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中央新影集团承制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稻谷记》,8月14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开播,并在央视频、央视网同步播出,敬请收看!
5集纪录片将通过考古研究最新成果,实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并追溯万年稻作文化发展轨迹,讲述水稻种植跨越千山万水广泛传播、惠及世界和催生文明的历史故事,见证中国稻作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中国稻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
《寻古中国·稻谷记》创作团队奔赴浙江、湖南、江西、河南、甘肃、山东等地的26座城市,深入拍摄考古现场13处、博物馆24座。片中还展示了数十件内涵丰富的文物。它们串起中国万年稻作文化历史,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诠释着稻作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寻古中国·稻谷记》持续深化“思想+艺术+技术”创作理念,利用新技术还原了上山、南佐、两城镇、城头山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以及分体式组合石犁等重要文物,让观众得以在坐地千里、一日万年的“穿越”中重温历史、领略文明。
井头山是浙江宁波余姚市一座海拔不到100米的小山丘,距离最近的海岸线有三四十公里。一柄在此出土的木船桨讲述着远古时代沧海桑田的故事。8000年前,井头山紧邻一片古海湾,生活在这里的先民背靠江南大地,面朝浩瀚东海。在这里,他们留下了尝试耕作种植的蛛丝马迹。
双鸟朝阳纹牙雕、猪纹陶钵、黑陶器皿这些凝结着淳朴审美情趣和奇特艺术构思的艺术珍品,诞生于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浙江河姆渡是创造它们的远古先民们生活过的地方。1973年河姆渡遗址第一次发掘,先民们的作品便震惊了世人,然而随着发掘的深入,遗址第四文化堆积层中一些貌不惊人的植物遗存却引发了中外考古界更大的惊叹。
2021年,在湖南澧阳平原一片稻田的土层下,考古人员发现了4000多年前人类耕作留下的犁痕和脚印。这一发现,引发了考古工作者进一步的追问与探究。
滚滚长江东逝水,从一万年前的上山到5000年前的良渚,一代代种稻的人逝者如斯,一茬茬种下的稻青了又黄,在变与不变间,生发于稻谷上的文明迎来“古国时代”。随着更多考古发现的揭晓,考古学者们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在全国多处彼此相距遥远的大型遗址中,都有稻谷的发现,原来只生长在长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作物,在交通并不发达的上古时代四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