,价格同样昂贵。

日韩同时爆发的粮食危机,其中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他们国土面积狭小,本国的产量有限,第二个就是受到国际供需关系和价格的波动。

现在在国际上,美国方方面面实施霸权,粮食就是最主要的方面。

全球四大粮商中,有三家都是美国的企业,美国几乎掌控了全球的粮食交易。

换言之,日韩在本国产量有限的情况下,原本可以大量依赖进口,但是美国从方方面面提高粮食的价格,导致物价飞涨,这才出现了日韩的粮食危机,如果持续下去,日韩的危机也会变成整个亚洲的危机,最后波及到我国。

所以从长远来看,中国才是美国挑动粮食危机的最主要目标。

02:粮食对于中国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袁隆平先生曾说:“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粮食储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一旦粮食供应链缺少了5%,那么粮食价格就会上升到全世界5%的人都买不起的程度。

说白了,缺粮是十分可怕的。

《后汉书光武纪》载:“建武二年(26年)十二月,三辅大饥,人相食,城廓皆空,白骨蔽野。”

缺粮之后,人心惶惶,政局不安,外敌入侵,无力抵抗。

历史已经一次次重演了,到了现在,我们绝对不能让悲剧卷土重来。

你以为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吃饱饭了吗?其实并不是。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没有饥饿的世界,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没有饥饿的国家。

为什么美国先挑起日韩的粮食危机,却不敢直指我国呢?就是因为我国的粮食储备系统固若金汤,他们根本无法攻破。

过去10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了近7000万吨,最明显的感知就是,人们的烦恼已经从过去的“有没有的吃”变成了“到底该吃哪个”。

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粮食自给率高达100%,谷物自给率高达95%,这已经完全符合联合国制定的标准,放眼全世界都遥遥领先。

在全世界很多国家还处于粮食短缺的时候,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口粮基本安全”的生活状态,能够确保14亿人口免受粮食危机。

在这一点上,美国想要攻破我国的防线,几乎是痴人说梦。

不过我们也不可过分骄傲,因为危机是无处不在的。

虽然袁隆平先生发明了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我国的粮食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但在这样的社会生产背景之下,我们仍然要珍惜粮食,避免浪费,用自身的行动捍卫我国的粮食安全。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绝对不光是教育孩子的道理,大人也同样要听进去。

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正是它们夯实了我国的基础。

参考资料[1]澎湃新闻《中秋将至,韩国拟投放17万吨农食产品平抑物价》20240828[2]新浪财经《米价创20年新高,日本为何“米荒”?》20240829[3]共青团中央《吃饱饭这事儿很难吗?粮食安全对于中国真的很重要!》202207022

THE END
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全国的餐桌上究来自清风网官博全国的餐桌上究竟浪费掉多少食物?一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应当引起人们的反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家家户户的传统。https://weibo.com/2524252462/P8iEaxt5K
2.慧联网·资讯通现代肉类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令人震惊。 水污染 从畜牧场、养鸡场或其它养殖区流淌而来的肥料和废水都会污染水资源。 空气污染 每年3000万吨的沼气(一种助长全球温室效应的气体),便来自于畜牧场的废水或堆肥。 粮食浪费 12磅的麦子可以做出12条面包,供一个人吃一星期,若用来喂牛,却只能产出一磅牛肉。 https://pc.zixun.dtb315.cn/home/article/index.html?id=832
3.大国根基:粮食安全我们的教育有时真的很有意思,装模作样,应付差事,从来都是纸上谈兵,雷声大雨点小,老师在讲台上苦口婆心,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作文里写的也是老师的谆谆教诲,然后回头就把吃了两口的米饭倒掉,学校食堂的墙上到处都贴着“节约粮食,浪费可耻”的标语,从未见过几个照做的。毛主席说:“形式主义害死人”,大概就是https://www.jianshu.com/p/75258729f5b7
4.申论写作高分经典优秀4篇(全文)(二)论据 论据是立论的根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论据必须真实、典型、精当、新颖。论据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理论论据是指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为正确的观点。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ftg6zv3z.html
5.知识议论文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https://www.unjs.com/zuowen/yilunwen/20211214093519_4535449.html
6.“节约粮食道德与规则谁重要”的辩论稿现员工有丢弃米饭、馒头等浪费行为,一次罚款 100 元,办公室当天通知 财务从工资里扣除。 以上两个新闻事件在文明中学引起热议,有的为餐饮行业注重道德引领叫 好,有的则认为某单位的规则约束更有价值。为此,文明中学将举办一次 辩论赛,正方是"节约粮食,道德引领更重要",反方是"节约粮食,规则约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3/0817/21/82954396_1092883465.shtml
7.勤俭节约素材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物质生活也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但这与提介切俭并不矛盾,讲节俭就是要珍惜人类有限的资源和人类自身的劳动成果,就是要从我们先辈的优良传统中吸取艰苦奋斗的精神。 事实论据 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89sa8sx.html
8.高考答题技巧三、为了使反驳更为有力,除了揭露对方论据的虚假错误之外,还应准备好正确的论据,以便与对方论据相对比,从而使之彻底败露。这种用正确事实来说话的方法是最有力量的。 高考答题技巧 4 1、调整好状态,控制好自我。 (1)保持清醒。数学的考试时间在下午,建议同学们中午最好休息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其间尽量放松自己,https://m.oh100.com/gaokao/5809823.html
9.2023年12月山东枣庄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榴枣归乡”工作流程笔试D项:吸烟有害健康这一事实一直没有发生改变,举例说明我们深信不疑的事情是没有过期,可以削弱,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质疑题干论断的选项,需明确题干的论点和论据。题干的内容主要是论点,关键在于我们深信不疑的事情是否会过期,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题干论点:科学就是不断接近真理的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211/5214010043011104.shtm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李绅《悯农》一诗千载流传,它描写具体生动,字字振聋发聩,对后人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它警示我们,一粒米,一口粥,都是通过艰辛的劳动得来的,千万不要浪费粮食。 其次,学习古诗词能对学生热爱劳动以及热爱劳动人民进行积极的情感熏陶,从古至今,劳动养育了一批批中国人,我们通过读古诗词了解当时的劳动现状,让孩子们形成https://www.jyeoo.com/shiti/b9c1078e-0152-1548-5755-2501386b5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