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半年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暨趋势分析中药材中成药原料行情

中药材价格暴涨,加上中药集采政策倒逼,生产企业聚焦于源头,将给产地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如何去中间环节是大难题。

在第16届西普会·健康产业资本峰会上,中康科技中药大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贾海彬以“2023年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暨趋势分析”为题,对中药材的涨价、失控、非理性回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01、2023年国内中药材产业发展背景

中药是整个中医药乃至大健康产业物质基础,是典型的“以小博大”、“以一缕系千钧”的产业。2022年,常用中药材品种产能518.52万吨,市场规模达到2586亿元以上,呈加速增长态势。

2023年上半年中医药扶持政策

图2近几年国家层面出台的中医药振兴政策

表12023年上半年中医药扶持政策

美元连续加息,全球大宗商品和粮食价格回落

为抑制通胀,确保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美联储在2022年连续4次加息,全球资金流动性减弱,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在2023年6月平均为122.3点,环比延续跌势,下降1.7点(1.4%),与2022年3月的历史高点相比下跌37.4点(23.4%)。

国内中药材价格过去30年与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保持联动,通常会滞后半年左右,即理论上全球食品价格的下跌会引发中药材行情整体下行。

2022年国内中药材受灾情况及面积分析

从2020年开始,在拉尼娜、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影响下,连续3年对全国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但仍处于合理范围内。

2020-2022年,受灾情况最严重的月份主要集中在4-8月,刚好是农作物生产最关键的阶段。

2022年,罕见的高温干旱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受影响的省份多达11个,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中药材价格连续上涨,已经突破周期性规律

中药材价格周期呈现3年一个小周期,9年一个大周期,本轮周期已经持续11年,极不正常。

截至2023年6月16日,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报收于3544.67点,点位与5月16日的3170.41点相比,指数上涨10.55%;同比上涨34.57%,价格已经失控!

多个品种年度价格翻倍上涨,已影响到资源战略安全

表22020.1-2022.12部分涨价代表品种

从表2可以看到,3年里,如沙苑子、龙骨、关黄柏、酸枣仁等多个品种价格出现翻倍上涨。

6月份价格加速上涨,补益和战略性中药材领涨明显

表3进入2023年6月,中药材价格呈加速上涨态势

特别是进入2023年6月,原来预计的淡季行情并未出现,市场呈现火爆态势,涨价品种数量和幅度大幅增加,月度综合200指数上涨幅度超过30%,中药材价格上涨呈现加速态势。特别是天然牛黄等国家基本用药品种核心原料的价格暴涨,已严重影响到国家中药战略安全和医保体系稳定。

02、原因:利益格局失衡,中药原料保障脆弱

据中信证券数据,2021-2023年8月,医药板块整体收益下降37%,中药板块收益虽然也整体下降9%,但比较优势明显。

近30家中药企业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包括云南白药、片仔癀、太极集团、东阿阿胶在内的约7成公司业绩预增。

产业链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造成头重脚轻

表5中药材产业链各环节营收差距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药材产业链上,工业及终端的市场规模与营收水平远高于种植端,工业企业为整个产业链的获利主体和话语权掌握者,但长期不重视源头和供应链保障;再加上中间环节极度混乱,生产环节得不到反哺,即使中药材价格暴涨,药农也得不到多少收益,成为弱势群体,客观上造成中药材生产端保障能力极为薄弱。

多种中药材盲目扶持生产,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2016-2018年,我国中药材生产基地迎来快速增长时期,年均增长均在1.5万家以上。随着政策扶持减弱,虽然建设速度大幅下降,但对市场周期造成造成负面影响短期难以消除。

图72016-2022年中药材生产基地合作社年度增长情况

受2016-2018年行情持续回落影响,种植户的种植热情褪去,留下大量重复建设过剩产能,为2019年之后的行情暴涨埋下伏笔。如生地、栀子、三七、人参、金银花、莲子等多个品种都出现明显产能过剩,药贱伤农。

