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现状四篇

粮食是指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总称,也可概括称为“谷物”。粮食作物含营养物质丰富,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淀粉等。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粮食安全现状【四篇】,欢迎品鉴!

摘要: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质,因此,粮食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来说,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粮食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间隔,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这些关系,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宏观调控的任务,是政府不可回避而且必须承担的任务。

关键词:中国;粮食安全;综合生产;能力;储备

一、粮食安全的涵义

粮食既是一般性消费品也是一种特殊商品,粮食的基础性决定了维护粮食安全对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

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即“保障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的足够粮食。”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又确定了新的定义,即“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粮食”。

但是人们往往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赋予“粮食安全”不同的内涵。几经演变,现在的表述是“所有人在任何人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以看出,粮食安全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粮食安全要求大力发展农业,保障国民购买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粮食供给基本上结束了短缺状态。有资料显示,中国粮食安全整体水平仅次与加拿大、法国、美国与澳大利亚四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一)中国的粮食生产安全

从全国上来说,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到1983年总体上已经基本解决。此后26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先后登上四亿吨和五亿吨水平,粮食自给率连续10年保持在90.5%以上,粮食储备

低于0.5亩的有463个,占16.5%。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伴随而来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乡镇企业建设,独立工矿用地大量增加,导致非农化建设用地的急剧增加。据《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07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比上年净减61.01万亩,比1996年减少1.26亿亩,年均下降幅度1000万亩。中国人均占有仅1.38亩,不及世界水平的43%。在这些耕地里,由于沙化,“三废”污染等问题,中国中低产田就占2/3。

2、水资源匮乏

粮食不仅是土地密集型产品,也是水资源密集型产品。因此,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来说,水资源是一项重要的制约因素,甚至有专家认为,水资源短缺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可能要大于耕地面积减少。据统计,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2000立方米,为世界水平的1/4,据世界121位。中国是全球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农业离不开水,但是现在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种种原因的驱动下,中国粮食生产中心出现北移趋势,北粮南运格局基本形成。然而,中国的特点恰恰是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的产粮大省水资源相对匮乏,农村水利相对脆弱,粮食生产与水资源及水利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干旱缺水的趋势势必更加严重。要解决这一问题,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无可回避。

(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难以提高

随着种粮效益的下滑,近几年来,中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直在下滑。其中,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具体表现为:一是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以湖南省为例,2007年全省的粮食播种面积为7943.8万亩,2008年为7424.1万亩,2008年比2007年还减少519.7万亩,减幅达7.45%。二是抛荒现象依然存在。在调查中发现有5.08%的农户存在抛荒现象。三是:“双改单、水改旱、粮改经”现象比较普遍。在调查中,有34.18%的农户只种一季。四是农户粮食生产在减少。五是农户对耕地进行象征性经营,不愿精耕细作。

中国人民大学周立教授担忧的说:“十年来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直在下滑,源自农民的比较效益太低。一方面,粮食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中国对粮食的需求进一步增长,这个缺口就会越拉越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祝晓莲也认为:“近年来农资价格迅速上涨,而粮价却偏低这一低一高极大的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三、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对此,我国的粮食研究专家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研究为提高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要完善耕地资源保护和土地流转机制。周清明教授认为:保护耕地是维护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建立耕地数量与质量的长期保护机制势在必行。第一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职责,建立和完善问责制。二是建立政府和那么共同保护耕地的有效机制,增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建立和建全土地监管信息系统。

要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还必须建立高效的土地流转制度,提高粮食规模化生产水平。一要统一流转政策,形成流转强制力。二是创新流转服务体系,形成流转推动力。三要深化配套改革,形成流转支撑力。四是重点支撑粮食规模生产,形成流转向心力。

其次是要“大兴水利强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不兴,农业不稳。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成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全面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和改造,抓好农村小型水利重点县的建设,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二要大力开展以小型灌排工程、小型水源工程、水毁工程修复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三要在西南、西北、华北等贫困山丘区因地制宜开展塘坝、水窑等雨水积蓄利用工程建设。

三是要大力建设粮食优势产区。把优势的产品放在优势比较突出的产区生产,能够极大的提高产量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一要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区规划。二要规划建设一批粮食生产的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

参考文献;

[1]周清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必须完善五大机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陈文胜.世界粮食危机下的中国粮食安全机遇与挑战.长沙

[3]成启明.试论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的策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第15卷第4期2010年12月

