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吉林?

这句话,几乎是中国人的招呼语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

简单的几个字,背后实际隐藏着一个深刻的逻辑:

想吃饱肚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说得宏观点儿,你的饭碗里面,盛满的不止是大米面条,更是一部历史。

一部如何让中国人吃得饱、吃得好的历史。

因为这个地方,和你的饭碗密不可分。

这个地方,就是吉林。

请看,你的饭碗……

吉林省,一直是一个非常低调的省份。

以至于现在还有不少人,分不清她的省会是长春还是吉林。

所以,在这里我必须拿出一些篇幅,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省份。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14.1亿,吉林省占了2400万;

根据2021年统计数据,全国产粮13657亿斤,吉林省占了807亿斤。

换算下来,吉林省用全国1.7%的人口,产出了全国6%的粮食。

粮食人均商品量全国第一,人均调出量全国第一,年调出量全国前三,常年调出量近500亿斤……

也因此,吉林被称为全国粮食安全供给的“蓄水池”。

尽管可能不太确切,但我做个简单的比方——

假如我们能够用超能力,把全国生产的粮食集中在一起、搅和均匀了,再传送到仓库里、超市中……

分到千家万户的每碗粮食里,差不多有1~2勺,来自吉林。

尽管你可能看不到、不了解,但是一直以来,吉林省为了人民的餐桌丰富、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一直卯足了劲干。

我们都知道,吉林省并不是一个财大气粗的省。

但是为了让农民种地更踏实、人们吃的更丰盛,吉林省在农业方面,却“格外豪横”:

担心好粮食打不响牌子、卖不上价?

安排!

想让黑土地更有劲儿?

2021年,吉林省掏出了44亿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新建高标准农田;

秸秆堆着碍事、烧了污染?

那就让它变成肉。2021年,全省累计发放肉牛产业贷款121.7亿元,帮助农民

“秸秆变肉”、扩大养殖。到2021年底,吉林省肉牛发展到583.5万头,同比增长11.3%;

咋样才能让各地种地的积极性更高?

2021年,吉林省财政拿出了5个亿,奖励前10名的产粮大县;

想扩大生产但是钱袋子有些紧?

2021年,作为全国唯一省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吉林全省建设村级金融服务站2000多家,农业保险实现主要农作物全覆盖、扶贫保险实现贫困户全覆盖;

近年来化肥农机涨价了?

必须安排!

近年来,吉林累计发放玉米、大豆生产者和稻谷补贴415.65亿元,累计落实农机补贴200亿元……

要知道,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里,吉林省全年财政支出3600亿元;

而其中直接花在农林水事务、粮油物资储备方面的资金,就有500亿元。

一切,都是为了让田地能结出更多的粮食、农民能拥有更多的收入、大家的饭碗里能有更丰富的美食。

以及,更为深远的国家粮食安全。

田间地头,虽然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却是无可置疑的国之根基。

现在,疫情防控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

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必须守住,这是底线任务;

14亿人的吃饭问题也不容有失,这是生存所系。

随着大国博弈日益加剧,疫情下的各国纷纷捂紧“粮袋子”,想要不被“卡脖子”,更加需要我们牢牢地把“中国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今年,情况会怎样

三月起,汹涌来袭的奥密克戎,让整个省份陷入了艰苦卓绝的保卫战中。

这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而疫情最严重的长春市、吉林市,又恰恰是吉林粮食生产的重要核心区域。

“你看,为了战胜疫情,省里建了那么多所方舱医院、给上千万人做了好几轮核酸,那么多企业又在停产停工,每天得损失多少钱啊!今年咱们省,太不容易了!”

