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调查报告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价上涨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从20xx年8月份以来,关系民生的肉类、粮油和煤气价格不断飙升,给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关于物价上涨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倾听一下老百姓的心声。

以下是2月1日至5日我们在花都各大市场、超市随机对200名不同阶层的市民所做的调查,以及对猪肉、花生油、煤气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上涨的情况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统计。

一、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主要物品价格上涨调查表

价格物品20xx年-20xx年

10月11月12月1月2月

猪肉/kg17.819.623.227.629.2

花生油/L15.617.819.621.223.2

煤气/m31313151818

二、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月工资增加调查表

月工资增加(元)00-100100~400400

调查人数14129264

占总人数的比例70.5%14.5%13%2%

三、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调查表

影响程度无影响有一定影响很大影响

调查人数607268

占总人数的比例30%36%34%

四、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图表分析:

由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上图观察得知:在物价迅速上涨的今天,仍有许多市民的工资没有增长,约占调查总人数的70.5%,并且工资上升幅度较大的人仅占总人数的2%!这是多么严峻的问题啊!关系民生的各种物品价格不断飙升,而居民的工资却得不到与物价同幅度,同比例的上升。自然而然的就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也进一步反映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国家在物价上涨严重时就已经出台各种抑制物价飙升的规定,我们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则显示民众普遍认为物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对他们的生活没有造成影响。因此,可以体现出一些商家没能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政策办事,同时也反映出有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强。

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继续推动工资的增长,让民众能够坦然面对物价的持续上涨,而不是为他们构筑起一个并不存在的虚拟的幻觉。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里说:国际经验也表明,扩大居民收入份额,使居民收入增速等于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湿度快于经济增长。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大格局应适度向城乡居民个人收入倾斜,保持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应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保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政策取向。

【关于物价上涨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2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超市、百货商店、农贸市场、个体经营者等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前物价上涨情况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物价上涨的具体体现

2.物价上涨的原因

3.物价上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二)、调查方法

访问法:我深入附近超市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进行了访问,内容涵盖近几年的物价对比、百姓眼中物价上涨的原因、物价上涨带来的害处和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

观察法:我多次深入百姓之中,观察他们购买生活用品,记录他们的言行;我多次外出买东西,向卖方打听关于物价上涨的情况。从日常的小事去观察社会

中的大事,从中获益不浅,并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三、总体情况介绍

今年最流行的一句话是:物价涨了,工资没涨。工资涨了,物价涨的更快!

目前中国通胀的表现比较特殊,因为主要是食品类涨价幅度超过10%,带动整体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上升至5%以上。但是美国的物价指数是不包含食品和能源的,原因是食品和能源的价格波动性太大,不足以反映社会整体通胀的真实情况。而中国除食品外的价格指数上升仅仅1.9%。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通胀是结构性的,广义上讲是流动性过剩(即货币发行量过大引起),但如果仅仅用收缩货币存量的政策,并不能有效控制通胀,反而会抑制经济的发展。食品类商品价格的上涨的本质原因是原材料,能源价格的增长,如电力,化肥,运输(汽油价格提高运输成本),当然也有中间商的投机行为的作用。目前,政府采用各种行政手段降低中间环节的费用,这类商品的涨价压力已经缓解。但是,原则上讲,这类商品,主要是蔬菜和农产品的价格应该适度上涨,这样可以使农民得到较多的利益。当社会都在注意城市人口失业率的时候,有谁会注意农民的收入是否合理呢

生活用品的涨价只能说明生产商的资金充裕,不必由于资金周转困难而降价处理商品。例如衣服的价格,确实可以发现商场的价格提高许多,但再仔细了解可以发现,高价格的商品通常是新上市的样式,而且没有节假日的打折活动。笔者曾经花200元买到国内某名牌的西服,原价将近XX元,通常打折到最低也要4-5折。而我买的西服大约是3年前的样式。在任何时代,不考虑价格仅以自己喜欢为买的标准,都是富裕到一定程度的人群的消费行为。

工资水平需要调整。提高工资,提高所得税起征点,这些是调整社会分配格局的措施,会缓解通胀压力。但是,如果调整过快,会形成物价与工资轮流增长的恶性循环。

人民币汇率偏低。由于我国经济对进口物资的依赖性很高,石油等商品价格高企对我国物价上升构成压力,这是美国过量发行美元的结果。如果人民币汇率提高,会使目前的通胀得到缓解。只是人民币汇率提高的速度不可太快,否则,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行为会使我国经济受到伤害。

蔬菜元时代

蔬菜价格已经进入元时代。在近20种蔬菜中,至少1/3的蔬菜要价超过4元/斤,1元/斤以下的蔬菜几乎绝迹.

蒜你狠是时下中国流行的一句时髦用语,这是源于大陆大蒜疯涨超过100倍,甚至比肉、鸡蛋还贵。蒜你狠的菜价,让老百姓在掏荷包里的银子买蔬菜时,想了又想,算了又算,最后只能感慨:什么都涨了。

泡菜,对于韩国人而言,是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食物。但由于气候异常,腌制泡菜的主要原料白菜的价格持续上涨,有的地方价格甚至是以往的4倍。这让韩国很多普通家庭吃不上泡菜,被当地媒体称为泡菜危机。

菜篮子综合症,中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比前上涨0.3%,是连续第6周上涨,网民们纷纷发贴诉说物价上涨之害,城里人说物价涨了坑了城市居民,富了农村群众;农村人说物价涨了,种啥养啥都赔本,物价上涨不只伤害了农村群众,伤害了城市居民,物价上涨严重伤害的是政府的公信力,粮价涨了,粮农未曾得到多少实惠,肉价回升了,猪农也未尝到甜头,蒜价涨了,蒜农依旧未实现增收。这就是物价上涨下农村的真实情况。

以上是关于目前我国物价上涨的简单解释。

四、市场调查

去菜市场逛一圈,竟然很难看到1元/斤以下的菜。有些当季菜,比如苋菜,都是4、5元一斤。带100元出门买菜,经常兜里空空回去。回去一算账,连雇主都不相信钱用得这么快。一名打工的专职钟点阿姨反映到,今年以来,每个月与雇主核对买菜的账单时,她就愈加清楚地感觉到东西贵多了。后来她说,她服务的几个家庭都经常吃蚕豆。可是她又说:蚕豆卖4元5斤,几乎是菜场里最便宜的蔬菜了。

一向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自称原本不太在乎钱的白领最近也体会到了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她在博客里抱怨:茄子8元一斤,散养母鸡20元一斤,买两只鸡花了200元。现在花钱都觉得肉疼。

一位在超市蔬菜柜台工作的职员对今年以来的蔬菜价格变化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她说过年后,蔬菜价格一直在上涨,她所在超市上架蔬菜的零售价比年初时平均翻了近一番。

除蔬菜外,包括水果、粮油在内的其他食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继房奴出现后,最近,网络上甚至出现了自称吃不起蔬菜、水果的菜奴、果奴。

有人反映,杂粮涨价比之蔬菜更为凶猛:去年绿豆3元/斤,今年已经卖到11元/斤。前两天,家门口的超市还卖断货了。

农产品价格上涨一轮接一轮;一个产品接一个产品;一个环节传导到一个环节。

除了农产品涨价外,衣食住行中的衣这一项也让消费者感觉手头吃紧。

五、分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和制约、影响因素

根据大家的反映的普遍观点来说主要有一下方面的原因:

其一:国家宏观调控(即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经济措施。所谓的宏观调控是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政府调节市场的主要手段。),包括提高或降低银行利率,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造成大量资金流入市场,刺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必然带动物价上涨;

其二:货币发行过量,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最近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这几天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

其三:也有一些临时性的因素,比如今年的蔬菜价格上涨就是因为今年的灾害天气导致的。

其四: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的劳动力成本也上升了。

其五:热钱炒作的因素。

第二个原因是输入性的,在美国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之下,尽管加强了资本管制,大家很关心热钱问题,货币供应多的问题,担心超发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客观上有些关系老百姓国计民生的商品原材料许多是进口的。比如像大豆,几乎四分之三是进口,植物油大多数也是进口的,在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大背景下,全球货币多,全球商品价格包括棉花、糖、咖啡、石油都在涨价,而且大幅度涨价情况之下,我们进口的东西能不涨价很难!

