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方言考释(三)

第三部分宿松方言与周边地域方言比较

一、与宿松方言词、义相同(相近)的外地方言简例

(一)宿松南、北方向几个地方:

方言词汇或多或少有相同、相近的,可能是历史上南、北双向移民的缘故,但相对于宿松方言不太明显。

天津:

罢了;

梆硬;

河北邢台:

黑呀(晚上);

起先(开始的时候);

跑茅茨(腹泻);

二流子(不务正业的人);

七饭(吃饭);

河北张家口:

外后日(大后天);

日头(太阳);

洋火(火柴);

安徽合肥:

靠门(敲门);

过劲(厉害);

江西南昌:

飞滚(鼎沸);

铁紧(紧密无余地)

焦干(水分全没了);

一径走(一直走,不停留);

几多(多少);

啵(问话最后带啵);

江西上饶:

茅茨(厕所);

米毛(尾巴);

刮篼(缺德);

透湿(湿透);

湖北孝感:

扎实(结实);

浙江杭州:

吊颈鬼搽粉(死要面子);

福建福州:

日头;

天光(天亮);

石头子;

上昼;

年头(年初);

外头(外面);

湖北十堰:

高头;

前头;

后头;

熊人(严厉批评人);

将起来(刚起来);

鬼打架(无中生有的事);

撵上(赶上);

江西萍乡:

门后朝(明后天);

打暴扣(恶心,干吐);

江西宜春:

冇得(没有);

(二)宿松东、西向(沿江)几个地方

宿松称安庆以上为上江,安庆以下为下江。与长江沿岸方言比较,宿松方言与上江方言相似(相近),而与下江方言渐远。宿松人认为下江属吴,上江属楚。由于历史的原因,宿松方言与下江方言词汇很少相同,语音差别更大,而与楚语相近。

安徽马鞍山:

糊里八头;

讨嫌;

拿翘;

搭醤(做事、说话不妥当,脑子有问题);

茅茨;

孩子(鞋子);

江苏南京:

直木笼统;

雷事(来事);

骇人巴沙;

作死(找死);

会花人(会哄人);

作屄怪;

安徽安庆:

嘎公(外公);

嘎婆(外婆);

上人(长辈);

顺手(右手);

反手(左手);

围颈子(围巾);

条把(扫帚);

麻石条(青石条);

茅茨缸(厕所);

房干(房间);

高头(上头);

底哈(底下);

日里(白天);

哈昼(下午);

门朝(明天);

后朝(后天);

飵肉(粉蒸肉);

车身(转动身体);

小包车(小轿车);

机司(司机);

犟嘴(狡辩);

该着(欠着);

上该(上街);

裤兜子(裤头);

不来似(事);

不嘿显(不嘿西、不嘿吊,不怎么样);

无聊(女孩骂男孩常见语);

高低(一定要);

做么司(做么事);

管么事拿出来港(一点小事也拿出来说);

克提跛(塞兰跛);

耳刀(耳朵);

暗淋水(胺淋沭);

暗镜罩(胺镜);

拐子(腿脚不方便的人);

鸡哟(连读)(脚);

光头(男孩子);

暗淋毛(胺咋毛,睫毛);

催子(烧开水的壶);

沓子(拖鞋);

手捏子(手帕);

冻包子(冻子包,冻疮);

背心(脊背);

不好过(不舒服);

夸饼(烧饼);

手抹子(手套);

混子(青鱼);

孬日八西、八不达五(孬日巴哄、孬日巴鸡);

顿死嗯(提起来掼死);

噻嗯一顿(打你一顿);

老子一个巴刷死你(老子一个巴掌刷死嗯);

不照了(不行了);

哈扯、哈吊港(胡说);

不犯着(用不着);

现世(做无自知之明的事);

促寿的(短命的);

一包糟(一把渣,事情搞砸了);

这个伢儿真健(这个孩子真淘气、真调皮);

作孽;

作孽死着;

生怄气(有气闷着不好说);

闷头驴子(做事专注);

讲经(在吃穿上挑剔);

作礼(行客气);

以疯作邪(以疯带茄,装疯卖傻);

打赤袍(不穿上衣);

假马地(装样子);

黑搞(乱来);

翻生(原本甚好的关系闹翻了);

干猴筋(猴子筋);

胡大胡二(稀里糊涂)。

安徽怀宁县:

