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历史故事之富师爷当了穷老爷的家历史故事

清朝末年,地处西南边陲的嘉宇县土匪横行,民不聊生。经当地县令励精图治,恩威并重,围剿黑风岭山贼三年,终于将大当家“钻天鹞子”一举拿下。就在开刀问斩前夕,县令却突发中暑而亡。按照大清律例,凡是死刑犯,必须由当地县令书写罪状,签发生死令牌。原任县令死了,继任者还未接任。为了防止劫狱,只好将钻天鹞子关押在一个秘密地点,其余政事,均由县丞刘文静暂时代理。

三个月后,从京城来了新任县令顾大人。随行的还有一位老者,是顾县令的远房亲戚,充任师爷。顾县令瘦骨嶙峋,衣衫褴褛,似是贫寒之士。相比之下师爷却锦衣华服,红光满面。

既然有了新任县令,刘文静作为县丞,便配合顾大人的工作。几日相处下来,刘文静感觉这个新任县太爷虽然读书不少,但阅历尚浅,满口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对于官场却一窍不通。倒是那个师爷熟稔人情世故、官场规则,把政事处理得妥妥当当。不过人无完人,顾县令虽然迂腐,但对当地百姓尽心尽力,有求必应。而那个师爷世事练达,却像钻到了钱眼儿里,恨不得把地皮刮下三层。对于这种奇异组合,刘文静已经见怪不怪了—就像戏文里说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顾县令装清官,做给百姓和朝廷看;而师爷演小人,专门贪财敛钱。两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这天顾县令找到刘文静,旁敲侧击问起钻天鹞子的事情。刘文静说钻天鹞子罪大恶极,随时可以将他斩首示众,以泄民愤。顾县令点点头,告诉刘文静,没有他的亲笔批示,任何人不能提审钻天鹞子,尤其是师爷。

刘文静一愣:“师爷不是您的亲信吗?怎么……”

“别管那么多,按我说的去做。”顾县令脸上阴晴不定,刘文静不敢多问。

没过几天,师爷果然要提审钻天鹞子,被刘文静硬邦邦顶了回去。师爷气鼓鼓地说:“好好好,你别拿姓顾的做挡箭牌,到时候有你好看!”

当天深夜,顾县令派人请刘文静到内宅一叙,说有要事相商。等他赶到内宅厅堂,看到顾县令和师爷分坐两边,满地狼藉,看样子两人刚刚经过激烈争吵。

刘文静正要询问,师爷端出一个盘子,揭开上面的红绸缎,白花花都是银子。师爷说道:“这是二百两白银,黑风岭二当家送来的。只要我们把钻天鹞子放了,另有二百两白银相赠。”

刘文静混迹官场多年,来往贪官不知见了多少,但像师爷这样不分轻重,什么钱都敢收的主儿,还真是第一次见识。他赶紧向顾大人说明厉害:这钻天鹞子是总督衙门亲自督办的案犯,不像普通犯人那样可以瞒天过海。一旦被朝廷知道追究下来,那可是掉脑袋的大罪。嘉宇县虽说地瘠民贫,一年下来也有百两银子收入囊中。为了区区四百两银子甘冒如此风险,实在得不偿失。

顾县令频频点头,很赞同刘文静的观点。然而师爷却不管不顾,态度强硬,非要把这四百两银子拿下再说。在他眼里,这四百两纹银比顾县令的性命还要重要。说得顾县令眼睛冒火,就是敢怒而不敢言。

后来顾县令慑于师爷淫威,收下四百两白银,将钻天鹞子放虎归山了。

收受巨额贿赂的顾县令依旧很寒酸,没有添置一件新衣,吃的还是青菜豆腐,装出一副两袖清风的样子。这让刘文静很是恶心。

这天,顾县令带领一班衙役巡查四方,在一处狭窄山道突然被一伙人挡住去路,为首的竟然是钻天鹞子。顾县令虽然人多,但一听钻天鹞子大名,众多衙役兵丁马上作鸟兽散,只一袋烟工夫顾县令和刘文静就成了钻天鹞子的囊中之物。

