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袁隆平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扫把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那么大。然后,几个朋友坐在水稻下面乘凉……

一次郊游决定一生命运

“我没有后悔,我有点雄心壮志,要改造。看到农民这么苦,我们学农的应该有这个义务,帮助农民发展农业。”

袁隆平之所以选择“农”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方向,他依然感慨于儿时的那次郊游。因为,正是这次郊游才决定了自己一生的命运。

在武汉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学校组织郊游,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私人园艺场参观。一到园艺场,袁隆平看见那桃子红红的,结在树上,还有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儿开得那么漂亮。哎呀,这个农家楼这么美。那个时候正在演电影《摩登世界》,一下子让他想起卓别林的表演,窗子外边就是什么葡萄,牛奶呀……这一切,给袁隆平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学农”,他暗暗下了决心。

新中国成立前,袁隆平的父亲担任过县高等小学的校长和督学,后来在北京铁路系统当了一名高级职员,是一位具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母亲是一位很有修养的英语教师,当袁隆平提出要报考农校时,他们都曾极力反对过。

他笑着说:“如果那个时候老师要带到真正的农村去看,又苦又穷,又脏,那我肯定也不会学农了。”而当袁隆平以一个农学院学生的身份参加土改,第一次住在农民家里,看到真正农村的时候,“苦累脏”的巨大反差,反而使他找到了用武之地。

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20世纪60年代初,袁隆平带领学生下农村生产实习,目睹了农村粮食短缺、群众生活困难的现状,决心从农作物品种改良入手,探索科技兴农之路,与饥饿和灾荒作斗争。

1964年,袁隆平在我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并提出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经过10年奋战,终于攻克了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中的难题。

1972年,袁隆平与同事们一起率先育成我国第一个实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二九南1号”,并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选育成第一个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究出一整套生产杂交种子的制种技术,1976年开始,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左右。由此,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将水稻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

1980年以来,袁隆平又先后育成“威优64”“威优49”等几个大面积推广的早熟、多抗新组合。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列入国家863计划,袁隆平挂帅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普遍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每亩增产5%~10%。

之后,他又提出了中国“超级稻计划”。而在这一研究领域里,我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

中国的“超级稻计划”始于1996年。当时袁隆平院士提议,在“九五”期间育成超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系,高产指标为每公顷日产稻谷100公斤,以生长期为120天计算,也就是12吨/公顷。提议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作为“超级杂交稻选育”立项,进入了国家“863”计划。

今天,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未来“海水稻”将走上餐桌

“海水稻”是不是生长在海水里有了“海水稻”是否意味着大海里可以种稻了刚开始听到“海水稻”一词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其实,“海水稻”并非能长在海水中的水稻,而是一种不惧海水短期浸泡,能在海边滩涂地和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为区别于普通水稻,人们称之为“海水稻”,又称“海稻”。

“全国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没种庄稼,还有几千万亩的滩涂,如果利用起来全国推广一亿亩海水稻,每亩300公斤,将增收300亿公斤,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的水稻产量。”袁隆平认为,海水稻很有发展前途。

2017年,在中国海水稻曾收获超过620公斤的亩产量。据预测,在中国种植1亿亩海水稻,按亩产300公斤计算,就足以养活8000万人口。全球有142.5亿亩盐碱地,由此足以看出这一科技成果对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潜力。

不久前,由袁隆平带领的研发团队在阿联酋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初获成功,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成功实验种植水稻。按照合作计划,未来水稻有望覆盖阿联酋10%以上国土面积,形成大片“人造绿洲”,不但提升阿联酋粮食自给能力,而且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整个阿拉伯世界都会将目光投向中国的这一新技术”“这将有助于改善沙漠生态,提升地区粮食产量”“中国将荒漠变为绿洲”……中东乃至世界媒体纷纷赞叹中国“水稻奇迹”。

迪拜沙漠,引入来自中国的“四维改良法”,要素物联网模组展示了神奇的“魔力”——水肥自动送达水稻根系部,土壤中渗出的多余水肥回收,运送至回收池供循环使用;地表装配智能喷洒灌溉系统,根据水稻不同时期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精确控制喷头和喷枪定时定量喷洒水分和养分……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22年前,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莱斯·布朗曾提出这样的质疑,现在看来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中国不仅粮食产量稳步提升,还实现了农作物种植技术的突破。被称为“东方魔稻”的杂交水稻,不仅在中国多养活了7000万人,还逐渐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大面积的商业化种植。