地板价品种集中出现,造成行情报复性反弹

图82021年历史价格低于地板价的偏离比例TOP40品种

由于盲目发展生产,截至2021年底,368种年消费量30吨以上的中药材,竟然有168种低于“地板价”运行,占比高达45.6%,多个品种的生产主要依赖政策扶持,目前人参、三七、白及、黄精、石斛等品种仍存在重复建设现象。陷入“生产过热-烂市-弃种-暴涨”怪圈,为市场报复性反弹埋下伏笔。

药典质量门槛提高,超出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

为提高中药材质量,2020版药典增加了较多的检测项目,目的是全面禁止中药材种植中有毒农药的使用、提高药材含量,出发点是正确的。

但提高质量门槛的后果,一是造成生产和资源难以保障;二是合格品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典型品种如连翘、酸枣仁、川黄柏,当归等,价格纷纷出现暴涨。

货币超发、流动性加强,传统投资渠道乏力

图92004-2023年国内资本流动与通胀趋势

2004-2023年,国内M2指数连续上行,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但房地产增长乏力、居民消费萎缩,呈现有价无市“滞胀”状态,也促使大量业内外资本流入农产品炒作,特别是中药材领域。

资本借势炒作,人为造成货源垄断价格暴涨

图10中药材价格周期性规律明显

图11中药材季采多年销特点,给资本炒作提供充分空间

一方面,中药材生产基础极为薄弱,目前面临两大瓶颈:一是老龄化加剧农村劳动力严重匮乏,剩余的劳动力也会优先保障粮食作物和核心农副产品;二是由于中药材这种“边角经济”与生产规模化之间存在悖论,企业自建基地无法可持续运营,依托小农生产抗风险力又极低。

另一方面,近5年,综合200指数平均震幅28.8%左右,2023年涨幅更大,远超资金使用成本和其它投资领域。

全行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下降,促使囤积炒作成为核心赢利手段。

中药集采,对中药材价格火上浇油

表6湖北19省联盟、广东联盟以及山东中成药集采前后原料成本变化(原料消耗前20位)

中药集采(中成药、颗粒剂和饮片)在原料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前提下,贸然推出,一是给炒作提供标的;二是刺激投标企业加大储备;三是给前期囤货商提供通道。

图12近几年中药材持续涨价原因示意图

综上所述,我平台分析认为,导致我国近几年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其实更在于中药产业结构失衡,包括产业链利益分配失衡、中间环节过多等。

但造成中药材产业发展当前困局的最深层次原因,则是长期以来“中医西化”的结果,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中医与中药分开管理、多头管理,导致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能对中药材产业发展、供应保障体系进行合理调控和监管;二是医药分家后,医不懂药、药不知医成为常态,需求端导向不明,生产端盲目生产低水平重复建设极为普遍。

03、产需:生产快速恢复,市场需求相对萎靡

2023年上半年中药材生产快速恢复,高价品种尤其明显

图132023年上半年新基地数量TOP40

在中药材高价刺激下,国内中药材生产基地和合作社建设快速回温,特别是短周期药材品种种植面积扩张更快,如艾草、紫苏叶、僵蚕、葛根等;除了蜂蜜、珍珠、僵蚕、桑叶和地龙等品种生产基地和合作社建设居于前列。

从零售端看,2023年4月,除生物制品外,其他中西药属性的销售规模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环比下降。

其中,中成药、医疗器械和化学药销售规模指数下降均超过15%,环比分别下滑19.2%、15.8%和15.1%。与去年同期相比,只有保健品和医疗器械销售规模指数出现同比下滑,分别下降9.0%和15.6%,而生物制品、化学与、中成药和中药饮片销售规模指数同比增长12.6%、6.8%、6.4%和5.0%。

2023年上半年中成药产品渠道需求分析

图152023年上半年中成药品类各渠道销售量占比

2023年上半年中成药在药店端、医院端、电商端销售规模分别约为571亿、429亿、92亿元,整体增长6.87%左右,电商渠道增速加快;前三类热销中成药为心脑血管疾病用药、感冒用药/清热类用药、肠胃道疾病用药。

