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数字课程出版云平台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普通生物学是一门面向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农学、园艺、林学等生命科学类专业和非生命科学类专业的选修课。该课程以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为重点,以生物的进化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了解生物界的概貌和普遍规律,以及生物科学的发展动态,同时树立进化的、辨证的、发展的和相互联系的观点。其任务是让学生具备必要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生物学课程和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打下基础。

作品名称普通生物学数字课程

主编魏道智

ISBN

出版发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策划编辑孟丽吴雪梅

责任编辑孟丽

技术编辑毛芳

内容编辑:郝真真

e-mail:haozhzh@hep.com.cn

技术咨询:毛芳

e-mail:maofang@hep.com.cn

作者:魏道智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33067-0

普通生物学

(GeneralBiology)

(学时:60)

一、前言

普通生物学是一门面向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农学、园艺、林学等生命科学类专业和非生命科学类专业的选修课。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现象与本质及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揽了生命的各个方面,从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个体生物学,生物的多样性,到生物的遗传、进化及生态与环境、生命科学研究热点、生物技术及其展望等方面的完整知识体系。该课程以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为重点,以生物的进化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了解生物界的概貌和普遍规律,以及生物科学的发展动态,了解生物科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树立进化的、辨证的、发展的和相互联系的观点。其任务是让学生具备必要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生物学课程和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打下基础。

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动物学实验、微生物实验以及植物学研究法,认识植物、动物、微生物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特点和生理过程,掌握生物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研究发展趋势。

(一)授课教材普通生物学

(二)主要参考书目

1.陈阅增主编.普通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编写组主编.生命科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黄诗笺主编.现代生命科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顾德兴主编.普通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胡玉佳主编.现代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1999

6.张惟杰主编.生命科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吴相玉主编.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钟世镇主编.系统解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NeilA.Campbell.EssentialBiology.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PearsonEducation,2003

10.陈守良主编.动物生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五、学分和学时分配

课时60学时,3.0学分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2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生物科学的任务,掌握生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熟悉生物学涵盖学科及其分支以及研究方法

2、要点(或讲授内容)

(1)生物学内涵及任务、生命的概念

(2)生物学的发展概况

(3)生物学涵盖学科及其分支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5)学习生物学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篇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与功能

第一章细胞(4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掌握组成生命体的大分子,物质流动镶嵌模型,细胞周期概念及其周期的控制机制。理解物质的穿膜运动,细胞连接、细胞信号转导方式。

第一节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

第二节细胞的生命物质

一、细胞的元素组成

二、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三节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的形态和大小

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三、细胞外被与质膜

四、细胞器

五、细胞骨架系统

六、细胞连接

七、物质跨膜运输

八、细胞信号转导

第四节细胞增殖与分化

一、细胞周期

二、分裂的类型及特点

三、细胞分化及其周期控制

四、细胞凋亡

五、癌细胞

第二章组织、器官和系统(10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动植物组织、器官及系统的构成;动植物激素的类别及其生理作用机理掌握动植物生命的活动的调节过程和机制,熟悉生物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及其机制。

第一节植物组织、器官系统

一、植物组织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二、植物的器官、系统及其功能

1.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2.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3.植物系统

三、植物的物质运输

四、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控----激素

五、植物的防御体系

第二节动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一、动物组织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二、动物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皮肤系统

2.运动系统

(1)肌肉系统

(2)骨骼系统

3.消化系统

4.呼吸系统

5.循环系统

6.排泄系统

7.生殖系统

8.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9.内分泌系统

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控

1.激素调节

2.神经调节

四、动物的免疫

第二篇生物的营养、代谢与繁殖

第三章生物营养与代谢(6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生物营养类型,酶的分类、动植物呼吸类型、光合类型。掌握酶、呼吸、

光合、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能荷、呼吸链、光合链等的概念和酶的作用特点及其机理呼吸循环、光合碳代谢的基本特征和机理,熟悉影响酶促反应、呼吸、光合、能荷状态的因素。