到呜里弃(到那里去);

这伢子真健(这孩子真调皮);

砍头的(杀头的);

做么事;

打平伙(凑分子聚餐);

告花子(要饭的);

么吊(什么东西);

嘎婆嘎(嫁婆家);

日榴(玉米);

搞鬼(通奸);

后身(身后);

笤把(笤帚);

是么话(是什么意思);

撤嚯(闪电)。

重庆:

咔人(掐人);

喀过来(跨过来);

抻过来(伸过来);

痴过来(递过来);

好多(多少);

要得(好,可以);

宽到(跘到,前脚走过,后脚无意中带在什么物体上);

高头(上面);

伢(读恶啊切)子(孩子);

兄弟伙子(哥儿弟兄);

堂客(老婆);

箩斗(盛物篾器);

戳几(扫垃圾用,宿松也叫戳钵、巴几);

二会(下一次);

硬是······(坚持、强行要干什么事);

乖商着(小孩子很听话);

造孽;

劲蹦着;

撇脱(撇开关系);

出血(付出承受力有困难的资本);

贤惠;

灵性;

挤眉眨眼;

人比人,气死人;

人是铁,饭是钢;

一口吃不成胖子;

冷饭冷菜难吃,冷言冷语难听;

拈起来(掉在地上,东西大叫捡,东西小叫拈);

湖北宜昌:

冇得解(解读改,没办法);

划得来;

站到(站住);

堂客;

冇得菜(请人吃饭的客气话);

找事(找工作);

打下手(做助手);

打赤膊(光膀子);

将将(刚刚);

抓阄(阄读究,宿松读沟。决定事情的土办法);

划子(小船,大船靠不了岸,用划子上岸,作用相当

于水上自行车);

将就滴(马虎一点,凑合一下);

穷得叮当响;

连女人都不如(指责没有胸襟的男人);

很差劲;

敲边鼓;

正儿八经;

吃栗子(弯曲手指,用指节骨敲打小孩);

撇脱;

打补巴子(缝补衣服,打补丁);

巴到(物体出现分离,用胶布之类在上面粘住);

过细(细致认真);

好话说了一箩筐;

打野食(本意是家禽去外面觅食,借喻男人在外面搞婚外恋);

怪不得(原来是这样);

活鬼(嗔怪别人出其不意);

张不到事(既不会张罗情况,反映又不快);

三只手(扒手);

缠不赢;

坏了胚子;

坐到说话腰不疼(指别人在无关自己厉害关系时说不负责任的话);

放狗屁(骂人);

摸蛆(性子缓,动作慢);

翻楸(折腾);

以疯作邪(借机乱来);

帐子(蚊帐);

树秧(树苗);

肉圆子(肉丸子);

团鱼(老鳖);

左以(索性);

抱耳风(腮腺炎);

差火(差一把劲);

鸡公;

烧火(做饭);

稀烂(熟透);

现饭(剩饭);

家门(本家、宗家);

欠着(想着);

湖北荆州:

屙把把(小孩解手);

捅你嬷妈(骂人);

改放后(解放后);

灵性(聪明);

湖北武汉:

老几(那个老几,那个人);

称透(整洁);

打赤膊;

么事;

豆里(里面);

裹筋(几个事绞在一起,变复杂了);

江西九江:

嗯(你);

七饭;

点把(一点点);

孩子:(鞋子);

得凝疼(可爱);

企到(站着);

落雨(下雨);

麻黑(将要断阳光);

(三)与宿松方言词汇意同,字、词不尽相同的:

宜昌:宿松:

扯白撂谎撤泡撂谎

鸡母鸡猫

重庆:宿松:

假巴意思一下假马意思一下

屙料屙尿

清早八晨清早八早

耗子钻风箱老鼠钻风箱

菠菜煮豆腐一清二白青菜煮豆腐一清二白

轮睛鼓眼轮眼鼓睛

晴带雨伞饱带路粮晴带雨伞饱带衣粮

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人多好插田,人少好过年。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吃不穷喝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

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自有恶人收。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自有恶人磨。

福州:宿松:

鸭雄鸭公

犬母狗娘

娘姨姨娘

上海:宿松:

冲一鼻子灰碰一鼻子灰

神兜兜神气兜兜

只会碗里抓鱼只会碗里捉鱼

荆州:宿松:

