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8.02.01
一篇立论包含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论点(包括主论点与分论点)
论证过程与论据
行文和修辞
用人来类比的话,这三点分别对应骨骼、血肉、衣着。所以一篇好立论的标准就是:骨骼健壮、血肉丰满、衣着鲜明而得体。
首先是论点,有关论点最需要注意的是概念的定义。说一句极端的话,辩论赛中的题目都可以归结为定义之争。双方争论的背后,是对某些关键性词语的定义不同。好的定义是辩论的根本。一场辩论,应该是双方在达成某一层次的共识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定义可以帮助划定己方辩论的范围,哪些是双方应该都承认的,哪些是重点需要讨论的。同时定义也应给出辩题的适用范围,这个范围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容易被辩倒,过小又没有现实意义。
在主论点给出后,还应给出分论点,主论点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主张是什么,分论点简单来说就是这个主张为什么是对的。建议有三个分论点即可,太少显得单薄,我方容易显得乏味而无力,太多又容易露出破绽,也无法突出重点。
最后是行文和修辞。搞清楚了要说什么,同时也要搞清楚怎么说。一定要有服务于观众概念。你说出多少话,并不重要,评委听到了多少,理解了多少,记住了多少,这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没有这个意识,就会吃大亏。所以,你一定要想方设法得为听众创造便利,让他们去接受你输出的信息。首先就是全文的组织关系要清晰,我的建议是五段:
第一段,给出定义,指出本方的主论点;
第二段至第四段,分别论证我方的三个分论点;
第五段,总结全文,指出分论点可以很好的支持主论点。
同时,在行文中,要善用“第一”、“第二”以及“因为”“所以”等词语,显示文字之间的逻辑关系,给听众呈现一个好的脉络,可以帮助它们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你所提供的信息,也会有更好的印象。
修辞也是一种可以加强语气、吸引听众注意力的方法,不过立论的位置所限,要求尽量客观,有权威性,所以不能带有太强的个人色彩和情绪。于是,修辞可以适度,比如在需要重点强调的地方来一句范围,在最后总结时加入排比,在论证之中使用一两句比喻来使枯燥的概念易于理解,都是可以的。
总之,行文和修辞一切都为了听众。能否吸引听众对我方的注意,能否帮助听众加深对我方的理解,能否为我方赢得听众更多的印象分,评判行文的最终标准。
补充几个细节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1.“骨骼”和“血肉”要我方辩手一起讨论总结,并最终得到大家的认同,这是全场战斗我方的纲领,不能各自为战,不然必败无疑;
3.用卡片,而不要用整张的纸作为稿子。卡片会显得更专业,一张A4纸可以裁成8张卡片,正反面使用的话,4张A4纸足够大家的使用了。
一
1.开篇对评委,观众表谢意,表明己方论点。
2.定义论题中的概念,对有可能产生争议的点强调几句。
3.给出评判双方所持观点孰是孰非的比较标准
4.围绕标准,用三个方面论证你方观点更符合此标准
5.再次重申观点,升华论题。
二
1.辩论不是让对方无言以对,是让评委在那不到一个小时内被你说服(也许下一秒钟他就认为你不对)
2.辩论中有对于你方来说有三个战场:
主战场(辩论中绝对对己方有利的论点和示例);
争夺战场(双方都有可举可说之理);
被动战场(完全对方占优的论点),你的任务是在自由辩论开始时在争夺战场上扔烟雾弹,打乱对方节奏,在攻辩和自由辩论后面加强自己主战场,无论对方抛出什么问题,都在三句内(第一句承接,第二句部分否定,第三句抛出主战场问题)用语言技巧将对方拉到你的战场来跟你讨论。
如果一场辩论赛评委听到的大多是你方所定义的词汇,所运用的语素,所给出的实例,你赢得几率就大多了。
三.
其实辩论就是准备资料,磨合观点,训练技巧,但最终要的是团队合作,另外对评委的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可能更重要,评估评委的级别和水平,你只要在那45分钟内骗过他们就好了。千万不要太理会对方,应为打死他们也不会说赞成你的观点的,打死你们也不会同意由对方评判结果的。
一、“立论陈词”的作用:开篇立论,奠定整场辩论赛的基础,思路,逻辑,方向。因此“立论”是每位辩手都应信手拈来的东西。
二、“立论”,是建立在对辩题深刻理解之上的,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的辛苦结果都在一篇“陈词”中,当是精华中的精华。
四、“立论”是整常辩论赛的理论核心,自然需要有很强的逻辑性;“立论”用事例一定要简短精炼,有典型性,广泛性;“立论”中每个论点都必须为标准服务,用标准衡量,更加有说服力。“立论”不得驳斥他方观点。
一辩稿应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准备
二是理论层面的问题,又称论据层面问题。即对本方论点给予引申,对对方的论据予以驳击的问题。这类问题,直问要提的尖锐,曲问要问得巧妙,反问要提的适时,逼问要问的机智,其效果就是让对方不好回答又无法回避。理论层面的问题周围除了立场中的论据,也可以延伸达到公理、哲学的层面。
三是价值层面的问题,又称社会效应层面问题。即把对方论点、立场引申,从价值层面、社会效应层面去延伸它的效应看其是否具备说服力,能否站得住。这类问题,一是能够扩大辩论的战场,给对方造成被动,同时也是争取听众、评委认同的重要侧面。当然,如果辩题立场对本方不利,就应该慎重使用,以免搬起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