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2.02.08
郭文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遗产研究室
提要
中国稻作起源问题,是多年来就有争议的问题。前苏联学者瓦维洛夫,认为印度是水稻起源的中心;日本学者星川清亲也认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地区;日本学者渡部忠世则倡导水稻起源于印度阿萨姆至中国云南一带山地的学说。中国学者对作稻作起源问题,也有不同看法。由此可见,中国稻作起源问题,不论是国际和国内都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水稻起源问题,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其一是从自然条件上看,必须具备水稻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并且有普通野生稻的分布;其二是这一地区的考古发现,从年代序列上还是从文化谱系上看,都具有连续性;其三是这一地区发现的史前稻作遗存,在年代上应是最早的,并且有相同类型的遗址在相近地区不断被发现。本文就以上几方面,对中国稻作起源问题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中国稻作起源和最大可能地区是长江中下游。
关健词:中国稻作起源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栽培稻的祖先是普通野生稻,因此,普通野生稻的分布是栽培稻起源的物质基础;考古发掘的史前稻作遗存,是稻作起的实物证据,但是,这些稻作遗存的文化谱系必须具有连续性,同时其稻作遗存又必须是最早的。下面,我们就分别探讨这几个基本条件同稻作起源的并系。
中国史前时代的稻谷遗存,据初步统计有109处,其中长江下游有35处,长江中游有47处,长江上游8处,黄淮流域9处,闽粤台10处。我们对这些稻作遗存的谱系进行以下分析:
从史前稻作遗存的文化谱系上看,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下列各谱系:
屈家岭文化,是以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屈家岭文化遗址的分布比较广泛,洞庭湖区的屈家岭文化遗址往往和大溪文化处于同一遗址中,叠压在大溪文化之上。这一时期的房屋建筑除仍然采用编竹夹泥陪烧式之外,还有干栏式建筑。此期陶器制作普遍采用慢轮修整,胎壁均匀,器形规范,以泥质黑陶、灰陶为主。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年代,距今4500-5000年。这一时期的石制生产工具主要是砍伐工具和适于翻土的石铲。屈家岭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稻谷遗存中,主要有红烧土中保留的稻谷和稻杆印痕。
良渚文化是1936发现在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的文化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良渚文化分布的地区较广,北达苏北和鲁南,西到安徽的江淮地区,南抵赣北和粤北。现已发掘的良渚文化遗址主要有:江苏吴县越城、张陵山、草鞋山,武进县寺墩,吴江梅埝;上海市青浦县福泉山,松江县广富林,金山县亭林;浙江省嘉兴雀幕桥、吴兴县钱山漾,杭州水田畈,余杭县长命乡反山、安溪瑶山等。据放射性碳14测定,良渚文化的年代,早期大约为距今5000--4500年;中期为4500--4000年;晚期为4000--3700年。这些遗址出土的陶器以泥质黑皮陶和夹砂灰黑陶为主,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有斧、锛、刀、石犁、石镞、石镰、耘田器等,其中以石犁和耘田器最为引人注目,它标志着水田耕作技术的进步。这一时期,太湖流域的农业经济已较发达。钱山漾、水田畈等遗址,除了有稻谷出土以外,还有蚕豆、芝麻、花生、西瓜子、酸枣核、毛桃核、胡芦等土。此外,还有竹编器物、草编织物和丝麻织物出土。
龙山文化是1928年在山东省历城县(现属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首先发现而得名。龙山文化的年代在约距今4100--3800年。此期的石器以石斧、石锛、穿孔石铲、石镰为主,并在部分遗址中了发现了铜器。山东省栖霞县杨家圈遗址曾有4000年前的稻谷印痕出土属粳型稻谷。
广东、福建、台湾三省的稻作遗存,发现较少,年代较晚,谱系难以寻找。但是,广东的珠江流域发现稻作遗存的地点属于石峡文化类型,其年代约为4500年前,经鉴定其稻谷有籼粳两种类型;广东曲江泥岭也发现了稻谷遗存,其年代也是4500年,是单一的籼稻。福建南安狮子山发现的稻谷遗存是谷壳印痕,年代为4000年;福建福清东张发现的稻谷遗存,也是稻谷印痕,年代也是4000年;福建永春九兜山发现的稻作遗存是稻粒,稻穗印痕。台湾台北芝山岩发现的稻作遗存为稻米,系粳型稻,其年代为3000--4000年;台湾台中营埔里发现的稻作遗存为稻谷,其年代为3000--4000年。
除了以上所说的几种稻作起源说之外,还有前苏联学者瓦维洛夫的印度起源说,以及日本学者渡部忠世的印度阿萨姆至中国云南说,以及部分中国学者的云贵高原起原说。我们认为,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乃至黄淮流域大量史前时期的稻谷遗存发现之后,这些说法都显得没有太多的说服力了。其一,中国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为9100年,比印度最近出土的稻谷早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印度马哈加拉80年代出土的稻谷遗存,其年代分别为6570±210年B.C;5440±240年B.C;5430±185年B.C)。因此,从目前考古文物的实物证据来看,没有中国稻作从印度引入的证据;其二、云南的野生稻普查结果证明,该地区广泛分布的野生稻多为疣粒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只有局部地区有普通野生稻的分布;而贵州至今尚未发现野生稻,因此,中国稻作起源于云贵高原说就缺少实物证据,并且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稻谷遗存较少,年代较晚。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稻作起源于云贵高原的可能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