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简介

五华县,广东省梅州市辖县,革命老区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是粤东丘陵地带的一部分,地处北纬23°23'~24°12',东经115°18'~116°02',东起郭田照月岭,西止长布鸡心石,南起登畲龙狮殿,北至新桥洋塘尾。东南与丰顺县、揭西县、陆丰交界,西南与河源紫金接壤,西北与龙川相连,东北与兴宁毗邻。东西相距71.59公里,南北长为87.99公里。全县地形成为菱形,总面积达3226.06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的1.47%。

五华县,古称长乐县,是梅州地区的“西大门”。境内有长深高速、汕昆高速、济广高速线上,广梅汕铁路,205国道以东西方向横穿境内,华(城)-陆(丰)高速,228省道、239省道以南北方向横穿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县城水寨镇距广州约350公里,距离深圳约320公里,距梅州市区64公里,距离汕头约150公里,距厦门约380公里。十二五期间,随着规划建设的济广高速,畲华高速,汕湛高速动工,以及省道S120升级为国道改造和五华至兴宁丰顺两县的快速干道规划建设,将进一步缩短五华与珠三角,潮汕地区,海西经济区的距离,融入潮汕机场,梅县机场的空港经济圈,广梅汕铁路设有华城火车站,可以直达广州,深圳,武昌,汕头,梅州等城市。

五华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年均温20℃,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

境内河流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琴江、五华河、梅江。

张映平:中共五华县委书记,负责县委全面工作和县人大全面工作。范宜军:中共五华县委副书记,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分管编制、人事、审计工作。邓伯锦:中共五华县委副书记,协助张映平同志负责县委日常工作,分管党校、政法、维稳、信访、招商引资、县城工业区、经济开发区工作。李伟华: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兼任县委办主任,分管县委办公室、县委政研室、信访工作,联系部队工作。赖志侃: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兼任组织部部长,分管组织、县直工委、老干部、工会、共青团、妇联、党史工作,协管计划生育工作,联系人大工作。叶天泉:中共五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政法、综治、公安工作。杨斌宗: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兼任县纪委书记,分管纪检工作。郑壮宏: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县武装部长分管武装、民兵兵役工作。温浩泉: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协助范宜军同志负责县政府日常工作,分管县政府有关工作。曾成奕: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分管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工作。张爱芳: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兼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分管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工作。

2009年,五华县相继建成热矿泥山庄、益塘水库3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益塘水库旅游风景区首届“荔枝节”和热矿泥温泉山庄第二届“泥浴节”,益塘水库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提升了该县旅游档次和品位。全年接待游客4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亿元,分别比增15.64%、13.5%。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物流、商贸、饮服和其他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6亿元,比增13.0%。财税收入成绩喜人。财政总收支双双突破14亿元大关,其中财政总收入14.4287亿元,总支出14.4097亿元,分别比增24.04%、24.0%。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045亿元,比增15.64%,财税综合增长率16.8%,连续6年获得省财政新增转移支付奖励。国税组织收入1.5553亿元,地税组织收入1.6021亿元,分别比增17.4%、10.0%。该县财力不断壮大,不但实现了保运转,而且统筹2.9亿元,保证了县重点项目建设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金融运行稳健有序2009年,五华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0.1亿元、贷款余额21.6亿元,分别比增21.2%、48.9%;成立了1家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提供服务;县农信社清收不良贷款1613万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境内有长深高速、汕昆高速、济广高速线上,广梅汕铁路,205国道以东西方向横穿境内,华(城)陆(丰)高速,228省道、239省道以南北方向横穿境内,交通四通八达,省道穿县境内,广梅汕铁路设有华城火车站,可以直达广州,深圳,武昌,汕头,梅州等城市。2006年,该县继续加大交通公路建设。全年省养公路建设投入资金3000万元,完成公路改造35.8公里,基本实现省养公路消灭沙土路目标。县养公路投入建设资金1.38亿元,完成改造公路61公里,新铺镇通村水泥硬底化公路250公里,新开3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50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140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66.3公里。