图162023年上半年中药饮片热销品种TOP20

2023年上半年中药饮片整体消费增长约5.36%。2023年上半年中药饮片热销品类多为补虚药,热销品种有西洋参、黄芪、枸杞子、冬虫夏草、燕窝等。其中,销售金额>5亿元的有西洋参、三七、黄芪、枸杞子共4个品种,约占30%;销售金额在3-5亿元的有冬虫夏草、燕窝、红参、川贝母、共4个品种,约占15%。

2023年上半年,价格过快上涨影响出口增长

图172021-2023年中药材出口总量

2021-2023年,我国中药材出口总量保持稳健增长,中药材原料出口量保持在6000吨/月以上。

由于边境贸易逐步恢复正常,带动各国贸易恢复性增长。2023年上半年我国中药类出口增长同比增长3.63%;其中,中药材原料出口总量达到6.6万吨,价格过快上涨影响消费。

国内中药材供应保障能力评估,理论上仍供大于需

图182009-2022年国内中药材产供需评仨(含进口)

供应保障整体评估:2009-2022年,国内中药材供给量平均增速4.19%,低于需求增长的4.85%,但由于静态库存,整体理论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缺口并不明显。即使有年底疫情放开影响,但也只是阶段性和一过性。

04、趋势:泡沫有望破裂,倒逼产业提档升级

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整体评价及预测

2023年,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整体持续上升。

上半年(1-6月份):因惯性拉动,行情迎来明显上涨。此阶段,综合200指数接近3500点大关,较2022年12月大幅上升近700点。

下半年(7-12月份):7月份已突破3500点,随着进入传统药市淡季,且9月份前后,中药原料迎来集中产新,预计整体行情出现回调。此阶段,综合200指数逐渐恢复至3300点水平。

中药材家种100指数整体评价及预测

2023年,中药材家种100指数整体持续上升,与综合200指数情况相仿。

上半年(1-6月份):6月份家种100指数接近3500点大关,较去年同期上升36%。

下半年(7-12月份):7月份已突破3500点,随着中药原料迎来集中产新,供应量持续加大,预计整体行情出现回调,家种100指数逐渐下降至3200点水平。

中药材野生99指数整体评价及预测

2023年,中药材野生99指数整体波动上升。

上半年(1-6月份):6月份野生99指数接近4000点大关,较去年同期上升10.9%。

下半年(7-12月份):7月份已突破4000点,由于野生资源稀缺且逐年枯竭,国家对其实施严格的政策保护,再加上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使得野生及动物类药材供给出现不足,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价格呈现平稳上升态势。

中药材价格短期与中长期变化趋势

短期将下降,中长期仍将震荡,产业失衡问题仍难以解决。

后期影响因素则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资本力量资本泛滥能否得到有效控制。

政策因素一是政策对生产扶持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能否及时打击市场垄断炒作行为;三是医疗机构集中反腐带来的行业振荡。

自然灾害疫情和气候异常,是否会造成部分品种减产,给炒作带来话题。

供应屡屡断链,中药原料上升到战略竞争层面

表72000-2020年前15位中药企业业绩及主打产品

近10年来,云南白药、阿胶、片仔癀、连花清瘟等龙头企业的拳头产品屡屡成为热点引爆资本和消费市场,拥有明显定价权。品牌垄断和原料战略互为因果,未来10年,工业企业要想取得资源战略安全,必须加大生产端反哺力度,提前进行布局和原料保障体系建设。

