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对大宗商品价格和中国能源供应的影响

俄乌冲突对大宗商品价格和中国能源供应的影响

王永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日发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6%,较1月份预测值下调0.8个百分点。IMF认为,由于俄乌冲突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价格压力不断扩大,2022年,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预计为5.7%,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率预计为8.7%

在供应不足和强劲的市场需求推动下,全球大宗商品也确实正掀起新一轮涨价潮。4月18日,美国天然气、玉米期货双双突破8美元,刷新多年来新高。此外,黄金、原油、工业金属等商品价格也普遍上涨。

大宗商品的疯狂行情何时才能结束?腾讯原子智库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王永中研究员。王永中认为,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供给出现短缺,而美联储货币政策有抑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大宗商品价格会不会继续大幅上涨,需要看美西方对于俄罗斯能源的制裁是不是继续升级。

一、俄乌冲突加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王永中:基本上是这样。大宗商品具有商品、金融和地缘政治三重属性,从而大宗商品价格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供给和需求;二是大宗商品由美元计价,会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和美元汇率的影响;三是地缘政治因素,比如俄乌战争和中东地区的冲突等。

在地缘政治方面,俄乌冲突是影响大宗商品最为重要的因素。虽然俄罗斯本身经济规模并不大,但它是能源超级大国,是第三大原油生产国,第一大石油产品出口国,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第三大煤炭出口国。另外,俄罗斯也是重要的粮食出口国。所以俄罗斯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地位非常重要。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禁止进口俄罗斯的石油,西方国家企业抵制俄罗斯的石油。欧洲如果不购买俄罗斯的能源产品,就要去抢非俄罗斯的能源产品,对其他国家的产品需求急剧上升,必然造成俄罗斯的能源供给过剩,但是其他国家能源产品供给短缺,导致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能源产品之间存在大幅价差。俄罗斯则只能以较大的价格折扣销售能源产品,目前它的乌拉尔原油和布伦特原油的价差30美元/桶左右。

另外,美欧的制裁还包括禁止向俄罗斯出口先进的能源生产设备和技术,禁止对俄罗斯进行新的投资,甚至要求企业撤出俄罗斯,油服公司也纷纷撤出了俄罗斯市场。从而,俄罗斯的油气行业获得技术和资本设备的能力减弱,产量也会减少。同时,俄罗斯的港口和航运企业被制裁,其船只不能到西方国家的港口,西方国家的船只也不停靠俄罗斯黑海的港口。不过,粮食、药品等人道主义物资除外。这样造成俄罗斯的货运不出来,即使通过其他方式运输,也会增加很多成本。

这样,从供应端到运输链条都加大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这显然是美西方制裁俄罗斯的人为因素引起的。

原子智库:现在有机构分析,预计大宗商品还会在现在的基础上再上涨30%到40%,您觉得会有这种可能性吗?

王永中:这主要要看欧洲对于俄罗斯能源的制裁是不是升级。俄欧之间互为最大能源贸易合作伙伴,欧洲45%的天然气、30%左右的石油和40%左右的煤炭消费需要从俄罗斯进口。现在欧洲要大幅削减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产品,就需要增加从其他地区进口能源产品。这很难!

欧洲要想找到替代供应方,就必须加价购买。天然气贸易大部分是长协价,欧洲现在必须按照现货价格高价买天然气。同时,欧洲减少俄罗斯能源产品采购,俄罗斯可能也会考虑将能源产品转售到其他地区,如亚洲,但在短期这也比较难,一是需要基础设施,二是进口国会面临来自西方国家的压力。也就是说,其他国家可能会增加进口一些俄罗斯的能源产品,但是不可能在较大程度上替代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需求规模。

这样的情况下,俄罗斯很大一部分的油气是无法出口的。这会导致全球油气供给减少。能源是在大宗商品中最重要的部分,能源价格上涨必然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全线上涨。

另外,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乌克兰是欧洲的粮仓。虽然目前美西方对俄罗斯的粮食部门还没有施加专门的制裁。但是由于金融制裁、运输制裁,俄罗斯想对外出口粮食,难度也增加了,成本会大幅上升。因为军事冲突,乌克兰的粮食产量可能要减少30%-50%,乌克兰的小麦、玉米等谷物产品出口的减少,也会导致国际粮价上涨。

