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玉米价格跌破每斤1元农民粮商都犯愁霉变玉米农民

原标题:长治玉米价格跌破每斤1元农民粮商都犯愁

平顺县苗庄村张有来家,堆积在院子里的玉米卖不出去

粮价下跌,最受伤的当然是农民。受市场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今年长治的玉米价格跌破每斤一元钱,并出现罕见的玉米卖粮难。“卖粮难”会给农民带来哪些影响?农民将如何应对?带着一系列问题,日前,本报记者走访了长治的部分种粮大户、粮食收购商、粮食主管部门,探寻粮价下跌背后的影响。

A玉米价格下滑,农民发愁

玉米价格的下滑,对于种粮收益本就不高的农民来说很难接受。

“我平时农闲时节一直在外地打短工,农忙时节总会回家种地。可是按照今年的情况,明年我都不打算种地了。在外打工一个月的工资就赶上种地一年的收益了。”12月9日上午,壶关县树掌镇村民秦平生对记者抱怨道。

“秋末冬初,玉米价格一路下跌至8毛钱一斤了,就这还没人来收粮。好几年了,玉米的价格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低。”壶关县石坡乡板安窑村农民郭茂松无奈地说。

和秦平生、郭茂松一样,长治很多种粮户也遭遇同样的困境。壶关县秦庄村农民王鹏告诉记者,因为今年玉米收购价格低,村里已经有不少人都把粮食囤起来等价格高了再卖。但他考虑到自家种植面积大,压本高,加之没有地方存放,只得决定尽快把粮食卖掉,“收割机割一亩地要100块钱,我种了15亩地,光收割就得花1500元。为了节约成本,我和妻子把玉米掰回来以后自己慢慢剥皮,手都疼得不能端碗了,种地真不容易啊,但丰产不增收,种地顶啥用呢?”王鹏气馁地说。

采访中,平顺县苗庄村的一位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粮食大丰收,本来挺高兴的,一亩地产1400多斤,但按现在的价格,一亩地也就卖个千元左右。一亩地需要5斤种子70元,耕地60元,肥料150元,浇两次地60元,地膜60元,联合收割机割一亩又得100元。从播种到收割,再加上人工费、油料费等,卖粮食的钱也就所剩无几。”

附近的村民纷纷表示,现在种子、化肥这些钱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人工费贵。“我和老公都在外面打工,为了家里的几亩地还得请假回来,扣的工资比一亩地挣得还多。受了累还不挣钱,大半年白忙活了。明年我准备把地承包出去,省心一些。”村民李凤果告诉记者。

B价格太低,种粮大户更愁

“现在价格太低了,想等一等再卖。”看着堆积如山的玉米,程满堂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程满堂是襄垣县北底乡南娥村有名的种粮大户,去年流转土地800亩,其中500亩种植玉米,300亩种植高粱,家里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用机具一应俱全。“今年赔大了,欠农民的流转土地费用和工人工资还不知道能不能按时给了呢。”说起这,老程眉头紧锁。

C今年生意不好做,粮商很担忧

张有良告诉记者,他收购的玉米主要作为饲料,销往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可是今年生猪价格也时常在低位徘徊,打击了养殖业生产,也给玉米消费带来很大压力。“过去这个时候,早有农民上门来找我们收购粮食了。可是今年价格持续走低,前来问价收购的农民寥寥无几。”对于今年的生意,张有良充满担忧。

张有良认为,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导致库存积压,这是造成粮食下跌的主要原因;同时,许多加工企业效益不好,所以购买力有所下降,也造成粮价下跌。“归根到底,咱都是老百姓,还得坚守土地、靠天吃饭。只是粮什么时候卖,还是要看市场行情。”等待、观望是张有良和大多数农民目前唯一能做的。

D农民热切期盼改善储粮条件

去年的旧玉米还没卖掉,今年的新玉米又收回来了,家里囤积的粮食增加了,储粮过程中损失较大,辛辛苦苦劳作到手的收成打了折扣,实在感觉可惜。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玉米价低滞销,储粮难成为许多农户的一大困扰。

