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令人痛心!”面对餐饮浪费现象,高层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而就在上月,高层在吉林考察时指出,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
……
实际上,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粮食,不仅仅是今天才提出来的,而是一直以来我们提倡和倡导的。只不过,在当前重要和敏感时刻,节约粮食以及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凸显。
1、农产品价格上涨粮食需求紧迫性提升
7月以来,玉米价格呈现直线拉升的涨势,多地玉米价格突破1.2元/斤,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1.3元/斤;小麦价格也步步紧随。近日,多地小麦一改前期低迷行情,出现了连续上涨;与此同时,水稻价格也在涨。目前南方地区一些水稻已经收获,今年新稻价格跟往年同期相比,有小幅上涨,比去年开秤时每斤要高出3-4分钱。烘干稻谷价格在1.10-1.15元/斤,浙江地区质量好的新稻价格在1.25元/斤左右……
经过多年的去库存,玉米整体供应已经偏紧,今年以来,玉米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截止8月4日,玉米收购均价已经达到2218元,较2019年年底的1833元/吨上涨21%。根据预测,2021年玉米供需紧张格局或进一步加剧,玉米价格或进一步上涨。据测算,受生猪养殖产业恢复带动饲料用玉米需求提升,2020/2021年度,玉米供需缺口或进一步放大,预计将超过4000万吨。
2、新冠疫情以及中美冲突粮食安全重要性凸显
此前,近日,联合国公布的一份报告,再次为各国敲响警钟。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在2018年,大约有11%的美国家庭已经处于“粮食不安全”的状态。有印度学者预测,蝗灾或许会使得粮食减产30%-50%。而对于已经在与粮食不安全作斗争的巴基斯坦,蝗灾的来袭更加致命。
值得注意的是,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在2020年大幅增加。今年将新增1.3亿名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联合国的研究报告发出预警,今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面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因此,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以及未来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
3、粮食供需紧平衡部分品种对外依存度高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各地对粮食安全始终保持危机意识。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7451万吨,同比增长22.7%。虽然中国粮食进口仅占国内消费的2%,但今年3月下旬,越南率先宣布禁止该国大米出口,一度引发国际媒体对“粮食荒”的担忧。
对于我国来说,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均大于消费量,进口量仅占国内消费量的2%左右,主要用于品种余缺调剂,口粮供应并不依赖国际市场,饭碗仍然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未来十年粮食产量将随技术进步、单产提高而稳步增长,但是人口增加、消费升级也将带动粮食消费逐年提高,粮食供需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在品种结构上也将存在明显差异。除此,对进口粮食的依赖度可能进一步上升。
从大豆进口看,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较高,进而引起的油脂油料输入型价格压力的增大。我国对植物油和油料进口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大豆、豆油和棕榈油的进口过多、增长过快。近年来植物油以及油料进口数量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60%,给保障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带来很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