第三,物价上涨环境中,市场投机炒作也相当厉害,我在一些场合说,比如网上的语言豆你玩、蒜你狠,这样的炒作本身对物价推动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仔细分析最近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几个方面都有。但是不管是炒作原因,成本推动也好,还是国内一些需求原因,说到最后物价问题还是货币问题。

六、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和可行性

1、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

收入是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促进消费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居民收入的增加,会有效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增强信心,减少过度储蓄,扩张即期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由于我区从业人员工资收入偏低,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因此应增加在岗职工收入,以支撑居民收入的增加,政府应实行就业优先和社会保障优先的政策,以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

2、加大对低收入户的扶贫力度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关心弱势群体,一方面要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增加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支持和转移支付,发放低保补助费是一个方面,同时应注意解决低收入户家庭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应制定相应政策,着力解决由于不合法不合理收入存在而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社会问题,重点扩大中低收入者的比重,加大对低收入户的扶贫力度,使之尽快脱贫。

3、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更新消费观念

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应从研究生产和供给,转向研究消费和需求,从实际情况出发,着力从体制和政策上调整消费结构,启动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严厉制裁商业欺诈,提倡、鼓励诚信促销,规范市场秩序,消除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后顾之忧,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生产经营单位应促进产业的多元化,加快发展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大力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力开展信息服务、金融理财服务、租赁服务、社区服务、家庭个人医疗服务等。目前,我区服务贸易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空白点还很多,潜力巨大,商机无限。

4.稳定价格

七、个人结论

对于调查结果我最深刻的体会是:

物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经济混乱,失业率上升,破坏社会的稳定与安宁。物价上涨会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人民对政府的不满,不利于政府工作的展开。物价上涨会造成市场上商品供求的失衡,造成商品积压;也会影响卖主的利润.物价上涨不利于社会的稳步健康发展。

9月9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8月份CPI同比上涨6.2%,PPI同比上涨7.3%。CPI相比7月,环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其中,对居民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食品类价格仍然是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猪肉、鸡蛋等轮番成为食品价格上涨的引导者。

9月15日,央行公布2011年第三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此份来自对全国50个城市2万户城镇储户的调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居民对物价满意指数仅为14.8%,比上季下降2个百分点,继续维持低位。其中,72%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增加3.8个百分点。

在央行的调查中,城镇居民储蓄意愿进入最高水平,消费意愿则最低。2011年第三季度,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仅仅17.2%,有大额商品消费意愿的比例为24.3%,均为历史最低。

统计部门对于CPI指数的表态也开始变得谨慎,“拐点”之说不再提及。全年CPI处于相对高位看来悬念并不大,经济陷入“滞胀”局面。同时,由于中国经济体为了救市可能继续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中国央行只能继续货币紧缩政策。国务院总理在9月14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也表示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但单一刚性、过分依赖数量型工具的货币紧缩政策也将会给中国经济速度的放缓带来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多达12次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使得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紧缺日趋恶化,民间借贷规模庞大。

央行的这个“消费者信心指数”对于未来几个月消费的涨跌有着指导意义。对零售企业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18亿元,同比增长15.8%,比2010年12月份下降3.3%。如果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幅显然已有较大下滑。更严重的是,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到99.9,比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和2003年非典都低,甚至低于经济危机的2008至2009年。但与此同时,CPI仍然高于市场预期,上涨4.9%。PPI就更甚,上涨7.2%,创2008年10月以来的新高。由于PPI向CPI传导效应强烈,未来的通胀压力仍不容乐观。

成本的大幅上升已经让零售企业疲于应对。30%左右的房租增长、15%左右的人工上涨,零售商除了努力降低其他成本,提升商品周转和配送效率,还能被寄予厚望的就是消费者的热情。但这一切也在通胀下变得充满变数。

事实上,从1998年以来,消费者信心指数很少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即便是在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下,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下滑也没有持续四个季度。同期社消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虽有下降,也在一年之内回到危机前水平。

但这一次却很可能出现例外。

对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担忧,是导致消费意愿下降的主要原因。不过,遗憾的是,消费者仍保持着较高的通胀预期,消费信心的恢复显然短期内颇有难度。而如果信心指数突破12个月连续下滑,就意味着消费者购买行为将走向萧条。

这对零售业将是巨大的打击。

伴随着这一严峻形势的,还有生产厂商的涨价对零售业的进一步“利空”。康师傅方便面半年内3次调价,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四大日化品牌也酝酿集体涨价,而理由无非都是“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导致成本上升,对利润产生压力”等等。

商品涨价或许能给零售商带来销量的短暂提升,但当价格传导到末端消费者后,必然造成客单价和购买频次双重减少的后果,零售商要面临的经营压力可想而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去年下半年以来,零售商与供应商的矛盾和磨擦突然增多,所谓的“加码进场费”等说法层出不穷——因为零售商的“利润压力”已比供应商更大。

(一)切实采取措施,全力应对物价上涨。

二是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补贴。我局向市政府建议动用459万元价格调节基金对低收入群体进行了价格补贴。对大中专院校贫困学生的补助问题会同教育部门已经拿出了具体方案,现已报市政府。10月份,我局按照上级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城市低保对象不低于20元,三无人员不低于30元,农村低保、五保对象不低于10元的补助标准,对全市城市低保、三无人员和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共15万多人动用价调基金698万元进行补助。

四是迅速开展价格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加强对猪肉和以猪肉作为原料的食品制品的价格,以及涉及猪肉等产品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专项检查,坚决制止乱收费行为。组织召开行业协会、经营者参加的价格提醒告诫会,严禁趁机囤积居奇、哄抬肉价、造谣惑众行为。8月份以来,我局先后对南明区市场服务中心超标准收取摊位物业管理费、*市社会客运第一服务站车票乱涨价、花溪区砂石场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和整治,在罚款的基础上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并责令其改正。

五是做好成本调查,摸清市场价格情况。一方面做好早餐成本调查,从5月份以来,对市民普遍食用的牛肉粉、肠旺面等早餐的成本构成、毛利情况进行了3次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于9月7日向社会公布了我市主要早餐成本。另一方面针对猪肉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我局会同农业局、商务局等部门对生猪养殖、屠宰、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跟踪调查,深入调查猪肉价格成本构成情况,并形成调查报告报市委、市政府。

七是加大价格管理工作宣传力度,正确疏导市民“心理涨价”。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加强了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通过*电视台、《*日报》、《*晚报》等新闻媒体,及时将物价涨幅趋势、采取的措施,以及市场检查情况告知广大人民群众,同时利用我局价格信息网络平台,引导社会客观看待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理性对待市场价格变化,防止恶意炒作,扰乱市场正常秩序。

通过以上措施,使我市物价总水平得到一定的控制。1-10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在全省9个地州市中心城市中排名最后一位,为拉低贵州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做出了一定贡献。

(二)在应对物价上涨的同时,认真做好日常价格管理工作。

一是理顺价格关系,做好价格改革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发改委、省物价关于药品价格调整工作,先后4次对800多个降价品种在市属各家医院及各大药房得到落实,同时顺利完成了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工作。5月份,组织召开了由社会各界、消费者代表参加的“*市供水价格调整听证会”,并按程序将听证会情况上报给省物价局。经省政府批准调价方案后,我局下发了《关于调整*市供水价格的通知》,文件明确了此次调价的幅度、对困难群众的优惠措施等,还要求供水企业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为规范商品房交易价格行为,维护房地产市场价格秩序,我局拟定了《*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管理办法》,并已报市政府。

三是加强市场检查,整顿价格秩序。4月中旬对全市农资销售价格执行情况和涉农收费情况进行了检查。开展3.15咨询活动。3月中旬,我局参加了由市消协组织的3.15投诉咨询活动。活动期间共接待消费者投诉咨询83人次,登记受理15人次,现场处理5人次,发放价格宣传资料1200余份。做好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市场检查工作。节日期间,分别对价格欺诈、春运票价、公话收费、明码标价、农贸市场、景区等的价格行为进行了检查。制止了各种违法和扰乱市场的行为,维护了节日、省市“两会”期间的正常价格秩序,保证了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