第一节生物的营养

一、营养类型

二、高等植物的营养

三、动物的营养

第二节生物代谢

一、生物催化剂——酶

1.酶的分类和命名

(1)酶的分类

(2)酶的命名

2.酶的分子组成和活性中心

(1)酶的分子组成

(2)酶的活性中心

3.酶促反应的特性与作用机理

(1)酶促反应的特点

(2)酶促反应的作用机理

4.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酶的激活剂与抑制剂

二、光合作用

1.光合色素

(1)叶绿素

(2)类胡萝卜素

(3)藻胆素

(4)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

(5)光合色素系统

2.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

(1)原初反应

(2)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3)二氧化碳的固定与还原

3.碳代谢的其他方式

(1)C4途径

(2)景天科酸代谢

(3)光呼吸

三、呼吸作用与能量代谢

1.生物的气体交换

(1)植物的气体交换

(2)动物的气体交换——呼吸

2.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类型

(2)呼吸作用的主要过程和机理

(3)能荷及细胞的能量状态

第四章生物的繁殖与发育(4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生物生殖的基本类型,掌握动植物有性生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熟悉动物的胚胎发育和衰老死亡的有关机制。

第一节生物的生殖的基本类型

一、无性生殖

二、有性生殖

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与发育

一、雄蕊的发育及其结构

二、雌蕊的发育与结构

三、开花、传粉与受精

四、种子和果实的发育

五、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六、植物的生活史

第三节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一、动物的生殖概述

二、胚胎发育

三、胚后发育

四、衰老和死亡

第三篇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环境

第五章生物的类群(10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生物分类的意义、依据、分类等级和命名规则。掌握病毒、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的类别及其生物学特征。

第一节生物分类概述

一、生物分类的意义

二、分类的依据

三、生物的分界

四、生物分类等级

五、生物的命名

第二节病毒

一、病毒类别及其生物学特征

二、病毒的增殖

三、类病毒

四、病毒与人类的生活

第三节原核生物界

一、细菌

二、蓝藻

三、古细菌

四、其他原核生物

第四节原生生物界

一、主要特征

二、主要类群

三、原生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五节真菌界

一、真菌门

二、地衣门

第六节植物界

一、多细胞的藻类植物

二、苔藓植物门

三、蕨类植物门

四、裸子植物门

五、被子植物门

六、植物界发展进化的基本规律

第七节动物界

一、海绵动物

二、腔肠动物

三、扁形动物

四、原体腔动物

五、环节动物

六、软体动物

七、节肢动物

八、棘皮动物

九、半索动物

十、脊索动物

十一、圆口纲

十二、鱼纲

十三、两栖纲

十四、爬行纲

十五、鸟纲

十六、哺乳纲

第六章生物与环境(6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环境因素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掌握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熟悉生物群落的类型和分布、演替规律;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平衡;正确理解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和意义。

第一节环境因素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一、生物圈

二、生物与无机环境

三、生物与有机环境

第二节种群生态

一、种群概念

二、种群的基本特征

三、性别比例

四、存活曲线

第三节生物群落

一、生物群落概述

二、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三、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

四、生物群落的演替

五、生物群落的类型和分布

第四节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四、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五节人与环境

一、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二、人类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三、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篇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七章遗传与变异(6学时)

第一节遗传的诞生和孟德尔遗传定律

一、遗传学诞生与发展分支

二、孟德尔定律

第二节遗传物质的染色体基础

一、基因与染色体

二、染色体与遗传

三、染色体在世代传递中与基因的平行关系

四、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五、连锁交换定律及其染色体基础

第三节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核酸的化学组成

三、DNA与染色体

四、RNA的结构及种类

五、DNA的复制

第四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基因与DNA

二、基因的表达过程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染色体重组与变异

二、基因突变

三、染色体变异

第八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6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的主要历程;物种的概念和影响进化的因素。掌握生物进化的理论和演化的规律;物种的概念和形成的进化意义,熟悉人类起源和人种的演化。

第一节生物的起源

一、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二、生命起源的条件

三、生命起源的主要阶段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一、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

二、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证据

一、古生物学证据

二、比较解剖学证据

三、胚胎学证据

四、动物地理学证据

五、免疫学证据

六、分子生物学证据

七、遗传学证据

第四节生物进化的理论

一、早期的进化论

二、达尔文进化论

三、现代综合进化论

四、分子进化中性论

五、间断平衡论

第五节物种的形成

一、物种

二、隔离

三、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第六节影响生物种群进化的因素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流动

二、小群体的遗传漂变

三、非随机交配和选择

四、生物种群的遗传变异

第七节人类起源与人类生物学

一、人类的起源

二、现代人的进化

三、人类未来的进化

第五篇生物科学与人类未来

第九章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4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其概念、研究发展历史。熟悉学科的应用和研究方法。