憨吃吖胀死吃吖胀

(四)大别山南麓西侧鄂东方言

以南端的黄梅、北端的红安县为例,鄂东方言与宿松方言基本一致:

黄梅县:

(1)基本常用字例:

大——读态夜——读呀

鞋——读孩推——读耸

水——读沭火——读虎

半——读夲窝——读科

角——读葛脚——读juo

吓——读骇琼——读群

俊——读进寺——读字

佛——读服射——读啥

(2)人称词例:

你——读嗯他——读喀

母亲——读嗯妈妻子——叫马妈

外公——叫嘎公外婆——叫嘎婆

姐姐——读甲甲叔叔——叫呀呀

弟弟——叫呐呐偷孩子——驮伢儿

(3)天象词例:

太阳——日头闪电——撤霍

下午——哈昼傍晚——断黑

昨天——昨日前天——前日

底下——兜底附近——昂哈

上边——上头下边——哈头

左边——反手边右边——顺手边

(5)物品词例:

鸡窝——鸡畴吊罐——汤罐

馒头——粑背心——背搭

棉鞋——暖鞋高粱——榴削

老鹰——鹞鹰鳖——甲鱼

(6)人体词例:

眼睛——暗睛头发——头毛

裆部——咔裆膝盖——克娄波

小腿——脚管肚脊梁骨——背脊骨

踝骨——螺丝骨肋骨——豆板骨

(7)骂人词例:

短寿的丢尸的

绝蔸的烂俺珠子的

(8)其他

小心点——好生滴坏了——脱着

村庄——屋哈台阶——江策步

厨房——灶哈没有——冇得

估计——默谱生孩子——看伢(尒)

刚开始——抱发市站立——企到

躺下——睏倒睡觉——睏醒

按住——捺倒蹲下——跍倒

不正——咧着做饭——舞饭

吃夜饭——过夜给你——马退嗯

用脚踢人——用脚赃凝吵架——葛捏

吸允——嗦能干——扎扛

实实在在——戳戳实实说话干脆——港哇斩翘

红安县

像——读qiang咸——读含

咬——读袄吃——读七

伸——读抻下——读哈

撞——读仓家——读嘎

砸——读搭敲——读拷

溅——读赞薄——读泊

大——读态晾——读朗

锤——读除月——读热

寻——读晴图——读头

街——读该话——读哇

(2)动态词例:

站立——企到蹲下——跍倒

躺下——睏倒解大便——屙屎

小便——屙尿卧倒——匍到

抽烟——七烟锄草——薅草

背东西——驮东西折断——撇断

转身——车身带小孩——引伢

鸣汽笛——拉喂子房子大扫除——打阳尘

明天——门朝后天——后日

最后——末了开始——嘎势

中午——中时天亮——天光

上面——高头下面——哈头

外面——外头前面——前头

后面——后头中间——中刊

(4)名词例:

婴儿——奶伢自己——自嘎

扫帚——笤帚衣服——衣裳

被窝——被捂小汤勺——挑

瘦肉——精肉膝盖——色兰波

小腿——脚肚子蜈蚣——尼姑虫

青蛙——咔嘛蝙蝠——檐老鼠

喜鹊——丫雀兄弟伙子,姊妹伙子

(5)天象词例:

下雨——落雨下雪——落雪

龙卷风——旋路风下霜——打霜

刮风——起风闪电——撤霍

(6)其他:

又长又瘦——高脚浪哐头晕——头任

出人洋相——出挺子感冒——打脾寒

受惊——着(戳)骇聪明——灵性

老实——本分开阔——敞阳

努力——掼劲知道——晓得

干脆——索性照顾——招呼

分娩——解怀粪池——粪窖

二、宿松方言与赣语的简单比较

关于方言区划分,流行的定论是把安庆地区(特别是太湖、宿松、望江)划入赣语区。下面选几个赣方言有代表性的地区(饶州府辖七县,是“瓦屑坝”移民的主要输出地)一些日常口语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方言词汇作比较:

1.外婆:南昌——阿婆;宿松——嘎婆;

2.调皮:南昌——臭皮,宿松——痞辣;

3.吃晚饭没有:

宿松:七呀么?

都昌:呀根呀莫得?吉安:恰蛮饭里波?

万安:阿能恰麦呀饭?鹰潭:七里呀饭波?