迎战疫情,吉林全省建设了26所方舱医院

没错,疫情面前的吉林,真的太难了。

而三月末到四月初,也恰恰是这场疫情防控战役中,最焦灼的决胜时刻。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再苦再难,春耕也绝对不能耽误。

首先,地要有人种。

4月4日,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滞留长吉两市农民返乡春耕工作方案》,要求长春市和吉林市设立集中转运点,组织车辆将返乡农民点对点接回;

各地也纷纷组织农民返乡,组建春耕专班、服务车队……

据央广网11日消息,全省已有约8万名符合疫情防控政策的农民返乡开展春耕作业。

此外,长春、吉林疫情压力较重的乡镇,积极开展了“代耕代种”等服务方式,邻里互助、亲友帮助、村干部协助、大户扶助,竭尽一切方式,确保不误农时。

此外,还要有钱用。

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会同吉林银保监局、吉林证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了《金融助力备春耕稳增长30条》。

吉农金服在柳河县各乡镇中设立了村级服务站

仅3月份当月,全省各银行机构就累计发放了备春耕贷款84.8亿元。

对受疫情影响出现暂时经营困难的春耕生产经营主体,可以办理贷款展期、续贷和调整还款方式;

对克服疫情影响,通过合同履约带动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更是可使用省级衔接资金给予该经营主体每带动1人不超过800元、总额最高10万元的一次性生产补贴……

一切,都是为了耕者没有后顾之忧。

同时,地要有农机耕。

春耕使用的主要农机包括拖拉机、旋耕机、免耕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

与其他机械不同,农机在田间持续作业,旋耕机刀片、轴承等都是易损件;此外,这类机械故障率相对高,涉及机械维修问题,部分地区甚至需要跨县(市)维修。

4月6日,吉林省明确指出,要协助解决农机检修、更新采购等工作,做好农机跨区作业准备;各地农机部门纷纷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入户帮助农机户保养、调试和检修。

农安田间,春耕机具准备就绪

据《农民日报》4月11日报道,吉林省已指导农民检修维护农机具149.5万台套,农机检修率87.7%。

此外,还要有技术。

为了帮助农民科学春耕,全省各个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们也没闲着。

吉林农业大学组织了276名科技专家,分成10个工作组,支援农民春耕;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组织15个工作站的专家团队,提供技术咨询……

专家们纷纷变身网络主播,通过抖音、快手等视频等平台指导农业生产;有的讲座,观看人数高达15万余人。

最终,地要有种播、有肥施。

面对农资保供堵点,吉林省为近500家重点农资企业开具保供证明,保障经营、运输。

各级供销社做好化肥保货稳价工作

与此同时,多地还为农资运输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并派执法人员引领运输车辆直接到店、到村、到户,实施闭环管理。

他们,站了出来

力耕不欺,天道酬勤。

4月10日,吉林省召开本轮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第31场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吉林省备春耕生产进展顺利,资金、物资持续到位,种子、化肥到户到位率分别达到95.25%和83.19%

——到位进度不但没有耽误,反而还稍快于往年同期!

95.25%和83.19%,以及其他一系列数字,写起来很简单。

但是在这些数字背后,多少人操碎了心、跑断了腿,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当你拿起饭碗的时候,请记得:

你碗中的粮食,不仅仅是能提供能量的碳水化合物,更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与奔忙。

