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调查报告(精选5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言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摘要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是劳动的产物,它和人类社会一起诞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汉语在发展时有统一与分化。不同地方的方言的发展也是会相互影响的,并且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方言有很多变化,特别是我们这一辈,因为小学普通话,虽然说的是川普,但是四川话还是有很大的改变了,如果和年纪比较大的老年人讲话有时候是听不懂他说的名词是什么,这就是方言的变化,当然方言的变化也不只是停留在这一点上,外来词汇替代本地方言,语音上的变化,又增加了新名词等等,我们的方言正在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在寒假期间,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让我了解了我们乐山方言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还有普通话对乐山方言的影响到底在哪。让我对乐山方言的发音,词汇,表意有了了解。

二、关键词:

语言融合,四川方言的变化,语音上的变化,外来词的代替,增加新名词,表意上的变化

三、正文

我国有七大方言,而四川方言是属于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乐山话又是四川方言的一个分支。方言是我们从小到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所直接接触到的语言,但是普通话又是我们所通用的语言,并且已经慢慢在国际上推广了。普通话的推广对乐山话有很大的影响。我发现听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讲话,有些我听不懂,并且对于乐山本土所有的东西,他们的叫法也跟我们说的不一样,这就是方言的发展与变化,其中普通话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不完全是受了普通话的影响,肯定还有其他方言的引入。

一、外来词汇的加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发展,还有通讯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整个地球就成了一个地球村,世界各地的各种不同的事物和东西都传到不同的地方,这些事物的出现,就使一个地方的方言出现新的外来词。

例如,乐山很少下雪,下雪的时候,雪都很小,所以乐山的关于雪的词就只是“雪,小雪,大雪”。但是,北方有时会下很大的雪,所以对很大的雪就称之为“鹅毛大雪”,这个词传到了乐山。

还有又比如说乐山平时刮的风很小,关于风的词就只有,“风,大风”。但是随着发展,比如说“飓风,台风”也传到了乐山。这些是随着外来的东西传进来的。还有一些词比如说“冰箱,微波炉,手机”,这些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事物,也是乐山方言出现的新的外来词。

还有社会出现的一些新的流行的说法,比如说“浮云,神马”,都是新词汇,这些也是乐山方言的新词汇。这是社会形态的发展,还有人们意识改变的结果。

还有一些商业的用词,各种新商品的出现等等,都增加了乐山方言的词汇,这就印证了一句,社会的发展影响方言的.发展。

二、外来词代替了方言词汇。

在调查中我发现,我们这一代对有些词的叫法和我们的父辈和祖辈的叫法不同,这是普通话的推广潜移默化的让我们忘了自己方言对一些事物的叫法,所以就用普通话的叫法了。使方言的词汇变少了,朝着汉语统一的方向发展。

比如说,我们这一代说“彩虹”,但是父辈和祖辈他们说“杠子”,还有我们把“锥杵”叫做“豆杵子”,把“镐”叫做“大锄头”,把“雹子”叫做“雪弹子”,把“蟋蟀”叫做“造机子”,把“上大厕”叫做“改大手”,现在的人都文明了,所以像乐山方言有很多很土的,有些人都不愿意说了。

三、语音上的改变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有很多乐山方言的语音发生了改变,使我们这一代的有写乐山方言都说的不正宗了。听着带着普通话的口音。比如说“岂”改读为“其”,现今学生一般读为“岂”。“摘”一般读为“则”,现今有人也读为“栽”。“紊乱”由“问乱”读成“稳乱”。陨落,由“运落”读成“允落”。

四、词汇表意上的改变

随着方言的发展,乐山方言的某些词汇在表意上慢慢的发生了改变,这是必然的现象,乐山方言在某些词上和普通话的表意完全不同,但是因为普通话的推广,让我们忘了乐山方言的表意,而记住了普通话的表意了。

比如说普通话中的“要求你”的意思是要某人做什么”,但是乐山话中的“要求你”是”不要你做什么事”。

五、本地方言的词汇减少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高科技的东西出现,有些比较落后的东西就没有用了,还有生活改变了,有些东西都没有用了,我们这一代就没有看过,所以就不知道那些东西的名字,乐山方言词汇就减少了。