THE END
1.简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解答一 举报 水结成冰,汽凝为液,元素化合又分解,意义有无?物种形成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判断是什么? 有哪些物种是由原来的生物进化来的? 论述生物进化的《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是谁?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中试卷汇总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a2316f0f9314e77d0ad12b259121c589.html
2.生命的过程—分子生物学简论《表型可塑性:分子机制、进化的意义和对物种形成的影响》一书于2013年由Nova Science Publishers出版,作者是anet B. Valentino和Patricia C. Harrelson。《表型可塑性:分子机制、进化的意义和对物种形成的影响》一书中,作者主要介绍了表型可塑性的应用范围,列举了几个实例。该书讨论的主题包括生物在新的环境中定居的http://old.lib.whu.edu.cn/wjzxnew/xstj/2015/comments/9781626184046.htm
3.人类与生态文明我国的山顶洞人,被称为晚期智人;北京猿人不是和我们同一个物种; 直立行走的生态生物适应 在草原上生活为什么选择两足直立行走? 四足爬行:距离近视野小,而两足行走:距离远,视野大; 绝大多数在生物学进化中有着极为重要意义的变化,当初都是’被迫’的 https://www.jianshu.com/p/1d1c44b8eb92
4.高三生物第一轮教学案9篇(全文)三、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 1、共同进化 (1)概念:共同进化是指___ ___之间,___ ___与___ 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意义: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___ ___,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___ ___。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多样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ahnn815.html
5.2024云南大学考研825生态学考试大纲整理!复习必看3、生物的进化要素与动力,变异及其进化意义,物种遗传变异的空间形式,自然选择的机制,自然选择与适合度,自然选择的模式,自然选择的生物学单位,种群大小与遗传漂变,遗传漂变的进化和适应意义,遗传瓶颈及其与种群灭绝,建立者效应与生物入侵。 4、物种形成的过程,物种形成的方式,物种形成的生态机制。 https://www.gaodun.com/kaoyan/1510916.html
6.进化第九章:物种与物种形成欧洲蚊子 Anopheles maculipennis 实际上是由九个姊妹种组成的,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其中一些传播人类疟疾,而另一些则不传播。 生物物种概念是生物学家最广泛使用的定义,但有些生物学家倾向于物种的其他定义。一些系统发育学家更倾向于系统发育物种概念(PSC),该概念强调物种是进化的结果--进化分化的历史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131/17/11604731_1112814219.shtml
7.国科大——期末复习系统与进化生物学(葛颂)进化意义:群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这些群体特征在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有助于物种适应环境变化、资源分配和生存策略的进化。 二、简述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的要点及其在进化中的意义。 定义: 在一个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的遗传漂变的 无限大的随机交配群体中,一对等位基因在常染 色体上遗传时,无https://blog.csdn.net/m0_61164319/article/details/134000519
8.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第5章遗传学与进化课件下载遗传是指生物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在各方面的相似现象;而变异一般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的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生物如果没有遗传,就是产生了变异也不能传递下去,变异不能积累,那么变异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说,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但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https://www.51jiaoxi.com/doc-5933623.html
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地理隔离形成B.生殖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 C、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是物种发生进化的标志,C错误; D、种群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引起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改变,但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http://www.1010jiajiao.com/gzsw/shiti_id_01870be9bf07c693b05741adb786535a
10.res.tongyi.com/resources/article/student/others/0018/c2/c2zrh3、懂得生物分类的意义和分类依据,列举生物分类的单位,并说出分类的方法。 三.重难点讲解: 【知识点1】物种 1、种(物种) 种,又称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形态、结构、功能、发育特征和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 同一物种的生物个体之间,某些形态特征可能并不完全相同。而生活在相同环境中不同物种http://res.tongyi.com/resources/article/student/others/0018/c2/c2zrhb018.htm
11.生产伴侣物种宣言:狗人与意义重大的他性.doc生产伴侣物种宣言:狗、人与意义重大的他性.doc,伴侣物种宣言:狗、人与意义重大的他性 [美]唐娜·哈拉韦 译 摘自《一名体育新闻记者的女儿之手记》: 凯恩·佩珀女士继续侵占我全身所有的细胞——生物学家林恩·马古利斯所谓共生起源现象的一个确凿案例。我敢说,你如果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625/8051024137001112.shtm
12.概述进化论(theory of evolution),Evolution字义有演变和进化两种概念,查尔斯·达尔文进化论使用演化概念,是用来解释生物在世代与世代之间具有发展变异现象的一套理论,从原始简单生物进化成为复杂有智慧的物种。 进化论,生物学术语。是由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中,http://mp2.allhistory.com/detail/592424e855b54278ac00e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