到了黑风岭山寨上,钻天鹞子假心假意给他们松了绑,直截了当地说:“顾大人别来无恙。小弟请大人来此一叙,就是想把那四百两银子再赎回来。”

顾县令哆哆嗦嗦地说:“大王有所不知,那四百两银子并不在我手里,都由师爷掌管。我那师爷是出了名的铁公鸡,只进不出。不如放过在下,我回去再想办法凑出四百两纹银即还。”

钻天鹞子哈哈大笑起来:“这话还是说给三岁孩子听吧。不吐出四百两银子,别想活着回去!”

钻天鹞子话音未落,顾县令竟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上去。在场土匪以为顾县令狗急跳墙,要与钻天鹞子拼命,没想到顾县令竟然一头撞在柱子上,昏死过去。幸亏山寨里有一个落草为寇的郎中,上前看了看,说只是皮外伤,并无大碍。

钻天鹞子吩咐郎中救活顾县令,然后命刘文静回去找师爷拿钱。

刘文静跌跌撞撞地跑回县衙,将此事告诉师爷。果然如顾县令所说,师爷一会儿说钱没在他手里,一会儿又说钱都花了,反正就是不想出钱赎人。刘文静好说歹说,师爷这才松了口,答应明天一早去钱庄取银子。

这下刘文静犯难了。师爷可以逃走,但他是县丞,又是当地人,不可能一走了之。于是联络当地富户,勉强凑了五十两纹银,来到黑风岭赎人。

钻天鹞子根本不相信师爷逃走的说辞,当时就要将刘文静和顾县令杀掉泄恨。多亏旁边的三当家耳语几句,钻天鹞子才将刘文静一同关入柴房。同时打发人向顾县令的顶头上司知府大人索要赎银。

刘文静被带进柴房,见到伤势未愈的顾县令。顾县令对刘文静的到来并不意外,言语间颇有嘲讽之意:“我猜师爷一定不肯拿钱,害你连日奔波,最后还是深陷囹圄。”

刘文静沮丧地说:“就算你猜到师爷不肯拿钱赎你,也没必要想不开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燒。只要人活着,总会有机会。”

“从放走钻天鹞子的那一刻,我就必死无疑了。死在贼人手里,好歹保全了名节,就算不死也为以后留了后路,这其中的道理你是不会明白的。”

刘文静神秘地笑了笑:“顾大人,凡事都有转圜,生机也许就在今夜。”

夜半时分,刘文静推了推熟睡中的顾县令:“大人,醒醒。我们要逃出去了。”顾县令以为刘文静在说梦话,可是当他睁开眼,惊奇地发现此时柴房门大开,一个守卫也没有。刘文静不由分说拽着他,一起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刘文静带着顾县令七拐八拐,折腾大半夜,实在跑不动了,便坐在路边休息。顾县令气喘吁吁地问刘文静:“你怎么把柴房门打开的?”

刘文静“扑通”一声,跪在顾县令面前:“大人恕罪。今日大人所受之罪,都是小人之过。”

原来,刘文静身为县丞,却与黑风岭的三当家为同窗好友。三当家因家庭变故落草为寇,因粗通文墨,掌管山寨钱粮。三当家有好色的毛病,经常借故下山寻花问柳,拿山寨的钱充当嫖资。钻天鹞子风闻此事,要查他的账目。三当家担心东窗事发,通过刘文静,把钻天鹞子的行踪告诉上任县令,于是钻天鹞子被捉拿归案。

为了救钻天鹞子,二当家行贿上任县令,被拒绝后将他暗害。知府为了颜面,将死亡原因改为中暑而亡。后来顾县令走马上任,二当家又行贿顾县令。让刘文静和三当家没想到的是,顾县令竟然不顾身家性命答应此事。

