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鲁南,插队时期,种出来的粮食9成得交给国家,完成国家的统购任务?
农民是穷了点,但那不是生产低下的结果,而是国家工农业剪刀差政策和粮食收购过分超出了农民的生活必要的极限
我在鲁南,一个山村插队五年,当地一千多人学大寨修起了巨大的水库改造了三千多亩坡土地,实现一年两季主粮种植,一亩麦子可以收600斤,再产一季玉米能达到800斤两次收成产主粮1400斤,但分给农民的口粮一年只有人均2斤小麦,五十斤玉米,还有几百斤地瓜,生产队里有纸厂,油桶厂,几万只鸡的养鸡场,有十几台拖拉机两辆大解放,还有几百头养猪场,有自己的马车牛车队,还有一个机械加工厂。
基本的分配制度,把粮食的90%交国家,完成国家统购任务,集体的工业运输和农业副业收入归队集体所有,但分给社员的连温饱都不够,一个壮劳力出工一天十几个小时干一天只能挣7分钱,但是无论交公粮还是集体经济都是极大的规模,农业财富因为这种分配方式,极大地流向国家和集体,但社员却温饱不足。
那个时候的穷主要还不是农业工副业生产力低,主要还是分配方式不合理造成的,后改开了,说把集体经济改成了个体农户的单干就变得好了,这不太靠谱,单干后如果国家还是按照过去的分配方式对待农民,他还愿意包产到户吗?
如果把农业分配制度改成现在的,卖给国家一点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我相信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率一定比个体农户的单打独斗要更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