余江:呀饭七远里波?景德镇:晚饭恰得波?

抚州:恰得压饭波?新余:恰里压饭波?

南昌:恰里饭波?九江:七晚饭么?

(只有九江地区的方言与宿松相近)。

4.姑娘:

宿松:女尒儿;

万载:妹子;丰城:妹几;

乐平:妹了。南昌:女崽里;

临川:女仔;修水:姑里;

余江:捏里;鄱阳:妹昵;

抚州:捏了;九江:女伢(尒)儿;

(只有九江与宿松相同)。

5.漂亮:

宿松:齐整;

鄱阳:排场;乐平:齐张;

南昌、新干、萍乡:客气、齐整;

余江:排当、西子;景德镇、抚州:排场;

德兴、万安:标致;

6.螃蟹:

宿松:蟹子(蟹读海);

彭泽:同宿松。永新、吉安:爬怪;

从以上简单比较中不难看出,宿松方言既不属东边的吴语,也不属西边的楚语;既不像北边的江淮官话,也不像南边的赣语。但是,从“四不像”中又可看出她的特点,那就是出了该方言区的十八个县市外,与“上江”(从九江至重庆一江两岸)的语言基本相通。这种特殊现象在全国恐怕是独一无二的。

易中天先生认为,北方方言、楚方言、吴方言,都是“大方言”,因为分别覆盖面都大,原因是,先秦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八百年争锋,主要是在长江以北地区,赣语、闽语、粤语、客家话之所以相对独立在各自区域内,就是因为偏僻、闭塞的缘故。此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随着以后的“五胡乱中华”、“宋室南迁”等社会大变革以及元末明初从北向南、向西南(“山西大槐树移民”),从南向北、向西南(“江西瓦屑坝移民”),从中向西南(“湖广填四川移民”),先秦时期的方言格局逐渐打开,全国汉民族居住地的方言互相穿插,可以说,现在概念中的各区域方言都不是地道的“原装”而是“混装”语言,这种“混装”语言至少是在元代之前形成的。在其“混装货”中,“原装”的成分是多是寡,或者说“混装”语言保持得是否“完整”和持久,那就取决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经济因素。宿松方言区所在的皖、鄂、赣交界处,恰属楚管不够、吴管不够、南越管不着的“三不管”地区,除了一条长江水道,陆路交通十分偏僻,离南京、南昌、汉口、合肥东南西北四个城市都有四百多里,在靠两脚和车马行走的年代,其闭塞程度可想而知。我想,这便是宿松方言特色延绵至今的主要原因罢。

附注:

注1.汉语古调类有入声,汉语各地方言都有入声。1924年国民政府推广的“国语”保留了入声。1956年新中国推广普通话把入声纳入四种声调,一半以上归入去声,三分之一收入阳平,其余的收入阴平和上声。所谓八个音调,是指古调类“平、上、去、入”的“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但宿松方言对有些字的读音按照这八声还是不能全部囊括。(参看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

注2.瓦屑坝:在安庆府各县诸移民族谱中记载不一,有“江西瓦屑坝”、“鄱阳瓦屑坝”、“鄱阳桃花渡瓦屑坝”、“饶郡瓦西坝”、“江西饶州瓦西坝”等不同说法。“瓦屑坝”在今波阳县城西莲湖乡,旧作“鄱阳县”,鄱阳镇为当年饶州府治。当年的瓦屑坝是频临鄱阳湖、近鄱江的集落和水运码头,时过境迁,由于泥沙淤积,鄱阳湖逐渐远离瓦屑坝。当年饶州府人口外迁,在鄱阳湖边瓦屑坝集中,然后登舟北上,一部分经湖口过江,就近入安庆府各县定居,一部分溯江而上,迁入湖北,一部分顺流而下,迁往江下其他省份。由于历代口口相传,瓦屑坝的“屑”字千差万别,如“瓦西坝”、“瓦砌坝”、“瓦家坝”、“瓦集坝”、“瓦渣坝”、“瓦屑岭”、“瓦屑墩”、“瓦燮坝”等不一而足。