比如说用来打谷子的“桶”叫“半桶”,我们现在有些人听都没有听过。还有风谷子的叫“风谷机”,现在的人用了联合收割机,就没有用这个了,还有就是“碓窝”,是用来磨花椒面的,但是现在到处都可以买到花椒面了,这种东西在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所以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东西,这个名词有很多人都不知道。

四、小结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初步的了解了我的家乡话的变化,我的家乡话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很多东西都需要我们去保护。但是也要接受这种变化,因为社会在发展,我的家乡话也会随着去改变。乐山方言在语音上的改变,还有外来的词汇代替乐山方言,外来词汇的加入,本地方言的减少。这些都是乐山方言的变化。乐山方言在发展中也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乐山人应该在没事的时候多了解一下乐山的文化特色,保护乐山的方言特色。

调查背景:

方言,不仅是语言,它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总体文明的土壤。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我们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方言背后,蕴含着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精髓,所以,保护方言,是保护文化,也就是捍卫文明。就中国而言,一共分7大方言区分别是北方方言区(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区(吴语,具体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粤方言区(广东、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通用)、闽方言区(福建和台湾省)、湘鄂方言区(湖南话和湖北话)、客家方言区、赣方言区(江西话)构成了以地域为区分的独立方言体系。

日照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山东方言,属于山东话东区中的东潍区,在冀鲁官话中具有代表性。但近年来,随着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深入贯彻实施普通话的推广政策,特别是在学校领域全面普及普通话,导致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逐渐退化甚至消失,有些同学竟然不会说当地的方言,情况堪忧。基于此我小组特组织这次的方言调查活动,并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作为调查地域。

调查目的及意义:

一、团队精神的培养:在这样的一次活动中,同学们那种集体的意识被显著深化,所有成员的动手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时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等等得到了培养。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乃至以后走上社会以后都相当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二、方言具有语言学探究价值,方言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有其生存发展的土壤和基因,是我们民族语言的一种文化表现。我们的目的是了解日照方言的特点及使用情况,找出在其使用过程中的演变规律,以及对于语音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找出保护和传承日照方言的有效措施。同时,我们以“提高专业素养,深化专业知识”为我们的实践的另一目的,以此暑期实践为平台对本专业进行更广泛的了解,了解方言发展状况和趋势,并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通过这些不断开拓我们的眼界,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调查课题:

日照方言的语音、词汇特点及发展现状

20xx年7月16-20日

调查地点: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市区

调查对象:

各年龄段的当地市民

调查方式:

发放问卷、走访询问、笔记记录

调查内容:

调查过程:

二、走访调查。在日照市东港区进行访谈调查,以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段方言使用的`具体情况及采访对象自身所经历的语言演变。在走访中我们边听边记,而且还选取重要内容进行录音。

调查结果:

我们从语音、词汇以及方言使用和发展的现状三方面进行了总结,结果如下:

语音方面

首先,谈到方言,主要在于语音方面与普通话的不同,因此在这里总结几点日照方言在语音方面的属性特征。

(1)中古知庄章三组生母普通话为t、t’、声母的字,日照全境内分两套例如知≠支,超≠抄,声≠生;

(2)中古日母普通话读r声母的字日照读零声母,如人=银,日=益;

(3)古清声母入声字普通话不读阴平的部分汉字在日照方言区中多数也读阴平,例如,北=碑,这主要是声调方面的差异;

(4)分尖团音,尖团合流的情况不明显,例如,经≠精,清≠轻;

(5)吐舌尖,众所周知日照方言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即ts、ts′、s的发音,日照方言变其为齿间音tθ、tθ′、θ;

