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广东省梅州市辖县,革命老区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是粤东丘陵地带的一部分,地处北纬23°23'~24°12',东经115°18'~116°02',东起郭田照月岭,西止长布鸡心石,南起登畲龙狮殿,北至新桥洋塘尾。东南与丰顺县、揭西县、陆丰交界,西南与河源紫金接壤,西北与龙川相连,东北与兴宁毗邻。东西相距71.59公里,南北长为87.99公里。全县地形成为菱形,总面积达3226.06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的1.47%。
五华县,古称长乐县,是梅州地区的“西大门”。境内有长深高速、汕昆高速、济广高速线上,广梅汕铁路,205国道以东西方向横穿境内,华(城)-陆(丰)高速,228省道、239省道以南北方向横穿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县城水寨镇距广州约350公里,距离深圳约320公里,距梅州市区64公里,距离汕头约150公里,距厦门约380公里。十二五期间,随着规划建设的济广高速,畲华高速,汕湛高速动工,以及省道S120升级为国道改造和五华至兴宁丰顺两县的快速干道规划建设,将进一步缩短五华与珠三角,潮汕地区,海西经济区的距离,融入潮汕机场,梅县机场的空港经济圈,广梅汕铁路设有华城火车站,可以直达广州,深圳,武昌,汕头,梅州等城市。
五华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年均温20℃,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
境内河流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琴江、五华河、梅江。
张映平:中共五华县委书记,负责县委全面工作和县人大全面工作。范宜军:中共五华县委副书记,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分管编制、人事、审计工作。邓伯锦:中共五华县委副书记,协助张映平同志负责县委日常工作,分管党校、政法、维稳、信访、招商引资、县城工业区、经济开发区工作。李伟华: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兼任县委办主任,分管县委办公室、县委政研室、信访工作,联系部队工作。赖志侃: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兼任组织部部长,分管组织、县直工委、老干部、工会、共青团、妇联、党史工作,协管计划生育工作,联系人大工作。叶天泉:中共五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政法、综治、公安工作。杨斌宗: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兼任县纪委书记,分管纪检工作。郑壮宏: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县武装部长分管武装、民兵兵役工作。温浩泉: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协助范宜军同志负责县政府日常工作,分管县政府有关工作。曾成奕: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分管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工作。张爱芳: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兼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分管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工作。
2009年,五华县相继建成热矿泥山庄、益塘水库3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益塘水库旅游风景区首届“荔枝节”和热矿泥温泉山庄第二届“泥浴节”,益塘水库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提升了该县旅游档次和品位。全年接待游客4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亿元,分别比增15.64%、13.5%。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物流、商贸、饮服和其他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6亿元,比增13.0%。财税收入成绩喜人。财政总收支双双突破14亿元大关,其中财政总收入14.4287亿元,总支出14.4097亿元,分别比增24.04%、24.0%。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045亿元,比增15.64%,财税综合增长率16.8%,连续6年获得省财政新增转移支付奖励。国税组织收入1.5553亿元,地税组织收入1.6021亿元,分别比增17.4%、10.0%。该县财力不断壮大,不但实现了保运转,而且统筹2.9亿元,保证了县重点项目建设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金融运行稳健有序2009年,五华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0.1亿元、贷款余额21.6亿元,分别比增21.2%、48.9%;成立了1家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提供服务;县农信社清收不良贷款1613万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境内有长深高速、汕昆高速、济广高速线上,广梅汕铁路,205国道以东西方向横穿境内,华(城)陆(丰)高速,228省道、239省道以南北方向横穿境内,交通四通八达,省道穿县境内,广梅汕铁路设有华城火车站,可以直达广州,深圳,武昌,汕头,梅州等城市。2006年,该县继续加大交通公路建设。全年省养公路建设投入资金3000万元,完成公路改造35.8公里,基本实现省养公路消灭沙土路目标。县养公路投入建设资金1.38亿元,完成改造公路61公里,新铺镇通村水泥硬底化公路250公里,新开3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50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140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66.3公里。
五华物华天宝,山川绮丽,其“山﹑水﹑泥”连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已成为五华特色的旅游观光路线。山,有省级自然保护区七目嶂,以及狮雄山﹑鸿图嶂﹑天堂山﹑天柱山﹑石马山等;水,有广东“千岛湖”誉称的——益塘山水﹑七目嶂瀑布等;泥,有热矿泥山庄﹑热矿泥浴。英烈庙,坐落于双华镇大坡村高山寨,建于明代,其建筑全部采用青色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前亭后殿,庙内有石狮、花鸟等动物图案,工艺精巧,是为祭祀赦封英烈相女“谢圣仙娘”而兴建的。英烈庙建筑,充分表现了五华能工巧匠的智慧,是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品。被列为广东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乐学宫,始建于宋朝,建筑形制,按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建成宫殿式,座北朝南,左右对称,设有照墙,灵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殿,东庑、西庑等,是嘉应五属中规模最大的学府之一,被广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