目前,长治近90%的农户家没有专门的储粮仓库,而是采取挤占住房角落堆存、塑料编织袋包装、黄花条编屯等方式储粮,储粮点与农机具、桌椅、床柜等生产生活设施混处一室,储粮空间不独立、不密闭,给鼠吃虫咬带来了“便利”。一些农户为防治鼠害、虫害,大量使用有毒药剂灭害,有时因使用或管理不善,造成有毒药剂丢失或家人误用,或者混入粮食里,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这种简易的储粮办法,还容易受外界湿度、温度影响,导致粮食霉变质变。

平顺县苗庄村的村民张有来说,他家承包了10亩玉米地,每年产粮约1.5万斤左右。粮食除了一家人填肚子外,剩余的就全卖了。今年玉米价格持续低迷,他一万多斤余粮因等价惜售没卖出,但是自己不精通防虫防鼠技术和保管手段,家里的粮食平时就堆放在住房角落里,结果遭鼠吃、霉变损失的粮食近900公斤,粮损率达6%—8%。老张在心疼惋惜之余,看着家中堆积如山的玉米更是一筹莫展、束手无策。有类似苦衷的农民在广大农村比比皆是。改善储粮条件、实现安全储粮,已成为广大农民当前的热切期盼。

E粮食主管部门:会对下游产业带来负面影响

“粮价的下跌对一些玉米深加工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粮价下跌了,很多农民把粮食储存起来开始观望,他们不愿把粮食低价卖给加工厂。如此一来,导致粮食加工企业原材料收购变难,给正常生产带来不良影响。”长治市粮食局调控科科长连志军不无担忧。

连志军分析,玉米价格持续下降,和当前正处于新玉米集中上市时期,且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产量较大、市场供应量显著增加有关。其次,前几年玉米收购价格较高,刺激收购价格一再攀升,去年每斤玉米最高时卖到1.40元,农民期盼价格上扬,惜售不卖,从而导致玉米囤积。还有就是玉米及其下游制品需求持续低迷,玉米淀粉和酒精价格持续下跌,部分企业亏空停产,进一步造成了玉米市场不景气。而随着新玉米陆续上市,农民等待价格上涨无望,急于腾仓,集中出售,也进一步拉低玉米收购价格。尤其是玉米价格的大幅下跌,不仅伤及粮农,而且对下游产业带来负面影响也是一环扣一环。

本报记者张文举通讯员张一博

如果中国出兵,正在叙利亚苦战的俄罗斯肯定会欢迎,正对IS恨之入骨的法国会欢迎,美国也不大可能拒绝。但当几乎所有大国都对中国出兵乐观其成时,中国尤其需要审慎:这到底是宣扬国威、锻炼队伍的一个难得机会,还是一个会一脚踏入却很难爬出的美丽陷阱?

没有人强迫我在这个城市里生活,我只是没能力离开这里,那我为什么要写这些呢,我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一下2015初冬北京的“红色警戒”,以供我在劫后余生里这样回忆:曾经有一场考验执政能力的雾霾笼罩在我周围,但我幸运地活了下来……

今天的社会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学校,还是一个国家,不往综合素质提高,不朝综合国力发展能行吗?真心希望我们法大招聘与一所综合大学相应的各界专家、大师为兼职教授的政策不要动摇。

很多领导干部为了防止出现“负面新闻”,现在抽烟都收敛了很多,有的就憋住公众场合不抽烟,有的就专抽“特供”的白皮烟,让你看不出名牌。实在没办法的,也会用硬中华的烟盒里面装上软中华或其他的好烟,这些领导干部为了抽烟,也真是蛮拼的。