通过以上的文献资料整合及其日照方言的现状来看,实质上日照方言已经在区分或者不区分这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以前有研究表明日照地区的方言分为两套,实际上现在已经趋向于一套,即不区分,例如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经≠精”是分两套的,并且是区分使用更广,而实际上近几年几乎已经是相等的,也就是不区分。当然了这又要结合日照方言发展变化趋势的原因来分析,但这是我们此次实践活动总结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一、调查背景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成立了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发出了推广普通话的指示。然而普通话的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方言区的人不可能一下子放弃本族语完全接受普通话。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普通话的使用比方言更加方便人们的交流和生活,其优越性愈来愈明显。因此,很多方言区的人逐渐对普通话的某些语音和词汇产生了认可并应用于生活中,一些地方土话也逐渐消失,方言与普通话之间逐渐产生融合。

二、调查目的

了解普通话工作开展以来普通话对四川方言的影响

20xx年xx月——xx月

四、调查地点

四川省xx市

五、调查对象

该地区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

六、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用一系列词组,分别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通一个词的读音与说法。

七、调查内容

在普通话影响下发生变化的语音和词汇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

八、调查结果

九、结束语

在这次调查当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在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下语言的变化。我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推广工作的开展,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将逐渐加深,普通话的普及也将是是必然的。但是这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即普通话的普及与方言文化逐渐消失的问矛盾。无论是国家还是我们个人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并处理好其中的矛盾。

重庆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虽与北方方言区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少自己的特点,在语音、词汇、句式等方面都自成一体。狭义的重庆言子,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

一、重庆话与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差异

(一)、声母

1、在普通话中舌尖后音zh、ch、sh、与舌尖前音z、c、s、读音明显,但在重庆方音中没有zh、ch、sh、这组声母,而是把普通话分别读作zh、ch、sh、和z、c、s、的两组声母,都读成了z、c、s。例如:

例字普通话读音重庆方言音寨zhai

在zaizai柴chai

才caicai诗shi

私sisi

2、普通话有明显的边鼻音l、n之分,而在重庆话中是不分鼻音n和边音l的。

另外,普通话里还有一个舌尖后浊擦音r在重庆方音里一般都读成舌尖前音。如:日、软、荣等字的读音。重庆方音还有将这部分声母相混淆的情况,如下面的例字。

例字普通话读音重庆方音造躁zaocao肇zhaosao纯唇chunsun

吃chiki(万州等地)荣融容rongyong

(二)、韵母

1、重庆方音把普通话中的e韵母,分别读成了o或ê。

(1)、分清0和e

重庆方音中,和g、k、h直接相拼的o韵母,在普通话里很大一部分读e韵母。如:

例字重庆方音普通话读音歌、各、戈、割goge课、科、柯、渴koke

喝、盒、河、贺hohe

(2)、分清e和ê

重庆方音中,ê除了不同f、j、q、x相拼外,其他的声母都可以直接和它相拼。例如:

例字重庆方音普通话读音伯、泊bêbo迫、珀pêpo特、忑tête

2、普通话读üe韵母、uo韵母、ei韵母的字,重庆话分别读成了io韵母、uê韵母和ui韵母。

例如:例字普通话读音重庆方音约、确、学üe韵io韵国、扩、阔uo韵uê韵雷、类、内ei韵ui韵

此外,重庆方音en和eng、in和ing不分,把普通话中的eng韵母读成en,把普通话中的ing韵母读成in。

例如:例字普通话读音重庆方音

根en

en羹eng宾bin

bin兵bing

(三)、声调

二、重庆话与普通话在词汇上的差异

(一)、重庆方言中特有的熟语

1、惯用语

具有重庆地方特色的惯用语指称的大都是重庆最常见的人或物,有的甚至难以在普通话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这类惯用语常用三字格或四字格的形式来表现,相当一个词或词组。如:重庆人称没有根据的、不可信的话为“空了吹”;指说不专业的话为“开黄腔”;指缠着不放手为“扭倒费”;形容得理不饶人的情形为“幺不倒台”,等等。可以看出,重庆方言熟语中的惯用语多是由一两个有特殊方言义的词组成的,如“黄”、“费”、“幺台”等。这些词也成为了该惯用语的灵魂意义,一旦理解了这些词,就能领会该惯用语的意思了。

