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上种水稻,全球首次,试验成功!核心技术来自成都→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新疆和田经济新区万亩设施农业基地建立在万亩戈壁滩上,由1000多座大棚连片组成。

日前,几名工作人员正在第250号大棚收割水稻。这是今年该大棚,继4月26日第一次收割成熟的水稻后,迎来的第二次收割。在这里,水稻可以快速繁育生长,从种子到收获仅需70多天,这也是全球首次在沙漠温室条件下通过多层立体栽培实现水稻快速繁育试种成功。

而这项技术,源于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都市农业研究所”),穿越几千公里,在戈壁大漠上落地播种、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大棚里成熟的水稻

沙漠温室种水稻

从定植到收获仅两个月

传统大田环境下,水稻生长周期平均在120天以上。然而新疆和田沙漠温室的水稻,在都市农业研究所育种加速器的技术加持下,缩短了近一半生长周期。

“早在2021年,我们在四川天府新区的实验,就已经成功实现植物工厂环境下通过快速繁育技术手段实现水稻生育期减半,周年化连续繁育的技术突破。”都市农业研究所智能园艺装备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杨其长介绍道,实现水稻快速繁育,主要是通过温度控制、人工LED光源智能补光及营养调控等技术手段进行垂直立体无土栽培,显著提升水稻的光合作用速率,促进水稻提早开花及抽穗,从而为水稻的生长按下“快进键”。

▲杨其长

虽然植物工厂可对温度、光照、营养等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进行完全控制,但其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都相对较高。针对这一现实矛盾,杨其长科研团队将目光投向了新疆和田。

科研团队经过调研发现,和田地区位于北纬37度左右,其同纬度的山东寿光被称为“中国蔬菜之乡”、西班牙阿尔梅里亚被称为“欧洲蔬菜之都”,这些地区都非常适合在设施条件下进行农作物生产。

2022年,杨其长科研团队便开始尝试将水稻快速繁育技术在和田开展应用。今年4月,新疆和田沙漠温室快速繁育水稻首次试种成功,目前已经收获了两季水稻,预计全年可收获5茬。

▲工作人员查看水稻生长情况

沙漠温室别有洞天

节水节碳调温不在话下

地处沙漠环境的和田地区,在具备优良光热资源的同时,却也面临着水资源缺乏、昼夜温差大等问题。

如何节水、调温?园区内的六连栋温室大棚中可以找到答案。

▲六连栋温室主动蓄放热装置

“这座大棚是针对沙漠环境建造的,首先它是一个双层结构,有利于冬季保温。其次大棚设置了主动蓄放热和空气取热装置,中午高温时段通过水流将热量储存在大棚下方蓄水池中,在晚上合适的时候再进行热量释放,既做到了保温,又达到节碳的目的。”都市农业研究所智能园艺装备创新团队试验基地管理员李小勇说道。

▲空气取水装置

另一方面,针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科研团队在大棚内采用空气取水的方式,把作物蒸腾到棚内的水分从空气中收集起来,进行作物二次灌溉的循环利用。再加上水耕栽培等节水技术,让水的用量只需普通栽培模式的三分之一左右。

在攻克水稻生育期减半之后,目前,杨其长科研团队又在和田的沙漠温室里相继探索了大豆、玉米、小麦等主粮作物,以及苜蓿等牧草作物的快速繁育关键技术。

在新疆地区,对于紫花苜蓿等高端牧草的需求量很高,因此,紫花苜蓿植物工厂也在新疆和田万亩设施农业基地产业园中建了起来。

▲苜蓿植物工厂

都市农业研究所智能园艺装备创新团队科研助理马亚琛表示:“植物工厂突破了苜蓿‘旱作水养’的国际难题,实现水培条件下苜蓿的工厂化生产。在传统大田里,苜蓿一年能收获3至4茬,而植物工厂一年至少能收获20茬,在提升产量的同时,结合光合-营养的耦合调控,苜蓿的品质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其中粗蛋白含量这一关键指标能从22%提升至30%。”

以四川天府新区为实验中心

让农业科技的“种子”播撒在全世界

“此次在和田地区探索的高效节能沙漠连栋温室,其成本仅为荷兰玻璃温室的三分之一,能耗成本仅为荷兰玻璃温室25%左右,未来,这种温室可以结合新能源、智能化、机械化等技术,进一步大幅度降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而育种加速器在和田的试验成功,也意味着将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与和田自然条件类似的其他地区都可以实现快速繁育。”杨其长表示,目前都市研究所在我国黑龙江、石家庄、珠海等地区均已开展了育种加速器的设计、技术服务和应用指导,并取得了试验成功和一定规模的推广应用。