小小的种子,何以让中国屡屡书写举世瞩目的奇迹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水稻走向世界的故事,正是中国农业技术走向世界的故事。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稻之道,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等3项考古最新进展。 皇朝墩遗址发现了9000年前的水稻田,是迄今世界发现年代最早的水稻田。 这一年的这些新发现,让我们重新认识熟悉的稻米。 一粒稻,从长江边,走到我们的碗里,用了10万年。 https://www.ishaanxi.com/c/2025/0101/3328996.shtml
2.湖湘一万年丨全国每9碗米饭就有1碗来自湖南文体动态一系列湖湘稻作考古成果以清晰的证据链和时间表,基本解密了长江中游地区人类驯化水稻的历史进程。从万年以前到今天,从玉蟾岩的先民到安江农校的袁隆平院士,这片浸透古稻醇香的原野,还在创造着奇迹。目前,湖南的水稻种植面积常年位居全国第一,全国每9碗米饭就有1碗来自湖南。 https://www.hunantoday.cn/news/xhn/202501/21590132.html
3.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简史中国科学院大学 雁栖三层南区流通阅览书库 在架上 S511-092/3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四层中文自科图书区 在架上 66.14042/456.11浏览量 问图书管理员 馆际互借 点赞 收藏 访问借阅管理系统 分享 相关推荐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 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 ISBN:7109019977 出版社:农业出版社 出版年:1991 杂交水稻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d290296b020e5f622e0113542b46d280
4.《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简史》最新章节袁隆平著版权信息免费 上篇 国内杂交水稻发展 免费 第1章 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发展 免费 第1节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端 免费 第2节 三系配套的基本原理 免费 第3节 籼稻三系不育系的选育 免费 第4节 籼稻三系恢复系的创制 免费 第5节 杂交粳稻育种 免费 第6节 三系法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与栽培技术 免费 第2章 两系法杂交水https://m.zhangyue.com/chapter/12538436
5.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简史名称: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简史 作者:袁隆平主编;刘佳音等副主编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 价格:CNY128.00 内容介绍: 本书汇聚了袁隆平院士毕生研究心血,展示了中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60余年的科研成果,是我国杂交水稻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逐步实现国际化合作的科研总结。书中还有大量珍贵照片和https://www.hzlib.net/bookWK/5469.htm
6.《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简史确保正版》简介书评当当书海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简史【确保正版】》。最新《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简史【确保正版】》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简史【确保正版】》,就上当当书海图书专营店。http://product.dangdang.com/11707955438.html
7.袁隆平全集(第5卷学术著作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简史)(精)三、北方稻区粳型杂交组合的选育 四、长江流域中、晚粳杂交组合的选育 第六节 三系法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与栽培技术 一、三系法杂交水稻繁殖与制种 二、三系法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 下篇 国外杂交水稻发展 展开▼内容简介 《袁隆平全集(第五卷)》收入了袁隆平院士的学术著作《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简史》。全书http://yuntaigo.com/book.action?recordid=bm9ma25mbWM5Nzg3NTcxMDI2MjAy
8.《中国共产党简史》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主要包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必须利用价值规律为社会主义服务;要以“农、轻、重”为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综合平衡是整个经济工作的根本问题,国民经济应当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这些认识是纠“左”取得初步成效的重要原因,也是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但是,纠“左”是在https://info.hncst.edu.cn/2021_05/31_10/content-25500.html
9.中药学发展简史体会:通过本草史课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我国药学的发展历程,认识到了我国的药学渊源的历史,对我以后学习中药方面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了本草史课,让我对我国灿烂的中国药学文化有了很深厚的了解,让我不禁生出自豪之情。 篇3:分子标记发展简史 1 分子标记的来源及定义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mioz1n7.html
10.社会主义发展简史14篇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篇2 近日,在区党委、校党支部号召下,我开始认真系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研读;四史;深入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从而坚定教育初心理想信念,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实践创新,脚踏实地尝试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https://gxxing.cn/shiyongwen/278884/
11.历史学:自然科学发展简史测试题(考试必看)考试题库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历史学:自然科学发展简史》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173、单项选择题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是()。 A、陈景润 B、吴文俊 C、袁隆平 D、郭沫若 点击查看答案 174、单项选择题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被称为是20http://www.91exam.org/exam/87-3536/3536460.html
12.中国共产党简史期末答案考试题库2024春其中,最主要的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内容已经隐藏,点击付费后查看 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内容已经隐藏,点击付费后查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五四运动。() 内容已经隐藏,点击付费后查看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https://www.wkebb.com/c/408ea3deb64a70b88d66039daf6b29dc.html
13.中国种业十大家族中信系专题资讯2023年4月1日开幕的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中国种业龙头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隆平高科”,000998)总裁马德华表示,隆平高科的策略是建两座“大楼”和建“别墅”共同开展。 这里的两座“大楼”即隆平高科的杂交水稻和玉米,“别墅”则是包括蔬菜、食葵、谷子等小作物。“我们的基础盘很好,水稻https://www.chinaseed114.com/news/27/news_130131.html
14.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详细] 中国共产党党旗 中国共产党党徽 · 组织架构 · 党员人数 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产党员人数达7799.5万名。中国https://www.chinanews.com/gn/z/jiandang90/index.shtml
15.科学网—食文化漫谈:米饭简史2.3水稻人工育种技术 人工水稻也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现代水稻育种起始于赵连芳。1959年,黄耀祥培育了中国第一个矮秆良种广场矮。1973年,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院士成功用科学方法生产出世界上首例杂交水稻,因此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认为野稻并不一定全为自化授粉,他在海南岛寻找到一种野稻,称为“野稗”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339800.html
16.四川三农新闻网开工现场据悉,邛崃市是首批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年均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约2.8万亩,大田水稻种植面积约28.2万亩,2023年承担了成都市80%的“三杂”种子良种繁育任务。为打通水稻制种从亲本育秧到收获烘干的全生产周期服务链条,充分发挥邛崃作为制种大县的功能,邛崃市农业农村局与成都种业集团联合打造了邛崃市现代http://www.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page=227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自测题.docxA.林彪(正确答案)B.王洪文C.陈伯达38.1972年,()开创的杂交水稻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牵头列为全国农林重大科研协作项目。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育成,1976年在全国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产量,被联合国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A.屠呦呦(正确答案)B.钱学森C.袁隆平39.()年10月25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39516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