2、歇后语

重庆方言熟语中的谐音一般多是方言音与普通话之间的谐音,如“瘸子进医院———治脚(自觉)”:重庆话属西南官话,平翘舌不分,于是“治”与“自”同音;而在重庆话中“脚”与“觉”也同音,所以“瘸子进医院”指的就是“自觉”。

3、俗语

重庆方言熟语中的俗语多是反映重庆人民生产生活的短句或韵语,结构简练,如“包包散,包包散,不要婆婆看。”这里的“婆婆”不是指普通话中“丈夫的母亲”,而是按照重庆人的习惯,指的是“奶奶”。重庆方言熟语中韵语的韵脚一般都押重庆方言音,如“老太婆,尖尖脚,汽车来了跑不脱”等。

4、成语

重庆方言熟语中的成语并不多见,但格式固定,熟识度高,如“正南齐北”指南北都周正,形容有规有矩,非常正式、严肃。“一四六九”是用概数表示“大量的”、“全部的”之义,这里跟古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处。此外,重庆的方言熟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詈语,如“龟儿”、“格老子的”、“砍脑壳的”在使用这些詈语的时候,有的单纯是为了骂人,但很多情况下用者表示气愤、欢喜等情绪的方式,有时甚至什么意义都没有,只是一种口头禅。

(二)、重庆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对比

首先,重庆方言中某些名词的词义与普通话相同,但其构词语素却完全不同。

例如:相因(便宜),脑壳(头),摸包儿(扒手),红苕(甘薯),梯坎儿(台阶),包谷(玉米),撑花儿(伞),婆娘(老婆),老汉(爸爸|父亲),堂客(妻子),宝器(傻子),幺儿(儿子),孩子(鞋子),男|女娃儿(男|女孩),膝盖(客西头),y货(次等货)瞎孔(胳肢窝),罗兜(屁股)等等。

其次,某些重庆方言中使用的动词与普通话的动词相同,但词义不同或使用范围有宽窄之分。有时方言中的一个词可以表达普通话中好几个词的意思。

例如:“争”字在重庆方言里除了具有普通话的“争吵”之义外,还有“你还欠我几块钱”的意思,如“你还争我几块钱”。在重庆话里“巴”常作动词表示“粘贴”,但在普通话里“巴”字做动词就不能表示“粘贴”,最多只能表示“紧贴”、“黏结”等近似义。装牤(māng)(装傻),舌老(丢失了),摆龙门阵(聊天),告哈儿(试一下),杀鸽(结束)哈脊跟儿(挠痒),达扑爬(摔跤),痴过来(伸过来),空了吹(不可信)拎菜(夹菜)冒皮皮(说大话的人),等。

再次,一些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

例如:清早八晨(形容很早)、背时(活该)、白兹八兹(无缘无故)、归愈(整理好了)、不摆老(不得了了)、葩(软)、死皮赖股(耍无赖)、刁助(故意)、硬笞夺棒(说话生硬)、短处处(形容很短)、莽粗粗(形容很傻)、黑区麻空(形容很黑)、估倒起(蹲下)、悄悄咪咪(悄悄)、对穿对郭、哈起一砣(形容人很傻)撇脱(容易)。

指示代词:嫩个、朗个、勒个、高头:上面、颠颠儿:顶端、当门语气助词:撒、球、斗是、要得、迈、哈、对头。

此外,在重庆,有种饮食教稍午,有种掩饰叫不存在,有种工具叫戳机,有种食品叫蒲裙,有种失望叫哦货,有种批评叫洗刷,有种佩服叫幺不倒台,有种职业叫棒棒有种支援叫扎起,有种幸灾乐祸叫该背时,有种舒服叫巴适,有种结束叫杀郭,有种炫耀叫柯德平,有种人他豁得转,有个东西叫雀雀,有种肯定叫儿哄,有种停顿叫刹一脚,有种穿着叫光巴抖,有种吃货叫饭吧托,有种不耐烦叫少批跨,有种执着叫扭到费,有种人他黑弯酸,有个地方称为卡卡国国,有种家务叫杀贴,有种动物叫除扇,有种人叫戳锅漏,在重庆有种麻老虎她不咬人,只会让男人的耳朵趴……一些搞笑的重庆歇后语:

