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案例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文言句式。

2、了解孟子施行王道、推行仁政的政治主张和具体措施。

3、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的论辩方法。

教学方法:

1、层层分析,指导背诵。

2、以读代讲,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我们今天学习的《寡人之于国也》也体现了孟子的这一主张,并且文中还阐述了他“仁政”的具体内容。

研习课文:

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

(一)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段落及具体语句,并结合注解直译该部分文字。

明确:三、四两段

文言知识

1、语音

“胜”要读shēng,释为“完”、“尽’;“衣”要读yì,是动词,释为”穿”;

“畜”读xù,释为“畜养”;“王”,读wàng.称王;

“数罟”cùgǔ;数口之家shù鸡“豚”狗“彘”túnzhì

2、通假字

无失其时“无”通“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颁”通“斑”

3、词义

以时,按时;数罟,密网;孝悌敬爱兄长;

4、活用

养生丧死:生、死作名词,指活着的人、死了的人,丧sāng

为动用法,指为……办丧事;

树之以桑:名作动词,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作动词,穿;

然而不王者:名作动词,称王;

谨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

5、句式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不负戴于道路,三者均为介词短语后置句。

6、古今异义

养生丧死: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然而不王者:古义,然,这样;而,表转折,译为“却”;

今义,转折连词,然而。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可能或能够。

(二)熟读这部分文字,并试作分析。这部

分具体展现了孟子仁政的哪两个阶段

明确:第三、四两段。

王道之始

不违农时——谷不胜食

数罟不入池——鱼鳖不胜食发展生产、民养生丧死无憾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胜用

王道之成

养民树桑——衣帛

无失时——食肉

勿夺时——无饥

教民庠序之教民心归顺

孝悌之义

第二课时

(一)孟子的思想在当时极具进步性,反复阅读该文段,想想你从中读出什么请谈谈自己的体会。

点拨归纳:

联系当今现实,可作一些合理的引申:

(1)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3)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道德教育,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使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4)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

(5)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明确:

原文:“河内凶……河东凶亦然”,“王好战”。

评价:好战,穷兵黩武,只在某阶段某一特定时局中,给百姓一点小恩小惠,治标不治本。何况移民的艰难,只会对百姓造成更多更大的伤害。

自评:尽心

孟子评:五十步笑百步(比喻)

(三)熟读并背诵一、二两段文字,结合注解将文段直译为现代汉语。

点拨:

1、语音粟sù曳yè

2、词义之于国:介词,对于河内:介词,到

请以战喻:谦词请允许我、请让我走:逃跑

3、古今义河内凶:“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今义“凶恶”

4、活用鼓之:名词动用,击鼓

加少、加多: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减少、增多

5、通假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6、句式固定句式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耳”意为“只……罢了”

判断句式“是……也”意为“这(是)……”

介词短语后置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四)讨论分析,孟子这种比喻论证的方法有什么妙处。

明确:孟子没有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投其所好,以梁惠王“好战”为喻作答,引出“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目的是启迪对方思考。梁惠王自认为对于国家比邻国国君尽心,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应该主动投奔归顺他,但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邻国的'国民并没有减少,自己的国民也没有增多。这是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源,强化战备,老百姓看穿了他的小恩小惠、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五十步笑百步”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的“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

在这里,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作答,避开了梁惠王的锋

芒,启发他思考反省自己的治国方法,从而为下面孟子提出自己的

治国之策能够为梁惠王所接受作了铺垫。同时,比喻手法的运用,

第三课时

(一)除了以上的评价外,孟子还用一段评述告诉他如此做法的荒谬性,请找出来。熟读并背诵这段文字,结合注解将文段直译为现代汉语。

明确:最后一段

1、通假“涂”通“途”

2、词义“检”,约束“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岁”,年成“兵”,兵器

3、句式固定句式……何异于……

“与……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非我也,岁也

否定判断句

(二)这两段文字是否能互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这样的话语,太直接,太严厉了,很危险。这一段是从反面证明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语气有对统治阶级奢侈浪费的义愤,也有对统治阶级不顾平民百姓生死的严厉讽刺。若一开始孟子就用这样语