THE END
1.菜价低迷别慌!小菜农突围妙计在此大农业蔬菜种植有能力者可向大农业努力,实力不足则应侧重 “小农业”,即小宗、特色蔬菜种植生产,满足差异化需求。如今蔬菜行业,大农业出 “量”,小农业出 “价”。产区菜农若现仍随大基地种常规品种,不妨考虑试种特色、产业化程度低的品种。易种、单品销量大的是大农业方向,小菜农另辟新路才能赢得未来。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H9M7NK05566RSQ.html
2.GitHubJungleWooster/kkndme这些既无稳定工作(低层都市白领失业的概率还是蛮大的)又无自己的房产的都市小白领是金子塔底层被压榨的对象,甚至远远不如交通便利地区的农民。 没有这个群体的存在,金字塔上层的权贵是无法享受舒适的生活的。 社会需要底层群体用巨大的付出和极少的收获为金字塔上层群体服务。 https://github.com/JungleWooster/kkndme_tianya
3.“手中有粮心也慌”产粮大省卖粮难深度报道——经济参考网记者调查了解到,去年秋粮上市时,黑龙江省南部地区玉米价格达到每斤0.86元左右,基本接近上个收储期的玉米最高价,但当时出售玉米的农民相对较少。兰西县粮食局副局长冯春雨介绍,这主要是前三年玉米价格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趋势,越到后期玉米价格越涨,农民按照这个规律才会延后卖粮,最近一段时间集中售粮。 http://www.jjckb.cn/2013-04/01/content_436872.htm
4.谷贱伤农,价高又伤消费者,农业改革要怎么办?粮食临时收储政策、农业补贴政策、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政策、土地确权政策等的出发点都是为保护农民作想,但是为什么这些政策在粮食价格波动之下就出现了问题?此时,我们必须要对农业政策问题做一个全面的整理和反思。 粮价高伤害消费者,粮价低伤害农民 农业政策制定存在多重目标,一般主要目标包括:(1)保障粮食安全供给;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511/16/15219.html
5.粮农如何变成了草农种粮不赚钱,这个问题在一段时期以来困扰着很多村民。张运鲁把自家的6亩土地流转给了当地的龙头企业秋实草业公司,自己与很多村民一起到公司里种起了牧草。角色变了,收入多了,当地农民种草不种粮,五河县也从平原变成了草原。 种粮效益低,种草好不好? “目前种子涨价、各种农资也在涨价,农民种植粮食的成本提高了,继续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1/15/c_1120313012.htm
6.农民收入消费现状分析(精选十篇)转移性收入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偏好和社会再分配的制度有关, 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范畴, 是一种制度性的收入, 因此要调整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结构, 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 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 促进农村消费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 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mwlffi3.html
7.农民生活从没像今天这样好胡云彩是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兵坑村的村支书,1956年出生的他告诉记者,农民的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 吃饭问题曾困扰中国 “小时候,村里没有公路,不产粮食,家家户户都为填饱肚子犯愁。”胡云彩说。 建国之初,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四面环山的兵坑村被确定为经济作物种植区,主要种植茶叶,粮食则靠国家供给。因此,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8/12/content_2800486.htm
8.知青生活回顾(9):下乡期间农村经济生活之所见对于我写的几篇下乡当知青期间的回忆,有过那段经历的朋友们读起来应当是顺畅的,但没有经历过农村生活的人,或者是来自农村但年纪太轻的人可能不理解我写的一些事,比如当时的农村为什么缺乏炒菜的油;农民的日用小开支为什么要指望鸡蛋;有的农户在生产队辛苦劳动一年,怎么反倒欠了生产队的钱;知识青年乘火车为什么要逃票https://www.meipian.cn/3dimn5w3
9.陈锡文:中国不考虑农民的出路,关乎6亿人口生存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前一两年,两三年,有一些这样的意见,认为大宗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低,国内市场反而需要财政补贴,农民获利又不多,何必生产这么多粮食?多进口一些不好吗?这个说法可能有道理,但它面对一些实际问题。一个问题就是最近这些年来,比如说这十几年来,国际上能够出口的谷物大约在3.5亿吨,7000亿斤,而大家知道,我国的粮食需求大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do?id=6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