四是做好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工作,加大支农惠农力度。由于今年以来大部分煤矿停产的影响,1至9月共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450万元。征收价格调节基金8228.05万元。1至9月,已经从价格调节基金中支出支农资金2964.8万元,实际拨付753.8万元,用于扶持我市花卉、蔬菜基地等的建设,真正体现价调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

五是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做好价格法律法规的宣传。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颁布10周年,大力宣传价格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价格法律意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6月3日,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价格服务进万家,构建和谐*”大型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咨询价格问题200余人次。

是否该为女性提供补贴

――调查显示城市女性生活质量评价下降

《报告》还首次公开了全国妇联发展部调查形成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被访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的机会,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到用人单位存在性别偏见。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男人为什么喜欢看美女

――美女能激活快乐中枢神经

心理学实验表明:美女能激活男性大脑的快乐中枢神经,让他们兴奋起来。当一个男人还是婴儿的时候,他对美女的偏好就已形成。

女人喜欢什么样的男人

――外表有女人味的男性更受青睐

美国一份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女人偏好挑选面相中有女人味的男性作为交往对象。

主持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家表示,大多数女人偏好长相阴柔且皮肤黝黑的男性,例如英国足球金童贝克汉姆。调查中也发现,一般男性喜好女性有长眼睛和丰润双唇,例如好莱坞女星安吉莉娜茱利。男女之间“魅力”的定义也不完全相同或相反。一般男女所认为的“魅力长相”,也并非是公认最有魅力的脸蛋,帅气或美丽不直接等于“有魅力”。

特殊的“母亲节”――5月4日,北京市女子监狱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举办了“‘感恩母爱’汇报佳绩”母亲节主题教育活动。60余名服刑人员的母亲和家属来到监狱,探视正在服刑的亲人,观看由服刑人员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感受她们的改造成果和全新的精神面貌。

穿越时空的吻

――日本发明网络接吻器,可感受对方的动作

日本的研究人员近日研发了一种装置,可以借助互联网传递亲吻,让网络两端的使用者感受到对方的动作。

接吻器包括一黑一白两个长方体终端,上部各有一根吸管,看起来像饮料盒,装置还包括一些连接设备。使用者将一个终端上的吸管含入嘴中,用舌头转动吸管,另一个终端上的吸管会以同样的方式转动。这种接吻器现阶段只能传递部分接吻要素,有待进一步完善。

研究人员说:“吻不仅包括舌头的活动,还包括味道、呼吸方式和舌头的湿润度。”如今,他们已经攻克舌头活动,正着手研究其他要素。

不过,接吻器也遭到了不少质疑。有人认为,人类通过这种方式互动是一种悲哀。人们是否希望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连接吻都可以用一个带吸管的盒子来复制?

“忘情水”不再是梦

――科学家发现抹除痛苦回忆的方法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宣称,他们已经找到一种被称为PKM的蛋白质与烦恼回忆之间的联系,并研究出了一种可能从脑海中删除创伤的方法,这让忘记痛苦回忆成为可能。

科学家表示,这项研究成果还可用于戒毒、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长期记忆混乱的疾病。

打字机将成为历史――1867年,世界上第一部商用打字机在美国诞生。但是现在,打字机早已不敌更方便的计算机。日前,位于印度孟买的全球最后一家打字机工厂宣布关闭,打字机即将走入历史。

外星植物是什么颜色

――模拟研究显示外星植物可能呈现黑色

根据一项最新的模拟研究显示,在围绕双星或多星系统运行的行星上,可能会进化出人类肉眼看上去呈现黑色的植物。研究同时还认为,这样的生物甚至可能还会发展出自己的移动“遮阳伞”,以躲避致命的太阳耀斑。

地球上的生命活力都来自太阳,阳光驱动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这种作用,植物能借助太阳辐射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糖类物质。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太阳的颜色和温度,决定了地球上的植物可以吸收大部分波长的光,却不吸收绿色光,这一波长的光背反射回去,进入我们的眼睛,于是我们感觉到植物呈现绿色。

但宇宙中的大部分恒星和太阳不同。银河系中,超过八成的恒星是暗淡的红矮星。因此,天体生物学家们认为,生活在围绕此类恒星运行的行星世界上的植物,如果同样发展出了光合作用,那么它们将进化出不同的波长吸收模式,因而呈现红色、蓝色、黄色、紫色甚至灰黑色,以便更有效地吸收光照资源。

最“萌”的文物――山西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商卣(音:xiāoyǒu。是猫头鹰,卣则是一种酒器,是商代晚期精美的艺术品)的图片,在微博上被网友疯转,网友称其外形酷似网络游戏里“愤怒的小鸟”,是最“萌”的文物。

大脑确实可以半睡半醒

――或与活动能力有关

美国的研究人员用实验鼠进行了如下实验:让一些实验鼠较长时期处于清醒状态,直到可能开始犯困的时候。这时虽然可以明显看到它们仍在活动,其脑电波在总体上也表现出清醒的特征,但用探针在其大脑中某些局部区域测量到的脑电波特征却显示其已睡着了。而且多次实验显示,这些睡眠区域出现的位置是随机的。这就说明,当大脑总体上还处于清醒状态时,某些局部区域已经开始入睡。这些局部入睡的大脑区域可能与活动能力有关,这较好地解释了在“半睡半醒”状态下做事准确度下降的情况。

2模型验证

3预测与结论

【摘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流动性过剩与钱荒并存的局面,这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稳健增长。论文在对经济转型进程中流动性逐渐放大,而市场普遍表现出资金紧缺的现象进行了深入阐述,并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与需求不均衡。由此提出,应从控制货币发行量、调节供给、减少流动性错配、平衡市场需求,以及加强金融创新、完善资金流通渠道等方面入手,逐步缓解流动性过剩与钱荒并存的问题。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钱荒;中小企业

一、引言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金融支持的作用越发重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创新等导致市场流动性增加条件下,我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然而,在流动性不断放大,并推高物价的背景下,市场却表现出资金的紧缺。单以浙江温州为例,2012年底数据显示,温州规模以上企业相比2011年有高达60%的企业出现了停产、减产情况,大量企业面临着倒闭风险,甚至出现了“跑路”潮。

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更是使中小企业融资雪上加霜。从而导致更多的资金从实体经济领域抽逃,进入虚拟经济领域,促使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形成。事实上,这种流动性过剩与钱荒并存的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增长,需对此进行深入剖析。

二、文献回顾

综合国内外诸多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i)余永定(2007)追根溯源,认为流动性过剩(excessliquidity)的准确翻译应该是“过剩流动性资产”,是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超过法定要求的存放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和库存现金,并提出通过计算和判断超额准备金率、马歇尔K值(M2/GDP)和超额货币存量三个指标测度流动性过剩。(ii)倪庆东(2007)指出,流动性过剩有两层含义,一是流动性资产,通常是指可用来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类资产;二是流动性能力,即获得高流动性资产的能力。针对我国所面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他认为这不是流动性能力的过剩,而是流动性资产的过剩。(iii)彭兴韵(2007)从资产组合理论出发,将流动性过剩理解为在当前的利率和资产价格水平下,人们持有的短期资产超过了他们意愿持有的均衡水平,而中长期资产在其资产配置结构中又低于其意愿的水平。

余永定利用多个指标判断流动性是否过剩,但是当商业银行为应对挤兑风险而主动增加存款准备金时,就不属于流动性过剩;超额货币存量是从货币交易职能角度量化货币供给增长率与名义GDP之间的关系,但是忽略了最优货币供给。

倪庆东从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能力两个方面考虑流动性过剩,相对比较全面,但是将流动性资产仅局限于可用于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类资产是不够的,忽视了其他支付方式,并且没有给出具体的衡量指标。彭兴韵从资产组合理论出发,结合各资产的结构和期限来衡量流动性,认为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可以归结为长短期资产的时空错配,但是他将货币供应和贷款增长排除在考虑因素之内有失偏颇。

三、流动性过剩与钱荒并存

流动性过剩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钱多”,而钱荒,顾名思义,就是“钱少”。为何一边会钱多,一边又钱少呢?看上去矛盾的两面,在我国却是真实的存在,这就是当下中国货币市场真实表现。

(一)流动性过剩表现

1.货币发行过多

图1表明,近几年我国广义货币M2发行量增长稳步,2012年末达到了97.4万亿元;同时,M2/GDP也在逐年增加。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我国M2/GDP比值最低,为1.51,2012年年末增长到了1.86。