注4.陈寿《三国志·卷五十五·吴书十》:“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孙策在寿春,武往谒,时年十八,长七尺七寸,因从渡江征讨,有功,拜别部司马。策破刘勋,多得庐江人,料其精锐,乃以武为督,所向无前。及权统事,转督五校。仁厚好施,乡里远方客多依托之。尤为权所亲爱,数至其家。累有功劳,进位偏将军。建安二十年,从击合肥,奋命战死。权哀之,自临其葬。······子脩有武风······建安末,追录功臣后,封脩都亭侯。······(脩之)弟表封都乡侯。······脩子延,为司马代敖。延弟永,将军,封侯。

注5.中国古代八大移民集散地:

(1)山西大槐树:始于金初天辅年间(公元1117年),延至清乾隆时期(公元1795年),600多年间,自此地移民20多次,其中,明洪武年间移民达10次。

(2)江西瓦屑坝:此地移民发生在明初、中期,系朱元璋取得政权之后。

(3)苏州阊门外:元末明初,张士诚据苏州与朱元璋争衡天下,张士诚兵败被俘,朱元璋“驱逐苏民实淮阳两州”,阊门外围移民集散地

(4)麻城孝感乡:明洪武四年(公元1317年),明将汤和、傅友德率兵入川,灭元末据蜀称王的明玉珍政权,从湖广大批移民到四川(史称“湖广填川”),湖北麻城孝感乡为此移民集散地。

(5)河北小兴洲:小兴州是长城古北口外第一重镇,位于辽东、内蒙古南下北京的交通要冲,是明洪武、永乐年间官方组织的移民集散地。洪武四年,明大将徐达攻克元大都(北京),元顺帝北遁,元朝灭亡。但元残余势力仍屯据漠北,仍对明王朝北疆构成威胁,为屯兵卫戍,同时恢复发展北平地区因战乱破坏的社会经济,多次从燕山以北广大地区向北平附近移民。

(6)广东珠玑巷:位于南雄的珠玑巷,是宋元时期北方移民迁徙岭南(今珠江三角洲)的移民集散地。

(7)山东枣林庄:明洪武年间,移民安徽淮北、濉溪一带;清初,移民关外的辽宁、吉林,加强边疆。

(8)福建石壁村:福建省宁化石壁村,位于武夷山东麓、福建省西隅,北连江浙,南接粤桂,为平原盆地,物产富饶,自秦汉至西晋永嘉之乱、唐末五代、宋室南迁、和明清之际,每当中原动乱,都有大量移民涌入,在此繁衍生息,而后分迁南闽、粤东、台湾及湘桂等地,此地为客家文化的摇篮。此八大移民集散地,六次是官方强制组织,且都发生在600年前的明代,只有两地是因战乱自迁。

注6.胡家题先生注:胡、陈、姚、田最早是一个始祖。胡家从甘肃固原开始分三支南下,一支经山东德州到安徽合肥到徽州;二支到江西南昌;三支到湖南湘潭。我们家是从江西迁松的。

注7.波阳县原名鄱阳县。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春,陈友谅从九江率60万大军向朱元璋控制的南昌发起围攻,朱元璋率20万水军从南京急驰救援。八月底,双方在鄱阳湖展开惨烈的决战,以陈友谅兵败身死、朱元璋大获全胜结束。

注8.江西饶州府,府治在鄱阳县(今波阳县)鄱阳镇,辖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德兴县、余江县、乐平县、浮梁县(含景德镇)。

注9.易中天《大话方言·也谈南方六个方言·之三·赣语》:“楚语和吴语曾被看作同一种方言,而且就叫“吴楚”。这也不奇怪,吴与楚都是“荆蛮”嘛!再说越灭吴,楚灭越,他们也曾统一过,所以古楚语和古吴语是比较接近的。直到现在,湘语和吴语还有不少相同之处。比如“吃”,便都念作“恰”,只不过声调不一样,也就是腔同调不同。父亲叫“爷”,读如“衙”,也一样。从这些蛛丝马迹看,吴语和楚语的关系在历史上很可能非同一般。事实上直到隋唐,吴语和楚语还被看作一种大方言。陆法言说:“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伤重浊。”(《切韵》)陆德明说:“方言差别,固自不同。河北江南,最为钜异,或失在浮浅,或滞于沉浊。”(《经典释文》他说的“河北”,就是“燕赵”;他说的“江南”,就是“吴楚”。颜之推也说南方水土柔和,所以说话声音清而切;北方山水深厚,所以说话声音浊而钝。可见吴楚之同远大于南北之同,南北之异也远大于吴楚之异。要是它们就这么联起手来,南方的方言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注10.《江西省方言区分布》:赣语区62个县,客家话17个县,吴语区4个县,西南官话2个县,徽语区3个县,江淮官话五个市县(九江市、九江县、瑞昌、彭泽、湖口县)