半夜吃桃子——拣倒粑的捏,老太婆吃腊肉——扯皮,擀面棒吹火——窃不通,十五个驼子睡一床——七拱八,冬瓜皮做帽子——霉起灰(霉透顶),菜园坝的老鸹——飞起来吃人,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解放碑上的钟——群众观点,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好吃街的板栗——现炒现卖叫花子守马路——坐倒找钱,十字街口迷了路——不是(识)东西,落雨天不带伞——精灵(经淋),驼子淋雨——背时(湿),老太婆打呵嗨——一望无涯(牙)。

三、重庆方言与普通话语法上的不同重庆方言疑问句与普通话的差异

(一)、是非问:普通话的是非问句结构与陈述句基本相同,其一般标志是:有显著的上升语调,有专用的语气词/吗、/吧等(不能用/呢),可以用点头、摇头回答,也可以用/是、嗯或/不、没有作答。有时/吗也可以省略。重庆话的是非问,大都不用语气助词/吗,而用/嗦、啥、哈、唛、哇,常有揣测的意义,有的带有肯定的语气。例如:

重庆话普通话

(1)你晓不晓得这件事?你知道这件事儿吗?

(2)你去不去参加校运动会?你去参加运动会吗?

(3)那篇稿子还可以啥?那篇稿子还可以吧?

(4)我帮你选的衣服还行啥?我给你挑选的衣服还可以吧?

(二)、特指问:普通话的特指问是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几等)代替未知部分的疑问句,说话者希望对方就未知的部分(疑问代词)作答复,句子要用升调。例如:

(1)谁让他到这里来的?

(2)你什么时候去学校?

(3)现在几点钟了?

重庆话里的特指问和普通话的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疑问代词的使用上。

(三)、选择问:选择问是提出两种(或几种)看法,希望对方选择一种来回答。选择问常有两个分句,常用/是和/还是相呼应,常用语气词是/呢、啊。例如:

(1)今天是他的生日,还是他妻子的生日呢?

(2)你是学生不是学生?(或)你是学生不是?

重庆方言中此类选择问的语序与普通话不同,普通话的/vp+否定词+vp或/vp+否定词,在重庆话里则是/v+否定词+vp。而且重庆话选择问很少用语气助词/呢,通常可以不用,要用的话,有/哟、嘛、哦、哚、噎、喃等例如:

(1)今天是他过生,还是他老婆过生(哦/哟/嘛)?

(2)你是不是学生(哟/哦/哚/喃)?

(四)、反问句

普通话常常用/难道是/难道不是来表示反问,用语气词/吗。重庆话里通常用/未必、/莫非、/硬是、/默倒(/以为之义)等副词,语气词有/嗦、唛、哟、哦、喃、哎等。有很多时候不用反问副词,靠说话中的重音体现肯定否定,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例如:

(1)未必/莫非你敢打我唛?难道你敢打我吗?

(2)你以为我硬是不懂哟?你以为我真不懂吗?

(3)默倒就把我按下去了嗦?以为就把我弄下去了吗?

(4)这样的话哪个不会说哟?这样的话谁不会说?

(5)说这些啥子用喃?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

四、总结

重庆方言随着不断的发展变化,除了在语音上与普通话的差别较大以外,更突出的是还存在着大量的方言词汇。而现在我们所说的重庆方言,主要是以重庆主城区方言为主。

一、调查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遵化方言受普通话的影响越来越大,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比较分析研究遵化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对于遵化人说好普通话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调查的背景