唐双宁(2007)研究发现,欧美等发达国家M2/GDP的比值在1.5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在1.3左右。目前我国广义货币M2对GDP的比例已经处于国际最高水平,存在货币超额供给、流动性过剩现象。

图1M2、M2/GDP变化情况

2.金融机构存贷款差额日益扩大

存贷差是指金融机构存款与贷款的差额,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发行量不断增加,金融机构存贷款也随之增长;另一方面人们对经济形势预期不够乐观,投资比较谨慎,宁愿选择把钱存放在银行,也不愿意拿出来进行投资,我国很多大型企业、普通老百姓就选择了这样的理财方式。与此同时,大量具有新思维、新思想、敢于创新、勇于冒险的中小企业却由于资产有限,资信评级不高,从银行贷不到款。2012年末,我国金融机构存贷款差额达到了28.8万亿元,大量货币资金滞留在了银行系统内部,促成了现在的流动性过剩。

图2金融机构存贷差与存贷比变化图

3.超额准备金率偏高

金融机构持有超额准备金,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储户不可预料的提存,减少支付风险;另一方面是出于经济形势的考虑,等待更为有利的贷款条件或者投资机会,超额准备金率的多少一直是判断银行系统流动性大小的重要指标。

图3表明,2008年以后,我国各存款类金融机构一直持有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我国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大体维持在2%左右,其中,农村信用社超额准备金率较高,尤其是到每年年底,均会出现一个小高峰。

金融机构过高的超额准备金率反映了系统内的资金没能找到很好的流通渠道予以消化,这是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3存款准备金率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4.存在正的超额货币变化率

根据货币交易方程式,货币供给乘以货币流通速度等于社会名义收入,也即社会实际产出与一般物价水平的乘积,而且它们的变化率之间具有稳定的关系,某一时期,货币供给变化率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社会产出变化率再与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的差。

古典货币数量论者认为,当社会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超过社会产出的货币供给应该反映在物价水平上。弗里德曼进一步指出,货币供给增长率应该等于物价上涨率。当二者不等时,则表明经济中存在货币超额供给现象。在经济分析中,可以用超额货币变化率(excessmoney,EM)来描述这一现象,即超额货币变化率=货币供给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率。这里,我们分别用广义货币M2代表货币供给,GDP代表经济产出,CPI代表物价水平。

图4表明,除2011年超额货币变化率为负以外,其余各年都是正数,并且在2009年到达了20.0%最大,这主要是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家随后采取了一些列财政刺激政策,货币供给随之迅速增加,出现了流动性过剩。

图4我国货币供给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物价上涨率、超额货币变化率

(二)钱荒的表现

1.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但在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尤为突出。全国工商联2011年公布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存在严重的融资问题,其生存状况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候还要恶劣。据银监会的测算,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主要投放给大中型企业,大企业贷款覆盖率为100%,中型企业为90%,小企业为20%,小型微型企业很难获得国有大银行的信贷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具有“短、小、频、急”几个特点,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对中小企业的差异化服务,而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比较滞后,多集中在地市级以上,其贷款利率一般为银行基准利率的3―4倍,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融资成本。

2013年6月17日,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致信副总理马凯,反映当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紧绷的资金链让众多中小企业经营难以为继,贷款难、融资难问题愈发突出。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更是直言,中小企业现在的危机程度反而远远超过2011年。

2.银行系统遭遇6月钱荒

银行业间为了应对支付问题,加快资金流动,彼此间通常会进行短期的资金拆借,通常是隔夜拆借或者是1―7天内拆借,这是发达货币市场上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利率。从图5可以看出,2012年5月,银行业间隔夜拆借利率最小为2.13%,交易量到达了最大5万亿元,之后便呈现出利率上涨、交易量下降的趋势。2013年6月,银行业间隔夜拆借利率更是飙升到了6.43%,创造历史新高,同时资金量拆借减少到1.1万亿元,银行系统遭遇6月钱荒。

图5银行同业间隔夜拆借利率

债券市场上,6月6日,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出现50亿交割违约,爆发了黑天鹅事件;6月14日,2013年第四期记账式贴现国债期限9个月,计划募集150亿元,实际仅获得95.3亿元的有效认购,遭遇流标;银行业间市场招标的6个月期农发行贴现金融债,计划发行额200亿元,实际发行额115.1亿元,再度出现流标;以往作为出钱方的四家大型商业银行,此次也进场借钱。

四、流动性过剩与钱荒并存的原因

从上文分析可知,我国货币市场上流动性总量是充足的,并且一定程度上是过剩的,但钱多的同时,中小企业感受到的却是钱荒。目前,我国货币市场上出现了流动性过剩与钱荒并存的现象,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结束语

我国货币市场出现了流动性过剩与钱荒并存的特殊现象,表面上看只是钱多钱少而已,实际上关乎我国货币供给与需求,这是由二者不匹配造成的。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控制货币发行量,调节供给,从源头削减市场流动性。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人们投资理财渠道在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股票、基金、债券等流通便利、收益较高的产品,对存款储蓄的需求在相对减弱,而与此同时,电子货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又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弱化了对纸币的需求。我国出现流动性总量过剩是由货币发行量过多造成的,应该控制货币增长速度,减少供给,从源头处调节市场流动性。

2、减少流动性错配,平衡市场需求,解决钱荒困扰。钱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一定的情况下,有效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流动性期限错配,资金“融短贷长”、“避实就虚”,严重脱离实体经济;流动性结构错配,资金没能流向效率较高、潜力巨大的中小企业。应该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建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减少流动性错配问题,平衡货币供给与需求,彻底解决钱荒困扰。

3、鼓励金融创新,完善资金流通渠道。流动性失衡是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绊脚石,需要大力发展金融创新,管理好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资金流通渠道,有效调节市场流动性,将各个层面的资金供给与需求很好的匹配起来。

参考文献:

[2]张学春.流动性过剩:现状分析与政策研究[J].金融研究,2007,(2)

[3]唐双宁.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初步思考[J].经济研究,2007,(9)

[4]彭兴韵.流动性、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J].经济研究,2007,(58)

[5]郭凯,孙音,艾红德.基于资产期限结构的流动性过剩的内涵、测度与因子分析[J].金融研究,2012,(180)

[6]倪庆东.流动性过剩条件下政府隐性和或有债务风险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13)

[7]裴平,黄余送.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与实证[J].经济学家,2008,(111)

[8]裴平,韩贵新.迷失的货币与突发性通货膨胀[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39)

[9]庄毓敏,张鹏.宏观流动性状况的判别与趋势分析[J].中国金融,2012,(55)

[10]卜永祥.流动性过剩的特征、成因及调控[J].经济学动态,2007,(3)

[11]马珊珊,冯一凡.流动性之惑[J].新理财,2013,(30)

[12]翟建华.中小企业“钱荒”之思考[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1,(10)

[13]全国工商联: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调查报告,全国工商联通报,2011

[14]POLLEIT,THORSTENANDGERDESMEIER,Dieter.“Measuresofexcessliquidity”[R].FrankfurtBusinessSchoolofFinance&Management,WorkingPaper,2005

[15]RUFFER.RASMUS,STRACCA.LIVIO.WhatisGlobalExcessLiquidity,andDoesItMatter[R].ECBWorkingpaper,2006