THE END
1.国内粮食价格走势及分析最新动态报告揭秘粮食市场趋势2、成本推动:随着土地、劳动力等成本的不断上升,粮食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进而推动粮食价格上涨。 3、国内外市场联动:国内外粮食市场相互影响,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会对国内粮食价格产生影响,国际粮价上涨可能导致国内进口需求增加,进而影响国内粮价。 4、政策因素:政府政策对粮食价格具有重要影响,储备政策、进出口政策、http://m.hsyfcm.com/post/1604.html
2.而已看了一个观点:如果粮食缺口1%,那么不会简单的涨价1%,而是涨到股市没什么好说的,牛市而已 看了一个观点:如果粮食缺口1%,那么不会简单的涨价1%,而是涨到让1%的人买不起为止,这就是资本市场。 深以为然,自己是不是全球最没钱的1%?算的! 不过还好,中国粮食没有完全资本化,国家一直在兜底,致力于提升粮食产量,提升自给率。https://xueqiu.com/5796210507/223602390
3.粮食涨价预示着什么事情爱问知识人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粮食涨价,说明人们需要重视粮食生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想种地,想去大城市工作。https://iask.sina.com.cn/b/new2Dez0yTeYn7.html
4.今年夏天我国粮食会涨价吗?对于我国今年夏天粮食涨价的问题,从目前的粮食市场行情来看,粮食价格上涨应该是成为了定局,但是价格不会出现太大的上涨的幅度。毕竟粮食是人民的主食,也是人们生存的主要保障和依靠,也是主要的战略物资资源。如果粮食出现大面积的涨价,而且涨价的幅度不高,会造成一些人的生活,乃至生存受到威胁,这样任何一个国家将会对粮http://www.tiandingtougu.com/77466.html
5.为什么粮食始终不涨价(老农民不容易啊)为什么粮食不涨价?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民当家做了主,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农民种植的粮食价格其实是在不断涨价的,不过涨价的幅度,速度没有同一时期其他商品那样猛烈,那样突兀,是一种平缓的价格上升趋势。 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单独粮食价格的上涨会这样的平稳呢?不大起大落的。 https://www.ewtop.com/archives/24447
6.洪灾后猪肉蔬菜粮食会涨价吗?回应来了洪灾后猪肉、蔬菜、粮食会涨价吗? 回应来了 记者:谢艺观 近期,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突袭河南等地,有养殖场被灌水,有大棚被摧毁,有农田被淹没,农业受灾情况如何?会影响“菜篮子”和“粮袋子”,导致物价上涨吗? 猪肉市场价格仍较平稳 7月22日,河南新乡卫辉市汲城村一个养猪场的工人老杨眼睁睁看着远处的田变成了湖https://m.gmw.cn/2021-08/01/content_1302449758.htm
7.为什么粮食产量总体上升,农民收入却下降(三)无论定价过高,还是定价过低,只要没有外力干扰(比如不正当竞争),最后价格都会回归到均衡点上。因为如果价格低于均衡点,说明需求大于供给,那么必然会涨价;如果价格高于均衡点,说明供给大于需求,那么必然会降价;如此反复,终会到达均衡点。 为什么需求大于供给,必然会涨价? https://www.jianshu.com/p/7c19d7e4f828
8.涨价的粮食,会是下一个“口罩”吗近期国内粮食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3月以来玉米价格涨幅超20%,小麦价格也自6月开始上行,6月粮食CPI同比上行至1.57%,为2017年11月以来新高。与此同时,中央频频就餐饮浪费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我们该如何解读“节约粮食”的指示?结合涨价,是否说明我国粮食供给出现危机?接https://www.yicai.com/news/100747003.html
9.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来了!但为何数据来看粮食还在增产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预测,2022 年国际大米贸易量预报数仍维持 5340 万吨的峰值水平,较 2021 年增长 3.8%。 粮食价格:涨价涨价涨价 相比产量和库存量的增加,2022年以来,世界粮食价格达到了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 这主要是对未来的预期不佳。 俄乌战争给乌克兰和俄罗斯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造成了极大的不确定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6022400072515.html
10.四问粮食安全: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将会带来哪些启示?而在地缘因素、气候条件与全球贸易保护主等影响下,今年全球粮食供需格局进一步恶化,5月18日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警告“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粮食危机”,今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粮食危机似乎是个“狼来了”的故事,本轮国际粮食安全面临哪些挑战,国内能否独善其身、粮食涨价和通胀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39282972&efid=23vsEiKWVojG_Vsty5xPwQ
11.俄乌战争爆发:对中国农业会产生什么影响?南方plus如果发生战争,国际小麦价格难免暴涨。 而中国2021年进口的粮食达到16454万吨,是历史最高记录,虽然小麦的进口量不大,但如果小麦暴涨,同样会带动其他粮食涨价。 因此,俄乌冲突如果导致贸易中断,必然会促使相关农产品的价格持续上涨。 其次,乌克兰粮食产量大只是一个方面,大宗商品受运输影响很大,尤其是粮食,单价低体积大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2/25/c6254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