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叠加中秋的双节效应再次引发一轮消费热潮。
趁着这个国庆假期来到汕头市旅游的苏小姐对记者表示:“在市中心,几乎每隔几十米便有一家茶饮店,每家都需要排队。”
旅游的火热带动了新式茶饮消费,《华夏时报》记者在汕头街头见到,各类新式茶饮店开遍大街小巷,且颇受当地人及外地游客追捧。与往年不同的是,沪上阿姨、喜茶、奈雪等以往开设在一二线城市的品牌,也纷纷主攻下沉市场。除此之外,受潮汕旅游火热带动,当地也兴起一些品牌,如成川治茶、一杯潮茶、林小柔等等。
新式茶饮的假日狂欢
“还记得之前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放假回家会想带几杯大城市才有的喜茶回家给家人尝尝。现在家里也有喜茶了。”正在汕头市潮阳区一间喜茶门店门口排队的小林笑称。
《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全年新茶饮消费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98亿元,恢复3年复合增长率近20%的水平。至2025年,国内消费市场规模预计进一步扩张至2015亿元。而下沉市场俨然成为新式茶饮突围的重要场景。
Co-Found智库消费行业研究负责人解涛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假期新式茶饮品牌主攻下沉市场可以看作是品牌的一种拓展方式。下沉市场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大,满足了更多人的需求,对品牌的发展有助益。此举表明品牌有意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可以增加品牌的曝光度和市场占有率。
“新式茶饮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在下沉市场,品牌们正在逐渐实现‘双腿走路’的战略布局。这种趋势的出现,既与当前中国的消费升级趋势有关,也与新式茶饮品牌自身的创新和拓展策略有关。”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首先,消费升级是推动新式茶饮下沉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下沉市场中的消费者们也开始追求品质生活。新式茶饮以其健康、创新和差异化的特点,逐渐在下沉市场中获得了较高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同时,下沉市场中的消费者们也更加注重体验和服务,这为新式茶饮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他也表示,虽然新式茶饮在下沉市场中的发展前景良好,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例如,下沉市场的消费者们可能对价格更为敏感,而新式茶饮的价格通常较高,这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此外,下沉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新式茶饮品牌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市场运营能力,以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
潮汕旅游市场火爆
这场新式茶饮假日消费的狂欢也离不开潮汕旅游业的推动。9月刚刚在汕头市成功举办一系列商业活动的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对此深有感触,“在我看来,潮汕成为新晋网红旅游打卡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海岛旅游资源逐渐开发起来,相比其他海滨城市,汕头南澳岛发展相对滞后,海岛资源在近些年才逐渐开发起来,并且相应的配套逐渐完善,诸如交通,民宿,餐饮,特产等等;第二,不少美食旅游达人在视频平台的宣传,是潮汕旅游特色得以提升知名度的主要因素,经过宣传吸引更多游客到来;第三,潮汕地区有不少美食,是在外较为少见,或者基本无法供应的,例如生腌海鲜。特殊的口感加上口碑发酵,会引发美食好爱者前来;第四,潮汕地区保持不少传统习俗,以及传统建筑特色,这也是对游客的吸引点。”
据了解,假期期间,汕头市礐石风景名胜区、妈屿岛景区等7家景区均实行免门票政策,其中礐石风景名胜区假期前三天累计接待游客25216人次;前美古村侨文化旅游区假期前三天接待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86.37%;方特欢乐世界蓝水星、丹樱生态园、南澳生态旅游区、莲花峰风景区内也都人头涌动,呈现一派热闹景象。
针对此次假期新式茶饮的消费现象,旅游业从业人员林小姐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年周边网红旅游城市新兴,如汕头、潮州、顺德等,年轻人在假期聚集消费,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通过小红书、抖音等渠道,小镇年轻人对喜茶、奈雪等茶饮品牌也有一定的了解,随之产生了新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