关键词幸福感显性因子隐性因子幸福悖论

经济学在对生产、消费等实体经济的研究中产生了对效用满足等主观感受的分析,效用理论的出现是经济理论史上的一个重大创新,为研究经济行为对人类福利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效用理论过于严格和理性的假设(如完备性、传递性等),使效用概念在分析经济行为上出现了与人类真实福祉(即幸福)相背离的现象。现代行为经济学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表明,现实中人类的行为选择并非都具有一贯的理性,记忆偏差、适应水平、参照点依赖等非理性心理机制的大量存在,极易导致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使人类的行为选择偏离其根本福祉。这些导致偏好变化的心理机制的现实证据的大量发现,引发了效用理论的幸福意义上的革命。现在,幸福研究已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经济学家对人们在收入、消费、地位等方面的攀比行为已经有过广泛的研究。比如,凡勃仑(Veblen,1899)发明了“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consumption)一词来描述消费行为的社会性;西拖夫斯基最早研究了消费和地位之间的联系(Scitovsky,1976);荷诗(Hirsch,1976)创造了“地位性商品”(positionalgood)的概念以强调相对社会地位的角色。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弗兰克(Frank,1985a,1985b,1999)进一步根据受他人行为影响的敏感程度,将人类的消费分为“显性消费”(conspicuousconsumption)和“隐性消费”(inconspicuousconsumption)两大类,通过人们在这两类消费领域的不同行为特征的分析来对幸福悖论进行解释。这一理论思想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幸福悖论产生的微观机理有着重要的启发。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均有了很大的提高,攀比性和炫耀性消费也日益突出。这些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对我国居民的幸福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幸福悖论在我国现阶段是否同样存在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研究。但目前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非常少。理论研究方面,田国强、杨立岩(2006)将心理学和经济学中的攀比理论和“忽视变量”(omittedvariables)理论统一起来,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下研究人们的幸福问题,探讨了幸福悖论问题。但他们的研究并没有涉及中国人的幸福状况。实证研究方面,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是针对特定人群幸福程度的测量和分析的,包括中国化的幸福量表的心理测量学属性的检验分析(邢占军,2005),对中国大陆部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调查(奚恺元,2006;邢占军等,2008),对大学生的幸福状况的调查(严标宾等,2003),对老年人的幸福感调查(赵立军和刘旭华,2002)等等,只有少数学者用相对收入、预期(欲望)等比较行为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因素(Knightetal.,2007)、城乡居民幸福感差异的原因(罗楚亮,2006)进行了探讨,但国内根据经济学理论探讨收入幸福规律和幸福悖论在我国存在性的研究还是较为少见的。

本文将在以往学者提出的显性消费和隐性消费、社会攀比等概念和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幸福与效用的区别和联系,对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生成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对幸福悖论在我国是否成立等理论命题进行检验。这对于把握我国居民幸福感的生成规律,科学评价我国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等都有重要意义。

二、显性因子和幸福悖论:理论分析

人的幸福感是由外在事物刺激而引起的内在主观体验[ZW(]有关幸福的详细定义参考Veenhoven(1984),pp.2228。。外在刺激既可以包括商品消费、收入增加等可以用货币计价衡量的经济因素,又可以包括亲情交流、健康休闲等无法用货币计价衡量的非经济因素。前者容易被人的认知思维所明确感知,后者多为人的情感体验而难以被人的认知思维所把握。例如,商品消费在带给人情感享受的同时会掺杂较多的认知评判体验,而亲情交流则可能没有严格的认知比较思维的参与。二者带给人的幸福体验截然不同。因此我们根据认知敏感程度的大小,将影响人类幸福的经济因素称为显性因子,非经济因素称为隐性因子,同时将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对应的“消费”体验分别称为显性消费和隐性消费。

本文认为,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可以用货币计价、衡量,人的认知比较容易产生,人们对其进行消费时会获得情感享受上的体验,但这种体验极大地受到社会标准的导向和影响,在人际之间会产生明显的炫耀性和攀比,使商品消费带给人的幸福感由于社会比较的参与而发生变异和扭曲。如一个人实现了对某种商品的拥有,他会把这种实现的结果与自己拥有的、自己最想实现的、别人拥有的进行比较,这种相对地位的高低最终会影响到该人的幸福感大小。

人类认知偏差的普遍存在是现实中幸福与效用发生分离的主要原因之一。认知攀比会使人们在对显性因子的追求过程中偏离幸福的轨道,得到的只是效用或功用上的满足,而不是真正的幸福。在显性经济领域,外在刺激通过人的神经心理机制所产生的幸福是经过效用中介折射后的幸福。内在的幸福感受带有明显的效用或功用的痕迹。比如人们更换更快更奢侈的车子或越来越大的房子追求的是其炫耀性功用,首先产生的是效用上的满足,而非直接的幸福。所以,在研究幸福时,我们可以把效用作为显性消费和幸福之间的价值中介,通过幸福和效用的关系,效用和商品数量的关系,来间接把握幸福和商品消费之间的关系。

因为显性消费的效用中介有边际报酬递减的性质,这种性质传导到幸福的形成过程中就会导致显性消费的边际幸福递减。而且受人的生理阈值的明显约束,效用并不一定能全部转化成幸福。许多人在获得消费效用的同时不仅没有感受到幸福,而且会感受到痛苦。因此商品消费带来的幸福感的边际递减可能更快。另外,显性消费所具有的社会攀比效应还会产生资源浪费、恶性竞争等负外部性,造成较大的社会福祉损失(Ng,2003;Frank,1999),因此显性因子对幸福的边际贡献会进一步受到影响,边际递减更快。

与显性消费相反,亲情交流、婚姻生活等隐性消费和幸福之间则具有直接的联系,其消费享受多为纯粹的情感体验,较少掺杂社会比较的因素,无需效用中介的作用,对幸福的生成有更直接显著的影响,因此不会受到边际效用递减性质的影响。此外,隐性消费带给人的精神享乐的无限性,对社会生活也会产生积极的反馈效应,通常有正的外部性,因此隐性消费往往具有边际幸福递增的性质,对幸福的作用远远大于显性因子。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到的一个理论命题是:

[HTH][STHZ]命题1:[ST]显性因子具有边际幸福递减倾向,隐性因子存在对幸福的边际递增作用。隐性因子在幸福生成中的作用远远大于显性因子。

可是,现实中人们往往相对看重显性消费,特别是地位性商品、奢侈炫耀性商品的消费,而忽视家庭生活和健康锻炼等隐性消费(Frank,1999,2005)。现在根据命题1中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所具有的不同性质,就可以在理论上解释现代社会中人们在享受了经济财富巨大增长的实惠后,幸福水平却没有相应增长的“悖论”了。因此证明命题1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幸福悖论做出理论解释。

由于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对幸福的影响机制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在注重显性因子尤其是收入对幸福的影响之外,也把研究视角拓展到家庭、婚姻等隐性生活领域,以探讨幸福形成的一般机制。

其中,E是文化、政体、地域等环境因子,E―表示其对幸福的“定值”属性。C是显性因子,包括收入、物质条件、工作成就、物价、经济发展等。U(C)是显性消费的效用函数,表示显性消费通过效用中介产生幸福的机制。I是隐性因子,包括年龄、性别、个性、婚姻、家庭、健康、生态环境、人际关系等。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对幸福的影响一般具有如下性质:H/C0,以上性质基本上刻画了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对幸福的两种不同作用规律。

在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显然也存在比较普遍的攀比行为,背后主要是“面子”问题。这会产生很强的显性消费负外部性,从而导致显性因子的边际幸福递减倾向。但我国传统上又是重视家庭生活和亲情关系的国家,因此隐性因子对幸福的正面作用也比较强。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我国居民的幸福感可能有其特殊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将在实证部分对这种规律进行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呈现不均衡增长的态势,收入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绝大多数人的绝对收入虽然在不断增长,但相对收入并没有提高。因此在认知攀比的作用下,我国居民的幸福感不一定会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由于我们的调查只能得到截面数据,实证研究也只能对命题2中横向比较的结论进行检验。

三、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一)数据调查[KH*2]

调查获得的808份有效样本的幸福程度自我打分分布情况如表1。实际打分居民的幸福感中位数是8分,众数也是8分,平均幸福程度为7.15分,标准差是1.756。其中大多数居民的幸福水平在5分(代表既不幸福也不痛苦的中性状态)以上,66.5%的居民的幸福感介于6和8之间。这与文献中国外居民幸福感状况的调查结论很接近(Argle,1999,2001;Veenhoven,1993;DienerandDiener,1996;Rojas,2005)。

(二)收入与幸福关系的检验

首先用调查获得的808份有效数据对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对命题2的横截面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文献中收入与幸福关系的研究通常以没有控制其他人口统计学变量情况下的幸福和收入的两变量简单回归为基础(Easterlin,2005;FreyandStutzer,2002;Dieneretal.,1993;Veenhoven,1991)。为了使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本部分也将采用相同的研究方法。这里采用的幸福数据是居民对自己幸福感的主观打分,收入取的是把家庭月收入的区间平均值。采用的回归模型为:

其中,H是幸福感量值,Y是家庭月均收入,μ是随机误差项。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图1意味着收入的边际幸福递减规律的成立,验证了命题2的收入幸福对数曲线关系,证明“幸福悖论”在我国是存在的。图1显示,大约在家庭月收入5000元人民币[HJ*4/9]左右存在一个临界点,在5000元以下收入对幸福的边际报酬递减趋势明显,在5000元以上边际报酬逐渐趋近于0,收入增加对幸福的影响越来越微弱。

(三)影响幸福的因子分析

本部分用808份样本数据对隐性因子和显性因子对幸福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对命题1进行检验。因为幸福数据是排序等级数据,而且需要考虑的解释变量较多,因此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具体采用的计量模型如下:

1.回归结果

808份调查数据的有序logistic回归的主要结果如表3所示。表3列出了10个幸福等级所对应的常数项和主要解释变量的参数估计情况,删除了“媒体选择”分类变量的参数估计情况。

注:这里采用的是Logit连接函数,下同。

a这里参数设为0,哑变量设置以该变量为参照,下同。

表4输出了模型的拟合检验结果,模型总体检验的似然比统计量(-2LogLikelihood)的显著性水平P值为0.0000.05,表明模型拟合数据。比例优势假定的P值为1.000>0.001,表明采用logit连接函数的模型拟合较为理想。

模型拟合优度评价的另一个指标是伪决定系数(PseudoRSquare),与一般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不同,它们在取值和意义解释上与真正的决定系数均存在较多差异,只能作为模型拟合优度的参考。表5给出了logistic回归的三个伪决定系数:CoxandSnell、Nagelkerke和McFadden,其值分别为0.287、0.294和0.091,只能解释应变量变异的一部分。由于它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决定系数,并不能以此来断定模型的拟合情况,关键还要看模型的经济学幸福逻辑意义如何。

2.回归结果分析

从表3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对幸福负面影响最大的是物价上涨,其回归系数为-0.376,优势比为exp(-0.376)=0.69,表明受物价上涨影响程度大的居民的幸福感低于受物价上涨影响程度小的居民,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受物价上涨程度的影响每增加1单位,幸福感位于有序分类高端的优势将改变0.69倍,受物价上涨影响程度大的居民的幸福感优势是影响小者的0.69倍,且该变量通过了Wald统计量的显著性检验(P=0.000

其次对幸福存在负面效应的因素还有对同性恋的认同度(优势比为0.77)、股市的影响(优势比为0.94)、利率提高的影响(优势比为0.98)和政治活动的影响(优势比为0.95)。除了对同性恋的认同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他3个变量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且利率提高和政治活动的影响的优势比几乎接近1,表明受利率提高和政治活动影响程度大的居民的幸福感优势与影响程度小的居民的幸福感优势没有太大差别。相比于物价因素,这些政治经济因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关联影响较远或难以觉察,人们在评价幸福感时常常会忽视这些因素。对这些因素,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可以考虑删除。

在无序分类自变量中,男性比女性的幸福感明显低(回归系数=-0.426),其优势比为0.65,且通过显著性检验(P=0.003),说明性别在幸福决定中存在不容忽视的影响。上海男性幸福感优势只为女性的0.65倍,这与文献中大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吻合(BrodyandHall,1993;Cheungandleung,2004)。这可能与性别的社会角色认同的差异有关,相比男性,女性的社会责任感较少,生活压力较少,对生活更容易满足。

在婚姻状况中,未婚者、离异者均比已婚者的幸福感低。未婚者的幸福感优势是已婚者的0.51倍(优势比为0.51,P=0.064)。离异者的幸福感优势显著低于已婚者(P=0.000),其优势比为0.06,即离异或其他婚姻变故者的幸福感优势只有已婚者的0.06倍,而已婚者的幸福感优势是离异者的16.67倍(1/0.06),二者的差距非常明显。这一发现也与文献中的研究相吻合(Inglehart,1990;Russelletal.,1994),表明婚姻生活能够提供亲情网络的情感支持,提高个体的积极情感水平,对人的幸福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幸福感中最强的预测指标之一。此外,子女状况、受教育程度、年龄、对幸福均没有显著影响,可以在进一步的分析中予以删除。

(四)显性因子与隐性因子的特性检验

进一步地,以优势比作为衡量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对幸福的边际贡献大小的近似指标,以优势比是否大于1作为边际贡献递增或递减的分界线,对命题1的隐性因子的边际幸福贡献递增的性质和显性因子的边际幸福贡献递减的性质进行验证。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物价(优势比为0.69

在隐性因子中,理想的实现程度(优势比为1.18>1)、健康状况(优势比为1.34>1)、人际关系(优势比为1.55>1)、医疗社保(优势比为1.22>1)、环境治理(优势比为1.27>1)等隐性因子的边际幸福报酬均存在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中健康状况和人际关系的边际递增趋势明显。以健康状况为例,健康状况的满意程度每提高1个等级,幸福优势将改变1.34倍,幸福感出现明显递增。而且,以上对幸福的边际增进作用明显的隐性因子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对命题1提供了有力支持。唯一一个出现边际幸福递减倾向的隐性因子是政治活动的影响(优势比为0.95

根据表3的参数估计值,参照计量方程(3)可以写出累加概率有序logit模型:

其中,Pri代表物价上涨的影响,Ach代表理想的实现程度,Hea代表健康水平,Hom代表对同性恋的包容度,Com代表人际关系,Mec代表医疗和社会保障状况,Env代表环境治理,Gen代表性别,Occ代表不同职业,Jus代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选择,Mar代表婚姻状况。

可见,从方程(4)到方程(6)各累加概率logit模型除了常数项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外,各自变量对应的回归参数都是相同的,表明各幸福等级的影响因素的内在作用规律是一致的,随着幸福等级的提高累加概率是不断增加的。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通过以上2个命题的实证检验,本文理论部分的主要结论均获得了较好的验证。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中国(上海)居民的幸福感并没有同幅度的增长,家庭月收入对幸福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减的双曲线规律,而在控制其他变量之后,收入对幸福几乎没有影响。“幸福悖论”现象在中国明显存在。在幸福影响因子的检验分析中,人际关系、婚姻、性别、健康、医保、环境等隐性因子对上海居民幸福感的贡献要远远大于物价、股市、利率、收入、经济发展等显性因子。隐性因子存在较为普遍的边际幸福报酬递增规律,而显性因子则存在较为普遍的边际幸福报酬递减的规律。

上述研究表明,影响居民幸福的主要因素不是显性经济因素而是隐性非经济因素。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是增进人民幸福的有效手段。如何更好地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有效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可以为此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启示。

第一,普遍提高收入水平不是提高居民幸福感的正确途径。

中国居民收入对幸福的边际递减规律的发现,意味着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在增加幸福感上,比提高同等幅度高收入人群的收入要显著地多,这表明经济发展中过度重视人们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对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有一定的偏差。国家在收入分配政策上,需要防止一刀切,要把收入提高的重点放在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上,这对于提高整个国民的幸福水平和改善幸福分布状况均有显著的效果。

第三,经济发展应坚持有利于福祉的正确方向。

幸福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不应以越来越高的收入或越来越奢侈的消费为目的,发展成果不应浪费在社会攀比性强的炫耀性效用的满足上,而应该重视医疗健康、环境保护等隐性保障或隐的加强,切实落实到提高居民幸福感上,这才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总之,经济发展应该是一条“幸福最大”的“中庸之道”,而不是螺旋上升的“GDP增长”之路。在这条“中庸之道”中,一边是不与金钱挂钩的工作制度,一边是要与亲情挂钩的休闲享乐。

参考文献

Argyle,1999,“CausesandCorrelatesofHappiness,”inFoundationsofHedonicPsychology:ScientificPerspectivesonEnjoymentandSuffering,Eds.byKahnemanD.E.DienerandN.Schwartz,353373.

ArgyleM.,2001,ThePsychologyofHappiness,PublishedbyNewYork:Taylor&FrancisGroup.

BrodyL.R.andJ.Hall,1993,“GenderandEmotion,”inHandbookofEmotion,Eds.byLewisM.andJ.Haviland,447460.

BruniL.andP.L.Porta,2005,EconomicsandHappiness:FramingtheAnalysis,PublishedbyOxfordUniversityPress.

CheungC.K.andK.K.Leung,2004,“FormingLifeSatisfactionamongDifferentSocialGroupsduringtheModernizationofChina,”JournalofHappinessStudies,5,2356.