[4]刘祚祥,陈文胜.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研究综述.阴山学刊.2010年10月第23卷第5期

[5]耿献辉.后危机时代的粮食安全与农村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12月第10卷第1期

国家领导在向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当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粮食安全面临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快行动,切实减少世界粮食损耗。应对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保障粮食安全,我们要增减双措并举,做到“开源节流”,“开”增产“之源”,“节”减损“之流”。

“开”粮食增产“之源”,提高粮食产量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虽然近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仓廪充足,粮食安全也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大考,但面对我国粮食需求将随人口增长而刚性增长,和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双重挑战,我们必须增强粮食安全意识,通过增高粮食亩产量、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等方式,“开”粮食增产“之源”,提高粮食产量,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食为政首,地为粮本”,提高粮食亩产量,不仅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绝不触碰耕地红线这条“高压线”,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统筹规划建成高标准农田,保护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也要所有人一起行动起来,不为一己私欲,占用耕地,让耕地“非农化”,也不在耕地上实施任何“非粮”行为,让耕地“非粮化”。

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我们要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我们有袁隆平院士研究出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要做“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追求者和践行者,将现代化和高科技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支撑,向生产科技要亩产、要收益。

“节”粮食减损“之流”,减少粮食损耗

现在,粮食减损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并存在于粮食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粮食减损现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现不同,发展中国家损失严重,发达国家浪费严重。对此,我们既要建立本国粮食减损的长效机制,也要以大国担当,推动国际社会建立国际粮食减损合作机制。

建立本国粮食减损的长效机制,要在思想上形成节约粮食意识,在实践中推广粮食减损技术。受资源和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粮食的增产空间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树立减少粮食损耗就是节约资源的意识,纠正“自己掏钱,丰俭由我”的错误观念,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推广粮食减损技术,要做到精细播种、精细收获,“颗粒归仓”,适度加工,标准物流,“颗粒少损”,将减损技术贯穿于从播种至消费的全过程。

推动建立国际粮食减损合作机制,要全球携手合作,共享信息、交流技术、培训人员,也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对粮食损失严重的国家和地区,采取提供先进技术支持,加强技术研发合作,援助多余食物等方式助其减少粮食损失;对粮食浪费严重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传播节约粮食经验做法,加强沟通交流等方式纠正浪费粮食行为,齐心协力减少全球粮食损失浪费,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我们既要端稳自己手中的饭碗,也要帮助他人端牢他们手中的饭碗。“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我们要在全球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保障粮食安全的行动中,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以大国担当推动构建全球共同节粮减损的良好氛围,增强任何风险下世界粮食的安全韧性。

粮食,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没有了粮食,我们就很难生存。

现在,因为全球变暖,环境恶化,气候反常,有些地方种的粮食颗粒无收,使到粮食短缺,粮价飞涨,许多穷人因为粮价飞涨而买不起粮食,忍饥挨饿地过着凄惨的生活。粮食已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难题。粮食,对人们来说太重要了,节约和爱惜也成为人们的话题了。

记得小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就教我们唱“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类节约粮食的儿歌,教育我们珍惜每一粒粮食,不要浪费;妈妈也做了榜样,她在洗米时总是很小心地淘米,把掉落的米粒小心翼翼地捡起来放进锅里。这使我懂得了爱惜粮食。在小学的语文课上,老师要求我们用“来之不易”造句,我毫不犹豫地写上:“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种的来之不易的粮食。”老师在我的句子上打了一个鲜红的勾。还有一次,刚吃过早餐,我和同学正在校园里散步。突然,一个软软的东西打在我的脚跟上,朝地下一看,咦,原来是一个馒头!这馒头刚咬了两三口,还冒着热气……“多么可惜啊!”我叹道,随后,我将馒头捡起来,丢入“食渣专用箱”内。同学见我这样做,笑道:“老兄,你怎么这么土啊,连这点东西都要!”我本想说他一顿,但我知道大家历来都乱丢惯了,说了也没用,只好作罢。

上面的事情看起来虽小,却清晰地反映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粮食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基本小康的社会里,在这种环境下,青少年很少受过苦,很少挨过饿,因而不懂得爱惜粮食;加之学校、家庭教育不够,这种现象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记得爷爷以前跟我说过,他们小时候为了充饥,经常吃一些树皮、野菜,如果谁家的粗粮能填饱肚子,那就非常幸运了。当时爷爷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后能够吃饱,能够餐餐吃上一碗白米饭。爷爷的这种愿望和同学们的做法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在同学们眼里,吃剩的馒头充当“武器”去“打仗”,刺激而又不会伤人;但在爷爷眼里,这种行为是绝对错误的,令人痛心的。

