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兄进化史:中国猪的前世今生猪业资讯新牧网

马、牛、羊、鸡、狗、猪,它们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六畜。经过了漫长的驯化和文明交流过程,他们的样子已经改变了太多,每一种动物从哪里起源?......

猪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已有3600万年的历史,而人类只有300多万年的历史。众所周知,家猪缘自野猪的驯化。目前,家猪遍布世界各地,而亚洲野猪仅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爪哇、苏门答腊和新几内亚等地区。

家猪与野猪在形态和习性差异明显,人们不禁要问,凶猛的野猪是如何驯化为形态、习性迥然不同的家猪呢?家猪起源于何时、何地?系单一起源,抑或多个起源呢?

一、为什么驯养的是野猪

猪能成为史前社会中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的动物,能被古人驯养,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食用植物的种植、狩猎技术不断提高;

2、圈养能带来巨大的好处:可以增加捕获动物的载肉量、可以自主调节动物食物的消费、可以繁殖后代,减少狩猎次数;

3、猪是杂食动物,对食物品质的要求不高,人类饲养他们以后,可以调整不同的方式以满足猪的食物要求,便于饲养;

4、猪不是经常迁徙住所的动物,居住范围不大,这与习惯于定居生活的人类特别是农耕民族的生活相适应,因此从事农耕的定居民族多半都饲养猪。

5、圈养场所和配套饲养技术的建立

二、家猪起源的前提

在新石器时代,家猪作为最早出现的家养动物之一,应具备以下前提:

1、传统狩猎获得的肉食资源的方式已不能满足肉食的需求,需要寻求新的肉食资源;

2、居住地周围存在着一定量的野猪,特别是出生不久的幼小野猪,容易获得驯化对象;

3、对水稻、粟等特定农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等一系列栽培工艺的成功,巩固了古人有意识地种植植物性食物的信心,同时也促使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对动物进行驯化;

4、收获的粮食有了一定的剩余,可以用来对动物进行饲养。

三、家猪的祖先与驯化历史

家猪和现在的野猪有着共同的祖先,即原生野猪,野猪生活的范围相当广泛,在人类开始训话它们之前,早已广泛分布在非洲和欧亚大陆。在中国,家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的河北武安磁山遗址。

(一)远古时期四大巨猪

1、巨猪:体型堪比野牛

2、完齿猪:战斗力完爆剑齿虎

又叫弓颌猪,是属完齿兽科动物。它们大约生存在3000到100万年前的欧洲以及欧亚大陆,体型庞大,高达1米多,甚至可能达到800公斤。完齿猪的上下颚极强,远远超出鳄鱼的咬合力。

它真正的面目是让人非常恐惧的,比剑齿虎都可怕;它是猪的近亲,被称为“沙土恶魔”。表面凶神恶煞,喜欢啃食植物块茎和藤蔓,主食是植物,想要开荤时才去抢食或食腐。

3、恐颌猪:巨猪类最后的辉煌

体型稍大于巨猪和完齿猪,又名恐猪,是巨猪科家族中身材极其巨大的一类。大约生活在500到2300万年前的北美洲,肩高超过2米,体长超过3米。它们拥有1对可怕的大犬齿、锐利的前臼齿以及令人恐怖的大嘴。属于杂食性的动物,比现代的野猪还更为凶残,在希腊语中,直接被称为恐怖猪。灭绝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干旱造成了这些大块头集体涌向1个干河床,并最终死在那里。

4、嘉兴黑猪:猪中精品

震惊了吧!是家猪啊,没错,早在7000年以前,这种就出现在了地球上。因为原产地就在浙江省的嘉兴市,因此而得名“嘉兴黑猪”。杂食性动物,而且超爱空心菜、块茎、藤蔓之类的植物,莫非真是“完齿猪”的近亲其体型虽然没有完齿兽那般大,但也是猪中精品!

(二)中国猪的驯化历史

人类对动物的驯化历史开始于距今约1万年左右的全新世。猪在中国是最早被驯养的动物之一,距今8000年前磁山遗址的猪就有被驯养的证据。

在中国,有两个重要的遗址可以用来验证家猪的起源。

第一个是河北省武安县的磁山遗址,距今8000年左右,发现80个放有小米的土坑。考古学家将那些小米依照体积换算成重量,达5万公斤之多。另外,有些土坑里在小米之下还放有完整的猪或狗,这些猪的生存年龄大概在1岁左右。判断标准如下:

1、牙齿测量

磁山遗址猪的下第3臼齿的平均长度为41.4毫米,平均宽度为18.3毫米。这个尺寸与现代家猪的数据接近;

2、猪的死亡年龄

磁山遗址超过60%的猪的年龄在0.5-1岁之间,这种局面当是人为控制下的产物。

3、猪骨遗骸出土时的考古学背景

该遗址的几个窖穴里都埋葬有1岁左右的骨骼完整的猪,上面堆积有大量的炭化小米。这些都是当时人的有意所为。

第二个遗址是山西省襄汾市陶寺遗址,距今约4200-4000年。对该遗址出土的人骨与猪骨进行食性分析,发现人和猪都摄取过大量的C4植物。因为小米是C4植物,所以可以推测当时的人与猪都吃小米,或者更确切地说,人吃的是小米,而猪吃的可能是小米的壳。

在中国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现了大量的猪作为献祭用牲或陪葬生灵,这从侧面反映了饲养的规模扩大,饲养水平的进步。同时,各地出现了大量带有猪形象的遗物,如:

