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文化起源地锁定澧阳平原众多遗址被否定今日关注湖南在线

我省考古专家制作了一幅路线图,勾勒出澧阳平原水稻向东、向南,越过太平洋、印度洋传播的八大路线。

■制图/杨诚

■记者甄荣通讯员于冰乔卓俊

湖南临澧出土八九千年前的炭化稻谷,美国专家推断澧阳平原是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详见本报昨日报道)。为什么澧阳平原是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临澧杉龙岗遗址的发掘对证明这个观点有何作用近日记者采访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和美国哈佛大学巴约瑟夫教授。

起源地之争

众多遗址为何被否定

关于稻作文化的起源地,目前学术上争议不断,除了湖南的澧阳平原外,浙江浦江的上山遗址、江西北部山区里的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等地都拥有距今七八千年以上的稻作文化遗址,这些地方也被部分专家认为是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认为,浙江的上山遗址处于山谷地带,水稻种植并没有规模化,出土的植物遗存不够丰富,尤其是稻谷和杂草种子的出土数量太少;江西的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相邻,这两处遗址都是洞穴遗址,出土炭化水稻不多,而且没有发现农耕工具;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出土的栽培稻不多,稻谷在贾湖人的食物资源中没占到重要地位。这几处地方稻作农业并不发达,仍以狩猎采集经济为主,因此都不是稻作文化的起源地。另外,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目前全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有1万多年,但因为发现炭化稻谷的地方是在洞穴里,且数量不多,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周围也没有发现稻田遗址。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巴约瑟夫所持观点与郭伟民相同,“一个地方发现少量炭化水稻,农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不排除是偶然性的因素造成,不能证明是稻作文化起源地。”这位揭开小麦起源地之谜的国际著名考古学家,在中国考察了不少地方,最后把目光锁定在澧阳平原。

杉龙岗遗址

或成稻作起源的突破点

郭伟民告诉记者,澧阳平原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田、最早的稻作农业灌溉系统,除了杉龙岗外,当地还有彭头山、八十垱、城头山、鸡叫城等众多稻作文化遗址。“1988年在彭头山文化遗址,发现大量掺杂在陶片里的距今9000年的稻壳;1996年在八十垱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近万粒炭化水稻;1997年,在中国最早的古城城头山遗址,发现了距今约6000多年古稻田;2007年,距今4000多年的鸡叫城遗址,发现了堆积如山的炭化谷糠和非常好的灌溉系统。这些考古成果,无论从年代还是文化谱系上都非常清晰、连续,因此不少专家认为这里是稻作文化的起源。

郭伟民说,杉龙岗遗址、彭头山遗址和八十垱遗址的年代差不多,三处都发现炭化水稻,说明彭头山文化时期,澧阳平原的稻作经济已经有了一定规模。而且杉龙岗遗址出土炭化水稻的彭头山文化堆积层下面,还有年代更为久远的文化堆积层,继续发掘不排除会有更令人惊喜的发现。

巴约瑟夫教授对此也很乐观,他告诉记者,“澧阳平原存在多处距今8000年以上的稻作文化遗址,稻作种植已形成规模,因此我坚信此地是稻作文化发源地。我们在杉龙岗遗址将开展为期三年的发掘工作,20多天来已发现了6粒炭化水稻,相信今后能在这找到更多的证据。”

澧阳平原八大路线向全球传播稻作文化

澧阳平原不仅是稻作文化的起源,还是一个水稻向外传播的中心。这是多位国内外考古专家在历经多年研究后得出的结论。郭伟民介绍说,澧阳平原是水稻向外传播的中心,另外还有两大旁证。

一是白陶。陶是重要的农耕生活用具。随着农业的发展、人口的迁移,人们往往会把原居住地的陶器带走,也把特别的陶艺带到新地方。目前考古发现,从长江中游一直到岭南珠江三角洲地区及福建沿海和台湾,有一条清晰的白陶传播路线。而这种白陶,正是经由澧阳平原汤家岗等一批遗存向四面八方强力辐射。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稻之道,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水稻田考古演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等3项考古最新进展。 皇朝墩遗址发现了9000年前的水稻田,是迄今世界发现年代最早的水稻田。 这一年的这些新发现,让我们重新认识熟悉的稻米。 一粒稻,从长江边,走到我们的碗里,用了10万年。 本文来源:潮新闻 责任编辑: 雷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JKQDUE8C000189FH.html
2.[小红猪]动植物驯化的演化,后果与未来让我们剥开科学的坚果为什么农业起源地如此狭小 粮食生产在人口,技术,政治和军事方面,令农业族群相对于他们的狩猎——采集邻居拥有巨大的优势。在全世界所有存在农业耕作的地区,狩猎——采集社会遭到农业社会的驱赶,同化,征服或者消灭的故事,构成了过去1万3千年的历史。可能有人会简单地假设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能有单个或多个本地狩猎——https://songshuhui.blog.caixin.com/archives/54767
3.小学生爱国知识竞赛(通用9篇)38、有“中国原子弹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钱学森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袁隆平。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填词,聂耳作曲。40、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怀抱。 41、我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wr6u66i.html
4.广西是世界水稻起源地,16000多年前曾出现稻类遗迹在2012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课题组以广西南宁市隆安县等地的野生稻为蓝本,通过基因组重测序和序列变异鉴定,从全球不同生态区域中选取的400多份普通野生水稻中,绘制出了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提出了“分布于广西的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广西(珠江流域)是水稻的驯化起源地。这https://gxltmyjt.com/newsinfo/2226311.html
5.“稻”亦有道——盘点近期水稻研究的重大突破企业动态研究一:近期研究揭示水稻十万年连续演化史,实证中国是世界水稻起源地 由中国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专家学者强强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植硅体微体化石分析等方法对浙江上山文化区水稻起源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出水稻从野生到驯化连续跨越10万年的演化史。这不仅为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农业文明起源提供了新的证据,也进一步实证中https://www.biomart.cn/news/16/3219901.htm
6.中国稻田渔业起源与历史分析水生探索为什么中西部一些地势低洼的盆地或平原地区,也是稻田养鱼发源地呢?这是由于长期在浅水沼泽地种植的水稻田间,本来就有大量野生鱼类生存繁衍,先民在收获水稻时,同时收获水产品,当然会吸引部分先民有意尝试稻田养殖水产动物。所以,在四川地区出现稻田养鱼也颇为自然:为方便农田灌溉,稻田、水塘(鱼塘)往往相连,起初偶然有鱼入http://www.yc6318.cn/wsz/aritcle18035.html
7.人类的起源人类祖先 1、导读 在人类祖先起源的问题上,有两个概念,人科的起源和现代人的起源。对于人科的共同祖先约700万年前至50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学术界目前并无太大争议。对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17153246.html
8.中华文明起源问:除了水稻以外,还有哪些粮食作为也起源于中国? 粟、黍、稷、大豆等。说明起源于我们中国的农作物种类非常的多。同时也印证了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 问:根据“中国史前农业分布图”,这些农作物的分布有何特点? 南稻北粟。 形成这种分布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http://www.syun.edu.sh.cn/info/1055/2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