政策与现实,将倒逼企业加速与产地对接

图222010-2020年国内中药材市场交易量变化

基地化生产难度极大,“企业订单+合作社种植“将成为主流。

大数据平台精准引导产销,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

图23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核心数据组成

图24中康云瓴中药材品种预测价格与实际价格比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THE END
1.国内粮食价格走势分析与观点论述,最新市场动态概览个人还建议从多方面入手稳定粮食价格,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加强储备调节和进出口调节,确保市场供需平衡。 国内最新粮食价格走势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政府应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和调控,确保粮食价格稳定在合理范围内,社会各界也应关注粮食问题,共同为稳定http://www.tianzk.cn/post/270.html
2.粮农组织2024年食品价格指数下降2.1%新华社罗马1月3日电(记者张馨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3日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主要由于谷物和食糖价格下跌,2024年全年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均值为122点,较2023年下降2.1%。 报告指出,受乳制品、肉类及植物油价格推动,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在2024年多数月份呈稳定增长趋势,但整体仍低于2023年水平。其中,2024http://www.xinhuanet.com/20250104/8a47c22f570649bb82a743ca6816d9cf/c.html
3.粮价波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它对我国农民利益有何影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供需关系变化。在一些年份,由于天气条件恶劣,如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作物产量下降,从而减少了市场上的供应,这样就可能引发价格上涨。而另一方面,当某些国家通过贸易政策限制出口时,也会影响到市场上的供给,从而造成价格变动。此外,消费者购买力增强也可能推高食品价格,因为他们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https://www.qtleqzhor.cn/tu-pian-zi-xun/383501.html
4.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特征,规律与应对策略——基于6次典型大幅Three Rural Issues 经济学家 三农问题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特征, 规律与应对策略 ——基于 6 次典型大幅上涨的分析 □曾伟 我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 ,国际粮食价格对国内粮食市场和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基 于长周期视角,分析了 1964—2022 年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特征和驱动因素.自 1960 年代以 来国际粮食http://jjxj.swufe.edu.cn/EN/PDF/4803
5.今年以来粮食市场价格变化情况与今后走势分析监测动态在经过去年粮食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之后,今年以来我国粮食市场价格总体平稳,成品粮零售价格保持稳定,不同品种粮食收购和销售价格有所升降,粮食价格变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明显减小。今年以来粮食市场价格的主要特点是: (一)成品粮零售价格保持基本稳定。今年以来,成品粮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各品种成品粮价格稳中略有变动,面粉价格http://fzggw.cq.gov.cn/zwgk/zfxxgkml/jgxx/jgfw/jcdt/202003/t20200304_5585453_wap.html
6.价格调研报告(通用8篇)就xx县来讲,本轮物价上涨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等价格上涨也带来了输入性通胀压力。xx县是面粉、小杂粮、蔬菜等农副产品的输入城市,大部分靠外采供应,价格的变动会随产区的价格变动而波动。因此,影响xx县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diaoyanbaogao/16325241.html
7.经济每月谈: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状况及价格走势网上直播从石油价格上涨来看,我们很难真正从石油领域里理解石油价格的上涨背后的原因。我们可以说,要想理解石油价格背后的推动力,我们必须跳出石油工业,从全球经济总体发展和全球经济格局变动来看全球石油价格上涨的原因以及将来发展的走势: 2011-02-23 09:25:51 傅成玉: http://www.china.com.cn/zhibo/2011-02/23/content_21925413.htm
8.为什么粮食产量总体上升,农民收入却下降(四)回答2:价格每下降10元,销售量可以增加1500千克(先不考虑超出边界的60元和0元问题,因为暂时不需要让问题复杂化)。 中规中矩,大多数人基本都会这么回答。 但是这帮子经济学家可不这么看价格需求影响,他们发明了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是衡量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在新华字典中也有对弹性的解释:比喻事物https://www.jianshu.com/p/c7bd20c8d032
9.2024年蔬菜市场行情分析与趋势预测9.1.1 2024年蔬菜价格基本变动分析 9.1.2 2024年各月份主要蔬菜品种市场价格 9.1.3 2024年主要蔬菜品种市场价格 9.2 中国蔬菜价格变动的特征分析 9.2.1 蔬菜价格呈现明显的季节 中:智林:-性特征 9.2.2 蔬菜价格波动频繁且整体稳步上扬 9.3 中国蔬菜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 9.3.1 根本原因是蔬菜供应不足 9.3.3 蔬菜https://www.cir.cn/R_ShiPinYinLiao/07/ShuCaiShiChangXingQingFenXiYuQuShiYu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