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中医食养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遵从民以食为天的理念,将饮食与健康紧密结合。食养之法起源于中医对食物的认识,经过漫长的生活实践与积累,从先秦到明清,历代医家、养生家撰写了许多著作,其中不乏有关食物的描述。食养的概念最早由《黄帝内经》提出,主张“药补不如食补,以食代药”的理念。

2019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疫情还在逐渐扩大,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本文从中医食养角度谈谈如何增强人体抵抗力。

1.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即精、气、血、津液及人体对外环境适应的能力,“邪”即“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如风、寒、暑、湿、燥、火、疫气、痰饮、瘀血等。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气血充盈、组织结构完整无损、功能活动正常,则邪气自然无隙可乘。邪气即使侵入机体,由于正气未衰、抗邪有力,能驱除邪气或抑制邪气,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稳定,即“阴平阳秘”。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是人体阴阳平衡、身体健康之最佳状态。反之,“正不存内”则邪气乘虚而入,正邪相争,由于“正不存内”而不能胜邪,邪胜正负,从而阴阳失调,引起疾病。人体内各种器官与组织的整体机能低下,表现为精神萎靡、身倦乏力、心悸气短、食欲不振或腰疼腿软、肢冷畏寒等。中医的“正气”与现代医学的“免疫”两者异曲同工,都起着抵御病邪、防病保健的作用。

2.中医重视“治未病”

滋养正气,未病防治。中医非常重视“治未病”,而治未病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饮食的滋养作用。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其所著《千金要方食治篇》中指出了食养在祛邪与扶正方面的重要作用,如其所言:“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提出了“食疗为先”的观点。元代御医忽思慧将调养饮食定为养生首务,指出:“古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故重食轻药。”他在《饮膳正要》中认为,五味调节五脏使气血平和,精神健旺则心有所定,邪气不可伤人,寒暑不得袭人,人乃安和。提倡用饮膳调养人体以保养气血五脏阴阳平和,正气充足,以抵御疾病的发生。

3.推荐使用食药同源物质

许多中药具有扶正,提高机体免疫的作用。食药同源在我国具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有365种,分上、中、下三品,“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120种上品现在依然作为食药同源物质使用的有19种,包括菊花、薏苡仁、山药、决明子、肉桂、枸杞子、茯苓、酸枣仁、橘皮、槐米、槐花、柏子仁、大枣、芡实、蜂蜜、阿胶、莲子、黑芝麻、甘草[1,2]。

细胞实验研究显示食药同源物质甘草、山药、决明子、鱼腥草、香椿叶对SARS-冠状病毒具有干预作用,提示其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可能具有干预作用[3]。

食药同源物质所含多糖、苷类、生物碱类等成分具有免疫活性,现代实验研究提示灵芝、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梅、甘草、玉竹、白芷、白果、白扁豆、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余甘子、佛手、阿胶、大枣、罗汉果、金银花、鱼腥草、枸杞子、茯苓、桑葚、桔梗、益智仁、黄精、蒲公英、酸枣仁、鲜芦根、薏苡仁、藿香等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中医强调“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正常的睡眠对机体免疫力非常关键。现代研究表明,食药同源物质酸枣仁、甘草、百合、乌梅、佛手、阿胶、益智仁、莲子、龙眼肉(桂圆)、牡蛎、大枣、茯苓、桃仁、桔梗、黄精、紫苏、葛根、藿香、薤白等在改善失眠方面应用较多。

4.“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平衡膳食模式

《黄帝内经》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种“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全面平衡膳食模式,现在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强调食物多样化、平衡膳食。

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了预防新冠肺炎食疗方[4]:

1.扶正银花粥

(1)组成与剂量

黄芪5g、薏苡仁10g、草果2g、佛手5g、金银花6g、粳米100g

(2)制作及用法

将黄芪、金银花用适量水浸泡30分钟,砂锅或不锈钢锅煎煮,大火煮开,文火煎煮25分钟,加入佛手、草果再煎煮10分钟,去渣取汁。药汁中加入粳米、薏苡仁,浸泡30分钟,大火煮开,文火煮30分钟(久煲更佳),煮作粥食;或可依据个人口味,可加入少许砂糖或冰糖,或临熟之时加入少许食盐,搅和匀。温食。

(3)适宜人群

素体虚弱,容易感冒者,以容易倦怠乏力,运动后加重为主要指征。

(4)注意事项:舌苔黄厚腻者慎用;孕妇禁用。

2.杏银菊花茶

金银花9g、菊花6g、杏仁6g、薏苡仁12g、陈皮6g(此为成年人1日用量)。

薏苡仁用水浸泡一夜,加入其余4味,加水,大火煮开,文火煎煮10分钟后,将药汁与药渣灌入大小合适的暖水瓶或保温杯中,随取,温饮代茶。亦可分2份,用开水冲泡2-3次。可以连续饮用3-6天。

素体湿热者,以舌苔黄厚腻,或大便粘腻不爽为主要指征。

(4)注意事项:平素怕冷,或少苔,或大便中有明显不消化物者禁用;孕妇禁用。

5.春季养生

一年四季有寒热温凉之别,食材性能亦有清凉、甘淡、辛热、温补之异,故食养宜顺应四时而调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符合四时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元代宫廷御医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有言:“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治其寒。”