钻天鹞子视财如命,为损失的四百两银子耿耿于怀。三当家察言观色,主动承认贪污公款的事实,并想出劫持顾县令的方法立功赎罪。而刘文静也对顾县令要钱不要命的做法很是反感,于是两人通力合作,将顾县令“请”到黑风岭上。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刘文静怎么也没想到师爷竟然会携款潜逃。刘文静作为县丞,只好拿着五十两银子上山交涉。事已至此,三当家害怕刘文静泄露之前之事,只好将他偷偷释放。而刘文静看着受伤的顾县令于心不忍,于是带着他一起逃了出来。

说明原委,刘文静开导顾县令:“大人,恕在下直言,当今之世做官不能不贪,但也要分个轻重缓急。假如当初大人拒绝了那四百两银子,也就不用受今日之苦。只要在任一天,那银子自会滚滚而来,何必急这一时。”

顾县令长叹一声,似有难言之隐。

刘文静带着顾县令狼狈逃回县衙。知府大人听到消息,立刻赶了过来。顾县令向知府说明原委。为了保护刘文静,顾县令只说自己打晕了看守,偷跑回来的,并未把刘文静与三当家之事说出。

待顾县令说完,知府大人冷笑一声:“如此说来,顾大人还真是有勇有谋!你身为七品官员,一县百姓的父母官,为了蝇头小利竟然把江洋大盗私自放了,又在贼穴被劫持多日,朝廷的颜面让你丢尽了。来人,将他拿下,听候发落!”可怜顾县令刚逃出土匪的柴房,又进了知府的大牢。

后来,刘文静为顾县令多方奔走,四处请托。朝廷念在他以死明志的分上,只是将他革职查办,削职为民。

降为普通百姓的顾县令无依无靠,只能回京城老家。刘文静前去送行。此时夕阳西下,秋风瑟瑟,顾县令触景生情,不住哀叹。刘文静宽慰道:“顾大人莫要伤感。回京城后四处打听,也许能找到师爷的踪迹,也不枉连日来的牢狱之灾。”

顾县令低着头:“那个师爷此时就在京城,并不难寻。”

“那就太好了。让他分你一半,也有二百两银子。”

“此言差矣。我不但不敢去见他,还要躲着他呢—时至今日,我就把实情向刘兄一一道来。”

原来,顾县令自幼读书,别无所长,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官。可如今这世道官不是读书读来的,而是花钱买来的。嘉宇县县令出缺,吏部明码标价一千两纹银。顾县令苦等多年,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于是卖掉房产地契,东拼西凑,勉强凑了五百两。剩下的五百两,只能到钱庄借贷。钱庄提出的条件很苛刻,连本带息要还七百两。顾县令咬牙答应。可问题又来了,房产地契早已卖掉,顾县令身无长物,拿什么做抵押呢?钱庄早有安排。让一个可靠的老伙计充当师爷,一路跟随。凡贪污受贿所得银两,都由这個“师爷”保管。为了保证钱庄利益,早日收回贷款,师爷无所不用其极,什么钱都敢收,什么财都敢要。所以顾县令被钻天鹞子绑架后,师爷根本不顾他的死活,逃之夭夭。

听完顾县令的解释,刘文静这才恍然大悟。

顾县令接着说道:“二当家送来四百两,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贿赂,大概也有五六百两了。回到京城后,钱庄不会太为难我。可是卖掉的房产地契,却再也回不来了。别人当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我却落得家破人亡。世道艰难,连做官也危机重重了。”

刘文静咂咂嘴,不知说什么才好。

转眼一年过去。这天刘文静到外省公干,路过一个县城,碰到当地县太爷巡街,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而在县太爷旁边的,竟然就是那个携款潜逃的“师爷”。一年未见,比以前更富态了。

刘文静问路边开茶馆的小老板:“你们这个县太爷是不是贪婪成性,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要?”

小老板看看四周无人,说道:“我们这个县太爷啊,真是个搂钱的耙子,恨不得把苍蝇都薅下二两肉来。看样子客官是过路的,怎么知道我们县太爷的事?”

