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黄瓜是什么品种?你见过小麦的“祖先”吗?5月21日,南京农业大学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科普活动周系列活动开幕,集中展示了该校最新科研成果。从菊花到石斛,从小麦到大豆,从黄瓜到梨,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各种特色农产品,还能学习到当前最先进的农业技术。
“海参黄瓜”超吸睛
除了经典的胡萝卜汁、梨汁、杨梅汁,黄瓜汁也格外清爽和诱人。在黄瓜摊前,一款名为“海参黄瓜”的品种吸睛不少。
“这是我们老师研发出来的,目前还在育种阶段。”园艺学院研一学生华夏跟着老师研究黄瓜。她说,“海参黄瓜”是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出来的品种,它的染色体是三倍体,不仅产量高,分支也能结很多黄瓜,而且抗病害性很强,适应性也很强,能在不同地区生长。
虽然还在育种阶段,但已有市民非常期待“海参黄瓜”上市。
小麦的“祖先”长这样
“这款一节一节的‘麦子’,就是小麦的祖先。”在小麦摊前,家长和孩子围着该校农学院教师王宗宽,聆听小麦的起源。王宗宽介绍,上万年前的小麦和现在的小麦形态上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手里的这款叫节节麦。正是这种节节麦与四倍体小麦杂交形成了六倍体小麦,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小麦。节节麦基因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小麦的适应性,从此小麦就从原始的起源地——新月沃土走向了全世界,成为分布最广的全球性粮食作物。”王宗宽拿起另一款小麦表示,这是实验室研发的簇毛麦与小麦杂交后产生新物种——硬簇麦,以此为蓝本,他们已经培育出30多个含有簇毛麦基因的高抗白粉病的新品种。
王宗宽还透露,他们将田间的杂草——纤毛鹅观草与小麦杂交,形成了新的小麦品种,目前也在育种阶段。
南农大开放多个科研基地
在菊花摊前,大家排着长队,领取多头切花小菊。一只只小菊花极其可爱,既有风车型,也有迷你蜂窝形。
菊花遗传与种植创新团队成员王振兴介绍,目前团队获得知识产权的菊花已超百种。“这些菊花兼具观赏性和经济价值,为许多地区的老百姓带去经济收益。”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俞建飞表示,科普活动最大的意义是培养新一代的科学家。近年来,南农大有2个国家级的科普基地、11个省级的科普基地。“向全社会公开学校的科研进展和成果,希望提升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据悉,本次科普活动周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主题。在5月21日至31日期间,南农大将在卫岗校区,八卦洲百合、石斛、月季基地,白马杨梅果梅科普基地开展科普宣传,并设置了多条参观线路,包括了昆虫馆、生物标本馆、国家肉品中心、农博馆等,面向全社会开放。既有农业成果展示,又有特色农产品品尝,还有各种农业新品种的种子种苗现场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