五华物华天宝,山川绮丽,其“山﹑水﹑泥”连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已成为五华特色的旅游观光路线。山,有省级自然保护区七目嶂,以及狮雄山﹑鸿图嶂﹑天堂山﹑天柱山﹑石马山等;水,有广东“千岛湖”誉称的——益塘山水﹑七目嶂瀑布等;泥,有热矿泥山庄﹑热矿泥浴。英烈庙,坐落于双华镇大坡村高山寨,建于明代,其建筑全部采用青色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前亭后殿,庙内有石狮、花鸟等动物图案,工艺精巧,是为祭祀赦封英烈相女“谢圣仙娘”而兴建的。英烈庙建筑,充分表现了五华能工巧匠的智慧,是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品。被列为广东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乐学宫,始建于宋朝,建筑形制,按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建成宫殿式,座北朝南,左右对称,设有照墙,灵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殿,东庑、西庑等,是嘉应五属中规模最大的学府之一,被广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稻之道,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水稻田考古演(原标题: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稻之道,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 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 (来源:视频综合) 2024年5月24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刊发了来自中国科学家团队的论文。 研究告诉我们,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这条证据链,在长江下游地区钱塘江流域找到了。这粒米,走过了漫长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JKQDUE8C000189FH.html
2.文化蕴涵范文12篇(全文)此外, 许多隐喻短语来源英美的文学和神话。例如:《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它非常贪婪残忍, 是吝啬鬼的代表。而诸葛亮则在中国指聪明人。如果西方人没有看过中国历史的话就不会理解什么叫“鸿门宴”。以上的几个例子都与两国的历史背景有关。如果我们想真正地掌握历史, 就必须多了解英美文化。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rvr3l62.html
3.烧塔简介烧塔历史来源烧塔塔形寓意→MAIGOO百科历史来源 元朝统治中国以后,采取种族歧视的政策,蒙古贵族没收了汉人的马匹和兵器。为了监控老百姓活动,元统治者把五户人家编成一甲,由元政府派一名蒙古贵族当甲长,甲长由五家轮流供养,甲长到每家受供养前后,都要秤体重,如果体重减轻,负责供养的那一户就要受惩处。元朝贵族在各乡村作威作福,勒索百姓财物,奸淫良家https://m.maigoo.com/citiao/1240752.html
4.简介【历史由来】 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其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鸟蛮的一部;另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土人”、“土民”等,清末地方志中开始用“土家”名称。 http://www.56china.com/56mz_pd/56mz_tjzuhpd/jianjie/
5.2024版七上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综合资源简介 鉴往知来,读史明知——七年级历史核心素养创新性学习导学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2024·黑龙江牡丹江·1)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考古学者发掘的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 )A.人类起源 B.农耕生活 C.部落联盟 D.国家产生【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元谋人和北京http://zy.21cnjy.com/21276830
6.正宗巴马香猪图片香猪长什么样子呢历史渊源 巴马香猪来源于土猪,传说它是野猪驯化而成。 过去因交通信息闭塞及不借种的封建思想影响,民众一直采用留仔配母的闭锁繁殖方式进行高度的近亲繁殖,经过几百年的时代相袭,终于造就了巴马香猪这个基因纯合、体貌别致的优良品种。同时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得大量的有害基因逐步淘汰,实现了其稳定的遗传性能,杜绝https://www.qtleqzhor.cn/ke-yan-jin-zhan/364991.html
7.汉服的染织工艺——丝织工艺(上)简介根据其同一地层出土稻谷的放射性碳素碳十四测定,其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750±100年。钱山漾的这次发现,是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丝织品,它的出土再一次证实了我国缫丝织绸的历史悠久,同时也说明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生产丝绸的地区已经比较广阔,除了中原地区已经具备一定的蚕织技术之外,业已扩展到较远的长江流域https://m.aihanfu.com/wen/2465-5/
8.2022届高三历史备考2022大湾区高三联考历史分析暨主观题预测(1)根据材料,概括德意志帝国时期乡土运动与中国民国时期乡村运动的不同之处。(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德意志帝国时期乡土运动与中国民国时期乡村运动的历史背景。(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德两国乡村建设的历史启示。(3分) 组卷: 408次详情加入试题篮收藏评论 36. (2022https://zujuan.zxls.com/Special/SpecialTableItemView.aspx?Id=36
9.春联1基本简介 2相关风俗 3历史起源 4其他资料 1基本简介 2相关风俗 2.1贴春联 2.2摘春联 2.3烧春联 3历史起源 4其他资料 4.1传说与发展 4.2形式 4.3寓意 4.4倒福 4.5解释 4.6传说 4.7习俗 4.8春联要求 4.9正确的对法 4.10对法概要 4.11上下联字数 4.12上下联词组与词性 http://www.jxzxx.net/wap/article.asp?blogtype=st&articleid=874
10.考古学王晖教授:从大小麦在中原的种植传播看后稷弃在我国农业作者简介 王晖,男,文学学士,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专业学术带头人,历史系主任,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学术带头人,陕西师范大学中华古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陕西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2004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曾获中国宝钢基金会颁发的“宝钢教育奖”;为陕西https://m.douban.com/note/77085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