DienerE.andC.Diener,1996,“MostPeopleareHappy,”JournalofPsychologicalScience,7(3),181185.

DienerE.andS.Oishi,2000,“MoneyandHappiness:IncomeandSubjectiveWellBeingacrossNations,”inCultureandSubjectiveWellBeingEds.byDienerE.andE.M.Suh,185218.

DienerE.E.Sandvik,L.SeidlitzandM.Diener,1993,“TheRelationshipBetweenIncomeandSubjectiveWellBeing:RelativeorAbsolute”,SocialIndicatorsResearch,28,195223.

EasterlinR.A.2005,“DiminishingMarginalUtilityofIncomeCaveatEmptor,”SocialIndicatorsResearch,70,243255.

EasterlinR.A.1974,“DoesEconomicGrowthImprovetheHumanLotSomeEmpiricalEvidence,”inNationsandHouseholdsinEconomicGrowth:EssaysinHonorofMosesAbramowitz,Eds.byDavidP.A.andM.W.Reder,89125.

EasterlinR.A.2002,HappinessinEconomics,PublishedbyCheltenham:EdwardElgar.

EasterlinR.A.2001,“IncomeandHappiness:TowardsaUnifiedTheory,”TheEconomicJournal,111(473),465484.

FrankR.H.1985a,“TheDemandforUnobservableandOtherNonpositionalGoods,”AmericanEconomicReview,75,101116.

FrankR.H.1985b,ChoosingtheRightPond,PublishedbyOxfordUniversityPress.

FrankR.H.2005,“DoesAbsoluteIncomeMatter”,InEconomicsandHappiness:FramingtheAnalysis,Eds.byBruniL.andP.L.Porta,6590.

FrankR.H.1999,LuxuryFever:WhyMoneyFailstoSatisfyinanEraofExcess,PublishedbyNewYork:FreePress.

FreyB.S.andA.Stutzer,2002,HappinessandEconomics:HowtheEconomyandInstitutionsAffectWellBeingPublishedb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

HirschF.1976,TheSocialLimitstoGrowth,PublishedbyHarvardUniversityPress.

InglehartR.1990,CultureShiftinAdvancedIndustrialSociety,Publishedb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

InglehartR.F.andHD.Klingemann,2000,“Genes,Culture,DemocracyandHappiness,”InCultureandSubjectiveWellBeing,Eds.byDienerE.andE.M.Suh,165183.

KahnemanD.E.DienerandN.Schwartz,1999,WellBeing:TheFoundationsofHedonicPsychology,PublishedbyNewYork:RussellSageFoundation.

KnightJ.L.SongandR.Gunatilaka,2007,“SubjectiveWellBeinganditsDeterminantsinRuralChina,”DepartmentofEconomics,UniversityofOxford,DiscussionPaperSeries,No.334.

LayardR.2005,“RethinkingPublicEconomics:TheImplicationsofRivalryandHabit,”inEconomicsandHappiness:FramingtheAnalysis,Eds.byBruniL.andP.L.Porta,147169.

MayersD.G.1996,SocialPsychology,PublishedbyNewYork:McGrawHill.

NgYK.2003,“FromPreferencetoHappiness:TowardsaMoreCompleteWelfareEconomics,”SocialChoiceandWelfare,20,307350.

RojasM.2005,“Aconceptualreferenttheoryofhappiness:Heterogeneityanditsconsequences,”SocialIndicatorsResearch,74,261294.

ScitovskyT.1976,TheJoylessEconomy:AnInquiryintoHumanSatisfactionandDissatisfaction,PublishedbyOxfordUniversityPress.

VeblenT.1899,TheTheoryofLeisureClass,PublishedbyNewYork:ModernLibrary.

VeenhovenR.1984,ConditionsofHappiness,PublishedbyDordrecht.Netherlands:KluwerAcademic.

VeenhovenR.1993,HappinessinNations:SubjectiveAppreciationofLifein56Nations19461992,PublishedbyRotterdam.TheNetherlands:ErasmusUniversity.

VeenhovenR.1991,“IsHappinessRelative”,SocialIndicatorsResearch,24,134.

罗楚亮,2006,《城乡分割、就业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差异》,《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3期,817―840页。

田国强和杨立岩,2006,《对“幸福―收入之谜”的一个解答》,《经济研究》第11期,4―15页。

奚恺元,2006,《2005年中国城市及生活幸福度调查报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刑占军,2005,《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邢占军、刘相等,《城市幸福感――来自六个省会城市的幸福指数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高中政治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分别要实现知识教学目标,基础性的知识必须全面理解和记忆,还有能力目标,最后是情感价值目标。在高中政治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实现多重教学目标。

一、精心设计探究过程

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是由很多教学环节组成的,有课堂导入,基础知识讲授,重难点讲解和时政知识的扩充等等环节。在高中政治的探究式学习课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和谐,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精心的设计探究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具体的设计环节教师要全面规划,细致分析,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在理论和逻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讲解非常必要。例如,在高中政治的学习中有关于经济学的知识,其中首先要学习的是供求关系理论,教师对这个关系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对重难点讲解过程中要转变教师的角色,要对重难点的指导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对供求关系的讲解环节,教师可以联系物价上涨的生活现象,在对供求关系的探究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最后的总结评价环节也可以设计探究式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到评价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二、创建探究式的教学情境

三、创造和谐的课堂探究氛围

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要有意识的创建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同时教师的幽默感也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而不是提出直白的提出问题。高中政治教师在面对全体学生的时候,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充分的尊重学生,将学生盲目的探究学习转变为自觉性的学习探究。在高中政治课堂中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加入多媒体技术的帮助,有利于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

四、拓宽探究学习的空间

五、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中,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探究性的学习研究。高中政治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在实际中,必须要有计划的进行教学活动,要设计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先进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努力的是要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思想,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e极性。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巩固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许安富.高中新课程政治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55-58.

[2]王璇.用课堂探究提升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教学实效[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0:115-116.

近年来,民工荒现象越发严重。本文对刘易斯拐点和民工荒现象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民工荒的成因和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对解决民工荒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刘易斯拐点;民工荒

一、文献综述

二、刘易斯拐点和“民工荒”现象

(一)刘易斯拐点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ArthurLewis)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提到“二元经济”发展模式。首先假设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二元经济模型中包括一是以传统农业为代表的“维持生计”部门,二是“资本主义”部门,主要是工业部门和城市。

图1刘易斯简易模型

如图1,横轴代表劳动力供给数量,纵轴为工资,AD为需求曲线,AS为供给曲线。当土地边际生产率为0或者是负时,农民收入为K0时,工业部门只要提供大于或等于农民的平均收入,即K1就能吸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加入工业部门。当有OL1个劳动力加入工业部门,由于只需要付少量的工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为K2EL1O,其中K1EL1O为企业付给劳动者的薪酬,K2EK1为工业部门获得的利润。这些利润被工业部门用来扩大再生产,劳动力增加到OL2,劳动力价格上涨,由K2到K3,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所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进入工业部门,供给曲线上斜,这时企业为了获得更多劳动力,工资上涨,劳动力从富余状态到短缺,这时二元经济结构转为一元经济结构。刘易斯拐点到来意味着,低廉的劳动力优势的丧失,企业从生产要素中获得的价值减少,只能通过产业的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二)民工荒现象

(三)刘易斯拐点和民工荒现象

三、民工荒成因

那对我国出现的民工荒现象,笔者对其出现的成因进行探讨,总结以下几点因素来解释民工荒出现的原因。

(一)结构性矛盾

1.年龄结构矛盾

我国将1564岁期间的人口认为劳动适龄人口。而大多数企业招收的农民工年龄在1645岁之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计算,我国1645岁农民工只占农民工总数的65.5%,钱荣生(2009)认为45岁以上的农民工只占总数的6.3%。超过45岁的劳动力成为主要的剩余劳动力。

2.文化结构矛盾

用人单位在招收员工时,受教育程度成为应聘的一道门槛。2013年,苏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990家企业进行调查显示企业对劳动者文化程度的要求出现明显层次分化,技职校及初中文化程度需求占比为66.7%,仍为主流需求。西安市职介服务中心对西安市2014年第一期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160家企业中,九成以上的企业对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提出要求。92%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提出要求,比去年提高了4%。其中75%的岗位要求求职者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钱荣生(2009)指出长三角16城市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了75.3%。使相当部分的农民工返回农村。2.农民工进城成本增高,阻碍释放农村剩余生产力

