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误农时抓好春耕东北水稻种植实行差异化防控

原标题:不误农时抓好春耕东北水稻种植实行差异化防控

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为指导东北地区水稻生产,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制定了《2020年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3月12日,该《意见》在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意见》对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技术进行了明确,包括高台做床,精制秧土;优选良种,培育壮秧;精细整地,适时移栽;强化田管,促壮保稳;防灾减灾,适期收获五个方面内容。

抢前备土做床确保按期育苗

《意见》指出,2月下旬以来,东北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光照充足,对春耕备耕十分有利。尤其当前,气温回升明显,东北地区清雪扣棚工作即将全面展开。按照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的要求,实行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不误农时抓好春耕生产。

《意见》称,东北地区在进行水稻生产时,要高台做床,精制秧土。即在清雪扣棚后,抢前备土做床,确保按期育苗。要刨冻方、备冻土,并移进扣好的棚室内,实行冻土集中增温化冻、晾干备用。当棚内土壤融化深度适宜时,立即翻地、晾晒,散墒增温,做好高台旱育,打好高台苗床,将床面土整平耙细,确保达到旱育苗标准。床土配制要防止未腐熟的有机肥拌入,盘土与壮秧剂混拌均匀,并在装盘前1—2天拌好,盖上塑料膜焖置处理。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水稻专用育苗基质。

科学选种精细播种

同时,要优选良种,培育壮秧。《意见》称,东北地区要科学选种,选择优质丰产、耐寒性强,抗病性强、熟期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做好清选、晒种、发芽试验、消毒、浸种、催芽等播前准备工作。

精细播种,因地制宜采取集中高台旱育、大棚三膜覆盖增温。装盘厚度确保2厘米左右,严格控制播种量,一般每盘芽种不超过125克(或4000粒),覆土厚度0.5-0.7厘米为宜,不超过1厘米。精准调温,从播种到第1叶露尖约7-9天,控温不超过32℃,培育种子根;出苗到1叶展开,控温22℃-25℃,不超28℃,做到早通风炼苗;2叶露尖到3叶展开,防茎叶徒长,控温20℃-22℃,要通风炼苗,棚内湿度大时雨天也要炼苗;2.5叶期控温不超25℃,防早穗;3.1-3.5叶,夜间温度超过10℃时要昼夜通风,逐步适应外界环境。管水调湿,根系发育期一般不浇水,局部过湿要白天撤膜散墒、傍晚覆膜,露籽处补盖土;第1叶伸长期过干处补水,少浇或不浇水,保持旱育状态;离乳期如遇盘土发白但根系好,早晚叶尖不吐水,或午间新展心叶卷曲,可在早8时左右浇1次透水;移栽前在保证秧苗不萎蔫的情况下不浇水,控水蹲苗壮根,促进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防住病害,用适宜药剂浸种消毒,防治恶苗病;在营养土喷浇、拌种消毒、1叶1心期喷浇等环节上单独或同时使用适宜药剂,防治立枯病;1.5叶期后适时通风炼苗,对秧田进行调酸、消毒,减轻立枯病、青枯病发生和危害。

为水稻丰产奠定基础

同时,要强化田管,促壮保稳。《意见》提到,肥料运筹上,早施分蘖肥,促进低位分蘖发生,第一次分蘖肥在返青后立即施用,用氮量占全生育期氮肥总量25%左右,第二次分蘖肥在6月中旬施,保证全田生长整齐,保蘖成穗。巧施穗肥,根据田间长势,确定氮肥和钾肥用量,抽穗前20天左右,施第一次穗肥,一般亩施硫酸铵8-10公斤,配施适量钾肥,抽穗前5-10天当叶色变黄时施第二次穗肥,亩施硫酸铵5公斤;酌情施用粒肥,当抽穗后的叶色较孕穗期淡时,亩施尿素2公斤或硫酸铵5公斤。水分管理上,移栽后返青期要浅水灌溉,田间水层保持1.5-3厘米,促进根系发育;分蘖期田间水层保持1.5-2厘米,促进早生快发,有效分蘖末期采用加深水层或排水烤田的方法抑制无效分蘖;孕穗期以间歇灌溉为主,抽穗后35天停止灌溉。病虫防控上,根据监测预报,及时选择适宜药剂药械,做到综合防控、绿色防控,重点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和二化螟、稻飞虱、水稻蚜虫“四病三虫”。

