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月过去了,目前来看其中前两点已基本应验。
首先,总体上来说,2024年产新麦丰产的结论确立。根据最新的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数据,当前全国麦收进度超过九成,大部分小麦已收割入囊中并有序进入流通收购环节,同时综合各方面反馈的情况,2024年小麦生长后期天气整体上偏旱,导致局部地区单产同比略有下降,但是毒素指标普遍较好,容重和面筋指标有低有高,整体上产情持平或略好于常年。
除了全面增储政策实施外,目前小麦收购市场还有三个特征:
一是前期通过交易平台锁定价格的中标单位采购积极。2024年截至6月中旬,江苏区域内各级储备企业依托国家平台预采购成交数量达近80万吨,4月底前主流的中标价格在2650-2700元/吨,5月份主流的中标价格在2600-2650元/吨,6月份至今主流的中标价格在2550-2600元/吨,部分双向采购的中标价格还要高一些,大多数中标合同要求在7月中旬前完成供货。因此,在新麦低开后(大部分小麦基层装车价在2400-2400元/吨),中标单位通过交易平台预采购锁定了利润,积极入市采购小麦来完成中标合同。同时,各地夏粮收购工作会议陆续召开,各级储备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来完成储备轮入任务,公示的新麦收购价及平台采购价基本上围绕着增储价格变化,共同来稳定小麦市场价格。
最后,对于2024年第四季度小麦市场价格走势,目前来看不确定性大,还是保持有上涨机会的观点。全面增储政策相较于托市政策更注重发挥托底的作用,主要还是以引导市场化收购为主,以防过往粮食“三高”问题再现,增储政策落地直接影响着市场主体的收购行为,“市场+政策”将共同支撑着小麦市场价格在集中收购期间平稳运行。
当进入传统的消费旺季,集中收购期内的供需平衡生态会被打破,消费需求较平时放大,给小麦市场价格提供上涨动力,但这阶段上涨动力能维持多高、多久关键得看社会小麦库存的分布,如果多数库存在不同的渠道商手中,预计小麦供给会很快填补放大的市场需求;如果多数库存被政策锁定,那么小麦市场价格涨势主要取决于政策的态度,当托市粮投放市场,托市粮出库综合成本将影响着小麦市场价格变化。同时新季玉米的上市情况及进口玉米销售等其它替代粮源的挤占,小麦在后市还能不能保持饲用替代优势也影响着市场价格变化。
在国内小麦市场安全边际高的背景下,结合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当前自媒体渠道发达,信息透明且传播速度快,交通条件便利等特点,正常情况下,小麦价格都会维持在合理的区间内,涨跌的幅度都有限(这也是国内小麦期货活跃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整体来说风险不大,短期的补库利润和后市阶段性的上涨机会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必过度看空,同时部分指标稀缺性的优质品种也会引起局部价格的变化。
另外,再探讨下什么情况下小麦价格能够实现较大的涨幅?过去几年小麦价格跌宕起伏的行情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
从供需基本面看,根据USDA数据,22/23年全球小麦供应量10.62亿吨,总消费量7.92亿吨,年库存量2.70亿吨;23/24年全球小麦供应量10.58亿吨,总消费量8.00亿吨,年库存量2.58亿吨;最新的24/25年6月份预测全球小麦供应量10.50亿吨,总消费量7.98亿吨,年库存量2.52亿吨,虽然全球小麦库销比有所下降,但都保持在31%以上;
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公布了《2023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2023年的猪饲料产量再创新高至1.5亿吨,说明支撑国内小麦价格上涨的饲用消费在2023年度并未明显下降,同时国内小麦的库销比就更充裕了。
因此,小麦供需基本面变化不足以解释近几年国内外小麦价格的大幅涨跌。
2022年2月,国内外小麦价格又几乎同时在相对高的位置再度向上近乎90度直线拉伸,背景是俄乌冲突的爆发(俄罗斯和乌克兰是欧洲粮仓,两国小麦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15%左右,出口量占全球小麦出口总量的29%左右),冲突爆发后市场普遍预计俄乌小麦产量将大幅下降及出口受阻,各路金融资本蜂拥而至,将CBOT小麦价格推升至10年新高,国内资本和市场主体情绪也被带动,在托市和储备小麦大量供应市场的情况下,将国内小麦价格推上历史高位;国内外小麦价格都在4月中下旬达到此轮上涨的峰值,随着5、6月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和黑海协议签订,资本陆续撤离价格开始下行,9月底10月初,受俄乌冲突再次升级的影响,国内外小麦价格再次反涨。
进入2023年,俄乌冲突对市场情绪的影响已消耗殆尽,国际小麦价格基本上是一路下跌深度调整;国内新冠疫情管控放开后,小麦价格在2023上半年也同样深度调整,受产小麦收获时遭遇“烂场雨”的影响,市场主体和资本情绪被再次调动,价格逆势上涨。
目前在国内小麦市场上,市场主体普遍低预期和保持低库存,可以预想到一旦有突发的刺激因素带来供给偏紧和需求放大的预期,再加上全球多国央行下半年降息的预期,小麦市场价格可能会被阶段性的快速拉升。最后用巴菲特经典名言结束这个枯燥的漫谈:当别人恐惧时我就变得十分贪婪,而当人们狂热的时候,正是我感到恐惧之时。理性的投资思维,是实现真正盈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