气和语调跟梁惠王说话,那有可能触怒龙颜,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课堂巩固练习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养生丧死②树之以桑③五十者衣帛矣④谨庠序之教⑤养生丧死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⑦王无罪岁⑧填然鼓之

a①④∕②③⑤⑥⑧∕⑦b①∕②③⑥⑦⑧∕④∕⑤

c①∕②③⑥⑦⑧∕④⑤d①②③⑥⑧∕④⑦∕⑤

3.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a.王好战,请以战喻b.曹刿请见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d申之以孝悌之义

5.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用作介词而又

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b、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书籍,《四书》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为《诗经》《周易》《书经》《礼记》《春秋》。

THE END
1.腊八节:29首经典的腊八诗词,温暖整个冬天节日腊日腊八粥腊八日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经过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节日。 “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自宋代起,每逢腊八这天,无论是朝廷,寺庙,还是黎民百姓,都要喝腊八粥。到了清朝,这一风俗更是盛行。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82D58G05566SD3.html
2.品读8首宋代最美腊八词,秀丽风雅,满是欣欣向荣!腊八将至,夜骅带您品读8首宋代最美腊八词,一起与古人共赴一场风雅之约,感受岁月沉淀下的秀丽与繁华,体悟深藏其中的欣欣向荣之感。1.苏轼《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洒脱旷达中的逸趣 “卫霍元勋后,韦平外族贤。吹笙只合在缑山。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他时一醉画堂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0463362959182714&wfr=spider&for=pc
3.高中语文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词:人物相关的词语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庾:露天的粮仓。如: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禀:官府给予谷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表粮食丰收的: 丰、饶、穰ráng、赡、足、有年、给 赡:富足,充足; https://www.youkee.com/ziliao/9143.html
4.文言文高频词汇总结表示时间的词语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9.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0.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http://m.honghe.huatu.com/2021/1222/1557904.html
5.2017中考语文常用文言文词语大全考试中考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http://m.hujiang.com/xx/p375057/
6.高中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归纳稔:庄稼成熟。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给:足,丰足。 https://www.ruiwen.com/wenyanwen/1659495.html
7.高中常考文言文字词——表人物个性的中小学一对一学习中心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图片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https://bj.xdf.cn/ucan1v1/gaozhongfudao/zhidao/139261.html
8.常用文言文句子12.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庄稼成熟)、熟、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籴、粜、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禀(给予谷物)、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荒、欠收 13.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富足,充足;供给)、足、给(足,丰足)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x4ectz.html
9.高考语文答题模块复习整理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https://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27689_1.html
10.转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整理稔:庄稼成熟。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荒:荒年,收成不好。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赡:富足,充足;供给。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https://www.jianshu.com/p/5a6ef329648c
11.文言文一义多词汇总文言文一义多词汇总本文内容:高中文言文一义多词 1,表一类人:之人 之子 之族 吾属 尔曹 臣等 之徒 之属 之伦 之辈 之党 之众之流 侪 俦 2,表死:薨 (hong)殂(cu)涅槃 殉(驾)崩、山陵崩、、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3,表只是的:徒 独 适 特顾 固 但 直 只 第 弟 https://edu.iask.sina.com.cn/jy/3hJuwTSV5sm.html
12.文言文主旨归纳6篇(全文)11表人物地位的:贵、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tegbs3kf.html
13.类义类词23组(三)表年景、收成不好的词:荒、凶、俭、饥。 1.荒:年成不好,歉收。 例: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丰穰:丰收)(《后汉书·鲍昱传》) 2.凶:饥荒。凶年:粮食歉收的年份。 例: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齐桓晋文之事》) 3.俭:歉收。 例:年丰多积,岁俭出赈。(《资治通鉴》) 4.饥:歉收。 例https://www.jxew.net/gkgkbk/wyw/3308.html
14.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词语及内容解说(含答案).pdf文言文专题训练一一词语及内容解说1 .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本一: 奉法例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 循吏列传 第五十九。 节选自司马迁 史记太史公自序 文本二: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3409070.html
15.考点04理解实词的含义(文言文阅读)汉字是表意文字,“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字多能直接反映出其本义,形声字占汉字总量的80%以上,它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 例题: 1.丰则贵籴[dí],歉则贱粜[tiào] 译文:粮食丰收时就用高价收购粮食,歉收时就用低价卖出粮食。 2.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725/6142203124010204.shtm
16.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题——《<孟子>三章》(附19.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使他受尽贫困之苦。空乏:财资缺乏。 ②句意为:年年粮食丰收。丰稔:丰收。 20.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https://www.360doc.cn/article/46601607_1109763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