▲大棚作物

近年来,都市农业研究所创建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植物工厂育种加速器平台及设施农业研发平台。杨其长表示:“以四川天府新区为实验平台和中心,我们创造了一系列的农业科技成果,并以此为基础,将这些成果应用到沙漠等不同的条件及场景中。未来,我们将努力让更多成熟的农业科技推广到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

蓉城政事记者饶颖潘安琪

摄影潘安琪李步康

编辑母晓岚

原标题:《沙漠上种水稻,全球首次,试验成功!核心技术来自成都→》

THE END
1.水稻栽培学1随着溶田和育秧移栽方式的发展,水稻已完全被驯化。中国稻作在河谷和低洼地区的历史长于在旱地的种植历史。而在东南亚,稻作首先源自旱地,一直到近代才占领河流三角洲地带。可见水稻旱作也不是新技术。 南中国移民,还包括越南北部移民,大概在公元前2000年期间,将传统的湿地水稻种植法传入菲律宾。大致在公元前1500年,马来https://www.meipian.cn/4zqit46e
2.中国是水稻的起源地?这天,本喵正在和好奇家族的其他成员吃午饭。只见好奇汪捧着碗,盯着碗里的米饭,突然问道:“你们知道水稻起源于哪里吗?” 好奇兔抢先开口:“印度!” 好奇鳄却反驳道:“不对,不对,是东南亚!” “错!是中国!”好奇龟斩钉截铁地说,“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水稻的起源地是中国!” http://www.ihaoqihao.com/science/wz611.html
3.水稻的起源和历史水稻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亚洲的东南部地区。水稻的起源和历史 水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农作物,它的驯化和栽培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根据考古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水稻的起源中心被认为是亚洲的东南部地区,特别是现今的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和珠江流域地区。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古代农民通过选择和培育,逐渐发展出了https://hr.gan-ren.com/hc/rexhxrxrecxmfencnxs.htm
4.水稻的起源与驯化——来自基因组学的证据在该遗址挖掘 的 125 份土样中通过浮选得到数百粒的水稻谷粒.Zhao 等[24] 根据这些稻粒的大小,形状等表型,认定这些水稻为驯化水 稻,表明水稻驯化和稻作农业的形成开始于 8000 年前.但是,在贾湖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其他食物来源,说明水稻 在这一时期还未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发现于 1973 年的河 姆渡遗址同样http://www.kjdb.org/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2956
5.推广前景范文12篇(全文)目前, 国内市场开发并大范围应用成功的生物农药产品, 有选择性地对农作物病虫草害产生抑制或杀灭作用, 而对人、畜及各种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益生物比较安全, 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其有效活性成分基本存在和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 极易被日光、植物或土壤微生物分解, 对自然生态安全。而且, 其原材料主要https://www.99xueshu.com/w/ikey3n795o06.html
6.公民科学素质2、我们呼吸的氧气来源于什么? 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全部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利用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阳光,将水分子分解成氢和氧,从而放出氧气,同时还原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3、人为什么有男女之分? 每个人的生命都来自于一个叫做“受精卵”的细胞,这个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形成了数http://www.jzkx.org.cn/index.php?c=show&id=1144
7.科学家水稻基因研究成果发布设计水稻不再是梦对此,“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通过对大量重要进化相关基因的单倍型和泛基因组分析发现,籼稻携带的很多基因不存在于粳稻中,粳稻的很多基因也不存在于籼稻中。此外,不同地理来源的水稻农家品种群体都带有特异的基因家族。根据这些结果,该研究首次提出了籼、粳亚种的独立多起源假说,并建议恢复使用籼、粳亚种的正确命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CWm3h5241ZkLcVnPlnlM180429
8.中国农业界科学家确认中国栽培水稻起源地区——中国青年网来自中国农业领域研究的100余位专家学者9日在江西万年县发布《中国稻作起源地学术研讨会科学家建议》认为,中国栽培水稻起源于10000年前的以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及其周边地区和以南地区。 当日,“第54期中国科技论坛——中国稻作起源地学术研讨会”在此间召开,来自中国水稻科技界、农业文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gn/201611/t20161110_88327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