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必修一下册复习知识点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②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③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④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⑤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⑥表恢复的:复、还

⑦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_(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_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4、表揭发的:劾、讦、揭

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29、表朝见的:朝、觐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2.高三语文必修一下册复习知识点

1.省主语

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前省。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但是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桃花源记》)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2.宾语的省略

古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意思是将尉拔出剑站了起来,吴广也站了起来,夺下将尉的剑并且把他杀了。

此句中承前省略了自己的宾语剑。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较常见。其中也包含了省略介词宾语的现象,“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公输》这句话里的介词"以”的宾语“之”省略了。“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中的宾语“之”也省略了《桃花源记》

3、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3.高三语文必修一下册复习知识点

检点:(1)查考符合与否;查点。(2)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语行为)。

敷演:叙说并加以发挥。

甄别:审查辨别。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思忖:思量。

商榷:商讨。

勾销:取消;抹掉。

巷道:采矿或探矿时在山林或地下挖掘的大致成水平方向的坑道。一般用于运输和排水,也用于通风。

不啻:如同。

犄角:(1)角落。(2)动物的角。

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光宗耀祖: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光,有面子;宗,宗族;耀,显耀;祖,祖先。

汗流浃背: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浃,湿透。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痴心妄想: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

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鬼迷心窍:鬼怪迷惑住心窍。指对问题认识不清。

恪尽职守:谨慎而尽力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瞠目结舌: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

苟延残喘: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4.高三语文必修一下册复习知识点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8、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9、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0、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11、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三、词类活用现象:

1、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3、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4、其人居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

5、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6、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7、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8、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9、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四、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欲与(之)俱(往)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文言固定句式: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5.高三语文必修一下册复习知识点

THE END
1.腊八节:29首经典的腊八诗词,温暖整个冬天节日腊日腊八粥腊八日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经过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节日。 “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自宋代起,每逢腊八这天,无论是朝廷,寺庙,还是黎民百姓,都要喝腊八粥。到了清朝,这一风俗更是盛行。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82D58G05566SD3.html
2.品读8首宋代最美腊八词,秀丽风雅,满是欣欣向荣!腊八将至,夜骅带您品读8首宋代最美腊八词,一起与古人共赴一场风雅之约,感受岁月沉淀下的秀丽与繁华,体悟深藏其中的欣欣向荣之感。1.苏轼《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洒脱旷达中的逸趣 “卫霍元勋后,韦平外族贤。吹笙只合在缑山。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他时一醉画堂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0463362959182714&wfr=spider&for=pc
3.高中语文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词:人物相关的词语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庾:露天的粮仓。如: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禀:官府给予谷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表粮食丰收的: 丰、饶、穰ráng、赡、足、有年、给 赡:富足,充足; https://www.youkee.com/ziliao/9143.html
4.文言文高频词汇总结表示时间的词语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9.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0.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http://m.honghe.huatu.com/2021/1222/1557904.html
5.2017中考语文常用文言文词语大全考试中考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http://m.hujiang.com/xx/p375057/
6.高中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归纳稔:庄稼成熟。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给:足,丰足。 https://www.ruiwen.com/wenyanwen/1659495.html
7.高中常考文言文字词——表人物个性的中小学一对一学习中心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图片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https://bj.xdf.cn/ucan1v1/gaozhongfudao/zhidao/139261.html
8.常用文言文句子12.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庄稼成熟)、熟、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籴、粜、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禀(给予谷物)、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荒、欠收 13.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富足,充足;供给)、足、给(足,丰足)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x4ectz.html
9.高考语文答题模块复习整理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https://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27689_1.html
10.转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整理稔:庄稼成熟。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荒:荒年,收成不好。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赡:富足,充足;供给。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https://www.jianshu.com/p/5a6ef329648c
11.文言文一义多词汇总文言文一义多词汇总本文内容:高中文言文一义多词 1,表一类人:之人 之子 之族 吾属 尔曹 臣等 之徒 之属 之伦 之辈 之党 之众之流 侪 俦 2,表死:薨 (hong)殂(cu)涅槃 殉(驾)崩、山陵崩、、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3,表只是的:徒 独 适 特顾 固 但 直 只 第 弟 https://edu.iask.sina.com.cn/jy/3hJuwTSV5sm.html
12.文言文主旨归纳6篇(全文)11表人物地位的:贵、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tegbs3kf.html
13.类义类词23组(三)表年景、收成不好的词:荒、凶、俭、饥。 1.荒:年成不好,歉收。 例: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丰穰:丰收)(《后汉书·鲍昱传》) 2.凶:饥荒。凶年:粮食歉收的年份。 例: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齐桓晋文之事》) 3.俭:歉收。 例:年丰多积,岁俭出赈。(《资治通鉴》) 4.饥:歉收。 例https://www.jxew.net/gkgkbk/wyw/3308.html
14.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词语及内容解说(含答案).pdf文言文专题训练一一词语及内容解说1 .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本一: 奉法例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 循吏列传 第五十九。 节选自司马迁 史记太史公自序 文本二: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3409070.html
15.考点04理解实词的含义(文言文阅读)汉字是表意文字,“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字多能直接反映出其本义,形声字占汉字总量的80%以上,它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 例题: 1.丰则贵籴[dí],歉则贱粜[tiào] 译文:粮食丰收时就用高价收购粮食,歉收时就用低价卖出粮食。 2.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725/6142203124010204.shtm
16.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题——《<孟子>三章》(附19.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使他受尽贫困之苦。空乏:财资缺乏。 ②句意为:年年粮食丰收。丰稔:丰收。 20.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https://www.360doc.cn/article/46601607_1109763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