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岁末,您还有一条消息未读央博

春节申遗成功,中国再次创造“世界第一”

回首2024年,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首个“非遗版”春节即将到来!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全民参与、世界见证

历时12年,全场7.8公里,包括15处遗产构成要素,“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等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跨过山川湖海,意大利归还56件文物

5000岁马家窑文化彩陶历尽艰险,回归祖国。百年来一声声“回家”的呼唤正变为美好的重逢。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明确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机制,文物的“回归之路”正在探索出新路径,文物回归的故事“未完待续”。

寻根考古中华文明,一眼越千年

2024年是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也恰逢马家窑文化发现100周年。

考古“成绩单”亮眼

随着埋藏于深处的古代遗存再现世间,历史链条的空白逐渐被填补,我们对中华文明根脉对的认知也更加丰富。

遗址博物馆陆续开放

“花式打卡”中国文化,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爆款文创”成时尚新品”。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木质冰箱贴更是凤冠变“销冠”,上市三个月卖了近8万个,带火同系列文创销售总额突破1000万元。

各地博物馆展览百花齐放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览

“ChinaTravel”硬控全球

中国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大,“City不City”在社交网络刷屏。

从热度攀升的“尔滨”到有着“陇上江南”美誉的甘肃天水,从老上海的一路“繁花”到“我的阿勒泰”,从破圈的泉州簪花到“既见未来,为何不拜”的山西临汾隰县小西天……气象万千的生动中国打动人心。

最炫“中国风”成共同审美

《黑神话·悟空》实现中国游戏史上“零突破”

总台央博“何以文明”大展溯文明之源,获国际点赞

伴随十大遗址陆续上线,总台“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第一季圆满收官。

“何以文明”大展斩获国内外大奖,线下VR展览赓续中华文脉。

从北京到巴黎,“双奥之城”隔空对话

“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在法国巴黎拉开帷幕。百余位中国艺术名家荟萃当代艺术风采,将中华文化凝聚成富有魅力与时代烙印的作品。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续写东西方文化交流新篇。

中国元素闪耀奥运赛场

自由式小轮车女子公园赛冠军邓雅文佩戴祥云发簪领奖

中国队在艺术体操集体全能决赛中,伴随《凤鸣凌霄》展现出汉唐盛世的多元与开放

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类节目屡屡“破圈”

历史的厚度、思想的深度、艺术的高度!大型文化类节目对中华文明“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持续作答。

“央博”文博活动精彩纷呈

2024年,我们共同见证——嫦娥六号月背“挖宝”,南极科考再度起航,大国重器为梦想延伸。远古神话随大国崛起映入现实!

2024年,我们共同聆听——中华文明风靡海外,申遗、考古再谱新篇,经典著作受全球追捧。响彻世界的中国声音震撼人心!

2024年,我们共同畅想——时光可掬,文明可鉴;艺术无界,文化无疆。2025年,我们将如何奔赴星辰大海?

THE END
1.揭开禁限出境文物的面纱!省鉴定站与你共同守护文物安全《文物保护法》2024年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并将于202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在《文物保护法》2024年版中,第七十七条规定新增加了“国家禁止出境的文物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规定并公布”的表述。 https://www.nfnews.com/content/ryeJdmZz3g.html
2.新华全媒+2024,我们共同镌刻这些文化印记2024年,我国重大考古项目取得新进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文旅消费热力涌动,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文明“密码”不断破译 3月22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等入选。这些考古新发现,以更加鲜活的笔触生http://bj.news.cn/20241230/e24a57869fab4a03808e58898475c64b/c.html
3.考古里的碳十四测年法是怎么回事这其中,只有碳十四(14C)才具有放射性。碳十四(14C)在自然界含量*少,而且半衰期很长;它也是碳的*稳定、*重要的同位素。碳十四(14C)的半衰期为5730年,不走运的是,随着岁月的推移,大气中碳十四的含量还可能会有轻微的改变(诸如太阳黑子爆炸、火山喷发等);所以碳十四半衰期还要按照具体的年代进行修订(树轮曲线),http://jishu.baijiantest.com/1812744081168793600
4.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在发掘中,考古人员在显微镜下将竹炭屑挑选出来,对挑选出来的竹炭屑按照实验室流程进行前处理,一系列操作后,在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仪上完成了碳十四年代数据测量,最终揭晓三星堆文物的年代属距今3000年左右的商代晚期。 天、空、地协同感知系统 获取更清晰三维信息https://www.ishaanxi.com/c/2023/1022/2979919.shtml
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技术、装备及产品;限制类主要是工艺技术落后,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有关规定,不利于安全生产,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淘汰类主要是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安全生产隐患严重,阻碍实现碳达峰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768752
6.2022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卷(考生回忆版)A.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 B.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C.促进经济社会全面高速发展 D.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 5.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下列关于“双碳”工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A.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https://gwy.haedu.cn/henangongwuyuan/2022/0718/1178485.html