春季,天气由寒而暖,阳气升发,万物复苏,如《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肝与春季相应,故春季宜多食平肝、滋养肝阴之品,为防肝气过往,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饮食推荐:

(1)宜食辛甘温之品以养阳。春季万物生发,机体的代谢开始增强,辛甘之品可发散为阳以助春阳,温食利于护阳,故宜食用辛甘温的食物,忌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之物。推荐食药两用物质:郁李仁、益智仁、紫苏等;普通食物:芥菜、葱、荽、枣、花生等。

(2)宜食甘味之品以养脾胃。《千金要方》曰: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推荐食药两用物质:白扁豆、百合、红枣、赤小豆、蜂蜜、枸杞子、决明子、菊花、龙眼肉、薏苡仁、山药等;普通食物:荞麦、空心菜、栗子、榧子、胡桃核、栗子、核桃、南瓜、牛肉、葵等。

(3)宜食味淡之品以滋阴。春季饮食易清淡,推荐食药两用物质:百合、莲子、山药、枸杞子等;普通食物:香椿、春笋、豆芽、蒜苗、菠菜、莴笋、胡萝卜、菜花、圆白菜、柿子椒等。(李洪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THE END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素问》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是对饮食养生的重要定义。日常饮食坚持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和四气五昧的合理搭配,且不偏食、偏嗜,不过食、暴食患病时以“热症寒治”、“寒症热治”为原则选择饮食,是https://www.meipian.cn/17xnbkgn
2.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339987”推荐,来自《长期喂果蔬致18个月大的孩子饿死,美国一素食主义者妈妈被判谋杀等6项罪行》评论区,标题为观察者网用户_339987添加】 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庄子在《逍遥游》里提到神人,他们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可见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796330
3.养生保健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pdf4页养生保健|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pdf 4页内容提供方:199***2173 大小:330 KB 字数:约2.66千字 发布时间:2024-10-14发布于宁夏 浏览人气:4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养生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011/6051215022010232.shtm
4.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五谷为养五畜为助五果为益五菜为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五谷为养、五畜为助、五果为益、五菜为充。()A.正确B.错误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dcf5fefcba8346b6b74ecc460be95edc.html
5.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菜:“五菜”是指各类菜蔬,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菜蔬种类多,根、茎、叶、花、瓜、果均可食用。它们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讲究膳食平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5389081/
6.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 “五谷: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https://www.jianshu.com/p/f650172a9b41
7.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A.正确 B.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5fe802c758f8439db952368957b339ff
8.“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到底是什么意思?160首页 关注我们 返回 许建阳 主任医师 深圳大学总医院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到底是什么意思?-健康160网# 点赞 0 留言 暂无留言 发送 https://weixin.91160.com/h5/register/doctor/doctorSayDetail.html?id=289887
9.《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合理膳食【试题参考答案】《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合理膳食,能提高免疫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卷题库站http://mtiku.zujuan.com/map/question-54567886.shtml
10.“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出自()这是一个关于黄帝内经 补益 中医护理学的相关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答案是什么,“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出自()A.《黄帝内https://www.jhq8.cn/daan/2022/01/830929.html
11.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docx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本文简介:五畜:狗,羊,牛,鸡,猪。五果化了,造成脑萎缩了。过去发面用碱,面是酸性的,用碱把面给发了,此时此刻都用酵母了,酵母里头含铝和铅是最多的,发出来的馒头那个白啊,吃的都得老年痴呆了。铅是美白的,化装品里都含铅。别老吃馒头、面包这些发面的食物。 https://www.taodocs.com/p-679052849.html
12.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集数:1 相关推荐 05:47 倒着拿也不会掉的“荞麦果冻”、养生 1172播放 03:04 晚餐给自己做的五圆蒸鸡,还有洋芋搅 1092播放 01:44 都说来潮汕一定要吃粥,一个玉米就能 1499播放 02:15 宋朝传承至今的甜品做法,74岁大爷 523播放 04:https://open.163.com/newview/movie/theater?pid=RHU1V28GG&mid=YHU1V28H6
13.《内经·经向》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搜题找答案>11864旅游文化与民俗旅游试题答案>试题详情 【题目】《内经·经向》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___的传统。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18455944.html
14.“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最早的平衡膳食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结构。()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皇帝内经?素问》提出的配膳原则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古代学者平衡膳食有完整而科学的论述《黄帝内经》《学向篇》中阐述有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https://www.xilvlaw.com/souti/zhiye/9CFBDA2A.html
15.“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出自《黄帝内经素问B.五谷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养 C.五谷为养,五果为益,五畜为助,五菜为充 D.五谷为充,五果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助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出自 A 《黄帝内经.素问》 B 《本草纲目》 C 《千金食治》 D 《太https://www.shangxueba.cn/wangke/WQ4QY7Y3.html
16.《黄帝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黄帝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含义https://www.shangxueba.com/pufa/N4UD6VWM.html
17.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7,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https://www.yulins.com/yulu/04140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