影响农民工进城的一大重要因素是工资,我国农民工工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虽然近些年,农民工工资有所增长。2005年,北京最低工资标准为580元,截止2014年2月,北京最低工资标准为1400元,增幅141%,虽然增长迅速,但是不断增长的物价和消费水平,在北京的高生活成本下,农民工实际上获得的是名义工资,实际工资没升反降。其次,很多农民工未与用工单位签订用工合同,没有获得任何社会保障。《中国2011年人力社保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2.5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约1.6亿人。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为4140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为4641万人,不到1/5的参保率,意味着大部分农民工无法获得同等的社会福利,提高了农民工的进城成本。

(二)政府的惠民政策,农民工趋利选择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对农民定制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对农业生产服务方面的税收优惠;对农民依法开发荒地、滩涂的税收优惠;对农业科研单位培育新品种税收优惠和农业灾歉和社会减免税收优惠。此外,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屠宰税和特产税。一系列税费取消直接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对农业技术的研究、上调扶贫标准、开辟返乡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补贴、家电下乡活动。农民发现留在家乡获得的收入高于出去务工的实际收入,更多的农民选择留守。这一行为促使农民工的回流,企业用工荒现象严重加剧。

(一)我国“民工荒”主要由于结构性矛盾导致,我国特殊的制度,政府优惠政策,使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未能转变为一元经济结构,我国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农村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二)对于如何解决“民工荒”问题,给出下面几方面的建议。

1.政府建立健全工资保障制度

现今,物价上涨的经济水平下,企业为了保留更多的利润,不愿提高农民工的工资,迫使农民工在低工资下,“用脚”来投票,自然民工荒越发严重。笔者认为,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是解决民工荒的关键;其次建立健全工资保障制度。政府加大监督力度,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制止,打击,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2.加快制度转变,促使企业技术升级

首先加快制度创新,消除二元结构,降低农村就业人口比重,取消户籍制度,降低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成本。其次,企业要增加对科技研发的经费,吸纳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对技术的创新;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政府加大对私企的扶持,增加市场的活力。另外,对企业文化的宣扬、学习,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知,增强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3.提高农民工自身教育和技能

4.完善市场发展,加强信息服务

[1]鲍震宇.刘易斯拐点与中国的民工荒现象分析[J].经济论坛201110

[2]包小忠.刘易斯模型与“民工荒”[J].经济学家20054

[3]周志坚.“民工荒”与“刘易斯拐点”―以兰溪市农民工供求和工资情况的调查分析为例[J].当代社科视野,20083

THE END
1.国家统计局:2024年12月下旬与中旬相比,14种产品价格上涨央视网消息:据国家统计局消息,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4年12月下旬与12月中旬相比,14种产品价格上涨,33种下降,3种持平。其中,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5.7元/千克,较上期跌0.6%。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刘亮 返回央视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 望海热线https://news.cctv.cn/2025/01/04/ARTISuj620gFQ4k5JbbfS29l250104.shtml
2.国家统计局:2024年12月下旬与中旬相比,14种产品价格上涨央视网消息:据国家统计局消息,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4年12月下旬与12月中旬相比,14种产品价格上涨,33种下降,3种持平。其中,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5.7元/千克,较上期跌0.6%。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刘亮 返回央视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 望海热线https://news.cctv.com/2025/01/04/ARTISuj620gFQ4k5JbbfS29l250104.shtml
3.近期菜价为何持续上涨近期,多地蔬菜价格持续走高。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批发价格数据显示,6月16日至8月15日,全国蔬菜日度价格从4.27元/公斤上升至6.01元/公斤,上涨40.7%。专家分析,近期菜价上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周度价格来看,蔬菜价格在今年第30周(7月22日至28日)达到4.91元/公斤,为近10年同期最高值https://m.gmw.cn/2024-08/17/content_1303824102.htm
4.新华每日电讯:各地菜价接连上涨原因有哪些?几时降?各地菜价接连上涨,原因有哪些? 业内人士分析,每年这时候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夏季蔬菜上市基本结束,秋冬蔬菜少量上市,市场供应量减少,会带来菜价上涨。 “今年强降雨和低温等不利天气,放大了鲜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说,9月中下旬以来,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166714
5.市场调查报告模板(15篇)二、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经调查分析,导致菜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 进入8月下旬,随着天气转冷,为我市地产蔬菜菜供应的'淡季,致使部分蔬菜青黄不接,全县蔬菜上市量短期急剧减少,外地菜大量进入,引起价格上涨。同江蔬菜大多由本市从事蔬菜批发商户从哈市、佳市进货。8月15日前,外地蔬菜批发均价为 元/斤,到8月27日上涨到https://www.jy135.com/diaochabaogao/1311549.html
6.山东章丘大葱今年价格涨5成10斤礼盒卖到60元新闻中心分析:葱价与全国菜价上涨是—致的 “章丘大葱价格走高,和全国蔬菜、农产品价格的变动趋势是一致的。”说起今年章丘大葱价格上涨,章丘市蔬菜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新星这样总结。 王新星说,受天气影响,去年和今年章丘大葱产量都不算高,“今年大葱平均亩产是7000斤左右,去年能达到8000多斤,而往年基本在9000斤以上。”章丘https://news.sina.com.cn/c/2010-11-01/114621392529.shtml
7.10月菜价异常上涨原因复杂“菜篮子”供保稳价战初见成效10月以来,全国多地菜价上涨,部分蔬菜价格几近翻倍。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数据计算,10月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为5.25元/公斤,环比上涨16.55%,其中黄瓜涨幅达79.5%,菠菜涨幅45.59%。 从具体种类来看,28种重点监测蔬菜中有26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上涨,香菇、菠菜、平菇价格最贵,全国平均批发价分别达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11022166004929.html
8.菜价连续8周上涨是何原因何时平稳?国家发改委作出回应此外,今年七八月份,我国多地频繁遭遇高温天气。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在近几周的蔬菜价格上涨原因分析中,屡屡提到“天气炎热,蔬菜生长缓慢是菜价上涨的主因”“炎热高温天气推高了蔬菜价格”。 从气象部门数据来看,今夏全国高温天气较多。7月14日至8月15日,中央气象台连续33天发布超长高温预警。其中,7月20日35摄氏度以https://www.cls.cn/detail/271644
9.2022年图书市场调查报告总结(16篇)一方面同学认为食堂菜价过高对此存在抵触情绪,另一方面食堂工作人员也因市场菜价上涨,而自己的劳动成果无法得到认可而困惑。本着从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的角度出发,使学生能满意就餐。为此我们学生会生活部的成员,到玉溪市中心彩虹桥批发市场,葫芦集贸市场等地进行实地调查,得出以下调查报告:http://cooco.net.cn/zuowen/1029476.html
10.晚间新闻速览疫情发布记者直击新规实施……3分钟打卡11月第5、各地菜价接连上涨原因有哪些?几时降? 业内人士分析,每年这时候正是“青黄不接”之时,今年强降雨和低温等不利天气,放大了鲜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有分析称,后续随着蔬菜产能恢复,一些推迟上市的蔬菜集中上市,秋冬季蔬菜供应总体是有保障的,部分品种价格后期有望出现回落。阅读全文>>> 6https://m.btime.com/item/f4i6qg04nl5961og2gv3n4h1db9
11.市场调查报告模板13篇二、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经调查分析,导致菜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 进入8月下旬,随着天气转冷,为我市地产蔬菜菜供应的淡季,致使部分蔬菜青黄不接,全县蔬菜上市量短期急剧减少,外地菜大量进入,引起价格上涨。同江蔬菜大多由本市从事蔬菜批发商户从哈市、佳市进货。8月15日前,外地蔬菜批发均价为 元/斤,到8月27日上涨到 https://www.yjbys.com/diaochabaogao/3635007.html
12.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在此背景下中国也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经济仍保持预计高于百分之九的速度增长,在这一年里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一年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造了汇改以来的最高记录,达到了6.6227,在这一年里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张首次突破4%,其中与人民大众密切相关的菜价更是上涨了31%,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xqpgjg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