1、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

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距今约7000-6500年。陶钵圆角、平底,呈倒梯形斗魁形状,口径17.5-21.7厘米、底径13.5-17厘米、高11.7厘米。器表打磨光亮,长边两侧各阴刻一猪。猪的腹部运用了阴刻重圈和草叶纹等纹样。

2、红山文化玉猪龙

红山文化玉猪龙,距今约6000年-5000年.有4种动物的特征:鹿眼、蛇身、猪鼻、马鬃。高26厘米,完整无缺,体蜷曲,呈C字形,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

3、安徽凌家滩玉猪

“玉猪”是一件文物,长、宽、高分别为75厘米、38厘米和22厘米,重量在170斤,安徽省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出土,距今约5500至5300年,是目前为止凌家滩玉器文化中发现的最大随葬品。

4、猪首形陶匜

猪首形陶匜长13.6厘米,高6.7厘米,崧泽遗址出土。盛水器。

器身厚实,为猪首形雕塑。浑圆的器身是猪的身躯,简明形象的猪首,展示了家猪的形象,说明早在5000多年前野猪已畜养成为家猪了。

5、此外,良渚文化玉礼器上发现很多都雕刻有精美的猪的图像,距今5300-4500年左右。

最后,文献中也有关于家畜起源的角度,如《史记·夏本纪》中有“豢龙氏”、“御龙氏”的记载,《周礼》中有“服不氏掌教扰猛兽”的记载,《淮南子》亦有“拘兽以为畜”等说,这些都反映了动物的驯养活动。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鸡、狗、猪、羊等动物已被驯化成家畜家禽,成为史前时期农业经济的重要补充。

四、野猪驯养过程中的变化

自然界的野猪因为寻找食物的缘故,经常需要拱土,所以嘴长而有力、犬齿发达,头长与体长之比大约为1:3;

而被人类圈养的野猪,并不需要费劲觅食,所以头部明显缩短,犬齿退化,头长与体长之比大约为1:6。

同时,家猪野外生存能力变差、繁殖能力增强、生长速度加快、性情温顺便于饲养。

五、中国家猪的发展方式

新石器时代,中国黄河流域的家猪可划分为三个类型:“依赖型”、“初级开发型”和“开发型”。

1、依赖型

2、初级开发型

3、开发型

当时人们的肉食主要来自饲养的家畜,但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捕获居住地周围存在的野生动物。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饲养家畜来保证肉食资源的供应,但狩猎、捕捞活动也在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人完全掌握对动物的饲养之前,还存在一个强化人与动物相互作用的中间阶段。磁山的考古材料表明距今8000年左右中国地区的居民已经掌握了对猪的饲养,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地区家畜饲养的最早证据。但是,在此之前,还有一个人与猪相互作用的中间阶段。

六、结语

新石器时代居民是在自然环境制约下开展生存活动的,他们在经济上的发展往往是被动的,比如饲养家猪。

家猪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早出现的家畜之一,在整个东亚地区的农耕社会里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家养动物,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农业的发展促进了饲养业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组成部分。

THE END
1.年终盘点:2021年中国科技的重大突破社内要闻找回水稻“祖先”基因 有助培育更优秀的水稻品种 快速从头驯化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发挥多倍体优势,找回当下栽培稻已经丢失的部分优秀基因,培育出产量更高、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新型水稻作物——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团队与合作者的这项突破性进展,2月4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发表。http://www.93.gov.cn/xwjc-snyw/765795.html
2.从分子人类学看中国人祖先的起源与迁徙中国人祖先起源与迁徙史-个人基因组检测与分析平台。 我们从哪里来是大家都普遍关心的问题,人类的起源也就成为了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最重要议题。人猿分离之后,地球上出现的人科物种有许多种,人科这一谱系中已知的最古老的人科物种的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距今大约700万年前南方古猿阶段的撒海尔人乍得种,而在亚洲和欧洲发现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431905.html
3.感人的励志句子(精选1153句)51. 待人要宽容,不要学做刺猬,与其做敌人,不如做朋友,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害了自己,伤了别人。 52. 所谓的自由,就是自己活着的理由,如果轻易放弃生命,那么在哪里都找不到自由的。 53. 如果你现在就认输,那你们就别说自己还是利物浦球员。如果我们能创造一http://www.wdjuzi.com/juzi/qjDoPl9W.html
4.科学网—汉族起源中国人是从哪里起源的 据古人类学的研究,两百多万年前的古猿已进化为能人;两百万年以后,又进化为直立人。据最新的遗传基因研究,30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南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最迟在170万年前,直立人的足迹已到达中国大陆。 女娲图伏羲女娲图盘古开天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241-17357.html
5.陈新建:广西人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在源远流长的广西稻作文明中,先秦时期生活在广西左江流域的骆越人所创作的花山岩画进一步证实,水稻种植是广西古代骆越社会的主要经济支柱和经济来源,在花山岩画中的“蛙形人”“日芒纹”等诸多图像元素均体现出了丰富的稻作文明特征。广西因其丰富多样、品质优良的野生稻资源和先进的大石铲等原始农业工具,使人工种植https://www.ddgx.cn/show/16424.html
6.什么是野生稻?变异稻,有人把它叫做鬼稻,有人把它叫做长毛稻儿,也有人把它叫做野生稻。还有人把它叫做杂草稻。 长毛变异稻是一种返祖现象。水稻返祖现象,就是水稻变异后,偶尔有一些水稻出现了水稻的祖先——野生稻的一些遗传性状。比如变异稻会有提早成熟,提到落粒,长期休眠,自然越冬,条件适宜会像草一样不用种植,自然繁殖等https://www.meipian.cn/1hp1rt6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