刘文静笑了笑:“我不认识你们县太爷,但我认识他旁边的师爷……”

搜索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1、西汉名相陈平,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

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3、在北山小学堂期间,邓小平有过一次“偷钱”的经历。一天放学的路上,发现一位同学正哭得伤心,他询问原委,原来同学的妹妹重病在家,家里贫穷,无钱医治。小平心里盘算着回到了家。

第二天一早,他迫不及待地塞给那位同学5个银元,嘱咐他快拿去给其妹妹治病。这一笔钱在当时可以买500斤稻谷,是邓小平从父亲那里偷来的。其实这时邓小平家也不是特别宽裕,家里全靠母亲织布养蚕撑着。

不久,邓绍昌便发现丢了钱,气愤地把全家召集起来查问,当得知是小平所为时,邓绍昌操起一根竹片怒打。后来母亲知晓儿子拿钱的原因后,心疼地把儿子搂在怀里。

4、张爱玲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作家天赋。三四岁时,母亲就教她吟诵诗词,聪颖的她,一首诗词念不了几遍就会背诵。她读古典诗词有很好的悟性,读一首小诗往往能心有灵犀仿作一首。七岁左右的张爱玲就能写小说了,看她那信手“涂鸦”之作,往往叫父母亲乐得手舞足蹈。

小爱玲九岁那年的一天,她信笔画了一幅漫画,父母都说好。她把漫画投给了报社,几天以后,从报社寄来了五元钱稿费,她高兴得跳起来。爸爸妈妈说:“这些钱就随你支配吧。”小爱玲兴冲冲地跑到商场,她买来了一枝丹琪唇膏,真叫父母亲哭笑不得。

5、一次在取汽车钥匙时,李嘉诚不慎丢落一枚2元硬币,硬币滚到车底。当时他估计若汽车开动,硬币会掉到坑渠里。李嘉诚及时蹲下身欲拾取,此时旁边一名印度籍值班见到,立即代他拾起。

李嘉诚收回该硬币后,竟给他100元酬谢。李嘉诚对此的解释是:“若我不拾该2元,让它滚到坑渠,该2元便会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给了值班,值班便可将之用去。我觉得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

说到阿凡提,大家脑海中会想起一个倒骑毛驴的人物形象。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阿凡提买树荫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呢?也有不少人好奇,历史上真的有阿凡提这个人吗?下面我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阿凡提买树荫的故事表现出了阿凡提的机智,他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好好教训了贪财的巴依老爷。故事是这样的,巴依老爷家门口有一颗大树,夏天到了天气很热,很多百姓都去树下乘凉。可是,巴依老爷不让穷人乘凉,如果非要的话,那得用钱去买树荫,如果没钱就用东西顶。

后来,巴依老爷气急了就要砍树,阿凡提机智应对,后来巴依老爷就用钱把树荫给买回去了。到了晚上,阿凡提又来了,还带来了很多驴子,驴子占领了巴依老爷的家,阿凡提表示巴依老爷买的是太阳下的树荫,不是月亮下的树荫。最终,巴依老爷不得不再把树荫给买回去。