注11.《湖北省方言区分布》:一说四个方言区:河南方言区,四川方言区,江汉方言区,黄孝方言区;二说三方言区: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赣语区。

注12.“六”在地名“六安”中也读lou。

注13.在二郎河一带,有关“洪嘠屋里”的歇后语还有很多,原不知何指。在征求意见中,有我家住二郎镇的同学钱志生先生来字指证,“洪家屋”在二郎镇的葛岭附近,该屋原有洪姓大家,起家的是兄弟二人,一度很是兴隆,晚清后渐衰落,其后裔与钱先生家毗邻,钱先生儿时常听乃父提起,记忆甚真。但我与安庆大学的同邑张洪波教授交流时,他说,许岭、九姑地区也流行“洪家屋“的说法,他小时听老人说,是指东洪的洪家屋。

注14.前后鼻音不分是存在的,如“陈”、“程”,“真”、“正”,“身”、“生”等。但开口呼的韵母前、后鼻音还是分的,如“詹”、“张”,“玩”、“汪”。(从占仲喜先生观点)。

后记

这次私下进行的征求意见活动,前后历两个月,我接触了一百多人。对我来说,是一次洗练、学习、提高的极好过程。我荣幸地领略到了各家之长,从中学到了许多过去没有学到的东西,为我编好此书增添了信心,同时,也增添了隐隐的压力。

在搜集、欣赏各家意见之后,我反复思考,九易其稿,最后确定以宿松方言的“本色”及其“定位”为本书的主旨,全书的三个部分围绕这一主旨展开。诚然,我知道远没有完成自己提出的任务,但至少是提出的一些思路,提供的一些史料、资料,对研究包括“宿松方言”在内的长江中游沿江方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实,所谓“宿松方言”并不只是宿松一家独有,她是本书所列的三省交界、“吴头楚尾”十八个县市的流行语言,笔者只不过是为了叙述方便且从宿松的方言切入而随机取用的一个代名。我在修改过程中,我的怀宁籍同事黄才旺先生看过我的初稿,说宿松方言词汇百分之八十与怀宁相同,并主动地为我写下了一些怀宁的方言口语;为了进一步印证,我又特地请祖籍安庆的鲁令琴女士为我提供安庆方言。鲁大姐忙活了几天,密密麻麻地打印了三大页。这两位老朋友都已退休了。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基于大家都能理解的原因,本书定性为“乡土资料”,不拟作公开发行。书成之后由所有热爱宿松方言的人士共同享有。为之,同乡的民营企业家邓珺、熊结保、吴力伟、尹超、张军、吴江涛、许松国、姚柱中、李勤、张理明、黄永强等先生慷慨资助,得以付梓。

承印的华夏印务(合肥)有限公司的同邑夏学才先生也给予鼎力支持,我的宿松一帮同学和朋友亦为之忙前忙后,我的老朋友宿松新华书店的李必胜先生提供了许多方便。在此一并感谢。