推行带秸秆粉碎装置的收割机

《意见》明确,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还要注意防灾减灾,适期收获。《意见》称,东北北部和东部寒地稻作区,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高,要及早做好准备,可通过水肥调节使生殖敏感期尽可能避开低温,或加深水层18厘米以上,减少空壳率。在齐穗、灌浆期进行根外施肥或喷施促早熟剂,促进早熟,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一般齐穗后45天左右,植株大部分叶片由绿变黄,稻穗失去绿色,穗中部变成黄色,稻粒饱满,籽粒坚硬并变成黄色时为最适宜收获期。

此外,《意见》建议,大力推行带秸秆粉碎装置的收割机进行机械化联合收脱,提高收获效率,做到颗粒归仓。

THE END
1.大国粮仓!今晚来《大东北》围观硬核种地!澎湃号·媒体锁定CCTV-4 《大东北》第五集《大国粮仓》带你解密! 大东北 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2024/12/28-2025/1/6 每天18:22 CCTV-4《大东北》敬请收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3 原标题:《大国粮仓!今晚来《大东北》围观硬核种地!》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820405
2.东北水稻种植史水稻引入东北一般认为是十九世纪中叶。此后东北水稻的种植历史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一是19世纪中叶至东北沦陷之前。关于这一时期,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的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衣保中有翔实的考证。他认为, 19世纪中叶以来,鸦片战争敲开国门,清政府逐渐放弃对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朝鲜移民陆续进入图们江及鸭绿江对岸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1230/15/5640169_805466503.shtml
3.我国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的气候原因是[]A.终年降水丰沛我国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的气候原因是[ ]A.终年降水丰沛 B.雨热同期 C.年温差大 D.夏季时间短试题答案 答案:B解析: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的生长。练习册系列答案 有效课堂精讲精练系列答案 新课程初中物理同步训练系列答案 单元测评四川教育出版社系列答案 系列https://m.1010jiajiao.com/czdl/shiti_id_321152e780f0c195b266813784867547
4.东北水稻范文6篇(全文)东北水稻 第1篇 1. 选好良种, 提前测定发芽率 选择耐寒性强, 抗稻瘟病强、熟期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 避免盲目选择晚熟高产品种, 严禁越区种植和私引乱调。针对去年种子晾晒不好、部分种子含水量偏高、种子发芽势和芽势有所下降的情况, 无论是购买种子还是自留种, 都要提前做好发芽率试验, 特别是高水份种https://www.99xueshu.com/w/ikey8qsg1eeq.html
5.东北早期农作物(中国东北主要农作物)1、东北主要种植的农作物 2、东北三省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3、东北种植水稻的历史最早起源于何时 4、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 5、最早的农作物是什么 东北主要种植的农作物 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是大米、玉米、大豆、马铃薯、甜菜、高粱。没有亚麻。 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稻谷、大豆、春小麦、高粱。玉米https://www.eshyny.com/rfds/1991.html
6.东北大米的由来到20世纪初,朝鲜移民又引种日本的稻种,东北种植水稻历史才真正开始。 日俄战争结束后,培育出了更适合东北气候的"大原"和"万年"两个品种。同时日本本土培育的"陆羽123号"和"红糯"也开始在中国东北的农户种植。 本地又培育出了"北海"、"田泰"等品种,同时也带来了化学肥料、农业药剂实用技术。东北水稻耕种面积从19https://www.meipian.cn/4szp9cqs
7.东北地区(精选十篇)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东北沦陷到1945年“光复”这一历史时期。伪满的商贸业是日本“统治经济”的领域。在商业企业资本中, 日本资本占统治地位。在经营上民族商贸业受到日伪当局多方的控制与限制, 后来逐渐被吞并, 有的被迫关业, 有的成了伪政府指定的加工点或配给店、代销店。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cux12r.html
8.作物介绍——水稻水稻是水生禾本植物,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其茎直立,高约0.5-1.5米。叶子细长,呈线状披针形。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水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来源之一,全球大部分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区域。我国是水稻种植的重要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https://nxy.neau.edu.cn/info/1026/5473.htm
9.高中地理综合题的分析思路和答题方法集锦不同点: 3、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洞庭湖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等 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②三角洲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河网密布,水源充足。(2)社会经济因素:①劳动力充足;②市场广阔;③历史悠久;http://m.fz18z.cn/nd.jsp?id=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