不过,阿凡提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还是只是民间传说中的人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后来历史学家经过考证,得出结论,阿凡提生活在十二到十三世纪的耳其人,这样看来他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阿凡提看似是一个人的名字,实际上并不是,而是一个称号,这个名字在突厥的语言中意思是老师或者是先生,它是对有智慧、有知识人的一种尊称。阿凡提的真名,实际上叫纳斯尔丁霍加。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稻之道,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水稻田考古演(原标题: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稻之道,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 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 (来源:视频综合) 2024年5月24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刊发了来自中国科学家团队的论文。 研究告诉我们,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这条证据链,在长江下游地区钱塘江流域找到了。这粒米,走过了漫长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JKQDUE8C000189FH.html
2.形容吃惊的成语(精选10篇)33、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哪吒闹海 34、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面楚歌、纸上谈兵、背水一战、负荆请罪、卧薪尝胆、洛阳纸贵 35、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滥竽充数、亡羊补牢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4422eyt.html
3.十大经典科学家的故事著名科学家的励志故事精选→MAIGOO生活榜纵观世界各国历史,有不少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些科学家身上,也发生了不少励志的故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钱学森航天成就、诺贝尔研究火药、贝尔发明电话等。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十大经典科学家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https://www.maigoo.com/top/422230.html
4.www.huanreqi.cc/xxxr47081289.html人日母猪的梗的来源和历史背景 03.87MB 29%好评5946人) 久青草免费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嗯哈昂肏死骚穴 抖音81个意外走7028(意外走7028 32.76MB 56%好评1665人) 丁香社区激情五月天 原神甘雨触摸汉化版下载_原神甘雨触摸汉化版最新版v1.0下_第一财经 下载一个日批的 69.11MB 15%好评95人) 久久久http://www.huanreqi.cc/xxxr47081289.html
5.腊八节的由来与传说:一碗粥里的千年故事91家纺网腊八节,一个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温暖的节日,它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段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熬上一锅香浓的腊八粥,仿佛这碗粥里蕴含着无尽的传说与文化,让人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千年前的温暖与传承。 http://detail.91jf.com/news/detail/8qu43gw
6.历史文化乡场史——南部县双峰场‖曹福章史料之窗中国人食盐、制盐的历史,至少有五千年。早在黄帝时期,就有夙沙氏煮海制盐的故事。夙沙氏也因为制盐有功,被后人奉为制盐业的鼻祖,也有人尊其为“盐宗”“盐圣”。 但是,从三国时,“鲊”就不再局限于鱼了,凡是腌制食品都可称为“鲊”。 曹丕在《列异传》中记载,汉中有位鬼奕侯,很喜欢吃“鲊菜”,这里的鲊http://scdfz.sc.gov.cn/whzh/slzc1/content_117751
7.翠翠小姐姐的个人主页还有更多故事令人难忘,背后的写作者们怀揣各自的理想与期许,在此长年耕耘,除了积累下的文字,并无太多金钱收获。 其中一些作者,即便常常被我们各种灌输“个人IP”,知识变现手段,作品开发途径~~还是不紧不慢的。 鬼知神觉走后这段时间,我更明确了这点:他们不是不缺钱,不是不想谋长远,来这里写字,不都是钱的事https://story.hao.360.cn/user/MdnVRkToYqC7OT
8.“黄袍加身”“陈桥兵变”等历史小故事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黄袍加身”、“陈桥兵变”等历史小故事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A.唐太宗-李世民B.唐高宗-李治C.宋太祖-赵匡胤D.宋高宗-赵构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https://www.shuashuati.com/ti/1a8e4e0568824bf18d7b84dc52a9f19e.html?fm=bd4a0ea13e1162b93a55467e70374dd734
9.梦回历史寻故地万千故事话沧桑——黄花地名轶事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一个地名,就是一种文化。一个地名,就是一个流传千年的故事。追寻湖北宜昌黄花历史印记,张张承载着风雨年轮的厚重名片,从不缺少魅力。 宜昌城北门户黄花镇 04:26 魅力黄花 黄花,春秋时期,属楚地。清代时期,属东湖县乐义乡、善信乡、广仁乡。民国时期,属龙泉乡、社林乡、普溪乡。民国三https://www.meipian.cn/4zuu4dvs
10.浓缩历史沧桑蕴含文化密码看小川东道上的“地名故事”小川东道上,沿途每一处地名都有一个故事,或描绘自然景观,记录人文历史,抑或是寓托思想感情。随着年代的更迭,有些地名早已更改,即便以前的名称保留下来,但因年代久远,其由来鲜有人知。然而,地名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地名的认知和管理,对促进现代化和谐社会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888&newsId=1957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