遵化是北方地区,北方方言相互融合,影响和丰富了方言的内涵。遵化方言发展到今天是与北京方言,特别是东北方言的影响分不开的'。据史书记载,公元280年,西晋统一中国,唐山为北平郡、辽西郡所辖,原居住在燕山北麓的鲜卑人开始南迁。到了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不勒建立后越,南迁的鲜卑人更加多了起来,长城以南地区,曾有鲜卑人独立的村落。这时民族文化出现了一次大融合,地方语言也相应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变化。元末明初,冀东战乱,来自山东地区的唐山人因生活所迫,举家东迁,流落东北,与唐山建立了往来的通道,长期的联系,东北的风土人情、方言习惯流传到唐山,也融入遵化的语言之中。明太祖元年,内蒙、山西、浙江一带大量向冀东移民,屯田开荒,移民屯田住地叫屯。

另外,清朝以后,大批满族人进关,随着历史发展,满族语言逐渐被北方方言所融化。唐山、遵化属于八旗子弟的封地,尤其是清东陵的建造,遵化、玉田满族后裔在当地繁衍起来,统治阶级代表的满族风土文化很快占据了这块土地。与津、京接壤,交流京城语言,对唐山语言产生了很大影响。当然影响最大的是遵化方言。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遵化方言。

三、调查对象

遵化的父老乡亲、街坊邻居

2013年四月、五月

五、调查内容

在遵化,有相当数量的方言土语,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现将遵化方言中,与普通话有差异的常见土语选录如下,并与普通话词语进行对照比较。因为有的方言土语,在普通话中没有相应的词语,所以只有采取释义法,有些词语很难做到十分准确。

六、调查结果

遵化方言的特色

河北省遵化市地处京津唐三角区之内,北倚长城,东通辽沈,西望京畿,南临津唐。遵化方言是汉语冀鲁官话区保唐片蓟遵小片的代表方言。遵化方言的语音系统以声调调值最具特色:

(二)连读中,四个声调都发生前字变调,阳平、上声、去声都有逆异化变调。阴平与阳平连调调值具有较强的一致性,阴平与阳平自古至今的错综关系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

(三)轻声超音段特征的变化引起音段特征的变化,韵母央化、声母浊化是重要的表现形式

(四)儿化韵卷舌化,无鼻韵色彩,儿化韵类比普通话少,涉及的词语类别比普通话宽泛。动态助词“了、着”,介词“的”轻声化后与前接动词合音,卷舌化,是儿化的泛化形式,我们称其为类儿化形式。