THE END
1.盘点各省对玉米的叫法,真是五花八门!山西山东广东苞谷苞米盘点各省对玉米的叫法,真是五花八门!江西最特殊把玉米叫成包靴,广东叫包秀,福建叫包裹,湖南叫包栗,广西叫包须,安徽,江苏把玉米叫包芦,浙江更特殊把玉米叫成六谷,山东,河北,天津叫棒子,内蒙古,山西叫玉茭子,东北和新彊叫苞米,西南各省和陕西,湖北把玉米叫苞谷!你们那把玉米叫成什么呢?https://www.163.com/dy/article/IKHVRVAM055619CE.html
2.安庆方言攻略当年我在虫虫居论坛发了个安庆方言小辞典,后来数据库换了,居然有个混蛋重发了一遍说是他写的。 赞 回应 viennavirus (求求其是是但马马虎都可终老) 2006-11-02 11:33:09 我原来写的还有灶马子-蟑螂。戳簸-簸箕八五儿-骂人话,形容智商很低八不达五-同上 赞 回应 歌舞升平 2011-05-19 13:48:28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262127
3.安徽安庆经常说的方言有哪些?爱问知识人安徽安庆经常说的方言有:烧锅地::老婆老板――:老公爹爹:爷爷嘎公:外公嘎婆:外婆?https://iask.sina.com.cn/b/sNM0n00Hw8n.html
4.安徽方言江淮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安徽省的江淮官话区,包括淮河以北的怀远县(县城周边),江淮之间的合肥市、滁州市、六安市(除金寨西北部)、淮南市(限东部九龙岗、上窑、洛河等地)、安庆市区、桐城市、枞阳县等县市。 语音特征 1.除怀远、定远、淮南市之外,各地话n与l声母不分。例如:脑=老、年=连、怒=路https://baike.sogou.com/v506522.htm
5.史上最强蚌埠方言发起声来,普通轻柔高扬,方言则硬重低沉。 蒙城方言与普通话部分汉字读音比较2 词汇 情态用语 可——否定(重声)、肯定(轻声) 擦——戏弄、找茬 乖——小孩听话 旋磨——故意闹人 嗲啦——撒娇(嗲发diě音) 磨牙——小孩打闹 唧喂——叫喊(多形容小孩哭闹) 烧包——过分卖弄 迷瞪——睡一会 呓怔——梦呓 https://www.360docs.net/doc/114271089.html
6.安庆枞阳话大全(枞阳方言大全)一起来讲枞阳话枞阳:方言读zēng,普通话读zōng 烧锅地:老婆 背褡子:背心 况高:摔交 痛几:接吻 打搞:打架 排刀:菜刀 六谷锤子:玉米棒 房刚:房间 嵌猫:青蛙 癞癞菇:蟾蜍 燕老鼠:蝙蝠 草狗:母狗 海子:螃蟹 爹爹:爷爷 控告:睡觉 耳叨:耳朵 歇:雪(xue)或血(xue) 劳力:有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832575.html
7.安徽方言分五大区:徽州十里不同音安庆方言像唱戏孟庆惠是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语言学专家。孟老今年已84岁高龄,曾师从我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词典编纂专家丁树声;他花费近30年时间,走遍安徽各县,深入调研各地方言的语音、语法、词汇;他用毕生精力,撰写、出版了多本关于安徽方言的著作。 https://www.ahgrrb.com/html/detail/20200316/200313084956508.html
8.2023年安徽安庆市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16人4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2023年安徽安庆市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16人4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荟萃附带答案详解.docx,(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2023年安徽安庆市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16人4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第1卷 一.重点考核试题(共435题) 1.选择最合适的一项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919/8063121056005133.shtm
9.用有的造句(精选8篇)西南官话较为典型,绝大多数地区n、l同音,当地人区分不出读音的差别。这在部分江淮官话地区,如合肥、安庆、六安等地也同样存在,“拿”与“拉”、“河南”与“荷兰”读音相近。 (五)入声字的去存 普通话是不存在入声字的,而在吴方言、江淮官话、平话方言中都存在。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4vjoi4c.html
10.十项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总结10篇(全文)夏季机收小麦30千公顷、免耕播种技术推广应用0.2千公顷、机械化高效植保技术推广应用0.2千公顷、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2千公顷、林果业剪枝机械化技术1千公顷。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推广工作的投入不足。主要是受到推广经费不足的制约,尚需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及上对农机化推广工作的支持。二是当地特色作物农业机械研发滞后https://www.99xueshu.com/w/filee8ruepjm.html
11.二十四节气古画图!与本人小诗附上以上小诗在腾讯新闻,凤凰新闻,网易新闻,天天快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中国诗歌文学精品,作家美文。分别发表。 在此感谢笔墨天方诗社,感谢方言社长!感谢尹振华老师!感谢关志高,王兴东二位老同学!感谢全体诗友的帮助与支持!感谢我小学闫老师一直的支持与鼓励!https://www.meipian.cn/1jiy1vd0
12.浙江方言分布图:湖州地区人口损失惨重,波及清朝半壁江山如今,在浙北的长兴、安吉等地,苕溪不仅分布着主要的当地方言吴语,而且还分布着许多外来方言岛,如河南话、安庆话、平阳话、温州话、江北话、建德话等,这些外来方言岛的形成与太平天国运动密切相关。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历时十四年,波及清朝东南半部。 太平天国起义定都南京后,为了获得稳http://www.cx150.com/news/show.php?itemid=5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