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的粮食消费将会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将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新的挑战。粮食消费数量、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参考内容,因此,对我国的粮食消费形势进行全面分析,把握粮食消费特点与发展趋势,是确保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有效途径。
表12000—2004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全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单位:kg
项目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粮食(原粮)
250.23
238.62
236.50
222.44
218.26
农村:小麦
80.27
76.81
76.31
73.23
73.39
126.82
122.89
123.11
119.31
117.40
城镇:粮食
82.31
79.69
78.48
79.52
78.18
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粮食消费量总体上仍是明显下降的走势,这——点与城镇居民的人均粮食消费趋势不太一样,但下降的速度比较平稳(见图1)。同样是因为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影响,农村居民粮食消费总量不但不会像城镇那样有所增加,相反的还会有一定规模的减少,这是因为城镇化建设会导致乡村人口数量的减少,因此,在农村人均粮食消费量和农村人口数量同时趋减的作用下,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粮食消费总量将会是一个下降的趋势,这一点与城镇也是不同的。
图12000-2004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全年人均粮食消费量走势
1.2.2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消费快速增长,种子用粮消费平稳趋降饲料用粮是推动我国粮食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饲料用粮的消费量迅速增长,在粮食总需求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由1990年760亿kg增长到2003年的1280亿kg,增加了69.17%,平均每年增加近5个百分点,2004年又增加到1550亿kg,2005年饲料用粮的缺口约为25亿kg。2005年用于饲料消费的稻谷、小麦和玉米分别为1425万t、380万t和8900万t。现阶段,我国饲料用粮消费的递增速度已明显高于粮食总产量的递增速度,并且主要蛋白质饲料原料严重匮乏,生产豆粕的大豆约有70%需要进口来满足。
粮食在加工业上用途广泛,目前的粮食加工产品多达2000多种,我国的工业用粮消费量增速也很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用粮不断增加,近年全国工业用粮3800万t-4000万t,1998年工业用粮3919万t,2002年工业消费粮食4487万t,年递增超过3.4%。2005年在全国的粮食消费中小麦的工业用粮消费量为180万t,占国内小麦消费总量的1.8%,减幅为10%;玉米的工业用粮消费量为2000万[,占国内玉米消费总量的15.8%,增幅为8%;大豆的食用及工业消费量为900万t,比2004年增加60万t。
2我国粮食消费发展趋势分析2.1人均口粮消费下降,粮食消费总量持续增加口粮消费在我国粮食消费中的地位至关重要。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这些消费偏好的改变导致现阶段和将来一定时期内我国人均口粮消费的下降,但由于肉、蛋、奶等产品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才能转化出来,因而会增加对粮食消费的总量,粮食消费的总量不但不会降低,很有可能还会出现持续增长。其次,由于我国人口的基数比较大,人口增长率的稍微增加也会导致粮食消费总量的大量增加。此外,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会使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农村人口进一步减少,广大居民对于肉、蛋、奶等产品的需求数量的增加,也会进一步强化人均口粮消费下降、粮食消费总量持续增加这一趋势。这也是当前及今后我国粮食安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
图22000~2004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全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之差的走势图32000年、2005年我国粮食消费总量中稻谷和小麦各占比重及变化
2.4消费链延长,粮食消费趋于多样化和方便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营养化、方便化、多样化、健康化的要求日益增强,粮食消费从满足温饱向追求方便、营养、健康、美味、新型、多样等方面逐步转化。新的粮食消费趋势对粮食加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将督促现代粮食加工业不断拓展粮食加工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深加工提升粮食及其制品的品质,不断延长粮食消费链,给社会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粮食制品,实现粮食产品从初级形态到最终消费的多样化、优质化、营养化和方便化,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现代粮食消费需求。这不仅代表了我国粮食消费领域产生的新趋势,而且也标志着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2.5粮食品牌消费已成为当前及今后的消费时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不同粮食产品的品质有了较大的不同,消费者对粮食的品牌化消费正日渐兴起。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普通粮食的时候往往不能够获得关于其质量的充分和全面信息,而现阶段的品牌粮食以“绿色”和“无公害”为主要特点,并且品牌粮食的生产环节都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消费者只要根据品牌来购买粮食及产品,就能获得品质上的保证。在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和对食物安全日益重视的情况下,粮食品牌消费虽然价格上要比普通粮食高一些,但由于它不仅可以节省购买粮食的精力,而且可以有效地得到所选购粮食的品质保证,因此,粮食品牌消费正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已成为当前及今后的粮食消费时尚。
3促进我国粮食消费健康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对粮食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粮食消费趋势也会不断变化,因此,需要认真分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适应粮食消费趋势的措施,及时应对,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3.1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产量充足的粮食供应是粮食消费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虽然是增长的趋势,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逐渐增加,相对消费的粮食总量也会相应增加,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可耕地逐年减少的危机,现行农业基础的粮食单产提高空间与日益增加的粮食消费总量相比已非常有限,因此,要想方设法保护现有的粮食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增强粮食生产后劲。以保证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3.2推动粮食作物强化,提高消费质量为粮食作物提高微量营养元素含量,进而改善人体微量营养元素的摄人量,这种新的营养补充途径也被称为生物强化。粮食是人们日常消费的必需晶,每天的饮食消费中都要消耗一定量的粮食,而当前我国居民饮食消费中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的问题不容乐观,如果能通过粮食消费获得所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来减少营养不良疾病的发生,不仅仅是对中国,而且对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伟大创举。目前,我国已经启动粮食作物强化工程,通过农业生物强化提高粮食作物中可食部分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生物有效性,这将是一条低廉高效的解决我国粮食消费中微量元素不足问题的新途径,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我们应好好把握这一有利时机,采取积极措施,推动粮食作物强化工程的顺利实施,提高我国居民粮食消费的质量和效益。
3.3普及粮食营养知识,倡导科学消费当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正处于由小康向更加富裕的转型时期,“食不厌精”的不良消费意识大有风行之势,这个时期加强对居民粮食营养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粮食消费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如若不然,既有可能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又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国民身体素质的稳步提高。因此,要对广大城乡居民及时进行粮食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对他们的粮食消费行为科学引导,倡导科学的粮食消费意识和行为,并针对当前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存在的问题,重点调整粮食结构,最终通过科学的粮食消费需求来引导合理的粮食种植结构,使消费结构、种植结构和营养结构相互促进、互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