THE END
1.#山东玉米还叫什么#山东玉米在方言中有多种来自乐活犇羴鱻#山东玉米还叫什么#山东玉米在方言中有多种称呼,主要包括: 棒子:这是华北地区的常见别名,尤其在山东被广泛使用,这个名称中的“棒”字代表了玉米的形状,而“子”字则代表着玉米本身的颗粒小、呈圆形的特点。 https://weibo.com/6148570715/OuCtBDbi7
2.山东临沂方言大全玉米面粥日" 7、;面子胡豆"。面疙瘩汤日"面鼓渣汤”或“面鼓汁子”。甘蔗日"甜杆"。煎饼日粘宁。馒头日“馍馍”或“悖悖”。蛇曰"长虫"或"长春"。狼曰"麻虎""猫猴子"。蟋蟀曰"看家狗子"。泥纵曰"泥了狗"(migou)O螳螂曰"当郎"。蜻蜓日"听听"。蚂蚱方头者曰"蹬楼山",尖头者曰"聋拉甲"。麻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0455686.html
3.里的形容词方言沂蒙文学“着调”一词也是北方常用,某年春晚的相声《瞧这俩爹》里,就有“不着调”(buzháodiao)一词,沂蒙人也常用这个词,但读音为“不着调”(buzhàodiao),沂蒙人喜欢对人作评判,如果这个人行为不合规矩,就会被人说成“不着调”。 “好样的”在沂蒙方言里叫“好货”,例如“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搞体育好货。”http://www.ymrw.net/wapNews.asp?dataID=1094
4.语言汉语官话中原官话兖菏片菏泽方言:菏泽方言ylbtech-语言-汉语-官话-中原官话-兖菏片-菏泽方言:菏泽方言 菏泽市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包括牡丹区、巨野、郓城、鄄城、单县、曹县、成武、定陶区、东明等9个县区, 属鲁豫苏皖四省交界,其方言属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兖菏片(郑曹片)。 1.返回顶部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0610755/article/details/97856624/
5.晋语简介晋语片区地图晋语的八大方言→MAIGOO百科方言点 本词 本词读音 分音词 分音词读音 山西太原 绊 p 薄烂 p l 河南获嘉 摆 pai 卜来 p lai 陕西延安 绊 p? 不烂 p l? 从上列例词看,晋语分音词的一般构成方式如下。分音词的第一音节与本词双声,分音词的第二音节与本词叠韵。大多数首字韵母为https://m.maigoo.com/citiao/220404.html
6.陕北胶东和广府方言的相似?(盘龙卧虎高山顶)剧评感到陕北方言和胶东方言有些相似之处,是听到陕北方言说“去”的读音是ke ;没事 读(末事)moshi;吃饭叫逮饭;债务叫“饥荒”,等等。网上搜索了一下有关资料,果然有人这样说:“胶东方言何以与其它山东方言有很大差别?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了胶东方言可能的来源。有一次碰到一个人,听到他讲话以后问他是否烟台人,因为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4922874
7.胶东方言考/瓜齑,黏粥和葱嫩黏粥,在这里特指玉米面糊糊。粥,胶东话念zhu,为什么要念 zhu而不念 zhou,这是胶东方言的特点。 为了佐证这个粥字的读音,我又查到了另一个该读 zhou而读zhu的词——轴子。 胶东地区盛行除夕这天,在家里挂“轴子”的习俗。所谓挂轴子,也叫挂家谱,就是将祖先的名号写在纸上,悬挂在家里最重要的位置,用于家人https://www.jianshu.com/p/700e32c90085
8.这些新昌方言你懂吗?港友整理的这份注释让你一目了然50 阅后一顶!收集编辑方言,只是我的爱好而已。虽然读者不多,我还是要写完成。谢谢!https://www.zjxc.com/thread-4570092-13-1.html
9.嚼仗嚼人正在消失的邳州方言文化邳州家里的鸡鸭少了一只,地里的玉米被谁偷掰了一片,风言风语传到了耳朵里气不过的妇女就会选择晚饭https://www.pzxxw.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3905
10.知书达礼的读音,拼音是什么,知书达礼怎么读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https://www.shuashuati.com/ti/35dbbc0c49413d68e759106c83cc29fe.html
11.山东临沂方言大全20240509210612.docx内容提供方:mph 大小:16.32 KB 字数:约2.65千字 发布时间:2024-05-13发布于上海 浏览人气:44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山东临沂方言大全.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509/6053035100010130.shtm
12.桓台方言就拿淄博桓台方言、歇后语和俗语来讲,地方文化就十分丰富。 桓台县属山东省淄博市,位于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的结合地带。据考古发现,桓台在很早就有人居住,古属齐国,因境内曾有齐桓公戏马台而得名。桓台人朴实、聪明、风趣、幽默,在长年的社会活动中,形成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桓台方言、歇后语和俗语。据说日本鬼子在桓台https://www.meipian.cn/33s34phl
13.方言在线翻译(通用11篇)综上所述, 我们与其探讨文学方言的可译或是不可译性, 不如先认可文学方言翻译的异质性, 在翻译中, 对于有特殊含义的方言采取杂合的翻译手法, 对于某些如读音方面的信息有所丧失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需要尽量保留其异质因素的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韩子满.文学翻译与杂合, 中国翻译, 2002年第三期. [2]张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ks839rr.html
14.山东民俗分区山东方言内部存在不少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有学者根据各地方言特点,把山东话分成两个大区:西区、东区;四个小区:西齐区、西鲁区、东潍区、东莱区。 西区69个县市,其中西齐小区42个县市:济南、历城、章丘、长清、平阴、济阳、沾化、利津、广饶、博兴、桓台、淄博、邹平、高青、滨州、无棣、乐陵、http://fcmjb.com/Item/Show.asp?m=1&d=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