学校里如此,社会上更是如此。在一些宾馆,不论大事小事,人们习惯大操大办,摆排场,讲阔气,很多的时候,整肉、整鸡、整鱼未动一筷就扔了;宴席上,啤酒、白酒贱如水,胡乱地灌,拼命地呕;吃剩的饭渣随便地倒入垃圾桶,白花花的米饭成了垃圾……这些现象,无一不让人为之震撼,为之痛心!

“民以食为天”,为了粮食,人类曾一次又一次发动战争;为了粮食,农民冒着严寒酷暑,在田间地头辛勤地劳作;为了粮食,文人曾一遍又一遍地吟出了“粒粒皆辛苦”的感人诗句……

粮食是生命之源,是力量之源。没有了粮食,人类将饿殍遍野;没有了粮食,盖世英雄也手无缚鸡之力……总之,人的生命就是食物支撑的,人不能脱离粮食而生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全国的头等大事,在我们的国徽上,不就有两支颗粒饱满的麦穗吗?“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最大的安全,前人说过“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据2003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三年当年产量低于消费量,年产需缺口在250亿—350亿公斤,且缺口不断扩大!看到这里,我想每一位读者都会感到一份沉重,一份深思!

国家前几年颁布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我想,爱惜粮食也应该是公民的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同时更是一个平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口大国的最重要的生存之道!因此,要旗帜鲜明地提倡爱惜粮食,保护粮食;反对浪费,反对铺张。

THE END
1.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是怎样的从最近几年或–手机爱问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是怎样的从最近几年或十年内开始论述,要结合表格,走势图之类的最好。谢谢了15719 2009-04-26 09:08:24 举报 好评回答 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由于人口与资源的双重压力以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制约,对我国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https://m.iask.sina.com.cn/mib/15170968.html
2.浅议当前国有粮食企业现状及对策建议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粮食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国有粮食企业“三老”(老人、老粮、老帐)问题的基本解决,职工身份全员置换,建立新的劳动关系,粮食企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生存发展关键期。面对机遇与挑战,笔者认为,国有粮食企业要树立危机意识,立足主业,创新经营,积极破解增收、增效难题。 https://www.chinairr.org/view/V08/200902/26-13574.html
3.关于农村土地弃耕抛荒的思考和建议新闻一、当前粮食生产现状 祁阳县的粮食生产主要以水稻为主辅以玉米等农作物,粮食生产在国家和省市占有重要地位,连续多年被国家评为粮食生产大县、粮食先进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粮食生产标兵县、先进县。为实现国家、省市确定的“稳面、提质、增效”这一粮食生产总目标,我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每年投入粮食生产资金达4800http://www.chinafarmernet.com/index.php?c=show&id=35735
4.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晨光党课宣讲稿六、粮食安全是什么?中国当前的粮食安全现状是什么? 粮食是指稻谷、小麦、玉米、杂粮及其成品粮,大豆、薯类。粮食安全是指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市场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居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对粮食的需求基本满足、粮食质量安全符合国家规定。 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是工业产品的基本原料,是重要的国http://nync.hebei.gov.cn/html/www/jgdw/xxyd/sjjdk/1688717015795523585.html
5.中国粮食生产现状(全文)第一篇:中国粮食生产现状 粮食生产现状,农产品销售 我国粮食生产现状:特别是近年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实现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保证了居民食物消费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的基本需求。近10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5016亿公https://www.99xueshu.com/w/ikvbig6tqi9d.html
6.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当前,国内学者关于主产区粮食生产及利益补偿等方面有较多的研究。宿桂红和常春水,王洁蓉和何蒲明等认为粮食主产区是中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域,承担着70% 以上的粮食产量和提供全国约80% 的商品粮,其对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而“粮食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的现状引起了他们的担忧。贾贵浩指出主产区规模化、https://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16421-e.htm
7.新中国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领域杰出人物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确保粮食安全面临更高要求。 一、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现状 (一)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http://www.jsxzyz.cn/content.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356&wbnewsid=8420&wbpagenum=3&wbnewspageid=4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