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粮食短缺5%,它带来的冲击不单是涨价5%,而是涨到买不起粮食的那5%人口饿死为止。”市场上的这句名言或许不是危言耸听。
战争、油价、极端天气,点燃粮食危机的三个火苗,在2022年接连相遇。在多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后,联合国已经发出全球将在10周内面临粮食危机的警告。
23个国家实施出口限制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3个国家实施了出口限制,接近2008年粮价危机高峰期间实施限制的28个国家。不过,其中一些没有起到这些国家想要的效果,甚至还出现了一连串的负面连锁反应,让部分国家不得不放松或撤回出口禁令。
在北半球,作物一般在三月和四月种植,但今年的播种面积远低于正常水平。比如在美国,根据美国农业部4月发布预测称,美国农户今年料将减种春小麦,增种大豆,春小麦面积将较2021年减少2%。美国农业部表示,2022年小麦种植总面积预计仅增加1%。
其他粮食主产地情况更糟糕。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数据,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为全球最大和第五大小麦出口国,2021年两国小麦出口量约占全球的30%,乌克兰小麦出口约占全球的12%。而由于俄乌冲突导致供应受阻,4月,乌克兰月度小麦出口量从正常的400万吨-500万吨降至100万吨。
全球小麦价格今年涨超60%
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全球市场主要小麦供给地一个是东欧洲地区,一个是印度地区。但受到欧洲地缘政治危机和冲突的影响,东欧地区的小麦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不仅很多播种的有利时机被错过了,市场的运输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本来东欧地区向市场提供的小麦就出现了比较大规模的下降。此外,印度今年的极端高温气候也直接导致了整个小麦生产的下滑。”江瀚说道。
但在需求层面,江瀚表示,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小麦是生活必需品,受意外影响不大。刚性的小麦需求和不足的小麦供给,最终结果就是整个市场出现了供需失衡,必然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上涨。
多国陷入危机
眼下,粮价的波动也让本因全球疫情、区域摩擦、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粮食缺口雪上加霜。农业分析公司GroIntelligence首席执行官SaraMenker近日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一次特别会议上表示,全球现在只剩下10周的小麦供应。
她还指出,俄乌战争不是导致粮食安全危机的原因,“只是朝着一场长期燃烧的大火上再浇了一些油”。她说,世界各地的干旱正在导致小麦资源减少,全球粮食供应也受到气候变化和化肥短缺的深度影响。
事实上,在俄乌冲突之前,供应链的崩溃就已显现,而冲突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情况。BobUnanue是戈雅食品公司(GoyaFoods)的CEO,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分销商之一。Unanue警告称:“我们正处于全球粮食危机的悬崖边上。”
粮食涨价已经成了以一些进口为主国家的不能承受之重。食品和燃料严重短缺,斯里兰卡陷入了70多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政治和社会动乱接踵而至;土耳其的通胀率达到惊人的70%,刷新二十年新高。
同时,黎巴嫩、也门、叙利亚、阿富汗、苏丹等付不起钱的穷国更是陷入了“绝境”。以黎巴嫩为例,该国90%的小麦都从俄乌进口,每年谷物进口需求量高达200万吨,按照目前的市价,该国一年只是用于进口谷物的花费就将达到8亿美元之多。目前,黎巴嫩正面临着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内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都陷入了贫困。即使他们能找到出口替代市场,也难以承受如此昂贵的价格。
中国会受影响吗?
对于全球粮食危机的担忧,在4月19日上午举行的国家发改委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孟玮曾表示,我国粮食供应较为充足、价格平稳,粮食安全总体是有保障的。下一步将坚持综合施策、精准调控,有效保障国内粮食市场供应。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球粮食价格再次跃升至历史新高。“相较之下,我国粮食供应较为充足、价格平稳,粮食安全总体是有保障的。”她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强,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同时,我国粮食库存较为充足。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防范市场风险能力增强。
此外,粮食应急保供能力日益增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国内粮食市场始终保持了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这些都为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