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村5类农房要拆除?3类农民或将失去土地!咋回事?

今年,国家出台了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方向,将对农村违章建筑进行集中清理,同时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提升农村的生态文明水平。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清拆政策,我给大家总结了五类农房在今年可能会被拆除的情况,希望大家注意避免。

农村5类农房要拆除

一、拆除无人居住的危险房屋。

由于很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家里的耕地没有人耕种,家里损坏的房屋没有人修缮,再加上现在人们的工资普遍提高了,所以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所以有些外出打工的人在打工的城市定居,然后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家里的房子就闲置了,加上长期没有人修缮,大雨过后,房子就会变得破旧不堪。当房子的主人去世后,房子长期没有人居住,房子就变成了主人的房子,这有很大的安全风险,非常危险。

二、拆除私搭乱建的房屋。

农民居住于农村可以享受宅基地的使用权,但是在宅基地之外就是村集体的公共空间,在以前大家可以建个厕所,搭个厨房,乃至建个存粮食放蔬菜的地方。

而在新一轮的农村公共空间整治中,对于处于宅基地之外的建筑都被称为私搭乱建,是不被允许建设其他设施的,为了美化村庄,要么种植绿植,要么就有村内统一规划绿化,当然也有些农村允许在规定的范围内种菜,但是私搭乱建将全面拆除。

三、拆除耕地建房。

在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用了"长牙齿"这个词来治理耕地。目前,世界粮食危机,饥饿人群不降反增,粮食安全受到挑战。

我们要确保2022年粮食生产超过1.3亿万斤,要确保18亿亩的耕地底线,对于违法使用耕地的行为"零容忍",所以违法在耕地上建设的房子将时刻面临拆除的危险,尤其是没有经过规划私自建设的农房,无权无证,拆除后还要进行处罚,因而这类在耕地建房的农民要注意,早做准备。

四、拆除不符合乡村规划的房屋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编纂乡村整体规划,从道路到房屋布局建设统统都包括,然而有些房屋的建设占道,影响村庄整体规划的,那么即便有证也是在拆除之列,不过这样的房屋会给予补偿;但是有些无证的房屋却不在补偿之列。

房地一体确权颁证以后的好处有很多,农民的房屋可以进行买卖,可以进行抵押贷款,产权明确拆迁补偿有依据等等。但是对于没有获得产权证的房屋就不太友好,大部分不仅没有补偿还要自行拆除,因而无证的农房要注意了。

五、没有取得不动产权证的房屋。

我国农村的房屋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确权登记,很多村民也已经领到了不动产权证书,这是一本"两权",既是宅基地使用权也是房屋所有权证书,好处有很多,从此以后自家房屋的产权更为清晰,拆迁补偿有依据;同时房屋买卖和抵押贷款也更好办理。

但是在确权过程中有不少房子不能确权的,比如一户多宅、违法乱建,没有经过审批等等,这些房屋是不能够被确权的,那么在确定违法的前提下,这些没有产权证的房子是要被拆除的。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就是房屋主体不影响村庄规划,或者是具有产权争议的房屋,是可以进行保留,等以后再进行处理。

3类农民或将失去土地

一、老龄化农民。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追求更好的生活机会。这导致许多乡村中只剩下老年人耕种土地。而按照新政策规定,年满60周岁以上、无法继续劳动或者无法自行管理土地的老龄化农民将被要求放弃承包权,并转交给其他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主体。

二、外出务工的农民。

大量从事非农工作并在城市居住和工作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家乡仍保留着少量甚至没有耕种土地。按照新规定,在未来他们将不能再享受到土地承包权益。

三、缺乏创新精神和技术能力的农民。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现代化农业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然而,一些农民缺乏创新精神和技术能力,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在土地承包期满后,他们可能面临竞争不过其他具备先进技术的种植户。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