这一两年,粮食安全非常重要,粮食紧缺可能会导致非洲、中东等地出现比较大的人道主义危机。在美西方对俄罗斯制裁升级、乌克兰粮食减产严重的情况下,能源和粮食价格高位波动非常正常。目前,全球粮食危机还没有真正显现出来,各国都有粮食库存,还有余粮,更大的问题是几个月以后,如果夏粮、秋粮的产量没有跟上来,青黄不接的时候价格会大幅度上涨。

原子智库:现在乌克兰那边应该是播种季,这一季的粮食如果不能准时播种,收割的季节农产品和粮食价格就会有明显的波动反映?

王永中:对。现在已经有影响了,据说已经至少有30%左右播种面积减少。

二、PPI上涨必然传导到CPI

原子智库:美国现在迫于通胀的压力,已经开始加快加息节奏,并且启动缩表,美国的货币政策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有什么样的反映?

王永中:总体上来讲,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会使得大宗商品价格有下调的压力。现在至少会减缓价格上涨的势头。不过,当前俄乌冲突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最为重要的影响。欧洲的能源供应短缺和全球粮食供应紧张,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大部分抵消掉美联储货币政策效应。

原子智库:近期国家层面多次提到保障能源稳定供应,中国目前能源供应是不是也存在比较大压力?

王永中:压力显著上升。中国能源禀赋的特征是富煤、贫油、少气。中国石油需求大约有73%左右靠进口,天然气大约是43%左右,煤炭也有10%左右的进口需求。这么大量的进口需求,在国际价格不断高涨的情况下,进口成本也会显著上升。现在国际市场上液化天然气的现货价格非常高,如果按照热值换算成石油价格的话,已经相当于三四百美元一桶了。

这种情况下,国内能源进口成本会大幅上升,尤其是我们的整个经济结构是以制造业为主,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还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一天的石油进口成本便达到10亿美元,一年大约需要支付五六千亿美元的能源进口成本,成本非常高。

因为进口量大,国内的保障水平比较低,所以,我们会有非常大的保供压力,能源涉及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工业生产等各方面。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对国内的物价会有很大的影响。

俄罗斯和中国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俄罗斯被美西方制裁,中国也面临着不小的“选边站”压力。在当前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下,中国不太适合大幅增加从俄罗斯的能源进口,维持大体稳定是最为稳妥的做法。虽然中俄的能源贸易很重要,但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科技、工业品贸易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平衡。当然,目前欧洲还没有对俄罗斯的能源产品实施全面制裁,还在继续从俄罗斯大量购买能源产品,他们要求我们大幅减少进口俄罗斯能源显然是无理的要求,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原子智库:据说还在特朗普任美国总统期间,在中美贸易谈判中,中国曾签订了比较大额的天然气进口合约,这样的进口合约对今天的中国能源现状有什么作用?

王永中:目前,中国进口的天然气70%左右是长协价,主要以国际基准的油价或天然气为参考价格。中国和美国之前签的一些天然气购买协议,属于长协价,基本上是以美国亨利中心的天然气价格为标杆,再加上额外的差价。在当前LNG现货价格高企的情形下,中国前期采购的长协天然气价肯定比现货LNG价便宜很多。这很正常。LNG现货价波动性大。在供给过剩时会大幅低于长协价,但在需求旺盛时又显著高于后者。中美签订的长期天然气购销协议客观上有利于保障中国的天然气供应安全,也为美国企业提供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市场。

王永中:中国是最大的能源、矿产和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国,金属矿产的进口量至少占了全球一半。进口大宗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的上升,直接传递到工业品导致PPI价格上涨。目前这种价格传导过程还会持续,因为在外围原材料价格还在上涨,运输成本也还在大幅度上升,这种输入性的通货膨胀还会继续。

原子智库:现在已经有一些声音比较担心CPI的上涨压力了,这两年中国的CPI一直维持在相对比较低位的水平。刚刚公布的3月CPI数据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CPI的后续走势,会受到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吗?PPI会加速向CPI传导吗?

