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该意见共六大部分,分别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据统计,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是21世纪以来第21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不过,与往年一样,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仍然把耕地保护、推进乡村建设、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等放在首要的位置。一直以来,国家为了让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有一个提升,可谓是下了不小的功夫,不仅在前两年全面实现了脱贫,而且还在各种文件中再次提到要坚决防止返贫的政策。
坚决防止老百姓返贫,那自然就需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只有这样,那么才有可能真正的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所以,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明确针对以后的农村发展提出了以下几个要求,下面我们就结合该意见中的内容来看一下,在全面实现脱贫之后,国家又是如何保障咱老百姓以后的生活的。
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确保耕地不流失,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根据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内容,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和再评价机制。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持续整治“大棚房”。
二、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保持总体稳定,强化资金项目绩效管理。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符合条件的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统一管理。
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可持续发展。易地搬迁至城镇后因人口增长出现住房困难的家庭,符合条件的统筹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推动建立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从2024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来看,防止大规模返贫,如何让老百姓生活真正地走上正轨是国家主要推动的工作之一。实践过程中,有的老百姓虽然从贫困地区通过扶贫搬迁项目走出了贫困区,可是并没有真正的让他们过上很好的生活,并没有考虑到他们以后的生活,有的老百姓甚至是越来越穷。
因此,为了解决这种表面改“内在”却没有真正解决的问题,国家想出了各种办法,其目的就是帮助真正贫困老百姓走上富裕的生活。
三、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另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还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培育壮大劳务品牌。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加强农民工就业动态监测。
四、有序开展土地整治、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
推进乡村建设中,土地整治,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是最主要的两个部分。不过,从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我们注意到,优化村庄布局,分类编制村庄规划等也是重中之重。
事实上,优化村庄布局,其目的是为了能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在此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老百姓的意愿,如果有必须要实施拆除重建,合村并居等这样的项目,一定要与老百姓商量着来,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将农民强迫上楼,否则既不利于乡村发展,也不利于国家发展,同时也会让老百姓的生活一蹶不振。
五、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
最后,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还提到,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探索防止流转费用不合理上涨有效办法。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经营风险。对集体资产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登记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下实行税收减免。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垦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事实上,延长土地承包期限是有利于赋予农民长久稳定的地权,对农村社会稳定、土地流转等均有积极的意义。实践中,如果遇到土地承包期到期后,村委会以各种理由打乱重分或是直接收回承包地等情形,那么,村民一定要勇改地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