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科技强国加速迈进——新中国成立75周年科技事业发展综述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向着科技强国加速迈进。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月背着陆、智能采样、起飞返回……在万众瞩目之下,我国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创举,成功带回1935.3克月球样品。这也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

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贝赫摄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到中国航天员遨游太空;从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到探月、探火工程深入推进,中国航天的高速发展折射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时,科技基础近乎为零,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仅有30多个,几乎没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随着新中国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我国攻克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成为复兴之路上的重要支撑。

??从“两弹一星”到核潜艇,从青蒿素到杂交水稻,从石油地质勘探取得突破到万吨巨轮下海,我国科技创新始终聚焦国家和人民需要,为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基础前沿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

??“中国天眼”、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大国重器”接连取得世界级发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技术造物”;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

??“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质加速。

??我国逐渐形成以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2023年末,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跃居世界首位,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3万家。

??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64%,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截至2024年6月,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42.5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9件。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3年的第12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323.6米长、24层楼高,可容纳乘客5246人,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宛如一座“海上城市”。自今年1月1日首航以来,“爱达·魔都号”已运营60余个航次,服务近25万国内外游客。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停靠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2024年1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科技与产业融合会产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75年来,我国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到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再到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每一步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科技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新能源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增添新动力。2013年至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7%、10.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铸就“大国工程”。

??——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成就美好生活。

??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10909米!这是“奋斗者”号创造的我国载人深潜纪录。极端恶劣的深海环境对潜水器抗压能力、操控性能、通信系统的考验,无一不是世界级的科技难题。

??面对挑战,我国组织近百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近千名科研人员开展协同攻关,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奋斗者”号部件的国产化率超过了96.5%,生动诠释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系统部署、强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聚焦“四个面向”,我国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在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赛道和战略必争领域加速布局。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我国通过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充分释放创新活力。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仅600余人。如今,我国科技人才队伍量质齐增,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最大规模的人才体系。

??通过松绑减负,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投身科研;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聚焦加强研发投入、加快青年人才培养、加大初创企业扶持等内容,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被激发。

??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未来,我国将在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

??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蓝图绘就,目标在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必将再攀高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新华社记者张泉、温竞华)

THE END
1.中国杂交水稻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随着杂交水稻的应用推广,使单位面积产量得到提高并减少用种量,那中国杂交水稻发展史是怎样的? 最佳答案: 杂交水稻的历史时期是1973年。1964年,袁隆平率先在我国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https://m.tuliu.com/jxwd/detail-29823.html
2.中国杂交水稻创新发展史杂交水稻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重大成就之一,中国杂交水稻经过50多年的创新发展,成为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是世界作物科学与技术的重大突破,丰富了作物杂种优势理论和种子繁育学内容,促进了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不仅为其他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新方法,而且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提https://36kr.com/p/1235152274985605
3.我国水稻种植梯田牛耕灌溉和谷米加工等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粮食真是来之不易。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农业在整个生产中都占重要的地位。我常常在想,在历史上,劳动人民是怎样发明创造和改进了粮食生产的方法呢?山村梯田是什么年代修建的呢?什么年代用牛来耕田的呢?我很好奇。 带着这些问题,我学习了水稻种植、梯田、牛耕、灌溉及稻谷加工成米等方面的历史知识,才知道这方方https://www.meipian.cn/prs0a5h
4.农业合作社管理办法范文三、发展我国农业合作保险面临的问题 (一)立法严重滞后 国外均将农业合作保险组织纳入农业保险立法及相关立法的调整范围,对其设立条件、法律性质、组织管理、运作方式、优惠待遇等做了明确的规定,为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了法律保障,而我国的农业合作保险则缺乏法律的规制。1985年3月国务院的《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曾规定,https://www.gwyoo.com/haowen/293714.html
5.第六届全国农业知识产权论坛智农361本期摘要:种业知识产权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农业知识产权论坛于11月28日-29日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种业知识产权联盟、植保(中国)协会生物技术分会、中国农科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协办,农业部相关司局对本次会议给予了大力支持,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刘平、http://hd.ipa361.com/Lshow?id=9
6.行业变迁70年丨中国科技发展创新史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首次国家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的功勋模范人物,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其中有5人均来自国家科研领域,见证了中国科技复兴的伟大变迁,并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不https://www.iyiou.com/analysis/20191003114475
7.且看粤稻百年正风华!省农科院水稻所《所史》将发行南方+如今,省农科院水稻所已经走过了115个年头,经丁颖和黄耀祥院士等几代广东水稻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水稻育种、栽培技术研发、稻种资源收集保存利用、成果推广与应用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展示了“粤稻研究”的辉煌历史。 粤稻百年风华,都凝聚在一本名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发展史(1908-2020)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6/01/c7746227.html
8.历史学:自然科学发展简史测试题(考试必看)考试题库211、问答题 《规划纲要》对我国科技发展确定了一个怎样的指导方针?目标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212、多项选择题 科技发展对观念形态文化的影响是(). A、多方位 B、多角度 C、整体透视 D、多渠道 点击查看答案 213、单项选择题 被启迪的某种心理状态,它会引发某种顿悟的叫()。 A、灵感 B、直觉 C、联想http://www.91exam.org/exam/87-3536/3536460.html
9.水稻发展史上的飞跃水稻发展史上的飞跃 张长江 摄影水稻由于自花授粉繁殖后代。一直未能大面积利用杂种优势。它的花器很小,而且雌雄蕊同生在一朵花里,一经开花便已授粉。许多国家经过二三十年研究也未用于生产。一九六四年,我国一位在湖南西部山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大胆地向这一世界性的难题挑战。为了选育出一种雌性器官正常,而雄性http://chinapictorial.sinoperi.com/zh19821/597095.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