王永中:肯定会。交通和能源成本是CPI的重要构成部分,成品油价格上涨肯定会影响交通成本。从居民的日常生活成本角度看,虽然国际天然气价格上涨时,国内居民部门的天然气消费价格采取固定价格,居民部门的电力价格也没有上涨,从而,天然气和煤炭价格的变动没有传递到CPI,但是非居民部门,像企业天然气价格就会大幅度上涨,煤炭价格上涨,企业电力价格也在大幅度上涨,这样的话就会推高企业的成本,最终会传导到居民消费端。

从粮食看,国内的口粮是绝对安全的,水稻、小麦的价格虽然有上涨,但比较稳定。玉米的进口量比较大,油料完全需要依赖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最后传导到国内居民端,就一定会受到能源、化肥、农业生产资料等价格上涨的影响,造成粮食成本上升,消费者价格也就必须得往上涨。

要想平抑油价,美国还需要采取一些更多的可持续性措施。比如增加美国国内的油气产量、达成伊核协议、劝说沙特等OPEC国家增加产量,慢慢填补俄罗斯石油出口减少的市场空缺。只有这样,国际石油市场供应短缺问题才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

(本文发表于《原子智库·腾讯新闻》,第566期,2022年4月21日。)

THE END
1.今年夏天我国粮食会涨价吗?对于我国今年夏天粮食涨价的问题,从目前的粮食市场行情来看,粮食价格上涨应该是成为了定局,但是价格不会出现太大的上涨的幅度。毕竟粮食是人民的主食,也是人们生存的主要保障和依靠,也是主要的战略物资资源。如果粮食出现大面积的涨价,而且涨价的幅度不高,会造成一些人的生活,乃至生存受到威胁,这样任何一个国家将会对粮http://www.tiandingtougu.com/77466.html
2.涨价的粮食,会是下一个“口罩”吗近期国内粮食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3月以来玉米价格涨幅超20%,小麦价格也自6月开始上行,6月粮食CPI同比上行至1.57%,为2017年11月以来新高。与此同时,中央频频就餐饮浪费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我们该如何解读“节约粮食”的指示?结合涨价,是否说明我国粮食供给出现危机?接https://www.yicai.com/news/100747003.html
3.榕粮油不会大幅涨价业内人士称小幅上涨属正常针对近期市场上粮油价格出现上涨的情况,5日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粮油小幅度涨价属正常情况。目前福州粮油供应充足,价格不会大幅度上涨。 据了解,从上个月起,福州粮油售价开始出现上调趋势。普通大米批发价每吨普遍上涨100元~160元,零售价也水涨船高,每500克上涨了0.1元至0.2元。食用油价格也开始上涨,比https://m.fznews.com.cn/fuzhou/2006-12-5/2006125_+Vf+Y_m77213745.shtml
4.发改委称粮油不会大幅涨价相关负责人认为,近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地方粮食、蔬菜、猪肉等食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水、电、成品油等政府管理价格也有一定幅度调整,但据此断言明年会出现明显通货膨胀依据不足。 首先是在总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特别是某些行业存在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下,单纯的货币供应快速增加引发实体经济通胀的可能性http://www.sxworker.com/e/wap/show.php?id=10821
5.今年洪涝灾害多,粮食会涨价吗?农业农村部回应今年洪涝灾害多,粮食会涨价吗?农业农村部回应 人民网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李楠桦)今日,国新办举行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2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5个百分点;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不断扩大,第一产业固定资产https://m.gmw.cn/2021-10/20/content_1302646766.htm
6.粮食到底该不该涨价?首先,粮食并不是日常生活的最大开支,就算是低收入人群也绝不是,中国人最大的开支始终是房子,不去压房价却来压粮价实在是舍本逐末。再者中国最大的低收入人群永远是千万个农民。 再来说粮食安全,粮食总是在低价中危机在高价中安全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价低没人种当然不安全。 https://bbs.pinggu.org/jg/kaoyankaobo_kaoyan_579269_1.html
7.七大板块下周有望飙涨如果石油价格不能有效控制、全球粮食库存在短期内不能有效增加,则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就不是阶段性而是趋势性的。 新的农产品基准价格2008年将重新设定在更高水平,申银万国认为世界将迎来第二轮食品价格上涨。 而更令人们担心的是,这股涨价风会扩散到其他主要农作物。由于耕地面积减少以及生物燃料需求的增加,大豆可能在http://finance.ce.cn/stock/gushishouye/hangyefenxi/200802/02/t20080202_128233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